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20章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明初的时候,朝廷需要大量的人才,于是在贵人的举荐之下,杨士奇才得以入朝为官。

也就是说,杨士奇并不是正经科举入仕的官员,这一点在太祖高皇帝的时候,倒还没什么,可大明立国已经数十年之后,这就成了一个巨大的软肋了。

杨士奇的宦海生涯并不好,那些正途出身的进士们瞧不起他,而他出身贫寒,虽然偶有人看重他,可毕竟没有真正的朝廷重臣青睐,更无所谓同乡、同年之类的关系。

因此,他在永乐朝初年,不过是个透明人。

此时他才想到,难怪太子让他来教导这位张公子,敢情是好事轮不上,坏事让他来背锅啊。

杨士奇与张安世见礼。

张安世听说杨士奇来了,居然很热情:“来来来,杨侍讲,久闻大名,咱们坐下,杨侍讲吃了吗?”

杨士奇听到张安世说久仰大名四个字,心里无奈的苦笑。

若是别人久仰倒也罢了,你来久仰……哎……走霉运啊。

杨士奇板着脸公事公办的样子:“公子,我们开始读书吧。”

张安世道:“好好好,我向来喜欢读书。”

于是,一部《尚书》摆在了张安世的面前。

张安世开始目瞪口呆,凭良心说,里头的每一个字,他都认识,唯独组合起来,张安世就变成睁眼瞎了。

最可怕的是,杨士奇开始念书的时候,张安世就开始打瞌睡,犯困,眼皮子不停地打架。

好几次……杨士奇见张安世木然的样子,便拼命的咳嗽,提醒张安世打起精神来。

张安世一激灵,茫然地张眼看看周遭,起初一脸迷茫的想我是谁,我这是在哪。

下一刻,眼帘又开始垂下了。

如此几次之后,杨士奇感觉自己要崩溃了。

他想暴怒,想像当初自己在民间做教书先生一样,拿起戒尺狠狠抽打这个可恨的家伙一顿。

可他忍住了,为了自己的前途,告诫自己只能忍气吞声。

“张公子,方才我讲的那一篇《周书》,你能明白吗?”

张安世:“……”

“不急,慢慢来,我来给你诠释一下《周书》的要义。”

“好了,想来张公子对此已有掌握了吧。”

张安世瞪着眼,眼睛偶尔一眨一眨,看着杨士奇,脸色僵硬。

杨士奇深吸一口气,努力地维持着职业性微笑,道:“那我再讲一遍,这一次仔细听,不急,急不来的,很多人起初也都这样,等掌握了诀窍……便可水到渠成了。”

如此反复安慰了好几天。

到最后,杨士奇欲哭无泪。

因为这家伙不开窍。

你说他态度不好吧,他对你还挺尊敬的。

可你要说他乖巧吧,你讲了这么多四书五经,结果这家伙还是个睁眼瞎。

你还不能打他骂他,毕竟人家是太子殿下的妻弟,而且太子殿下似乎对这个妻弟极为看重,将来就是响当当的国舅爷,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

于是,几日之后,杨士奇去张家,大抵就成了上坟的心情了。

在几次几近崩溃和破防的时候,他一次次用强大的意志力将自己的理智拉回来。

第026章 御前奏对

更可怕的事……当空闲时,杨士奇与邓健在张家的茶房闲聊。

邓健这种宦官,当然对人是很周到的,二人亲切交谈,杨士奇话锋一转,道:“邓公公,敢问当初为何太子殿下请下官来此授课?”

邓健呷了口茶,面带微笑:“杨公,这个嘛……据奴婢所知,好像是太子殿下听闻您在出仕之前曾做过许多年的教书先生,杨相公教了这么多年的书,一定很有心得吧。”

杨士奇:“……”

他青着脸,一言不发。

这一层的窗户纸捅破之前,他虽然隐隐觉得有这个可能,可现在有了真凭实据,他才知道原来太子对他的青睐只是一个笑话。

而且近来他还听到一些可怕的传闻,之所以要教授张安世读书,是因为汉王提议让皇亲去赴皇家的家宴,这里头……可大有玄妙。

只怕到时会有人故意要让张安世这个草包出洋相。

而届时陛下一旦震怒,追究下来,谁会倒霉?

