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271章

作者:重庆老Q

作为新生岛大总管的张文琪,在南平堡指挥袁祖全地陪同下,也开始视察整个南平地区的建设情况和防卫设施。

一行人先是乘船往北行至海湾尽头,然后登陆西岸,继续再往北行了十余里,来到一处正在建造的堡寨前。

“再往北,就是广南国地界了。前方数里处,有一座广南国的营寨,大概有驻兵五百左右。”袁祖全伸手指着北边说道。

“他们见我们在此修建堡垒,有何反应?”张文琪抬眼眺望着北方。

“上个月我们刚派人过来时,他们来了十几个军将,询问我们来意。得知我们要在此修建堡垒后,立马就回去了。后面,好像也没什么大的举动,只是偶尔会派几个人在远处偷窥我们的建设进度。如今,这堡垒已建成了大半,想来他们也不敢过来干涉了。”

“以后有机会,还得在西侧那片山岭地带再建一座堡垒,如此,我们就能将整个山谷通道牢牢锁住,彻底堵住广南国南下的通道,并护卫南平堡的北面。”张文琪随后转头,看着南方,“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在这片沿海平原地带,大力开垦良田。此地气候适宜,土地肥沃,兼之雨水充沛,若是能开辟出耕地数十万亩,足以容纳移民十余万。”

“若是南平养民十余万,岂不是足以低得上汉洲本土人口了。”袁祖全笑着说道。

“大明局势纷乱,也不知道能到几时?”张文琪说道:“我们齐国若不趁此机会多弄些人口,待大明复统,或者改朝换代,出现一个强大的新生政权,那时候,就不好搜罗移民了。我新生岛总管区的定位,就是建立移民中转区,并提供移民所需粮食供应。其他所有事务,皆为此服务。”

“不过此地气候炎热湿润,一些来自大明北方的移民滞留此间时,颇感不适。三个月以来,患病者不下千人,更有两百余人因病亡故。几处营地,已然有些躁动。”袁祖全唏嘘道。

“所有患病之人,无论何种病情,一律单独另置隔离,不得与健康人群混居。”张文琪正色说道:“若是一个不慎,在移民群体中引发了瘟疫,那可是大事!另外,每次移民转运时,尽量先将那些不耐气候的人员先行装船。还有,从去年定居此地的移民中,再拣选一个中队的乡兵,交由陆战队整训,以维持本地秩序和承担部分防务。”

“本地山岭之中,各种木材甚多,其中不乏名贵红木和造船所用的硬木。所以,除了着人开垦耕地以外,还要组织人员砍伐一些木材,以为经济之用。”张文琪看了看东北方向的山岭,“南平海军基地的建立,必然需要不少船材作为舰船修补和更换之用。当然我还能利用这些木材造些近海使用的桨帆船,满足当地的往来物资和人员的运输所需。任其这些巨木无谓的荒废在山中,岂不可惜!”

去年七月,移民船队除了给南平堡运来了大量的物资和军械外,还带来十几名从建业造船厂和威远造船厂抽调而来的船匠,开始建设南平修船所,为每年前往大明移民和执行军事援助的舰船提供日常维修和保养。同时,也为本地区和大明附近几个海外领地,建造一些中小型的建帆船。当然,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能建造可用于内河通行的小型炮舰,沿河朔流,进入内陆地区执行军事行动。

南平堡现在可谓是齐国在海外最重要的领地之一,扼南海之侧,控产粮要地,更兼之海陆地形均为险要,易守难攻,端的是一处完美的海上基地。

张文琪早年跟在齐天身边学习的时候,经常听闻齐天如何说起安南、柬埔寨、暹罗等地富庶,粮食三熟,若是随便占据一处宽广的平原地带,足可养民百万之众。

如今,数年经营,先后占据新生岛、临安堡、南平堡三地,算是在这膏腴之地初初落子布局。待再悉心耕耘数年,实力增长到一定程度,则可联合占城,逐步蚕食安南和柬埔寨沿海地区,为我汉人,开辟更多的生存空间。

