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255章

作者:重庆老Q

此地属赤道多雨气候,全年气温都很高,并且年较差很小,没有明显的寒暑季节,只有旱季和雨季之分。11-4月,整个威远岛盛行西北季风,普遍降雨,居于北部地区的湖东堡,年降水量达4000毫米以上。

而到了6-10月东南季风盛行时,天气又比较干燥,各月降水量都少于40毫米,为明显干季。此时,应该是湖东堡等威远岛北部地区最为舒适的季节。若到了两种季风都不占优势的季节更替时期,几个星期均是无风静止的天气,空气中饱含水汽,天气闷热,常下阵雨,并且到了1-4月,还常受飓风袭击。

这种地理和环境,与大明冷热交替,四季明显的气候特征截然不同,对许多移民来说,是非常不适应的。因而,每年因水土不服,或者气候环境影响,生病者甚多,当然,死亡率也是有些高的。

然而,这些活着到达此地的明人,又是比较幸运的。相比大明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每天都会面临各种天灾和兵祸,随时都处于死亡边缘的境地。留居湖东堡,最起码可以吃饱饭,穿暖衣(天气炎热,似乎也没必要穿太多),还有整齐漂亮的红砖瓦房居住。据说,在此垦殖三年后,官府还会给每个移民分配三十到四十亩土地,而且还可以传诸于子孙。

刚来此地的明人移民在居留一段时间后,逐渐发现了一个令他们颇为惊异的现象。那就是,明人身份,或者应该说据有汉人身份,在湖东堡有着绝对的优越地位。

整个湖东堡目前共有七百多人,而汉人仅仅不到两百人,但他们在此地却处于绝对主导地位。民政官员、乡兵组织、码头管理、海上运输、医药卫生等各个职能部门均由汉人掌控。

两百多汉洲土著和安南人,则紧紧地依附于汉人,在遇到紧急时刻,他们还会被汉人临时武装起来,共同应对各种危局。

至于剩下的三百多的帝汶岛土人和当地土著,则处于绝对弱势地位,更是湖东堡地方政府和民众压榨和奴役的主要对象。

小小的湖东堡,仅数百人规模,就已经形成金字塔般的殖民统治结构,而威远岛其他地区治理构成,也基本与湖东堡相若。

原先自己身处的大明环境当中,属于社会的最底层,贱民一般的存在。想不到,到了齐国治下,自己的地位反倒提升了,变成了人上人。

“何为?”湖东堡一个民政官员冷笑一声,“咱们汉人在这岛上的地位,还不是靠我们自己一刀一枪打出来的!这人世间,本来就有各种不平,只要咱们的拳头足够硬,就可以一直成为人上人,去压制奴役那些愚笨的土人。”

“大明的拳头就是不够硬,所以才让建奴给欺负了。”一个才来不久的移民觉得这官人说得有些霸道,但似乎又很有道理。

“大明的拳头本来是硬的,但是,却一直使不上劲。”那个民政官员摇着头,不无遗憾地说道。

第六六章 战略部署(一)

1644年是大明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大西朝大顺元年,大清顺治元年,黄历(黄帝纪年)四三四二年,也是汉洲大齐乾武二年。

在这新的一年,大明的局势仍旧继续朝着不可预测的深渊滑落,天灾,饥荒,瘟疫,无数的流民暴乱,在大明境内毫无任何停歇的迹象,整个大明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

在欧洲,英格兰国王与议会的矛盾仍旧无法调和,内战持续进行着,王军在数个战场都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议会军阵营中唯有克伦威尔旗下的铁骑军稍有亮点。1月,克伦威尔被擢升为中将,任东部联盟军骑兵司令,率领议会军继续与王军对抗。

在欧洲大陆,漫长的三十年战争开始进入尾声。战争胜负的天秤,依然没有明显的偏向任何一方。但经过长时间的博弈和厮杀,新教联盟一边已经逐步获得优势,荷兰在实际上已经获得独立多年,瑞典人继续肆虐德意志地区,法国度过了参战初期的不适后,开始逐步找回大国的节奏,不断痛殴西班牙。

在东欧,传统强国波兰-立陶宛联邦,则在莫斯科公国的疯狂进攻狂潮过后,稳住了阵脚。他们开始加强向乌克兰方向的军事压力,并挫败了哥萨克和克里米亚鞑靼人的进攻。源自欧洲的新式武器,在没有改变多少军政制度的他们手中,依然发挥了不错的威力。这让更难获得支持的俄罗斯人和鞑靼人,无法招架。

