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435章

作者:重庆老Q

在得到了朝鲜王国满意的答复后,齐国人便率领着五艘缓缓离开汉江,朝着西北方向的出海口驶去,沿途朝鲜官员和民众无不畏服。曾经得罪了清虏,我朝鲜君臣尚能躲入江华岛,以避锋芒。可要是惹恼了齐国,那还真没地方躲了。

“其实,这朝鲜王国也算是恭顺。若不是距离太远,再加上为大明藩属数百年。要不然,咱们也可将它彻底降伏,纳入我齐国藩属,作为大陆周边最为有力的一个支撑点。”琉球舰队驻大明分舰队司令明威将军(准将)曹新忠笑着对“威明”号舰长、宣节校尉(少校)齐鹏飞说道。

“将军所言甚是。”齐鹏飞点头应道:“不过,朝鲜王国拥有数百万人口,且立国久远,自古就以事大原则,遵中原王朝为宗主国。要让其转为我齐国藩属,怕是还要再多敲打几次。”

“呵呵……,永王此前逼着朝鲜立下誓言,永不叛明。你说,若是孙可望篡明自立,建立新朝了,这朝鲜王国又该如何自处?”

“要么事秦叛明,被永王的云州镇暴打一顿;要么遵从誓言,拒秦从明,被孙可望暴打一顿。”

“哈哈……”曹新忠大笑,“这就是弱小国家的无奈,在这弱肉强食的时代,夹在几大势力之间,必然无从自主。”

“听说,云州镇为了应对将来朝鲜有变,意图占领日本的对马岛。”

“永王的野心倒是不小呀!他们想占据对马岛,恐怕不仅仅是想对付朝鲜,应该也有针对日本的企图。”

“是呀,云州相较于日本,实力还差得很远。不说别的,就日本拥有的千万人口,都会让云州镇感到深深的威胁。”

“所以,云州镇在北有渤海国、南有日本和朝鲜的威胁下,唯有全力投向我齐国,方能有立足之地。”

“说到云州,卑职突然想到了吕宋的卫国。”齐鹏飞说到:“据传,数月前,郑芝龙突然身染重病,一直卧床不起。卫国得了消息后,便有些蠢蠢欲动,想领兵北上,夺取郑氏吕宋属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齐国该如何应对?”

“吕宋中部地区,以龙州(今菲律宾马尼拉)为核心,皆为膏腴之地,而且,分州(今菲律宾卡兰巴市)、江州(今菲律宾八打雁市)原为吕宋暴动的明人所据地盘,卫国生出觊觎之心,倒也无可厚非。但这两家为争地盘而大打出手,这可不符合我齐国的地区平衡政策。以我看来,汉洲本土必然会出手阻止卫国的贸然之举,让双方继续以我齐国兴化堡(今吕宋岛东南部卢塞纳市)为界,分据南北。”

“如此,这卫国怕是会生出几分怨忿之心了。”齐鹏飞担忧地说道。

“那又如何?”曹新忠不以为然地说道:“作为我齐国藩属,还敢轻易违逆宗主国之命?”

——

4月13日,吕宋,龙州。

郑渡身披缟素,神情悲戚地跪坐在郑芝龙的灵柩前,不言不语。几个兄弟姊妹跪在他的身后,不时发出抽噎声。

两日前,身染重病的郑芝龙在强撑了数月后,还是死在了病榻上。随即,继位的郑渡下令,整个吕宋领地遍挂白幡,四十余万百姓举哀一月,禁任何声色娱乐。

今年一月,病重缠身的郑芝龙为了死前过一把帝王瘾,立吕宋国,称制道寡,将次子郑渡立为太子,随后赐封文武百官,还大赦天下(吕宋属地)。

然而,这场立国盛世的庆典,倒底还是没有挽回郑芝龙的生命,在做了短短三个多月的开国君王后,心有不甘的死在了王宫(原西班牙总督府)。

“陛下!陛下……”

当郑渡昏昏沉沉地跪坐在灵堂中时,耳边传来几声呼唤。

“嗯?”郑渡抬起头来,见是内阁首辅汤世文和中军大都督施福两人。

“陛下,请节哀!”汤世文朝郑渡躬身施礼,然后轻声说道:“陛下,请移步崇文殿,臣等有重要事项奏报陛下。”

