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64章

作者:重庆老Q

第六四章 立制

抓南洋土人,来做苦力。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但目前可能不行。我们整个人口才一千二百多人,如果船队出海贸易和移民,那整个汉洲人口,也就不足千人了。就算陆续把滞留在巴达维亚的三百多人接回来,也不过恢复到一千三百多。

这些人还要一大部分要在农田里侍弄各种庄稼,再加上各个工坊,建筑,渔业,可利用的机动人员还真不多。就这,还要震慑压服那些土著人。再弄来千儿八百的南洋土人,估计会有些消化不良了。

还是再等等吧,至少汉洲能轻易地拉出三四百脱产的专业武装人员,那时,就可以考虑弄些南洋土人回来。

“小天,你现在考虑问题,越来越周密了!”曹雄赞叹一句,“以后,这汉洲的基业迟早要交给你们几个兄弟。到时候,你主内,发展民生积蓄实力;你二哥和三哥在外,努力转运人口和物资,征讨汉洲之外敌。”

“舅父,这是准备要坐在屋中享清福?”齐天开着玩笑。

“我怎会坐看你们兄弟辛苦创业?”曹雄叹了一口气,“俺今年四十二了,还能拼个十几二十年。定当为你们兄弟打下一个坚实基础。俺死了,你们兄弟正当壮年,必可建立我们曹齐两家数十百年的富贵。”

“舅父,只是想为身后百年富贵谋划吗?”

“那不然咋的!”曹雄说道:“洪武爷建立大明,他们朱家子孙不就是几百年富贵,享用至今!”

“可他们老朱家,快要完蛋了?”齐天摇摇头,对曹雄的家天下,有些不认同。

“不至于吧!”曹雄这次去大明,到了广州,城中依旧繁盛,商业贸易仍然兴旺,社会秩序一如往昔。丝毫不像一个王朝末世景象,北方虽然流民风烟四起,但并未动摇大明的根本。

“十年后,大明必亡!”甲申天变,只有不到九年,李闯破北京,然后满清叩山海关,随后,神州陆沉,一片腥臊。

“国,不该是一家一姓所有。”齐天缓缓地说道:“国,应该是千家万姓之国,是我们所有人的国。”

“小天,话虽如此,但一个国,总有一个或几个领头的吧。他们冒着各种艰难险阻,建立了一份基业,总得有一份富贵吧。”

“当然!”齐天点头应道:“但是,我们要把创业阶段的富贵,要尽可能的和更多民众切身利益相结合。如此,你才能长久地保持那份富贵。”

“怎么个结合?”

“以后,将我们手里持有的利益少一些,给更多民众的利益多一些。并且,努力将整体的利益,不断地扩大。同时,尽力去避免利益的集中化。”

“你的意思是,如果咱们有一万两银子,俺们只分少部分,其余大部分都分给百姓。然后,还要不断将这一万两银子的本钱扩大,还要避免有些人去占有其他人的银子?”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其实,就是国家创立初期,要把蛋糕分好,然后不断地把蛋糕做大,避免内卷。但一个国家发展到最后,总是不可避免财富的集中化和民众的内卷化。因为,你的蛋糕再也做不大了,所有人都只能去争抢那些不多的资源和财富。

但这不是齐天所能解决的。他只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将汉洲奠定坚实发展基础,在这个大争之世的年代,可以有能力,去和那些孔武有力的殖民者去争抢世界这块蛋糕,为后世创造一个有利的国际地位和发展机会。

“舅父,以后的事,我们可以慢慢考虑和实践。但目前,我们需要确立一件比较重要的事。”

“何事?”曹雄正色问道,汉洲许多事务,齐天似乎都能解决。他既然提出一件无法自专的事情,那必定有些棘手,或者不便出面。

“我们汉洲目前,也有一千三百多人了,未来人口还会持续不断地增加。而且,我们还建立了两座城,垦殖了数千亩农田,修建了若干工坊,控制了八九百的土著。”

“但是,我们现在却没有一个正式的管理机构,嗯,就是所谓的官府。很多事务,谁都可以去管,也可以谁都不管。农事和工坊的人,也不知道该向谁报告。”

“所以,舅父,我们是不是该建立一套正式的管理机构,不论是为了应付现在的局面,还是为了适应以后各项大规模事务管理。而且,我们现在人少,事务也少,正好可以慢慢培养和规范各类管理人员和机构。”

