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485章

作者:重庆老Q

当然,皇帝陛下的许诺绝对不是空口无牙,而是以无数的真金白银为凭,所有的军营中,数百上千口钱箱被一一抬至士兵面前,一枚枚灿烂的金币和银币洒满了一地,对所有的士兵而言,无不充满了强烈的刺激和诱惑。这让所有莫卧儿帝国军人的战斗热情瞬间高涨到极致。那些妄图来攻打帝国的齐国军人,哪里是什么敌人,分明就是一个个会移动的人形钱币呀!

在这个时期,若是要问哪个国家的军队最能打,必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要问哪个国家的军队最能烧钱、性价比最低(没错,就是性价比),自然当属莫卧儿帝国军队。

纵观莫卧儿帝国军队的百年征战历史,其综合战绩水平最多是白银段位,但其烧钱水平却是这个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王者水平,其装备、饷银、物质保障以及生活水平之高,堪称两百年内欧亚大陆第一少爷军团。

而莫卧儿王朝军队,论战力,它和中亚、中东的真神教同行比起来差远了。莫卧儿帝国的开创者和军队的建立者巴布尔,就在中亚屡战屡败,被昔班尼打出了恐惧症,最后还是靠着波斯萨法维王朝的伊斯玛仪一世出手才干掉了老对手,还给波斯军队当过带路党,袭掠过阿富汗、印度北部地区。

莫卧儿王朝建立后,巴布尔的继任者胡马雍也要靠波斯人提供支持,才得以复国。在沙·贾汗当政期间,为了争夺阿富汗,莫卧儿王朝和波斯军队有过三次较量,却都以失败告终。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战绩,莫卧儿帝国军队明显不如波斯。

而萨法维王朝在和奥斯曼帝国的较量中却处于下风,帝国旧都大不里士在16世纪四次被奥斯曼帝国攻占,除了在阿巴斯大帝统治时期稍稍雄起一把,在其他时候,萨法维王朝的军队一般是打不过奥斯曼帝国的。这般算来,莫卧儿军队的战绩明显要排在奥斯曼和波斯之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即使不算是战五渣,但最多也不过是白银水平。

但要论土豪和烧钱能力,波斯人和奥斯曼人都要对莫卧儿人跪下顶礼膜拜。在16世纪下半叶,奥斯曼帝国的年收入大概是600万杜卡特的金币,17世纪初更因为银币暴跌的关系下降为200万杜卡特金币。和奥斯曼人相爱相杀的波斯人财力也差不多,在16世纪中叶收入是500万金币,到16世纪末下降为300万金币。

当然,金币并不是这两个帝国的主要货币,而是银币,银币的对比就更加直接了。17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财政收入是5亿多阿克切银币,到这个时期,更是收入达到了5.8亿阿克切。阿克切的含银量在16、17世纪都是0.85克白银,也就是说奥斯曼帝国的财政收入折合成白银差不多是1600万两左右。

在16世纪末的阿克巴时代,莫卧儿帝国的财政收入就达到了1.3亿卢比;到了奥郎则布时期更是达到了3.3亿卢比,当时仅仅是王室私人的田庄就有近6000万卢比的收入。莫卧儿王朝的卢比银币重量是11.5克,含银量在九成左右,差不多三个卢比就能兑换一两白银。也就是说,莫卧儿王朝这个时期的财政收入,折合成白银是1亿两到1.1亿两,是奥斯曼帝国收入的六倍。

莫卧儿王朝土豪,给军官开出的工资也高的吓人。它对指挥官实行军事承包制度,抛去必要的开支,每个统帅500人队伍的曼萨尔卜达尔军官可以拿到1000卢比的收入,5000人级别的曼萨尔卜达尔军官每月纯收入是18000卢比(也就是6000两银子)。

至于底层士兵的饷银,也是两个月一结帐,更有从不拖欠工资的优良传统,别说同时期的大明官兵闻之会泪流满面,就是欧洲同行也无法与之相媲美,堪称为良心雇主。莫卧儿王朝的火枪兵更是要拿双份工资,而且按照王朝军队的传统,会优先聘请波斯和奥斯曼帝国军人,葡萄牙人、荷兰人也经常被莫卧儿军队挖墙脚。

炮兵工资更是土豪,随便一个操炮欧洲佣兵在莫卧儿军中服役十余年,就能回到家乡,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成为妥妥的人生赢家。

