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181章

作者:重庆老Q

据圣佩德罗城的官员汇报,多达数千人的明人,持有刀剑和木矛蜂拥地冲进了卡兰巴城,他们杀死了内湖省高官、卡兰巴计划监督官路易斯·A·莫拉及以下数十名西班牙官员,并毙伤俘虏了几乎所有的西班牙士兵和土人仆从。

侥幸逃出卡兰巴城的零星官员和士兵不敢走大路,而是顺着林间的小路,绕道往马尼拉逃亡。经过大半天的亡命奔逃,直到进入圣佩德罗城,才稍稍喘口气。

圣佩德罗城的守军迅速集结了两百人的部队,二十多个胸甲骑兵为前锋,火枪兵和土人仆从在后,准备往卡兰巴城平定明人的暴动。

却不料,在半路上,遭到暴动明人的埋伏。二十多个胸甲骑兵,被一阵排枪射杀十余个,然后公路两边的林中涌出千余手持刀剑长矛的明人,将西班牙平叛部队迅速围杀在路上。只有五六个骑兵借着马速逃了出来。

圣佩德罗城顿时震动不已,立刻全城动员,并派人向马尼拉总督府报信。

科奎拉总督听到卡兰巴屯垦区明人暴动的消息,脸色变得非常难看。而且还听闻,暴动的明人居然持有大量刀剑长矛,甚至还拥有火枪。这样一来,事态就非常严重了,甚至比丢失福尔摩沙两个殖民据点还要严重。

数千明人,占据了卡兰巴城,还拥有武备力量,这对整个菲律宾的安全构成了直接的威胁。不要忘了,城外的八连(马尼拉城外华人聚居区),还聚集着一万多明人,再加上菲律宾其他地方的明人,要是一起响应卡兰巴暴动明人的行动。那对整个菲律宾的西班牙人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城外的明人有什么动静?”科奎拉总督有些紧张地问道。

“还没有任何异动。”陆军司令波尔齐·奥纳托上校也是神色严峻,郑重地说道:“我已经下令关闭马尼拉所有的城门,并命令城头的炮手,一旦八连的明人有任何不轨行为,立即开炮。另外,城内的部分明人,也已经控制住了,全部关押在军营里。”

“你的应对非常正确,也非常及时。”科奎拉总督点头说道:“我们还要封闭港口,禁止明人商船到港。那些还未离去的明人船只,全部予以扣押。哦,上帝,这是怎么了,简直是一团糟!”

马尼拉殖民官员们看到总督大人在面对目前严峻的形势下,表现的有些失态,不禁面面相觑,心里也跟着有些紧张起来。

“总督大人,巴达维亚的荷兰代表已经来市政厅询问过我们多次了,何时签署一份新的停战合约。……我们是否立刻同意他们的要求?”海军司令罗尔·沙伊特上校小心地问道。

“嗯?”科奎拉总督凝神想了一下,随后点头说道:“答应他们的要求,签订一份新的停战合约。还有,要封锁我们这里的消息,不能让他们知道这里发生的一切。”

“遵命,总督大人。”罗尔·沙伊特上校说道:“在荷兰人离开之前,我会派人全程陪同他们。”

“总督大人,我们需要……动员武装力量去卡兰巴吗?”波尔齐·奥纳托上校问道:“他们此时,应该还未彻底掌控那里的一切,我认为,必须派出一支有力的武装去给予他们沉重的打击。”

“我们需要派出多少部队?我们马尼拉城里还有多少人?”科奎拉总督有些恼怒地看着奥纳托上校,“你准备将一座空虚的马尼拉城丢给八连的明人吗?……派出信使,去墨西哥求援吧。”

众人闻言,齐齐地看着科奎拉总督,去墨西哥求援,一来一回,再加上准备时间,快的话,一年半时间,慢的话,估计要两年了。

这么长时间,只有上帝才知道,菲律宾的局势会发展到何种地步!以科奎拉总督的意思,菲律宾殖民政府紧守马尼拉,其他地方可以置之不顾了。

科奎拉总督的决定,也是出于无奈之举。这三年来,西班牙人损失了太多的人,与汉洲的战争,与荷兰人的战争,以及在福尔摩沙的损失,前前后后,有一千多人,如果加上土人仆从的话,那损失的更多。