至于更东方的奥斯曼帝国,则因内部问题而进入了一个时间不长的紊乱期,使得他们暂时无力威胁中欧和西欧各地。

南洋地区,荷兰东印度公司依旧维持着它不可动摇的海上霸权地位。在爪哇岛上,拳打马打兰王国,脚踢万丹王国,势力开始往东西两个方向急剧扩展。同时,在彻底压制了香料群岛上的土人反抗后,眼睛开始瞄向苏拉威西岛西南方向的望加锡。

对于盘踞在那里的葡萄牙残存势力,荷兰人是欲除之而后快,以防葡萄牙人势力在东印度群岛死灰复燃。另一方面,汉洲人的商船频繁往来望加锡,与此地的葡萄牙人和戈瓦素丹王国勾勾搭搭的,也让荷兰东印度公司心生警惕。

在锡兰,荷兰人与去年七月间(1643年),联合康提王国,攻占葡萄牙人占据的内贡博和南方港口加勒(原来历史时空当中,荷兰人在1640年就展开了此次军事行动),进一步积压了葡萄牙人的殖民势力,并且距离葡萄牙统治核心科伦坡仅咫尺之遥,相信再给荷兰人一些时间和准备,彻底驱逐葡萄牙人,独占锡兰岛,垄断当地的肉蔻和胡椒贸易,当属大概率事件。

而居于南方汉洲大陆的齐国,似乎只在埋头专心地从大明移民,发展工农业生产,对于纷乱的南洋局势,表现出不是很用心模样。

“经过多年的持续不断移民,齐国所辖汉洲本土人口规模已突破十万人,达到十万四千五百余,另外,帝汶岛有五千八百余,威远岛(今新几内亚岛)有一万零五百余,合计人口达十二万一千左右。”

“今年的移民工作尚未结束,新到移民人口也为计算其中,但粗略估计,今年移民人数或创新高,会达到两万一千至两万三千之间。”移民部尚书郭敬安神情振奋地朝会议室在坐的军民两政官员看了看,然后继续说道:“如此算下来,我汉洲本土和所辖海外领地,控制的人口或将达十四万以上。”

“吕宋附近的平安岛(今菲律宾东部卡坦端内斯岛)、琉球的汉兴岛(今日本宫古岛)和兴和岛(今日本石垣岛),以及安南附近的新生岛(今越南富国岛)、临安堡和南平堡,这些地方控制的人口是否涵盖其中?”齐大江开口询问道。

“大都督所指的这些地方,因为当地主政官员未报送详实的人口数据,故这些地方的人口统计暂未计算其中。”郭敬安说道。

“以后,我齐国所有辖下领土,全部都要报送详细的人口统计数据。”齐天说道:“如此,方能有利于政府和军部进行统筹规划一些必要的事务安排。”

“臣,遵旨。”郭敬安恭敬地答道:“移民部会在稍后发出相应文告与海外所有领地民政主官。”

本年度例行的军民两政联席会议,已经开了近一天时间,总理府下各个民政部门先后汇报了分属内政事务,工农业产出,贸易,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移民安置……,几乎是将齐国目前所有的家底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盘点和统计。

许多在坐军政官员不解其意,对这些枯燥无趣的数字,显得有些茫然和无措。记得以往的军民两政联席会议,关于民政方面的报告都是由总理潘其风汇报,各项数据也比较笼统,内容也只含一些人口、军工产出,运输力量的增加幅度,以及汉洲本土和海外领地又新设了哪些拓殖点,等等诸如此类。

而今日的政府报告,却是各类经济数据非常详实,几乎涵盖了民生内政的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地宣告与在坐的军民两政官员。

“诸臣工。”齐天待总理府的民政报告做完后,起身站了起来,“今日的军民两政联席会议,乃我齐国历年来最为重要的一次会议,更是是一次尤为关键的战略部署。希望诸位,能通过民政方面列出的各项详实数据,能深刻体会和知悉我齐国目前所拥有的实力。俗话说,有多大的手,就端多大的碗;有多大的能耐,就干多大的事;有多大的肚子,就吃多少的饭。故,凡事,需量力而为,不可违拗。”

在坐的军民两政官员听罢,隐隐从话语中感觉到,大王似乎要做出某些重大战略部署,而且这些战略部署,还要完全依赖于齐国目前所拥有的实力。

“南洋局势纷杂而多变,其中以荷人强势图霸,而众多土人邦国势穷难敌,并被割裂于群岛之间,难成合力。假以时日,南洋势必会被荷人收入囊中。如此,我齐国恐将被荷人阻于南洋岛屿之外,孤悬海外大陆。”

“万里之外的大明,局势已然危如累卵,北方大明精锐重兵团一一覆灭于流贼之手,更加之,辽东建奴猖獗,不断袭城破寨,势力直逼山海关,兵锋遥指北京。而观大明南方,士林之间攻讦不断,军中武力更是不振,恐难以援手北方。张献忠割据四川,声势浩大。李自成坐拥陕、甘、晋、豫等地,兵威势大,已初具席卷天下之力。想来,在巩固根基之后,定会急不可耐地分路往攻北京。”

“大明败亡,就在今年!”齐天说着,眼神扫了一圈在坐的军民两政官员,“或许,败亡的时间,会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快,当在数月之内!”