更为夸张的是,在莫卧儿王朝大军出动时,随行的就有多达六位数的仆人、小姐姐出入军营,将整个军营变成了一个流动而喧嚣的巨大城市。

莫卧儿帝国军队与生俱来的土豪本质,使得他们根本不愿意在贫瘠的阿富汗地区,跟穷横的波斯人拼命,那样太不划算。

要知道,穷鄙的阿富汗地区,每年只能给它带来200万到400卢比收入,而随便打一场仗,却要烧掉4000万卢比军费,这投入产出显然不成正比呀!因此莫卧儿帝国干脆将阿富汗大部分地盘直接扔给了波斯人。

这十几年来,莫卧儿帝国不断在西北地区用兵,跟那里反叛地方部落征战不休。但大规模的战事基本上是没有的,帝国在以强大的军事威慑下,主要靠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去逐步瓦解那里的地方部族反抗意志。

帝国通过任命一个个服从于德里的部落头人,然后再赏赐大量的钱物予他们,换取了西北地区的暂时安宁。被皇帝陛下赞赏为富有才干的阿富汗总督阿米尔汗,也不是以武力见长。他在总督任上,为了笼络当地的普什图族,施以大量的贿赂,才得以收获当地人的忠诚,以及地方的绥靖和道路的畅通无阻。

这次,齐国人打了过来,莫卧儿帝国准备继续发挥他们的土豪本质,用钱来“砸”倒齐国的军队,以换取最后的胜利。

……

11月14日,安克尔西瓦。

莫卧儿帝国古吉拉特总督穆罕默德·阿迪尔骑在一匹雄壮的马瓦里马上,左手执缰,右手举着一支单筒望远镜,眺望着讷尔默达河对岸。

一周前,从昌德拉瓦蒂传来消息,齐国军队在攻占了这座小城后,仅停留休整不到两天,便引兵渡过默希河,朝西南方古吉拉特重镇艾哈迈达巴德(今古吉拉特首府阿穆达巴市)扑去。

齐国人这是瞅准了内陆地区兵力极为空虚,而选择大肆攻掠地方,荼蘼肆虐最为富庶的古吉拉特。

穆罕默德·阿迪尔在收到消息后,犹豫了两天,担心齐国人声东击西,将他们引出苏拉特,然后虚晃一枪,以他们机动灵活的舰队,趁虚夺取苏拉特。

可随后几天,越来越多的情报传来,齐国军队在洗劫了昌德拉瓦蒂小城后,全军往西北方向而去,陆续攻占阿嫩德、讷迪亚德、马赫穆达瓦德,然后又渡过瓦特阿克河,距离艾哈迈达巴德已不足三十公里。

穆罕默德·阿迪尔顿时就慌了,在留下四千余部队驻守苏拉特后,领着三万战兵和两万五千余随军的仆人、军官侍姬,以及大量民夫直奔齐军而来。要知道,艾哈迈达巴德是莫卧儿帝国西部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人口规模二十多万,棉织品工场百余家,是古吉拉特地区主要的经济中心,更是重要的棉纺中心。

这座城市要被齐国人攻占,皇帝陛下必然震怒,到时候自己的仕途可能也会遭到可怕地打击,财产也会被剥夺,成为一个可怜而无助的罪人。

“渡河!”

在哨探回报,讷尔默达河对岸并无任何齐军身影后,穆罕默德·阿迪尔立即下达了渡河的命令。无数被征集而来的小船被推入河中,数千民夫和士兵迅速地搭建起几座浮桥,一队队骑兵快速地奔至河对岸,然后朝着前方布罗奇小城而去。

仅三日,三万余大军和两万多的随军杂役便渡过讷尔默达河,随后于布罗奇稍事休整半日,然后在骑兵的护持下,朝昌德拉瓦蒂攻去。

11月18日,莫卧儿军队成功“收复”昌德拉瓦蒂,而此时,收到前方消息,齐军已经进抵艾哈迈达巴德,开始猛攻城池,不过遭到城中两千守军的英勇反击,暂保该城不失。

穆罕默德·阿迪尔随即命麾下三千骑兵立即渡过默希河,驰援艾哈迈达巴德,配合城中守军,尽力拖住齐军的攻势,等待大军到来,将其围歼于城下。

“总督大人,苏拉特遭到齐国军队的攻击。”

正当穆罕默德·阿迪尔指挥部队离开昌德拉瓦蒂城,准备渡河时,突然从后面传来苏拉特城求援的信息,立时让他陷入两难境地。

“有多少齐国军队攻击苏拉特城?”阿迪尔面色极为难看。

齐国军队不是正在前方围攻艾哈迈达巴德吗?怎么又突然绕到我们的后面,突袭苏拉特城了?