这几年,一直被上帝眷顾的西班牙人似乎被它抛弃了,不论是在欧洲,还是美洲,乃至在远东,都遭受了全面挫折。

第一零七章 东线返航

“俺觉得,这个季节就不是返航的最佳时间。”齐大江感受着强劲的东南风,不由苦笑着说道:“回去的路程,估计要比预计的时间要花费的多出一倍。”

“嗯,俺们这算是顶风航行了。”站在齐大江身边的牛虎点头附和道:“不过,俺们船上还多亏有了几个老水手,以及那些葡萄牙和西班牙人,要不然只能等到十二月左右刮北风的时候,才能拉运移民。”

从汉兴岛(今日本宫古岛)经中途岛(今帕劳科罗尔岛)、威远岛(今新几内亚岛)返回汉洲本土,最好的返航时间应该在十二月和一月,那时候,可以借助每年的西北信风,很快地返回汉洲。

而每年的六月和七月,整个东部移民路线则又盛行东南季风,利于船队从汉洲本土出发去往大明,收集移民。

目前,齐大江一行四艘船,就在一些葡萄牙和西班牙军官和老水手的指导下,顶着逆风,不断地改变着风帆的角度,在海上走“之”字形,艰难地往南行驶着。原来顺风情况下七八天可到达的中途岛,预计可能会多花费一倍的时间才能抵达。

“可以让张文琪将汉兴岛附近几个岛屿全部占了,好生建设一番。在每年北风盛行的季节前,最好能囤积七八千人。然后,俺们组织船队集中运输。”齐大江说道:“这样一来,俺们每年六七月份前往大明,十二月份返回汉洲,全都是顺风顺水,效率肯定比现在这般高出一筹。”

“俺们所有的大船都来拉人的话,估计一次性可以运回五六千人。到时候,还是会有许多人滞留。”牛虎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是俺们能有三四十艘大船就好了,一次可以拉一万多人。”

“是呀。”齐大江点头说道:“也许过两年,俺们就有三四十艘大船了。目前呀,大不了腾出七八艘船仍旧这般顶着逆风往来运输,也能凑活多跑一两趟。对了,你的第一陆战队有多少士兵愿意退役。”

当年陆战队成军的时候,齐天向曹雄建议,士兵服役三年,当根据其意愿,解除兵役。然后由民政府安排其未来工作,或者补偿一些退役银钱,自行去打理授予的田地。

如今,最早成立的第一陆战队士兵,大部分都到了除役的时间。因而,这次牛虎准备将其全部带回汉洲本土,放归除役的士兵,并补充人员,然后进行一段时间修整。

“俺在下面询问了一下,差不多有六成的士兵想离开陆战队,与家人过正常的生活。”牛虎说道:“俺们陆战队出外作战,动辄半年以上时间。有些士兵,着实顾念家人,也是情之常理。”

“陆战士兵容易征集,但俺们水师的船员却是一直难以补充。”齐大江说道:“前些日子在泉州的时候,知晓郑芝龙手下居然有近两万的水手,而且在大陆上,还有无穷尽的补充,想想,可真让人羡慕!”

“可俺觉得,郑芝龙这般模样,未必能长久下去。”牛虎沉吟了一会,然后说道:“他将整个大明的水师当做自己的军队在经营,福建沿海一带俨然独立王国,现在是朝廷顾不上来管他。一旦,大明境内平定了流贼,击垮了建奴,说不得就要对他下手,整治他的水师。”

齐大江看了一眼牛虎,轻轻地说道:“要是大明亡了呢?”

“……”牛虎一怔,随即说道:“大明要是亡了,那郑芝龙说不定就可以凭借他雄厚的财力和兵力,席卷东南沿海,成为名副其实的海龙王!”

齐大江看着远处的海面,没有说话,但心里却在想着齐天所说的话。远在东北的建奴可能会席卷整个大明,所有人都将成为他们的奴仆,传承已久的汉文明将遭到巨大的重创。不过,他对这些话,始终存有疑虑,就凭借建奴那点人,怎么可能吞并整个华夏大地。

“造孽呀!”突然船艉部传来一声悲怆的呼声。

齐大江和牛虎立时回头望去,只见船艉部,几个移民正在抬着几具尸体,准备往海里抛弃。而旁边站着一个清瘦的中年人,披头散发,一脸悲愤地摇头呼喝着。

“这都是我大明好生人家,如今却葬身大海,以喂食鱼腹。惜哉!痛呼哉!”那个人仰天叹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齐大江看到此人,不由苦笑一声,这中年人正是几个月前,被广州的周二贵引荐并被他们强行带上了船的那个读书人。他关于安南周边局势的分析和对策,齐大江他们深受启发,并按照他提出的建议去安南郑氏寻求结盟共同对付广南国(安南阮氏),虽然因为自身实力不彰,受到对方冷遇,未能达成目的。