“着啊!”曹雄一拍大腿,激动地说道:“俺就觉得,咱们汉洲好像缺了什么。一千三百多人,加上土著人,都可以算一个小县了。……是该设立……那个管理衙门了。小天,你说说,怎么个弄法。”

“还是暂时不设县衙府衙吧!人多点,再考虑。”齐天说道:“我与那潘其风和坤叔也曾讨论过,如何设立管理机构。届时,汉洲设立统领府,大统领一人,副统领一到两人,总揽汉洲所有事务。鉴于目前,我们是孤悬海外,独占一地,所以统领府下,会设立军、民两政。”

“先说军,咱们陆上,目前基本没有匹敌的势力,所以暂时不设置陆军,嗯,也就是大明的卫所兵和营兵。因而,仅设置海军,……就是水师。海军下设陆战队,跟随水军协同陆上或岛上作战。海军以后会划分主力战船和辅助运输船。……还有,要厘定海军人数和人员,确定军饷。”

“然后,再说民政,可以仿照大明模式,设立农、工、商、学等下属机构。……还可以设一个守备机构,类似于大明的兵备道,负责汉洲两地的安全防卫,民壮训练,军人征召,弹压周边土著……”

齐天边说边写,不一会,一张纸上就画了一个简单的机构组织表。

“你这个管理机构就是如此简单?”曹雄听着齐天口中的介绍,又看看那张纸上画的几个竖线横框,疑惑的问道;“俺们以前登州水师衙门里,那些官员架构都比你这个多!”

“我们这不是草创嘛。”按齐天的意思,就以现在的事务建立管理机构,最重要的无非是农业和工业,至于商业,多是采购生产生活物资,或者倒卖南洋和大明特产。稍显复杂的事务,还没出现。正好锻炼培养基础管理人员。

“这只是一个粗略的管理架构,每个事务下面,肯定还有若干细化职能。比如,农事下面,可以设屯垦、畜牧、养殖、渔业等;工事下面,设钢铁、矿产、民用制造、设备制造等;而商事下面,可设海外贸易、运输、采买,以后可能还会有内部市场交易等等。”

“你先列个条陈,细化一下。到时候,俺召集人来商议商议,并确定下来。”曹雄有些忐忑,也有些激动。建制,就意味着他们这个小团体在向一个国家发展,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随后几天,经过众人数次讨论和修改,汉洲正式建立管理机构。

统领府,总领汉洲所有军民事务管理。设大统领一人,曹雄;副统领三人,俞福坤,胡文进,齐大江。统领府庶务主办一人,齐天,负责汉洲民事管理。

军政大都督府,总管汉洲所有军政事务,设大都督一人,曹雄(兼);副都督两人,俞福坤(兼),齐大江(兼)。大都督府下,设海、陆两厅,海军厅长官,曹雄(暂代),海军战船为“开拓号”、“拓产1号”、“拓产2号”,辅助运输船为“拓产3号”。全员定额三百四十二人(含部分新进移民水手),月饷银,五两(实发)。陆军厅,暂时空置。

民政总管府,总领汉洲所有民政事务,设总管一人,齐天(兼);副总管一人,潘其风。民政总管府下,设农事、工事、商事、渔事、兵备、运输、移民等几个部门,其中农事下,设立若干生产屯,负责分片划定的农田垦殖和管理,屯长,均由其中移民表现良好,且协调组织能力强的人担任。

齐天一直教授的三十多个少年,全部充任各个事务管理部门副职,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进行观政实习。

第六五章 陆海军教习所

潘其风最近心气特别的高涨,无他,事业爱情双丰收。爱情,这个词,他可能不太能准确理解齐天所说的,可能是恭贺他娶媳妇吧。

但事业,倒是略感一二,功业,成就。读书不就是求的一个功名,求的一个仕途嘛。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不就是我现在所遇之事!

想想数月前,在淮北仓皇逃难,妻儿先后离散,生死未知。本着混一口吃食,咬牙上了往南洋拓荒的海船。不期然,来到这蛮荒大陆。因为识文断字,被此地小统领授予管理新到移民和农事之责。现在,这个被称为汉洲的地方,正式建立管理机构和制度,自己被授予民政副总管,在所有的移民里,地位最高,事务最繁,所管之人亦是最多。

齐天作为民政总管,会把重心放在工事方面,那么,其他几个事务部门,势必都要自己管起来。

一念至此,潘其风就会忍不住激动万分。虽然现在只是不足千人之地,但时不时听到大统领说,会加大移民速度。那么以后,数千人,乃至上万人,一大县,或者一府,都有自己的关键的一席之地。