“齐国军队人数在八千至一万。”那名报信使者神色惶惶,“齐军火力非常猛烈,动用的火炮数量多达上百门,其威力和破坏力也是我们从未遇到过的。……阿克拉姆将军称,若再无援军救助,苏拉特城恐怕难以坚守。”

“上百门火炮!”阿迪尔被这个数字给惊到了,“齐国人竟然拥有如此之多的火炮?……他们将炮舰开到陆地上了吗?”

“总督大人……”

“沙赫萨德!”阿迪尔沉吟半响,终于决定还是要分兵救援苏拉特,以免这座帝国最为关键的港口城市不被齐军攻占,“你领一万兵,立即回援苏拉特,务必要确保该城不失!”

“是,总督大人!”沙赫萨德沉声应诺道。

“总督大人,齐军远道而来,军队人数必然不多。而此时,他们却分兵两处,袭掠艾哈迈达巴德和苏拉特两城,其中必有诡计。在这种情势下,我们不应该分兵以应,而是要坚定地集中所有兵力,攻其一部,歼灭有生力量。”炮兵指挥官、葡萄牙人努诺·门德斯皱着眉头,要阻止阿迪尔的分兵计划。

“艾哈迈达巴德和苏拉特,均为古吉拉特最为重要的城市,不容任何有失。”阿迪尔郑重地说道:“据孟加拉那边传来的消息,齐国军队人数在两万人左右。如今,他们却分兵两处,使得各自兵力变得极为单薄,正可被我们所利用。我军以坚固的城防和优势的兵力,定然可将其分别歼灭于城下。”

“总督大人,齐军战力强大,可不是马拉塔军队可比,更不是西北地方部族武装那般羸弱。”努诺·门德斯急切地说道:“十余年前,齐国人仅凭数千人,就能跨越数万里,远征埃及,击败数倍于己的马穆鲁克骑兵。我们若无三倍以上的兵力优势,可能无法战胜齐国军队!”

“齐国人打仗,所凭不过是其拥有的众多火器。”阿迪尔怔了一下,随即眼神坚定地说道:“但我们莫卧儿帝国军队拥有的火器并不比齐国人少,即使我们分兵后,两部军力亦倍于他们。就算无法彻底战胜齐国人,但也能将他们拖入僵持状态,等待陛下派兵来援。”

第一百九十四章 帝国皇帝的亲征

1676年11月22日,希拉布尔(今艾哈迈达巴德市东南十五公里)。

莫卧儿王朝其实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火药王朝,可不是没玩过火炮的土包子。莫卧儿王朝的开国皇帝巴布尔就特别善于利用各种火器,他手下的阿里·库利师傅就是万人敌级别的火器大师,为莫卧儿帝国的开创,立下汗马功劳。

莫卧儿军队大规模使用火绳枪的时间甚至比英国军队要早上近一个世纪——英国军队因为祖宗家法的缘故,要到1592年才全军普及火绳枪,而莫卧儿军队在1519年就已经用火绳枪教阿富汗山民“做人”了。

莫卧儿帝国拥有希穆等火炮制造场,在这个时候分别建立了一支拥有五十多门炮的重炮队和七十多门马拉小炮的轻炮队。另外,莫卧儿境内还拥有储量丰富的硝石矿,为帝国军队源源不断地供应火药,直到目前,莫卧儿都是欧洲国家的主要硝石来源地。

不过呢,莫卧儿军队却有一个致命的毛病,那就是“氪金”。莫卧儿王朝信奉“充钱就能变强”的原则,在鼎盛的一百多年里,都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氪金”玩家,就连自诩富有四海的路易十四也都远远比不上。

为了充实和增强军力,莫卧儿王朝从阿富汗和中亚引进突厥骑兵,从奥斯曼甚至葡萄牙、荷兰引进炮兵人才,莫卧儿王朝全盛时期几乎所有的火炮都在外国佣兵手中掌握。

这个做法的源头就是它的开国太祖巴布尔,巴布尔外聘了阿里·库利师傅,也雇佣了不少奥斯曼帝国的火枪手、炮手。莫卧儿王朝用外族人制造、操作的火炮敲开了一个个印度教王公的城堡,建立了莫卧儿的盛世王朝,遂将外聘火炮手当成了国策。

因为整个莫卧儿王朝的核心统治基础就是大量的波斯和突厥军头、文官,而这些人并不擅长火器,因此就只能从奥斯曼和欧洲聘请人才。要知道,莫卧儿军队的薪资标准在整全球都是最顶级的,自然可以吸引了无数佣兵前来服役。