郑渡闻言,点点头,然后在施福的搀扶下,站了起来,稍稍活动了一下发麻的双腿,随即便带着三弟郑恩,率先朝崇文殿走去。

“陛下,先王逝去,举国悲痛。但请陛下节哀,多多保重身体。”汤世文宽慰道。

“嗯。”郑渡见汤世文和施福脸上布满了凝重的神色,心神一凛,沉声问道:“阁老,大都督,可是有大事发生?”

“陛下,我吕宋一万余军队和数百艘战舰,皆进入全面戒备状态,内防宵小之辈趁机起事,外防齐、卫及土邦入侵,国中暂无大事发生。”施福拱手施礼道。

“哦,甚好。”郑渡点点头,对施福说道:“我吕宋安危,系于老将军一人。……孤甚感欣慰!”

“陛下,我吕宋国目前虽处平静安稳,但先王逝去的消息传诸于四方后,必然会引起各方势力觊觎。故而,臣请陛下早做准备,提前布局。”汤世文上前一步,郑重地说道。

“阁老何出此言?”郑渡惊异地望着汤世文。

“陛下,在先王病重之时,位于吕宋南方的卫国便蠢蠢欲动,意图北犯。”汤世文说道:“要知道,在二十多年前,先王开拓吕宋领地时,将此前占据分州、江州等地的吕宋明人大加驱逐,方有我吕宋王国今日之版图。那些吕宋明人在齐国的关照下,一路南下,于沂州立足,并建立卫国。”

“如今,先王故去,臣等担心,那卫国会趁机挟报复之心,悍然北上,攻我吕宋王国。再者,那卫国以齐国藩属自居,若是将齐国引来,我吕宋必然危矣!”

“啊?!”郑渡大惊,急忙抓住施福的手臂,“老将军,若是卫国联合齐国来犯,我吕宋可能抵挡得住?”

“抵挡不住。”施福摇头说道:“不说齐国大型炮舰百艘,就是那卫国,也有十余艘购自齐国的炮舰,打起来的话,恐与我吕宋王国舰队实力不相伯仲。故而,在海上,我吕宋王国挡不住齐、卫联军进犯。而陆上,仅卫国单独来犯,我们无需过多担忧,凭借坚固的城池防御和占据数量优势的军队,将其击退,当为不难。但若是齐国跨海登陆来攻,我们恐怕……”

“那……,那该当如何是好?”郑渡有些惶然无措。

“陛下,当下我吕宋应尽快做如下安排:首先,立即遣使至南京,上表归附,为大明藩属。如此,可托庇于大明的保护之下,使得齐、卫两国投鼠忌器,不敢轻动;其次,请陛下传书至夷州(台湾),除了给大公子(郑森)报丧外,还要求得大公子做出对我吕宋行保护之承诺,让那些觊觎者有所忌惮;最后……”说着,汤世文面露犹豫之色。

“最后,当为如何?”郑渡追问道。

“……请陛下派使者前往汉洲,亦上表归附,以为齐国藩属。”

“为齐国藩属?”郑渡瞪大了眼睛,“先王在时,深忌齐国,引为劲敌。我们吕宋怎可归附齐国?”

“陛下,此一时彼一时矣!”汤世文看了看施福,然后躬身说道:“当年,先王创立海上基业之时,那齐国不过仓皇避至汉洲大陆之落魄海盗余孽,每年往来大明转送移民,无不承我郑氏颜色。然,时移世易,三十多年时间,齐国由弱变强,渐成今日之南洋霸主。先王于此,深以为恨。”

“但我吕宋目前势弱,不得不请陛下忍辱负重,向那齐国暂时低头纳顺,以为藩属。如此,我吕宋王国尚有一丝保全之望。”

“二哥,汤阁老说得没错。”一旁的郑恩点头附和道:“咱们现在弱势,只能暂时低头伏小,做人家的藩属。待以后,我吕宋卧薪尝胆,积极发展和提升国力,只要超过那齐国,自然可以摆脱藩属的地位。说不定假以时日,还能将齐国置于我吕宋的藩属。”

“……齐国会收纳我吕宋为藩属吗?”郑渡略有犹疑地问道:“若是他们不应,直接出兵将我吕宋灭国,那该如何是好?”