“夫君,天色微明,需要这么早出门吗?”潘其风的新妻子,阮秀云起身在他身后唤道。

“嗯,我先去城中巡视一番。”潘其风说道;“无事的话,将发下的棉布和绸缎,及早做几套衣裳,勿要再穿那些刚来时发的衣物。”

移民新到时,每个人会发一套粗陋的麻布衣服,粗糙,无甚美观,但在田中和供方劳作,倒是比较合适。

“可那麻布衣服还是尚好……”阮秀云听了,要让她舍了那麻布,竟有些可惜。

“那就在屋里穿。”潘其风想了想,便说道。虽然是汉洲的“统治阶级”了,可物质财富却没有多少,他们这些所谓的官员倒是定了官俸,他一个月可以拿八两银子,一年就是近一百两银子,算下来比大明一个上县的县令收入还要高。

不过,以汉洲这种物资贫乏的地方,你有再多银子,有用吗?现在的汉洲,基本上是一种类似全民公社的管理模式,人们的吃穿住,统领府全都包完。

潘其风出了屋门,迈步朝广场南侧的工坊区走去。那里分布着铁器制作(工农业工具)、木工制作(家具,马车,板车等)、制陶、水泥等工坊土窑。

在路上,潘其风遇到了一队三十余人的明人移民,正在几个兵备处教官带领下,围着广场跑操列队。

他们是从众多移民中挑选出来,接受专业的水师和陆师培养训练,成为以后汉洲的基础军官。

“经过大半年的相处,你们的汉话也将就能说一些了。现在把你们从船上抽调出来,给俺们的儿郎教授一些操船海战经验。你们可有什么话说?”在一间宽敞的房间里,曹雄对着原“圣克鲁斯号”的一众军官说道。

戈特·瓦尔特苦笑一声,他们这些原西班牙海军军官最终还是被赶下了船,弄到这个所谓的海军教习所,教授海军基础知识。

“船长大人,我们能说不吗?”戈特·瓦尔特耸了耸肩,开了一个西方式的玩笑。

“当然!”曹雄面无表情地说道:“你们可以不来这里教授学生,那么,你们就只能去黑山谷的铁矿了!”

戈特·瓦尔特等几个西班牙海军军官连忙点头应下。在整个汉洲,铁矿和煤矿是共认的环境最差,劳动强度最高的工作地点。那里待的人,都是土著和被上次抓获的海盗。听说,每个月,都会死伤七八个人。

虽然回到马尼拉或者欧洲,可能是遥遥无期了,但能体面的活着,不好吗?

“老俞,授课的时候,你多来这里盯着。别到时候,给老子乱教学生!”离开那间被暂定为海军教习所的屋子,曹雄低声地对俞福坤嘱咐道,“以后,咱们的水师扩建,可就指着这些学生。”

“曹爷,你放心。”俞福坤郑重地说道:“俺要是没空,也会让船上的老兄弟来这里听课,断不会让这些夷人毁了咱们的学生!”

“那两艘俘获的海盗船,就留在汉洲,不跟我们去大明了。平时,跑几趟巴达维亚,运些物资和人口回来,顺便做做训练船。”曹雄边走边说,“这次去了巴达维亚,俺再去找找那个路德维德,争取买上一艘西洋大船。不仅增强咱们的武力,还能从大明多运些人回来。”

“那大概要花多少银子?”

“荷兰人曾给出个价格,六七百吨的大船,大概是三万盾左右(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的货币),折合银子,大概在六七千两!”

“这价格,比咱大明的福船要高出一大半呀!”

“切,老俞,你光看价格高出一大半。但人家的运货能力可是比两艘福船还要多!……最为重要的是,船上可以安装更多的火炮!”

“巴达维亚有造船场吗?”齐天跟在旁边,突然问道。

“怎么着,准备想从荷兰人那里弄些船匠?”曹雄笑着说道。

“能弄来,自然是好,可以借鉴偷师些他们的技术。最主要的,还是想办法从大明多弄些工匠,总之,要本着全面借鉴,消化吸收,自我发展的思路!”