第一零零章 霍伦堡

1644年2月12日,汉洲,建业城。

“已经确认了吗?”黑衣卫指挥使曹和面色严峻地看着何清。

“具体位置还需要我们的探索舰队根据那个巴达维亚海军司令提供的海图去寻找确认。不过,我认为对方提供的信息应该不会出错。大概是在一条河流的入海口附近,当不难寻找。”何清亦是一脸肃然,“荷兰人那处被称为霍伦堡(今澳洲北部基茨港)的据点是在四年前建立。那个时候,我们正在与荷兰人处于战争当中,他们本来想凭借此处设立一个据点,以便可以长久地封锁我们汉洲本土。但三年前,我们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结束了战争,他们却并没有撤除这座据点。反而,在这几年里,陆陆续续地投入人力和物力对其进行建设。”

“现在那个被称为霍伦堡的荷兰据点是个什么情形?”曹和问道。

“据说还未能完全实现自给。”何清说道:“荷兰人差不多每两三个月对那个据点进行一次物资补充,而且驻守的雇佣军也是每年轮换,加上管理人员和其他辅助人员,差不多有近两百人。”

“荷兰人对我们忌惮颇深呀!”曹和恨恨地说道:“竟然在我们建业城不远的地方设立一个据点。若是哪天与他们起了冲突,说不定就让我们吃个大亏!我们必须立即将这个消息报与王上和总参谋部。”

“我们会对荷兰人发出警告吗?”何清问道:“要知道,这个时候,我们大量的移民正在途径巴达维亚,要是双方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可是会危及我们的移民转运工作。”

“我估计是要等三月底移民转运结束,大部分舰船返回本土的时候,我们才可能会对荷兰人采取强硬措施,迫使他们撤出这个据点。”曹和想了想说道:“对此,王上和总参谋肯定会咨询我们黑衣卫应对措施。你下去召集情报分析人员,先拿几个方略出来。”

“是,大人。”何清点头应诺道。

……

戈若尔·卡恩站在霍伦堡北侧一座高高的瞭望塔上,看了许久,最后微微叹了一口气,转过头露出一丝微笑,伸手拍了拍值哨雇佣军的肩膀,随后缓缓地从瞭望塔上爬了下来。

整个霍伦堡经过四年的建设,已经是一座周长达六百多米的小型菱堡,扼守在一条河流东侧。这里几乎不存在任何有价值的物产。虽然周边有许多森林,但林中的木头太硬,而且又脆,也不适合作为船材所用。土地也是非常贫瘠,本以为这里既然可以生长如此多的森林,那么地里总能种些粮食出来吧?

然而,现实却非常残酷,稻米、小麦、大麦几乎难以生长。就连一些不怎么依靠地力的高粱、玉米,也是生长的稀稀拉拉。他知道,除了此地确实比较贫瘠外,还有就是从爪哇岛带来的土人真的不是种地的好手。不仅懒惰,而且做事散漫跳脱,无法对地里的作物进行细心照料。

君不见,距离此地不远的建业城,估计地理环境与此差不多,为何汉洲人就能从地里种出许多粮食出来,并且可以实现自给?

作为霍伦堡第二任总督,戈若尔·卡恩来之前也曾听闻此地的凋敝和困境,心中也是有一番雄心壮志,试图要将此地建设成为一座能自给自足,并能产生巨大经济价值的殖民据点。

可是到了霍伦堡数月后,戈若尔·卡恩就感到一种深深的绝望。上帝呀,这里真的无法创造出任何经济价值,土地种植不出足够多的粮食,森林当中也没有可利用经济产物。至于那些蹦蹦跳跳的口袋兽,又能做什么呢?肉质口感很差,只有那些愚笨的土人为了果腹,才吃得津津有味。它皮毛虽然可以当做制革的原料,可这玩意比起东印度群岛密林当中那些动物皮毛,可就差远了。