“陛下勿忧。只要我吕宋姿态恭顺,再加上大公子的情面,齐国必然会应允我吕宋为藩属之国。”汤世文想了想,肯定地说道:“二十多年来,虽然齐国在南洋灭国略地无数,但尚未有攻我汉人地方势力之先例。”

“既如此,孤……便暂且顺之,以为齐国藩属。”

第一百零九章 吕宋各方的谋划

1669年6月5日,卫国,沂州城(今菲律宾黎牙实比市)。

卫国公程光银站在教军场的高台上,看着下面军容鼎盛的卫军阵列,胸中不由生起万丈豪情,仿佛天下万里江山,尽在掌握之中。

“卫公,我们何时发兵北上,去攻那郑家小儿,然后一统吕宋本岛,就此建立我卫国百年基业?”卫国陆军总司令施元平身着戎装,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

“发兵?呵呵……,咱们暂时不发兵北上,现在可能还不是对郑氏下手的机会。”程光银摇摇头,笑着说道:“因为咱们的宗主国—齐国不会允许我们攻占郑氏领地,独占整个吕宋大岛。”

“啊!……这是为何?”施元平闻言,愕然地看着卫国公。

“因为,咱们是齐国的藩属国。”程光银苦笑着说道:“一个强大的藩属国,而且距离汉洲本土又有数千里之远,这对于齐国而言,可能觉得会有些难以控制和约束。”

“齐国会忌惮我们卫国实力增强?”施元平小心点问道。

“你觉得呢?”

“齐国是想将郑氏继续留在吕宋,将来用以牵制我们卫国。”施元平若有所思地说道:“同时,也能防止我们卫国坐大。如此,便能通过他们强大的海军,以及在吕宋的几个领地,就可以牢牢地将我们卫国控制在手里。”

“不错!”程光银点点头,然后叹了一口气,“齐国是想将我们卫国永远置于藩属的地位,并成为齐国实现南洋霸权的重要棋子。”

“……”施元平听了,想说些什么,但嘴角动了几下,还是作罢。

“你是不是想问,明知道齐国会反对我们对郑氏动武,为何在这几个月时间里,还不断地整军经武,频繁挑起对郑氏的军事威胁?”

“卫王心中自有沟壑,臣不敢枉自揣测。”施元平躬身说道。

“民间有句俗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程光银笑着拍了拍施元平的肩膀,随即缓步走下高台,并朝下面的卫军官兵阵列挥动手臂,顿时,引来官兵地热烈回应。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施元平怔了片刻,好像有点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齐国既然不给我们整个吕宋大岛,那总得拿点其他好处来适当安慰补偿一下。毕竟,作为老大,可不能这么委屈了小弟吧!”

在整个吕宋群岛,除了棉兰老岛,因为还有几个颇具实力的土邦王国的存在,暂时还没有被齐、卫、郑三家攻占外,基本上所有面积稍大的岛屿,尽数被三家瓜分。

郑氏占据了吕宋大岛的中部和北部地区,算是吕宋的精华地带。

沂州则占据了吕宋南部,龙山岛(今萨马岛,吕宋第三大岛)、济阳岛(今莱特岛),以及上述大岛周边的附属小岛。

而齐国的吕宋总管区占据了吕中岛(今宿务岛)、罗田岛(今保和岛)、永年岛(今内格罗斯岛)、平阳岛(今班乃岛)、浮山岛(今民都洛岛)、金沙岛(马斯巴特岛)等众多岛屿,若是再加上吕宋岛北边的横山群岛(今巴淡群岛)和夺自文莱素丹王国的永济岛(今巴拉望岛),以及铁杆藩属苏禄王国,隐隐形成对郑氏和卫国的环形包围。