除了常规的工资收入,莫卧儿军队的炮兵还能享受战争竞拍的额外收益。当年,胡马雍王者归来,重夺印度北部地区,就是重金收买了一个名叫卢米汉的奥斯曼炮手。

莫卧儿王朝的王子们和奥斯曼早期的王子有共同的命运,他们一方面拥有令人艳羡的财富(沙贾汗的四个儿子每年都要合法拿走帝国百分之八的收入),另一方面还要进行残酷的王位继承战。每当老王病重,整个帝国都会陷入内战的阴影,在各个王子打内战时,外族的火炮手就能借此抬价,奥朗则布和三个兄弟趁着老爸沙贾汗病重夺位时,就纷纷重金招聘对方麾下的欧洲火炮手。

尽管,莫卧儿帝国的君王和军头们都认识到了火炮的作用,但他们却懒得劳心费力地去学,而是直接砸钱让人代练,全部依靠外族佣兵掌握的火炮技术和战术,欺负落后的印度教王公和周边的部族地方武装。

不过,在整个印度洋地区,若论火炮性能和技术先进,齐国称第二,就没人敢称第一。从四十多年前,刚刚在汉洲登陆,建立基业时,齐国人就从仿制欧洲火炮的基础上,开始大力研究和发展自己的火炮技术。

在历次战争当中,齐国也凭借数量众多和威力巨大的火炮,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对手,创下了齐国陆军不败的神话。

以良莠不齐的各国佣兵为核心的莫卧儿帝国炮兵,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与远道而来的齐军对阵时,第一次领略到了什么叫万炮齐发,什么叫战火纷飞的战斗场面,同时也第一次体会了被敌人优势火炮蹂躏的绝望心情。

从18磅的重炮,到4磅的陆军轻型炮,从一颗颗惯有巨大动能的铸铁弹丸,到无数会爆炸的开花弹,还有一枚枚不断呼啸飞来的火箭弹,将整个莫卧儿军阵笼罩在密集的炮火硝烟当中。

作为莫卧儿军队主要火力输出的炮兵阵地,更是受到了齐国军队的特别照顾,多达十门以上的重炮持续不断地向莫卧儿炮兵猛烈轰击。

齐国人的炮弹打得又狠又准,仅半个小时时间,至少有五门火炮被击毁,炮手伤亡也有百余人。这使得众多操炮的欧洲雇佣军们,惊恐不已,根本不顾军官的约束,抱头朝后阵逃去。

至于莫卧儿军队的火枪兵,更为不堪。在距离齐军阵地还不到三百米的地方,不仅遭到对方火炮的猛烈轰击,还要面对数百名猎兵的冷枪袭击,进攻的阵势随之动摇。不断扑倒在地的莫卧儿军官和火枪雇佣兵,更让所有士兵肝胆俱裂,旋即,掉头溃败回出发阵地。

古吉拉特总督穆罕默德·阿迪尔在昌德拉瓦蒂城分兵一万去救援苏拉特后,将所有的随军杂役全部留置于小城之中,亲率两万战兵,朝艾哈迈达巴德扑去。

大军一路急行,先后“收复”了此前被齐军攻占的阿嫩德、讷迪亚德、马赫穆达瓦德等小城,于今日清晨抵达艾哈迈达巴德东南十五公里外的希拉布尔小城,遭遇在此久候多时的齐军。

穆罕默德·阿迪尔见对面齐军人数不足万人,遂命令部队展开阵列,主动向齐军发起进攻。

虽然没有见到先行抵达此处的三千余骑兵,感到有些奇怪,但阿迪尔仍对接下来进行的战事报以极大的信心。

两倍多的兵力,不输于对方的火力,而且还在帝国境内本土作战,可能会随时得到临近的艾哈迈达巴德城支援。怎么看,都是优势在我,稳操胜券。

然而,战斗开始不到半小时,整个形势却急转而下,被寄予厚望的己方炮兵被齐军死死压制,而且还将那些佣兵给打崩了,出现了罕见溃散之势,一个个狼奔豕突,蜂拥朝后方逃去。

前方缓缓推进的步兵阵列,还未接近齐军阵地,就被对方火炮和猎兵击退,倒卷着阵势,将整个部队陷入极度混乱当中。

随后,在阿迪尔惊讶的目光注视下,人数远远少于莫卧儿人的齐国军队,在鼓号声中,排着整齐的队列,徐徐向他们发起了反击。

随着对方军队的逐渐逼近,莫卧儿军阵列愈发混乱。有些官兵在军官的踢打呵斥下,转身迎面冲向齐军,有些官兵则被不断砸来的炮弹而惊叫着四下避让,四下拥挤成一团。

“砰!砰!砰!……”

“砰!砰!砰!……”

