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叫我备案,苦练绝学的我曝光 第417章

作者:绝月清空

“不知道下次还能不能再见到你了。”

“别胡说!”

苏云坚定的摇了摇头,看着徐佳佳认真的说道:

“相信我,我一定会治好你的!”

就这样,苏云将徐佳佳送回了家中,自己则是再度踏上了找寻超凡气息的路。

这几个月里,苏云已经几乎变成了一个野人,他不分日夜的东奔西走,却是在和死神赛跑。

然而大夏的古刹名寺虽多,但却不是所有的古人都曾进入过超凡。

因此几个月昼夜不分的四处奔走,也只是让苏云吸收了五六个残留的超凡气息。

他所去到的大部分地方,并没有超凡气息的残留。

古代的名人大士虽多,但进入超凡状态的却是寥寥无几。

并且纵然是吸收了这些超凡气息,苏云依旧无法突破当前的境界。

这让苏云心中越发烦闷,他虽然能够感觉到,自己距离超凡之上的那个玄奥天地已经越来越近了,但可找寻的超凡气息却没有多少。

此刻他正坐在前往鹿邑县的路上,这是苏云所能想到的最后一个选择了。

若是这里也没有超凡气息的话,苏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因为徐佳佳,可能撑不了太长的时间了。

当车辆缓缓的停在鹿邑县站的时候,心中烦闷的苏云一言不发的下了车。

他背着包,在烈日下踏上了这条僻静的县道,凭着地图朝着前方找去。

自从徐佳佳被送回家之后,苏云便再度亲自照顾起白猴子来。

而白猴子也非常的懂事,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背包里,从不给苏云惹任何麻烦。

似乎白猴子也知道苏云的心情很差,因此表现的格外乖巧,只是偶尔偷偷的探出一个脑袋好奇的看看四周,随后便再度藏回到包里去。

苏云沿着县道进入到了鹿邑县之中,便开始跟四周的路人打听位置。

“劳驾,老子故居在上面位置?”

从苏云的这番话中能够明确的得知,此次他千里赶来是冲着老子来的。

而这鹿邑县也的确曾是老子的故乡,这里在那个年代名为陈国苦县。

路人很热情的给苏云指明了一个方向,而这也的确是苏云最后的选择了。

这几个月里,苏云在将徐佳佳送回家中之后,前往各个古刹名寺的速度越来越快。

他几乎走遍了各个高山峻岭,亲自去到了大夏境内的名胜古迹之地,见过古人塑像无数,但进入过超凡状态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这是最后的选择,也是苏云唯一的希望了。

他迅速按照路人所指的方向走去,走进之后这才发现,此地比他资料中查到的要气派多了。

如今的老子故居已经建成了以太清宫,明道宫,以及老子天下第一园为中心的文化景区。

在这里,不但充分的向所有的游客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老子形象,更是诠释了道家文化的起源。

同时,这里之所以被苏云选定为一个目标,就是因为这里和其他地方关于老子的文化不同。

国内外一直有很多关于老子的传说,也有很多纪念老子的古迹。

但这太清宫,只是将老子作为一个普通人,而并非像老君山那些地方似的,将老子神化成仙。

再加上这里是老子生活,传道的地方,因此苏云才最终来到了这里。

真正深入了解之后,苏云才明白老子对这里到底有多深的影响。

此刻苏云来到的地方名为太清宫,而仅仅以一条紫气大道相隔为界的另一部分便是明道宫。

太清宫是现存明清时期的遗址,而这明道宫则是老子传道之地。

另一个方向的不远处就是老君台,传说中这里是老子升仙的地方。

苏云先是进入了太清宫,可在转了一圈之后,并没有发现任何超凡气息的残留,因此苏云马不停蹄来到了隔壁的明道宫内。

这里相比之下,要比方才的太清宫大上了许多。

此地游客众多,但苏云现在实在没心情,跟着他们一起慢慢悠悠的观赏景色。

他神色匆匆地出入殿中,让很多游客都投来了疑惑的眼神。

在这明道宫内,很少会看到苏云这样的人,匆匆忙忙的好像在寻找什么似的。

花了片刻的功夫,苏云在这明道宫中依旧没有任何发现,这让他心中更加焦急不已。

如果老子也不曾进入过超凡状态的话,那么他之前调查的一切就都白费了,来这鹿邑县一趟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若是在这里依旧没有找到超凡气息的残留,苏云也将不知在去往何处找寻。

毕竟这段时间里苏云几乎将能去的地方都寻遍了,超凡气息真的很少,此处老子故居是他最后所能仰仗的希望。

默默地离开明道宫之后,苏云站在原地紧锁眉头,片刻之后方才将视线投向了老君台所在的方向。

只剩那里了,如果就连那里也没能找到超凡气息的话,就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穷途末路了。