在这三家势力当中,郑氏人口最多,有四十余万,卫国次之,有近三十万众,而齐国的吕宋总管区,尽管圈占了无数岛屿,但人口仅六万余,而且大部分还都集中在吕中岛、平阳岛和永年岛三个岛屿。至于其他岛屿,不过是插了一面齐国旗帜,于沿海设置一两处定居点,宣示一下主权。

郑氏的吕宋领地既然不能去夺占,齐国所占的岛屿,那更是不敢去染指,那么还处于混沌状态,尚未被瓜分的棉兰老岛,便成了卫国的扩张目标。

自从八年前,卫国在沂州东北一百多公里的山区发现数座金矿后,立时变身为小土豪。卫国为此征发了上万的土人,进行大规模地采掘。

凭借充裕的金银,卫国不仅陆续从齐国采购了十多艘退役战舰,建立了一支规模达一千八百人的全火器部队,还通过人口买卖的方式,极速扩大从大明的移民规模。在不到数年时间里,将国内人口从不到二十万,增加至三十万。

有钱,有人,还有不弱的武力,卫国上下便有了想扩充地盘的欲望。若是不趁着开国之初具有的强烈进取心,并且还有齐国多方扶持的情势下,多开拓一些领土,那么待以后子孙懦弱无能想要败家的话,起码手里的资本也能厚实一点不是。

当然,包括卫国公程光银在内的诸多卫国主政者的野心也仅止于扩张一些领土,并不敢生出任何挑战齐国地区霸权的心思。不说齐国在本地区拥有的强大海军实力,就是他们在吕宋据有的绝对经济控制力,也使得卫国在政治和军事上全面依附齐国外,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也受齐国几家大商社所掌控。

卫国境内有大量的天然蕉麻、龙脑香,以及乌木、檀木名贵木材等资源,沿海水产资源更是丰富。再加上拥有火山灰覆盖的广阔肥沃农田,卫国的三十多万民众,日子倒是过得比大明富足而安逸。当然,这种美好生活,也仅限于以汉人为主的国民。那些那些愚笨而又懒惰的土人,在卫国的刀枪和皮鞭监督下,均沦为众多种植园和矿山里的奴隶。

没错,跟齐国一样,那些吕宋土人是不算卫国正式臣民的,而且还因为在二十多年前,在西班牙人怂恿下曾屠杀过吕宋明人。故而,所有被征服和掳掠的吕宋土人都被官方贬为奴隶,为卫国的发展建设,要牛马一生。当然,部分土人年轻妇人在许给移民后,地位和待遇会稍有提高。

卫国想撺掇齐国一起攻掠棉兰老岛上的几个真神教素丹王国,除了想扩展地盘外,还有就是想掠夺更多的奴隶,以增加国中的劳动力,加大领地的开发力度。

——

6月25日,吕中岛,汝宁堡(今菲律宾宿务市)。

“4月15日,大明赣王、东路军主帅李定国抛下所有后勤和辎重,率轻兵八千余急驰数昼夜,突然杀至济宁,大破清虏,俘杀清军一万二千余,清军败退至济南,历时数月的济宁之围遂解。”

“5月2日,我齐国陆军联合云州镇,于昌黎设伏,毙清虏八旗骑兵三千余,余者溃往遵化州,不复再战之力。”

“5月12日,清虏登莱地方官员和驻防绿营集体剪辫异帜,宣布反清归明。5月20日,明军五千余军队,在夷洲水师的配合下,于蓬莱港登陆,与陆续汇聚于济宁的明军主力,对山东清军形成夹击之势。”

“5月14日,明军西路军主帅王自奇出偏师攻破武关,从东南方杀入关中,清虏秦岭防线随即瓦解,四万余明军越过秦岭,向关中纵深突进,清军被迫退至蓝田、咸阳一线,节节抵抗。”

“5月22日,云州镇一部三千余,在辽东半岛的金州登陆,缓缓向北攻击前进。”

“……”

齐国吕宋总管区大总管鲁尚平放下来自大明的情报简报,然后端起桌上的茶杯,吹了吹杯缘的茶末,惬意地喝了一口。

这大陆的局势,明眼人都能看出,清虏败亡时间已进入倒计时。只要明军在后续的战场上不再犯下任何低级错误,凭借其强大的后勤,稳扎稳打,再加上我齐国和云州镇万余军队于侧后袭扰其后方,清虏必然难以继续支撑下去。