听说汉洲很多地方发现了金矿和银矿,为此卡恩总督还专门从巴达维亚寻了十几个探矿专家,在霍伦堡周边十几公里范围内探查了一番。但结果却是令人失望的,别说金矿、银矿,就连铁矿、铜矿都没有发现。

曾经有一次,他坐船前往建业城,看到那里的繁华和富裕,心中简直嫉妒地发狂。凭什么汉洲人在同样贫瘠的土地上就可以建成一座漂亮有序的城市,而且还能将自己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他向德林总督申请,要求迁移数百明人至霍伦堡,以替换那些又懒又笨的爪哇土人。但被德林总督拒绝了,说霍伦堡的价值不在于创造财富,而是作为东印度公司遏制和威胁汉洲人的秘密据点。既然短时间内无法满足生活自给,那就由旗下的武装商船在往返汉洲本土贸易期间,顺便予以其提供必需的生产生活物资。

若是迁移了数百明人至霍伦堡,以后要与汉洲人发生冲突了,你敢保证他们不会心向同宗同源的汉洲人?

既然德林总督如此定位霍伦堡,那么作为一个威胁汉洲人的秘密据点,似乎就没必要再绞尽脑汁地发展什么经济民生了。戈若尔·卡恩总督有些泄气了,难道就这般无所作为地度过自己的三年任期?要知道,每一个来到远东,加入东印度公司的殖民人员,首要任务,那就是发财,赚取一枚枚可爱的金币和银币,然后返回欧洲,过上贵族般的生活。

可若是所管的商站或殖民属地,无法创造财富,那么身为总督,如何实现自己的发财梦呢?

怪不得,上一任总督在离开时,显得是那么地如释重负,那般的脱离苦海的轻松神情。这霍伦堡,就是一个坑,让自己三年的殖民生涯,白白的消耗在这森林密布的汉洲北部。

……

就在霍伦堡总督戈若尔·卡恩自怨自艾,准备彻底躺平,苦捱自己的殖民生涯的时候,在巴达维亚港口,一群殖民官员和数名身着荷兰海军制服的军官,正在为巴达维亚海军司令达克曼·巴雷克上校的离任进行送别。

“巴雷克上校,对于你的离开,我们是抱着万分不舍的心情,感谢你数年里为东印度公司所做的一切!”科内利斯·范·德林总督微笑地说道:“希望你在返回荷兰本土后,能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我们东印度公司。”

“总督大人,非常感谢你对我本人的肯定。”达克曼·巴雷克上校诚挚地说道:“在你的领导下,我相信,东印度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各项发展,必将会再创一个新的高度。返回荷兰本土后,我会继续关注和支持东印度公司的各项事务。”

“亲爱的巴雷克,要不是为了不耽误你在荷兰海军的发展前途,我一定会说服海军和东印度公司,将你留在巴达维亚。”新任巴达维亚海军司令格里格里斯·科佩特少将笑着说道:“要知道,在东印度群岛和印度地区,没有人比你更了解我们的海上对手。接手巴达维亚海军司令,将是对我本人一个巨大的挑战呀!”

在去年(1644年)二月,瑞典与荷兰的联合舰队意外惨败在丹麦(丹麦于1642年向荷兰和瑞典宣战)海军手里,格里格里斯·科佩特少将作为联合舰队中的一名指挥官,因此被荷兰海军解除职务。但在去年四月时,通过一番运作,被东印度公司招揽至麾下,就任新的巴达维亚海军司令。

“尊敬的科佩特少将,远东地区不比欧洲,这里的土著势力,海上力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削弱,更是无法威胁到我们东印度公司的海上霸权。目前,菲律宾已经被明国的尼古拉一官攻占,西班牙几乎失去了立足之地。而葡萄牙人被我们攻占马六甲后,也无法在东印度群岛对我们构成任何威胁。至于在锡兰和印度,我们的海上力量虽然不具有绝对优势,但也不是葡萄牙人所能轻易抗衡的。”