但此人在江西中过举人,而且见闻广博,颇有韬略,齐大江自然不会放任他去投了郑芝龙,便一直将他带在船上,并寻机送回汉洲本土。

“崔先生,不必如此感怀。”齐大江走到那人身边,拱手说道:“海上行船,本是不易。再者,移民众多,总有不适海上风浪之人。舱室狭小,也无多余空间安置死者,只能抛之于海上。”

“他们好生在大明存活,却在你们汉洲船上亡命。你们这是害人呀!”崔少川没好气地说道。

“崔先生说的言不符实呀。”牛虎插嘴说道:“刚刚抛入海中的死者,甚至包括我们所有船上的移民,他们可都是在大明垂死待毙的众多饿殍。若无我等将他们从大明转运出来,说不定,他们早已死去多时了!”

“那……”崔少川是知道这些移民全都是大明北方的饥民,被牛虎这么一抢白,却也无法反驳,恨恨地说道:“那他们在大明,至少死后能葬入大明土地上。而不是,弃置于海中,死无葬身之地。”

“可俺们救活了大部分人。”齐大江沉声说道:“以后,俺们还要来大明救更多的人,让他们来俺们汉洲安居乐业。在大明,有太多活不下去的人。”

“你就如此肯定,这些人到了你们那个汉洲,就一定可以存活?”崔少川不屑地问道。一个荒僻大陆,料来没什么产出,多半是靠贸易和劫掠为生,那富的只能是少数人。

“船上众多士兵和水手,你可随意寻一人问问。来俺们汉洲的大明移民,是否可以存活,是否可以安居乐业。”齐大江说道:“他们或许比不得江南百姓的富足,但最起码可以吃饱肚子,还有衣穿,有屋住。”

崔少川不经意地看了看甲板上的十几个水手和陆战队士兵,见他们一副理应如此的表情,心理不由暗暗吃惊。要知道,在历代王朝当中,有衣穿,有屋住,能吃饱,已然算是大治了。虽然不排除汉洲因为人少的缘故,但他们竟然能将不多的财力和物力投入到改善境内民众生活水平方面,这说明,汉洲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海盗势力,而是在向一个政权,一个国家的方向迈进。

在新生岛,崔少川见证了汉洲士兵强大的火器,将安南四千余所谓精锐兵卒摧枯拉朽般尽数歼灭于岛上,而且他们的舟船巨大,横行海上,俨然还拥有不弱的武力。只是,他们距离大明太远了,足足有上万里呀!

“崔先生,俺的四弟,也是俺们汉洲民政府的大总管,他曾说过,未来几年,大明肯定是要亡了。”齐大江沉声说道:“到时候,整个大明境内,必然处于一片混乱,各处兵马彼此交战冲杀,百姓也定会流离失所,死者不知凡几。那个时候,大明是没有一处净土,没有一处安生之地。俺们汉洲虽然建立在万里之外的大陆上,但俺们与大明的汉人同一血脉,同一传承,自然要承担起挽救更多大明子民和大明文化的重任。”

“大明亡了,不过改朝换代而已,你一偏僻小国,还想再造神州?”崔少川反问道。

“神州陆沉,恐难以再造。”齐大江说道:“或许,俺们大明亡了,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而是又出蒙元之事。”

“蒙元之事?”崔少川一怔,随即嗤笑道:“我神州亿万民众,即使大明亡了,何来胡人占我华夏之土?”

“建奴。”齐大江硬着头皮说道:“建奴屡次犯我北境,而且还几番深入大明境内,说不定,鞑子就会如同宋之金蒙一般,覆灭俺们大明江山。”

“建奴小丑,加上妇孺,也不过数十万丁口,安敢占我大明天下!”崔少川觉得齐大江之言,甚是荒谬。要说覆灭大明江山,倒不如提及那几个北方肆虐数省的流寇要让人信服一点。

每当王朝末年,都是如此一般流民蜂起,群雄逐鹿,就如同将众多英雄放置于罐中养盅,厮杀到最后,总有一个领袖突出重围,一统天下。就如蒙元末世,洪武扫灭群雄,最后北伐,一举逐灭鞑虏,重造汉人江山。

“若是数年后,真是建奴覆灭了大明天下,崔先生以为如何?”齐大江问道。

“建奴入主中原,那天下汉人定当共击之!”崔少川朗声说道:“堂堂华夏之地,岂能让腥臊沾染?”