徐佳佳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几天前的一通电话,徐魁还在表明徐佳佳自回来之后就时长陷入昏迷。

谁也不知道徐佳佳这次昏迷之后会何时醒来,或者说还能否醒来。

因此苏云的心中才会如此焦急,迫切的想要找到残留于此地的超凡气息。

稍稍定了定心神之后,苏云迅速赶往了老君台,而这里也是鹿邑县独有的一大景观。

老君台对外宣称一直是老子修道成仙飞升之地,因此这地方也曾叫升仙台或拜仙台。

此地见于汉代,胜于唐代,多次毁于兵乱,后又历代修缮,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老君台台高8.84米,台底面积765平方米。

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生33层天青天之说。

才刚刚进入其中,苏云便看到了老军台上放置的四发炮弹,上面还留有记载,1938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四。

身为大夏人,对于这个时间,一定不会陌生。

据说当年神照国士兵攻打鹿邑县城,对老君台进行炮击,一共打了13发炮弹,却没有一发爆炸。

而现在留在这里的炮弹,正是当年炮击老君台的哑弹。

苏云也和很多游客一样,驻足于炮弹前,但他注意的并不是炮弹,而是炮弹上竟然有一层淡淡的光辉。

熟悉的气息再度出现,苏云的眼前顿时一亮,也就在此刻,他恍然大悟。

拦住炮弹的并非是什么神迹,而是残留在这老君台上的超凡气息。

苏云顺着这淡金色的光芒朝着前方看去,紧接着便快步上前越过了33层台阶,之后来到了老君台台顶。

果然,这里充斥着苏云从未见到过的浓郁气息。

或许也是因为这地方天杰地灵,超凡气息经久不散。

苏云有些惊讶的伸出手来,在触碰到超凡气息的那一刻,他整个人仿佛被拉入到了时间长河之中,重新看到了那个坐在此地静静悟道的老者。

当苏云再度睁开眼时,仿佛已经进入到了老子的体内,他能够清楚地感知到老子心中的困惑。

道,究竟是什么?

这个问题,困扰在老子心头已经很久了,他无数次的想要去参悟道法,可却总觉得距离大到有一步之遥。

在此之前老子已经颇有见地,收下弟子无数,也留下了许多后世道家名著。

可老子始终认为自己所交所写的这些都只是片面之言,他所要寻求之道,却从未真正的参透过。

但也正是在这种一生修为沉淀的加持下,老子巧合中进入到了超凡状态里。

也正是在这超凡状态之中,老子方才如醍醐灌顶一般恍然大悟。

并非是他没有参悟道法,而是这世间大道难存。

他之前参悟的那些道,在真正的大道面前不过是相形见拙。

若将大道比作泰山,那他所参悟的那些道,仅仅只是低矮的丘陵。

虽然具备高山之意,却无法与高山之行媲美。

老子在超凡状态中足足停留了有5分钟,比之苏云第一次踏入超凡状态时也不遑多让。这也是到目前为止,苏云在超凡状态里见过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位古人。

因此留在此地的超凡气息才会如此充裕,再加上天灵地杰的影响,竟然让众多炮弹都在此偃旗息鼓。

然而紧接着在苏云脑海中的画面里,老子缓缓起身,轻飘飘的离开了此地。

他召集了门下所有门徒,像是交代后事一般,进行了最后一次授课。

在这堂课上,老子将自己的感悟告诉了所有学生。

才表明自己所知晓的道,只是大道中的冰山一角。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学无用,相反,这才是他们应该将这些知识告诉更多人的原因。

只有这样才能给后世子孙播种下一粒种子,在时机成熟的时候,方能长成参天大树。

因此也正是在这堂课后,老子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

他只叫了几个最亲近的门徒告诉了他们,自己即将远行,西行化蛮。

老子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为后世子孙造福。

他也一直坚信总有一天,大道存世,会有一个人站出来,带领着世人步入修道门中,去参悟这世间大道。

可能是五百年,也可能是五千年,但那个人终究会出现。

而此人将会是当之无愧的众道之祖,而他老子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栽树者。

虽未能见到绿树成荫,为子孙遮蔽炎日之日。

但也总不会辜负他这一生求道之行了。

眼前的画面很快便消失了,苏云如梦方归一般,眼前再度变成了熟悉的老君台。

这段记忆让苏云倍感惊愕,一直以来老子的去处都是一个谜题,无人知晓。

可现在苏云总算是明白了,怪不得在历史中并没有对老子后来之事的任何记载,原来老子西出函谷关,直接离开了大夏,一路西行化胡。

而按照超凡状态中所看到的老子路径,这一路向西,可能抵达的地方将是印樊国。

上一篇:1635汉风再起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