“但是,我们东印度公司目前有两个潜在的对手。一个是明国的尼古拉一官,他凭借庞大的明国,拥有巨大的人力物力优势,还有绝佳的地缘优势,对我们的日本、朝鲜、明国贸易形成致命的威胁。在你到来之前,我们已经着手开始针对队尼古拉一官的海上贸易船只进行破袭作战,以迫使他让出部分日本市场。”

“对于我们来说,有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明国开始出现一丝崩溃的迹象。明国的政府被其国内的暴乱平民所推翻,接着是北方的鞑靼赶走了暴乱平民,进而占据了广大的北方。明国又在南方新成立了一个政府,与鞑靼、暴乱平民形成几方对峙。可以预想到,明国这种巨大的战乱,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这样,那个尼古拉一官所能获得的明国政府的支持,就会非常有限。科佩特少将,你可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狠狠打击尼古拉的贸易船队。”

“嗯,我记下了。”科佩特少将点点头说道:“那么,巴雷克上校,你说的第二个威胁,可能就是居于南方大陆的汉洲人了吧?”

“是的,科佩特少将。”巴雷克上校点点头,“汉洲人的实力每一天都在增长,我认为,在未来的某一个时间,我们东印度公司必然会因为地缘冲突,而再次与汉洲爆发战争。”

“汉洲。”科佩特少将嘴里轻轻地念到这个地名,随即笑着说道:“我觉得,我应该亲自去一趟汉洲,考察评估一下,他们具有的实力以及足以威胁我们的海上力量。不过,我认为你们此前在汉洲本土设立的霍伦堡,真是一个绝伦的布置。”

“是的,霍伦堡确实是一座非常有价值意义的秘密据点。”巴雷克上校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表情,眼睛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一眼即将搭乘的船只,船舱里堆放了许多他在东印度群岛获得的财富,其中一只箱子里就装着汉洲人送给他的价值三万盾的金币。

霍伦堡,在某种意义上,还真的是具有超高的经济价值。

第一零一章 宣武

1645年2月28日,威远岛西北角,宣武堡(今印尼巴布亚地区西北沿海城市索龙)。

一艘隶属于威远舰队旗下的两百吨的桨帆船缓缓地靠在了简易木质码头上,几个安南人激动地迎了上去,接过船上水手抛过来的缆绳,使劲地将船只拖拽到岸边。

“赶紧组织人来卸货,要不然,待会天就黑了!”兴顺号船长苗三贵下了船后,朝宣武堡临时负责人阮友直吩咐道。

“是,将军。”阮友直恭敬地答道,随即扭头招呼几个乡兵驱赶土人过来卸货。

“我说,你们这六七十号人在此地也有三个多月了,这整个建设进度有些慢呀!”苗三贵带着几个水手站在码头上,打量了一下周围的环境,不免摇头说道:“连木头房子都没几间,你让我们船上的人睡哪呢?难不成还睡船上?”

“将军,这里的阴雨天着实多了点,三天两头的下雨。”阮友直小心地解释道:“气候炎热潮湿,蚊虫肆虐,几个月下来,因为水土不服,已经死了十七个人了。”

“不会吧,你们第一批来此地的开拓者,要么是帝汶岛上的土人,要么跟你们一样是安南人,都应该耐得了暑热潮湿环境吧。不是给你们配发了一些黄花蒿吗?怎么还会死这么多人。平日里,都做好防护了吗?”苗三贵有些惊讶地问道。

“犯了病的也服用了黄花蒿,要不然死的人会更多。此间气候炎热湿润,若是全身遮护严密,着实难受。所以,在做工的时候,不少人就……”阮友直苦着脸说道。

“哼,来的时候,都嘱咐过你们,此地蚊虫肆虐,若是被叮咬多了,难免会得疟疾,百死无生。狗日的,就为了贪图一时的爽快,把自己的小命丢了,这怪得了谁呢?”苗三贵颇为遗憾地说道。