“哗!”会议室里,众人听罢,顿时哗然。

在坐的众人,虽然已是齐国的高层官员,但大明毕竟都是众人曾经的母国,生养他们的故乡,每个人内心深处,始终与大明有着或多或少的牵绊。如今听闻,大明即将覆灭,心头均是一震。

“王上,大明……行将败亡。我齐国将欲何为?”大理寺卿毕懋康神色复杂地看着齐天,沉声问道。

“量力而行,适度介入,有所作为。”齐天说道。

“何解?”

“下面由参谋部针对大明危局做战略部署安排。”齐天朝参谋部高级参谋长贺云峰点头示意。

“鉴于我齐国目前的实力和武装投送距离,在大明的败亡过程中,我们可能无法扭转,更不能改变这种局势!”贺云峰先是朝齐天躬身施礼,然后又朝在坐的军民两政官员点头致意,“所以,我们参谋部据此制定如下部署,对大明危局做出适度干涉。”

“一、抽调第一、第二、第九、第十陆战队、骑兵联队第一中队,前往汉兴岛和大明山东附近的长山岛驻守,与当地四个陆战连合成混编第一团,团长以陆战队总指挥牛虎兼任,统一协调指挥所有在大明附近陆战队官兵及配属乡兵,以应对未来局势的急剧变化。”

“二、琉球舰队、威远舰队及北海舰队所有专业战舰提前至四月中下旬,前往大明沿海待命,其他武装商船最迟不得晚于七月抵达大明沿海。所有舰船官兵,以水师大都督齐大江统一指挥协调。”

“三、建业港(今澳洲达尔文)、威远港(今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斯比港)两地海防队抽调熟练炮手,分别组建炮兵101、102中队,随同陆战队官兵前往汉兴岛和长山岛驻守。”

“四、北海舰队所属武装商船及运输船在完成移民运输和物资转运工作后,最迟不得晚于七月中旬返回新生岛驻地,并在当地尽可能地筹集足够多的粮食,往来运输至汉兴岛和长山岛,以为收容难民所需。”

“五、建业府、威海府、云阳总管区、威远岛总管区,特命征召新建四个连陆战队,已填补征召部队后所空置的镇海城、威远城,以及建业府。”

“六、抽调建业造船场船匠骨干若干,前往安南附近南平堡(今越南金兰市),建立修船所,以为我在大明附近执勤水师舰船维护保养所需。”

“七、……”

调集四个陆战连,两个炮兵中队,一个骑兵中队,共计六百余兵力前往大明,若再加上原派驻长山岛和汉兴岛各两个连队士兵,总兵力将达一千人,足以在陆上实施一次小型战役。不过考虑到在大明北方地区,可能遇到的敌人主要是建奴,而对于缺乏机动骑兵的陆战队来说,会在战场中显得有些被动。即使配备了一个中队骑兵,恐怕也无法正面与建奴对敌,仅能充当侦查、联络的战场功能。因而作战区域,可能仅会局限于沿海地区,或者敌方兵力薄弱之处。

“我们投入到大明的武装力量,还是太少了!”宋应星摇头轻声叹道:“如王上所言,恐怕改变不了什么局势。”

“虽然能投入的军队少了点,但我们至少可以救很多人。”齐天正色地说道:“我相信,因为我们的出现,一定会改变点什么。”

第六七章 战略部署(二)

“鉴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南洋地区咄咄逼人的态势,与之相邻的万丹王国和马打兰王国却都采取了步步退让的策略,试图以放弃部分内陆领土的代价,缓和与荷兰人之间的紧张关系。但是,他们完全忽略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真正战略意图。”说完了大明危局的战略部署后,贺云峰转而开始对南洋地区局势做出相应调整。

“为了减缓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扩张步伐,我齐国必须做出积极应对。而直接提供相应的武器支援,必然会激起荷兰人的不满和愤怒,恶化我们双方之间的关系,甚至会引发紧张对峙的局面。因此,对爪哇岛上土人的援助,我们将利用望加锡的葡萄牙人和戈瓦素丹国,间接将部分战争物资输入爪哇岛,以支持土人反抗荷兰人的侵略。我们相信,这二者,非常乐意去阻击荷兰人的持续扩张势头。”