整齐的排枪射击开始不断地响起,交替向前的齐军阵列仿佛像不停涌动的巨浪,不断地敲击和撕碎着莫卧儿人的军队。

勇敢的士兵,狂呼着“真神保佑”,举着弯刀奋力地扑向密集的弹雨,怯懦的胆小者则丢掉兵刃,抛弃身上的所有累赘,发足朝后狂奔。

前排齐军士兵机械抬起枪口,在军官的指挥刀用力挥动之后,下意识地扣动扳机,然后立即停下脚步,重新装弹。后排士兵越过前排,端起火枪,重复着同伴刚才所有的操作。

当莫卧儿军主将阿迪尔调转马头,在数名护卫的保护下,朝后逃去时,整个莫卧儿军阵列彻底陷入溃乱当中。

身后响起了激昂的号角声,随后传来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响彻了四野,隆隆的马蹄声由缓而急,从后方的两翼快速袭来。

无尽的旷野中,到处都是狼奔猪突的莫卧儿士卒,旗帜、护甲、辎重、火炮、兵刃,一一丢弃散落于地。

天空中,几只秃鹫高高的翱翔于天空中,冷冷地注视着这场盛大的人类厮杀情景,然后默默地等待喧嚣后的寂静。

……

12月7日,德里,皇宫(红堡)。

莫卧儿帝国伟大的“阿拉姆吉尔(世界的征服者)”奥朗则布长身而立,站在御阶之上,脸色异常阴沉,鹰隼般的眼神,一一扫过殿中十余名大臣。

诸臣皆垂手而立,不敢与盛怒之下的皇帝有任何眼神交流,噤若寒蝉地低头不语。

连日来,一个又一个坏消息不断传来,让整个德里,陷入一种难言的窒息感,让所有人都感受到无声的压力。

先是在半个月前,传来信德地区遭到俾路支人的袭击的消息。无数的城镇和乡村被劫掠,地方经济民生遭到那些强盗们的严重破坏。俾路支人根本不在意占领地盘,而是采取游动作战的模式,频繁袭掠那些防守薄弱的城镇。

驻信德地区的莫卧儿驻军因为大量被抽调至德里附近,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徒劳地跟在俾路支人的屁股后面,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肆虐了一个又一个城镇和乡村。对方根本不与莫卧儿军队正面应战,稍沾即走,几无任何可寻之迹。

为此,信德总督不断地向德里求援,希望皇帝陛下可以派遣更多的军队,对侵入的俾路支人进行四下围剿,压缩他们流窜袭掠的空间。

皇帝陛下闻报后,恼怒不已。那些俾路支人身处穷乡僻壤的俾路支地区,向来桀骜不驯,不服王化,在十年前更是悍然独立,建喀拉特汗国。本想着,那里穷山恶水,征剿不便,而且还耗时费力的,便由着他们在那里玩石头,骑马放牧,自生自灭。

谁想到,这么些年来,居然还逐渐坐大了,弄得现在都敢跑下山来,袭掠富庶的信德地区,破坏当地的民生经济。

不过,皇帝陛下却压下怒火,暂时没有派遣援兵前往信德。睿智的陛下深知,就凭俾路支人的实力,是不足以对强大的莫卧儿帝国造成威胁的。他们此举,必然是受齐国人唆使,想扰乱西北地区局势,以达到分散帝国军力的目的。

只要帝国军队击败来袭的齐国远征舰队,俾路支人自然独木难支,难以持久。届时,集结大军,灭了他们那个所谓的喀拉特汗国,屠其民众,永绝后患。

就在陛下集结军力,准备据古吉拉特总督所请,聚大军以攻登陆齐军时,于昨日却陆续收到几封败报。

古吉拉特总督穆罕默德·阿迪尔在艾哈迈达巴德东南十五公里的希拉布尔与齐军接阵,遭遇大败,两万余军队近乎全军覆没,阿迪尔仅率不足千人,先败至巴拉西诺尔,后又渡过默希河,狂奔至扎洛德,惶惶之下,已无再战之力。

另一封败报则显示,苏拉特城也已落入齐军之手,而且陷落时间还要更早,在阿迪尔于昌德拉瓦蒂分兵一万返身救援时,齐军就已经攻克了苏拉特城。

自然,当那一万余救援的莫卧儿军队抵达苏拉特城时,遭到齐军的突袭,被歼四千余,剩下的溃散于野,亦不堪再战。

齐军在歼灭阿迪尔指挥的古杰拉特主力军团后,轻松攻占艾哈迈达巴德,大掠数日。随后,齐军分兵数路,肆虐整个古吉拉特地区,到处攻城略地,如入无人之境。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