阮友直闻言,顿时无语。

我们安南人在普利安哥地(今越南胡志明市一带)生活地好好的,因为高棉人打来,跟着一群难民跑到你们那个被称为临安堡(今越南头顿市)的地方,还未待多久,又被你们汉洲人装船拉到了帝汶岛,随后又辗转到了威远岛。

数月前,突然又将我们这些本来就要定居当地的安南人,又抽调若干,来到这蛮荒一片的海边,帮你们开辟这处据点。天可怜见,我们这两年多来,恐怕走了不下数万里海路,兜兜转转,好似到了天涯海角。

这还能怪的了谁?还不是因为你们汉洲人折腾,我们才背井离乡,来到这遍地瘴疫的地方,稍有不慎,就会丢了小命!

虽然你们这些汉洲老爷,给我们配发了四五十名土人,以辅助我们开发此地。但那些愚笨的土人,似乎就不怎么会干活,加之此地雨水不断,才使得各项拓殖工作有些滞后。不过,好在到了二月以来,雨水变得少了起来,但气温仍旧炎热。这破地方,比起安南是差远了。

宣武堡,是在去年十月时,因为风闻荷兰人在汉洲本土设立了一个秘密据点,虽然一直都没得到确认,但齐国必须要做出应对措施,作为对荷兰人的大胆行为进行必要的反制而设立的。

当时,参谋部提了一个激进的建议,那就是与马打兰王国进行沟通,直接在爪哇岛沿海某处获得一处秘密据点,以应对荷兰人的威胁。

齐天直接否决了这个建议,爪哇岛是荷兰人势力中心所在,拥有空前强大的海上力量,即使有一处据点存在,那如何能在荷兰人舰船封锁下,可以长久地支持下去。当然,也可以依靠内陆地区马打兰王国的物资补给,将那处据点牢牢守住,但如此一来,一个能被荷兰人随时封锁的据点,似乎存在的价值并不大。

随后,齐天对着地图指了指威远岛的西北角,建议在那一片地区,寻一处据点,然后进行一番建设。那里距离荷兰东印度公司最为紧要的香料群岛近在咫尺,一旦与荷兰人交恶,可以凭借威远岛众多的补给点,频繁袭击香料群岛。毕竟,那里的统治中心——安汶,曾经被他们攻陷过两次,下次去的话,也算是轻车熟路了。

决议作出后,威远岛总管区立即受命开始组织船只往岛上的西北地区进行探索和拓殖工作。在去年十一月底的时候,确定在此处建立定居点。因为此地建立据点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可以威胁荷兰人的香料群岛,故而,该地被命名为宣武。

考虑到环境湿热,又是未开发地区,前期入驻人员肯定死亡率很高,威远岛总管区可不想轻易的消耗来之不易才弄来的汉人移民。随即,便从辖下各个堡寨抽调若干安南人和帝汶岛土人,凑了六七十人,扔到这座被命名为宣武堡的地方,进行初步开发。

如今三个月过去了,整个营地砖石房屋就建了两栋,估计也就是为了储存物资才草草的建好,其他的房屋均是木屋,但数量也很少,也不知道这六七十号人是如何在这般湿热的环境中,挤在一堆睡觉的。

“将军,这补充来的人是……国族吗?”阮友直见船上陆续下来四五十人,除了三十多个帝汶岛土人外,还有十余个光着脑袋的汉人模样的男子,心里不由惴惴,难道汉洲老爷又委派了官人,替代自己一干安南管理人员?

“国族?”苗三贵听到这个词,先是楞了一下,随即裂开嘴笑了,嗯,俺们汉人在齐国可不就是是国族嘛,其余都是杂胡蛮夷。

“那些人,虽然是国族,但却是我们在大明俘虏而来的战败兵将。上面的大人们说了,要让这些人好生劳动改造。”苗三贵瞅了瞅那些正在下船的原建奴俘虏,“不过,也莫要苛待太甚,让他们轻易死了。”

阮友直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看着那些建奴俘虏垂头丧气地站在码头上,脸上露出得意的神情。既然是上面发话了,这些人是发配在此地是进行所谓的劳动改造,那还不是由的他们驱使奴役。