“若是荷兰人知悉望加锡的葡萄牙人和戈瓦苏丹国在暗地里支持爪哇岛上的土人后,会不会出动军队攻击他们,并继而夺占望加锡?”有人出声问道。

“即使葡萄牙人和戈瓦苏丹国不去援助爪哇岛上的土人,荷兰人依旧会打望加锡的主意。”贺云峰说道:“望加锡城在短时间内,因为葡萄牙人、英格兰人,以及大量的马来人汇聚于此,成为重要的区域贸易中心,并直接影响到东印度公司的巴达维亚总部发展。为此,荷兰方面曾数次以重金利益诱惑,希望能获得拿下港口的垄断经营权。但戈瓦的素丹都不为所动,并且还坚决地将荷兰商人排除在外,明显对荷兰人抱以敌意。所以,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定会在腾出手后,对望加锡城采取必要的武力,甚至会出动大军予以攻占。”

“荷兰人不是傻子,他们一定会在进攻爪哇岛土人的时候,发现那些被援助的武器。他们也会通过一些蛛丝马迹,追寻到这些武器是我们通过葡萄牙人和戈瓦苏丹国流入爪哇岛的。那时,我们如何面对荷兰人的责难?”又有人出声询问。

“根据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签署的和平协议,我齐国是曾经承诺过,不对东印度群岛各土邦王国售卖各类武器。”贺云峰笑着说道:“但我们是将武器卖给葡萄牙人,他们可不是东印度群岛的土邦王国。如此,荷兰东印度公司将以何种借口来责难我齐国?”

“自欺欺人罢了。”王徵摇头说道。

“以我齐国目前实力,除了海上力量相对弱于荷兰东印度公司,我们不论是陆战力量,还是工农业产出,对荷兰人均呈碾压之势,更兼之我们还有巨大人力优势。荷兰东印度公司对此也应该是比较清楚的,若是再发生战争,他们的损失将会更加巨大。所以,非万不得已,荷兰人不会对我齐国实施武力威胁。更重要的是,在南洋地区,我们还是荷兰人最大的贸易伙伴,给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工业品。要知道,这对他们来说,绝对降低了他们对东印度群岛的殖民成本。”政府总理潘其风自信地说道:“在整个南洋地区,已经没有哪个势力敢轻易攻我齐国!”

潘其风如此大胆放言,声称南洋地区无任何地方势力敢攻齐国,是有充足底气的。不说齐国目前有一千多常备军,数万经过训练过的后备兵员(乡兵),八艘专业战舰,近三十艘武装商船,十余万人口,就是汉洲本土冠绝南洋地区的工业生产能力,也是所有南洋势力无法匹敌的。

去年(1643年),齐国钢铁产量达到6000多吨,其中产钢1100余吨,虽然比大明铁产量巅峰期45000多吨相比是远远不如。但目前齐国人口只有十余万,仅仅是大明一府县的人口规模,如此钢铁产量数字已经堪称巨大。要知道,在1737年的时候,英格兰的铁产量才不过18000吨。

可以生产大量的钢铁,就意味着拥有大量的战争资源,也就可以造出源源不断的火炮、火枪、弹丸、长矛、刀剑、铁甲……,若是仅拼消耗的话,整个南洋地区的土邦王国,加在一起都拼不过齐国。

……

“你二人统领我齐国水陆两师前往大明,各自心中可有成算?”会后,齐天特意将齐大江和牛虎留了下来,准备亲自嘱咐一番。

“王上,臣惶恐呀!”齐大江拱手说道:“大明将崩,千万百姓受难,而我齐国虽倾尽全力,尚不能挽败局一二。臣即将领我齐国精锐尽出,怕难以作为,有负王意。”

“臣也惶恐。”牛虎郑重地说道:“大明境内,流贼、建奴、大明官军,军队人数动辄数千上万。若一时不慎,怕折了我齐国兵马,恐为我齐国罪人。”

“有何惶恐的?”齐天看着两人,不由笑道:“你们一个是历经海上波涛,数次与西人、荷人争锋于大洋之中海军统帅,一个是惯于陆上战阵,杀敌破城的陆师勇将,应该有些勇气和自信的。你们也不必因为握有我齐国大半倾国之兵,而心生忐忑,恐我忌惮。”