若是清虏知机,果决放弃河北、京津,然后迅速集结大军,打通辽西走廊,收复山海关,说不定还能在入冬前安然退入辽东。如此,便可恢复至清虏入关前的态势,与明军对峙辽西。

可若是清虏拼死挣扎,非要在河北、京师等地,与明军决一死战。那么他们很有可能在各方势力的联合进攻下,顾此失彼,最终可能会全部覆没于关内。那么,此后不论是辽东,还是漠南,在失去了满蒙八旗主力后,未来都将是明军唾手可得的果实。

“大明行将统一,我齐国则需早作准备。”鲁尚平命人将总管府的数名官员唤来,着手布置未来几个月的工作安排,“我吕宋总管区毗邻大陆,承接威远岛(今新几内亚岛),远控婆罗洲,不论是战略定位,还是于自身实力发展,都将面临一个最为难得的发展机遇。”

“另外,这场明清之间战争,必然会在大陆北方造成数百上千万的难民,这对于我们齐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风险。若不出意外的话,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我们齐国将会迎来一次前所未有的移民大潮。而我们吕宋总管区在这种情势下,也必然会被本土赋予更多的义务和责任,其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事项,那就是提供无数移民所需的粮食,而且是……大量的粮食!”

“大总管,半个月前,我吕宋总管区刚刚经历了一场台风,大风伴随着强降雨,农田也是积水成涝。估摸着,夏稻收成可能会减产三成以上。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怕是积存不了太多的粮食。”汝宁县知县胡炎荣愁眉苦脸地说道。

众所周知,粮食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产量与周围环境的光,热,水等条件密切相关,其中光和热是最为主要的因素。水源是可以通过人的智慧和勤劳予以调配,但光和热直接跟气候相关,几乎不可能调配的。稻米生产,在温带地区,只能做到一年一熟,而到了光热条件更充沛的亚热带,则变成一年两熟,到了热带,水稻甚至可以一年三熟。如果热带地区的水资源丰富,对于粮食作物的种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

整个吕宋群岛是典型的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光热足,而且水量充沛,再加上许多岛屿覆盖了一层火山灰,土质肥沃,算是农业生产条件极为优越的地带。

但是,吕宋群岛也是台风多发的地带,每年都有二十多个大小台风登陆吕宋群岛。台风给吕宋带来大量降水的同时伴随着大风,因此粮食作物也要受到洪涝,泥石流等灾害的影响,而导致轻重程度不一的大范围粮食减产。

上个月,一场特大台风过境吕宋群岛,大风,暴雨肆虐了吕中岛、永年岛等几座主要人口集聚的岛屿,让吕宋总管区农业生产遭到重创。还处于灌浆期的稻谷,大面积地倒伏,农田里积水盈尺。灾后虽然经过一番农民自救,但是,损失仍然比较惨重。

“我现在不想听你们讲述什么困难。”鲁尚平扫了一眼在坐的几名官员,严肃的说道:“诸位既然被身授地方亲民官,除了保境安民,发展民生之重任,当亦有为国舒危解困,处理应对突发重大事项的机变之力。台风过境,农业受损,这夏稻已然减产。但接下来播种的秋稻,除了按时保质地完成原有耕地外,还需相应扩大种植面积。另外,土豆、番薯等产量巨大的作物,亦可在田间地头,山坡沟谷等不占地力的地方多加种植。总之,在未来半年时间里,我吕宋总管区必须准备不少于五万人三到四个月所需的粮食储备。”

“……是,大总管。”几名官员面有难色的应诺道。

“几处临时移民营地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一番扩建,辖下各个县的定居点也要做好接收大量移民的准备。”

“是,大总管。”

“王兵备,在夏稻收割完毕后,动员集结各地乡兵,对部分内陆地区的土人部落进行一次大规模地清剿。一者,为新到移民开拓更多的新定居点,二者,掳些土人苦力回来,填补各地劳力所需。”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