在17世纪,论造船能力,荷兰称第二,就没其他国家敢称第一。在荷兰本土赞河两岸就集中着约60家造船厂。这些造船厂普遍采用风力锯木机、动力运料器、滑车、绞轳、重型起重机等机械化装备,提高了工厂的劳动生产率,几乎一天就可以生产一条船。

在造船设计、船体部体等环节,实行标准化管理,联省政府在阿姆斯特丹专门成立了研发航海装备、制造航海仪器和绘制航海地图的部门。

另外,荷兰产的船只比传统造船国家——英国产的船只价格便宜40%至50%。

荷兰造的船只设计合理、结构坚固、工艺先进,而且船只操作人员要比其他国家的船只少20%。

在荷兰发展的黄金时期,全世界有2万艘船只,3/4属于荷兰的,比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海上马车夫”还真不是白叫的。所以,齐天才想着能否从荷兰人那里挖些墙角。

“说得不错!”曹雄赞了齐天一句,“现在可以依赖那红毛鬼,以后跟他们一旦起了龌蹉,咱们可就谁都靠不上了。……能靠的,只有自己!”

“其实,我们跟荷兰人本就是互相利用的关系。所以现在能多利用他们一点,我们也就可以多省力一点。所有的目的,就是加快发展速度!”

“时不我待呀!”曹雄感慨了一下,“小天,你那个陆军教习所,要教些什么?”

“教什么?凡事有用的,都教吧。战阵,拼杀,格斗,队列,火枪射击,后勤补给……,把有作战经验的兄弟多召来几个,边学习,边摸索,边验证,边教授。”

“……然后把这些教授内容编练成册,以后通过实战,再验证这些教授内容是否正确。”齐天也没有任何军事经验,只能用这种笨办法来慢慢总结和汇总教学内容。

初期,海军教习所招收学员三十五名,陆军教习所招收学员十五名。他们将进行为期一到两年的半脱产学习,识字,理论知识,实操训练等项目。

虽然,他们学到的各种军事理论和作战经验,可能会有很肤浅,甚至会有很多疏漏。但他们却是汉洲第一批系统学习各种军事理论和作战技能的初级军官,为以后汉洲军事逐步正规化、标准化奠定了基础。

第六六章 帝汶岛

曹雄船队返回建业城的两周后,牛进民领着的“破浪1号”,从巴达维亚返回了建业城。而且,回来的时候显得颇为狼狈。

因为途中,船只底舱居然漏水,这让牛进民和众多水手都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让船上的移民,将装着谷物稻米的口袋堵塞底舱漏水处。

一路上,根本不敢驶离途中岛屿的海岸线。跌跌撞撞地到了帝汶岛,牛进民不敢继续冒险,选了一处入海的河湾停靠,位置大概在后世帝汶岛苏艾小镇附近。卸下船上所有移民六十三人,以及粮食十五吨,黄牛三头,骡子两头。

停留了一天,简单修补了一下漏水处,留下三个老兄弟和若干兵刃在临时停靠点,便张开风帆,朝建业城缓缓地驶了回来。

“既然把人留在了那里,不如就在那建个中转补给点。”曹雄听了牛进民的汇报后,低头沉思了片刻,然后抬起头来对着众人说道。

“那里隐蔽吗?一般人靠近了,能否轻易发现?”俞福坤有些担心留在那里的六十多个移民。

“就是怕出危险,所以,才专门选了一处林木较为茂密地方,沿着河流上行上百米,有处曲折很大的河湾,那里地势较为平坦,那些移民就在此处。在海岸边的话,是根本发现不了的。除非下船登陆搜寻,或者沿着河流上行,才能找到。”牛进民说道。

“河水有多深,可以行大船不?”曹雄问道。

“不知道。”牛进民摇摇头,“当时比较匆忙,没有测量水深。我们是靠近海边,涉水登陆的。……那些粮食也是从海边搬过去的,估计被水寖泡了大半。”

“小天,你觉得呢?要不要占了那个地方,做以后往来的中转补给点?……或者派船把他们都接回来?”

“那地方在名义上,应该是葡萄牙人的,不过他们目前基本上都在那个岛屿的北面。至于南面,好像没有什么经济价值,他们没有派人过来。但,不排除他们会不定期地派船巡视岛的东面和南面。”

“这个时期,葡萄牙人虽然比不上荷兰人强势,但也不是我们能轻易招惹的。”

“所以,我们只能派船把人接回来?”曹雄有些不甘,他被荷兰人众多的殖民点(补给点)给刺激到了。如果,到了19世纪,他要是从中国大陆往欧洲行驶的话,就会被那个日不落帝国震惊的更是无以复加。

齐天也是犹豫万分,建立一个中转补给点,对于海上航行来说,好处自然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帝汶岛就在建业城的对面,距离只有六七天的航程,往来也是方便。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