他张安世就算是一头猪,那也是和太子有亲戚关系的猪啊。

而他杨士奇这办事不利的锅,就算是背定了。

于是,杨士奇拼命喝茶泄火,然后继续拼命的上茅坑。

完蛋了。

山雨欲来,雷霆将至,到时尸骨无存,一切美梦尽为泡影。

只是这时……还逃得开嘛?

杨士奇只得继续上坟,然后每天面对张安世关切地问他:“杨侍讲,吃了吗?”

杨士奇只想吃人。

又过几日,他依旧还去翰林点卯,而后准备启程去张家。

只不过到了翰林值房点卯的时候,那堂官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了杨士奇一眼,道:“是杨侍讲?杨侍讲,你可算来了,快,快入宫。”

“入宫?”

“对,陛下有诏,传你觐见。”

杨士奇:“……”

这是福是祸?

……

南京紫禁城里。

朱棣正在殿中与姚广孝和解缙、杨荣几人说话。

不过今日却是连汉王朱高煦也来了。

朱高煦爱凑热闹,尤其是爱凑朱棣的热闹,他虽然自诩是李世民,却知道自己的父皇可不是李渊。

所以无论什么时候,这位汉王殿下总能在合适与不合适的时候出现在朱棣的身边。

“父皇……杨士奇此人,儿臣没有听闻过,不过听说,他是太子侍讲……”

朱高煦顿了顿又道:“他年岁已是不小了,却是如此默默无闻,听说连举人的功名都没有呢。”

听说朱棣要召杨士奇,朱高煦对此大发评论。

站在一旁的姚广孝只充耳不闻,他从不过问朱棣的家事。

至于解缙……

解缙这个人和太子关系是极好的,当然,好归好,对于太子身边的人,他却有所提防。

这其实可以理解,同行是冤家嘛。

朱棣瞪朱高煦一眼道:“你就少说几句。”

说罢看向解缙,道:“解卿家可知这杨士奇吗?”

解缙虽是入阁为文渊阁大学士,可同时也在翰林院挂职,对于翰林院的情况倒是颇为了解。

解缙想了想道:“陛下,此人确实如汉王殿下所言,太祖高皇帝的时候,国家缺少儒生,因此虽开科举取士,却也命大臣举荐儒生入朝,杨士奇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入朝出仕,只是他平日在翰林院沉默寡言,也没有表现出过人的才能,所以臣窃以为……”

解缙的话没有继续说下去,不过意思已经很清晰了。

没有功名的人进入仕途,是大明开国的时候权宜之计,等到数十年的科举之后,有了大量的进士入朝,这些人自然也就没人愿意看重了。

就比如解缙,着重的提及了科举,就是解缙是进士出身。

朱棣不露声色道:“朕听说这杨士奇是个人才,所以想见一见。”

解缙一听,立即住口,话说到这个份上,若是再说什么就是不识趣了。

汉王朱高煦却忍不住道:“父皇身边或出了奸人,父皇要明鉴啊。”

这汉王一向喜欢顶撞,当然,换作其他人这叫触怒圣颜,可朱棣喜欢这个儿子,却认为他是心直口快,因此不但不会加罪,反而屡屡称赞。

不过朱棣脸这次却是脸拉了下来,道:“你是藩王,国家大事,难道还要你做主?”

朱高煦:“……”

“陛下,杨士奇觐见。”

“宣。”朱棣道。

一会儿功夫,杨士奇忐忑入殿,行礼如仪,口呼万岁。

朱棣打量一眼杨士奇,见他其貌不扬,便道:“杨卿在翰林当值吗?”

“是。”

朱棣道:“担负什么职责?”

杨士奇道:“撰写经义,或至东宫值守。”

朱棣不喜欢这些舞文弄墨的家伙,却还是耐心道:“朝廷的公文往来,可有涉及。”

“有,翰林负责抄录圣旨和奏疏,对其进行存档,臣对此略知一二。”

朱棣笑了笑道:“那么朕来问你,你既是常去东宫侍讲,你对詹事府有何看法?”

詹事府是东宫的机构,负责太子的教育以及起居。

杨士奇心里七上八下,他无法理解为何皇帝要召见自己,只是现在事到临头,只好应对了。

于是道:“詹事府给太子殿下讲授的时候,大多爱进讲诗词文法之术,臣以为不妥。”

朱棣来了兴趣:“噢?那么依卿所言,应该进讲什么呢?”

杨士奇道:“太子殿下应当留意学习《六经》,空暇时候则阅读两汉时期的诏令。至于诗歌文法乃雕虫小技,不足为学。”

上一篇:诸界第一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