……

3月5日,汉洲,建业城。

王宫议事殿堂中,齐国主要军民两政官员正襟危坐地听着探索舰队司令董凤山介绍荷兰人位于汉洲北部的秘密据点的情况。

“……荷兰人的据点,距离我们建业城非常近,航程大概五百多里。若是荷兰人在此秘密集结一支攻击舰队,可以在不到三天时间,突然杀到我们建业城。”董凤山表情凝重地说道:“那处据点非常隐蔽,我们两艘探索船驶入那处狭长的海湾时,根本发现不了它的存在。还是派出了一支十人小分队,登陆上岸去搜寻,才有了结果。”

“但是,在搜寻小队返回时,被荷兰人发现,有四人在掩护其他队友登船撤离时,可能被对方俘获,也有可能被杀死。考虑到荷兰人会有补给船只到来,我们未有久留,迅速撤出了海湾,然后返回建业港。根据搜寻队员的描述,荷兰人所建立的据点不大,方圆在六七百米左右,城头有火炮,但驻守人员数量不详。”

“荷兰人在岸边没有设置炮台?”齐大江问道。

“没有。”董凤山说道:“荷兰人的据点,必须要经过了一道数十里狭长海湾,两岸森林密布,即使到了海湾尽头,仍需要靠岸登陆,才能找到这地方。若是没有事先得到详细的海图,我们根本就发现不了这个据点。我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荷兰人才觉得没有必要设置岸防炮台。”

“既然找到了位置,那我们就派出舰队,携带登陆作战人员,将这个据点拔了!”罗汝成大声地说道:“若是哪天与荷兰人交恶,他们可就能凭此据点,随时骚扰封锁我们建业港,威胁太大了!”

“拔除这个据点,想来是不难。但若是如此,我们或许又要与荷兰人进入战争状态了。”总理潘其风说道:“要知道,我们主要的陆战力量和部分舰船还陷在大明山东地区。若是贸然与荷兰人起了冲突,对于我们在大明的军事干预行动,势必会有很大的影响。”

“参谋部什么意见?”齐大江问道。

“到目前为止,在整个南洋地区,荷兰人的海上力量仍旧远远超过我们。若要因此就与荷兰人发生直接冲突,那我们可能要舍弃在大明的一切投入,将所有的力量集中在南洋,才能勉强跟荷兰人打一场有限的战争。如此,我们前期在大明的所有投入,都将付诸东流。”崔少川郑重地说道:“因此,我们参谋部建议,派出战舰进抵荷兰据点,宣示我们的武力,封锁这个据点。同时在外交方面与荷兰人积极交涉,通过谈判,迫使荷兰人撤除这个据点。毕竟,荷兰人是违反了双方签订的和平协议。”

“若是荷兰人也派出舰船进抵这个据点,与我们发生武装对峙,那该如何?”罗汝成问道:“万一发生了冲突,岂不是也会引发战争?”

“可能会存在这种对峙情况。但我们建议还是最好不要发生武装冲突。我们有理由相信,荷兰人也不想与我们再次发生战争。”崔少川说道:“据黑衣卫在巴达维亚发来的消息,荷兰人已经与郑芝龙交恶,并派出了数十艘武装商船前往大明和日本海域,伺机袭击郑芝龙往返两地的商船。我们认为,荷兰人应该不想同时招惹两个敌人。”

“那我们为何不趁此机会,与郑芝龙联合,一起对付荷兰人?”罗汝成又问道。

“因为,我们要尽力干涉大明局势,而且,我们还要加快速度移民。所以,我们有限的力量只能投入到一个方向。”

众人听罢,均是一叹。

“荷兰人从欧洲远道而来,是做生意的,不会轻易跟我们打生打死。”齐天开口说道:“所以,我们只要向荷兰人展示一下我们的敢战的决心,他们会与我们就此事达成一个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最终会撤除这个据点。”

第一零二章 对峙(一)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