齐大江与牛虎闻言,不由互相看了看,心中苦笑连连。王上的话语倒也非常直接,主动点明两人真正惶恐的原因。

“咱们齐国跟以往的历朝历代,在某些方面,是有些不同的。”齐天说道:“火枪、火炮,战舰等,这些武器出现后,会让一个国家的军队战力在短时间内变得强大起来。你们在与南洋土人交过手后,是不是觉得我们的军队战力无比强大,甚至在辽东与建奴小规模正面对战时,也呈碾压之势。这就是一个国家工业力量的强大,顺势造就了我们的武器与对手出现代差,形成一种降维打击。”

齐大江和牛虎认真地听着,所谓降维打击,他们一时不是很明白这个词的意义,但大致猜测就是齐国军队以超强身份欺负一个弱小对手。不过,无论是摇摇欲坠的大明,还是呈燎原之势的大顺,以及虎狼势力的建奴,以综合实力来看的话,似乎都要强出齐国不少。

“到了大明,放手施为,只要我们的后勤补给不断,即使敌人来了一万人,也难以对我齐国一千军伍造成致命打击。”齐天继续说道:“不过考虑到建奴的骑兵众多,我建议你们暂不深入大明境内太多。即使万不得已非要深入大明境内,最好也是要探明周边情势,莫要被人家大军给围了。”

“参谋部也与你们定了方略,搜罗或者击毁辽东、天津、山东、江淮等沿海地区所有船只,牢牢掌握大明北方海域的控制权。若是建奴入关席卷中原,则集兵力袭扰其后路,扶持所有抗击建奴之地方势力。”

齐大江嘴角张了两下,似乎想说什么。

“可又疑问。”齐天见状,开口询问道。

“若是遇到李自成流贼大军,俺们如何应对?”齐大江问道。

“李自成?……你们应该在天津、山东等地,不会遇到他们。”

齐天想了想,犹记得,这位闯王似乎进了北京城没多久,因为兵败山海关,然后迅速的退出北京,然后被清军撵得到处跑,一路败逃至山陕。整个山东,江淮等地,好像也没有派驻更多的兵马前来接收,甚至连清军也只顾着去追李自成,也没有派兵进入山东,而南明那帮怂货也止步于江淮。最后让一个投了建奴的大明降官,凭借数十份大清空白告身,将山东纳入大清治下。

“可否占据山东之地?”齐大江又问。

“可。”齐天点头说道:“暂据山东沿海之地,若事有不遂,立即遁海而去。”

“俺想占蓬莱。”齐大江说道:“蓬莱为登州治所,交连长山岛,若据之,可在大明境内据有立足之地,不仅便于俺们招揽移民,还可以此为基,干涉大明危局。”

“见机行事吧。”齐天说道:“若是我齐国有一万余战兵,足可占据大明一地,并能影响未来之变局。”

“俺齐国有十余万人口,若是动员的话,也能征召一万战兵。”齐大江说道。

“呵呵……,以我们目前实力和发展状况,养不了一万兵,更没有能力将一万军力投送到大明。”齐天摇头说道:“除非,进行全面动员,不过,那样的话,咱们的日子就不过了。说不定,还会让人趁机袭了咱们的老巢。”

第六八章 悸动(一)

“那位占城公主来汉洲已经快两个多月了,你是准备等到新王宫建成后,再将她纳入宫里吗?”罗玉茹笑吟吟地看着齐天。

“无妨,她年纪尚幼,足可等待王宫建成后,再入宫中。”齐天笑着回应道。

“年纪尚幼?”罗玉茹呆了一下,随即没好气地说道:“人家可是已年满十六岁了,正是婚配的年纪,而且还是占城王国公主,给了一块地作陪嫁的,你可莫要慢待别人!”

齐天闻言,不由仔细地看了看自己的王后,确定她是否在讽刺挖苦自己。不过,当看到她一脸认真严肃的表情后,便知道她并不是在与自己置气,心里稍稍有些放松下来。

“难道,你是想等大明败亡后,从北京再接一个大明公主回来?”还未等齐天说出什么,罗玉茹却冷不丁地又冒出一句来。

虽然知道自己的夫君身为大齐王国的君王,后宫当中不可能只有自己一位王后,但是当占城王国真的送来了一位公主后,罗玉茹还是心理面有些难受。也许,以后还会有其他土邦王国的公主送到汉洲,与齐国和亲。

本来是独属自己的丈夫,结果到后来,却有许多女子一起来与自己分享。骄傲如她,心中怎会心甘?

因而,自从一月占城公主抵达建业城后,她便心中一直在怄气,很是不快,偶尔也会对齐天说些挖苦讽刺的话语。但两人毕竟从相识到成婚已有数年之久,感情深厚,倒不至于为此翻了脸,冷了关系。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