“数百年前,女真鞑子占了半个天下。之后的百多年,蒙元又沾染了俺们整个天下。”

“所以说,胡人无百年国运。”崔少川自信地说道:“奴酋虽然能逞凶一时,但最终会被我汉家男儿,赶出华夏之地。”

“万一,胡人占了俺们的江山,还破了无百年国运的魔咒,那该如何?”齐大江叹了一口气,将齐天的一句话说了出来:“鸡蛋还是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俺们汉人,俺们华夏子民,最好还是有更多的传承,更多的选择。”

第一零八章 强基

宋应星一边握着毛笔在桌上写着什么,一边看着旁边纸上的各种拉丁字母,眼睛里闪现出难以置信地神情。

“如何?”一旁站着的王徵捻须问道,嘴角还挂着一丝笑意。

“除了声调符号会因为各地方言不同,可能会造成不同的读音以外,这些字母应该可以标注出所有文字。”宋应星激动地说道:“以后,所有文字有此字母标示,读书认字当不再是难事了!”

“老夫亦是如此认为!”王徵说道:“在汉洲所有的初级学堂里,我们可以将这些字母标注在所有文字上。届时,只需要教会学生认读这些字母组合即可。如此,学童认字阶段将会更加快捷方便。”

“那么,学童得以更快的认字,或可在学堂里就能多教授一些知识技能,不论是学童本身,还是汉洲整体,都是大有裨益的。”宋应星说道:“不过,良甫公,这些所谓的拼音字母,是齐天所为?”

“他说,是数年前在登州结识一位学问高深的老者,结合西人字母与华夏文字,创立了这套可以标注文字读音的字母组合,谓之曰拼音。”王徵说道:“来到汉洲后,他又经过一番整理和改进,才将其教授于……我那外孙女。在女子学堂用了一段时间后,效果显著,才拿来与我参研。”

其实拼音字母最早起源于明万历年间,由西方传教士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著《西字奇迹》,这被认为是“最早用拉丁字母给汉字注音的方案”。

1610年,法国传教士叫金尼格莱来到了中国,他在1626年写了一本《西中儒耳目资》的书中,首次准确地用拉丁拼音字母记录了汉字的读音。他在中国期间结识了韩云、王征等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在利玛窦等传教士汉语注音的西书《西字奇迹》基础上,编写了中国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字汇。

到了后世,在著名学者周有光的带领下,于1982年《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和《汉语拼音词汇》相继问世,不仅让汉语系统更为完善,也让国人学习汉语更为便利。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齐天当然会把后世集大成的汉语拼音这种知识传播利器拿出来。不过,他可没好意思将这个文化成果窃为己有,只是谎称为数年前在登州所遇到的一位学问高深老者所创,而他不过是根据他人成果,进行了细微改善。

“怪不得,齐天早在去年就让我们着手编撰一部字词大典,现在想来,恐怕不仅要以此规范统一汉洲文字的注释和解义,而且还要统一所有文字的读音和准确说法,避免因为大明各地移民的口音不同,而造成彼此交流障碍。”宋应星点头说道。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谓之大一统。”王徵说道:“汉洲正在往一个新生王国迈进,所需的,只是假以若干时日。”

“自立于南洋,当无意外。但要成一大国,恐怕还需要百年时间。”宋应星说道:“汉洲所缺,人口最为关键。以现下实力,从大明移入人口,恐只有十数年时间。大明若亡,新朝建立,必定不能容于汉洲如此这般肆意吸取人口。”

“是呀,历数千年以来,新朝甫立,必然大治。辖下所民,自然不允外邦掠夺。”王徵深以为然。

“不过,齐天却是雄心壮志,力图制霸南洋。”王徵皱着眉头说道:“他想要在这大争之世,快速地建立起一个强大王国,与那西洋夷人抢夺所谓的生存空间。”

“年轻人争强好胜,我等定要好生规劝。”宋应星说道:“汉洲人丁不旺,岂能随意介入南洋争霸当中。即使以后有百万人口,也不能当大明一省之力。与荷人战后,必须要关注汉洲内部发展,努力夯实基础,积聚人口,万不可操之过急。”

“齐天曾言,当今之世,大小国家林立,仿若丛林之野兽飞禽,奉行弱肉强食,大国役使小国,强势民族支配弱势民族。昔日,我辈儒家所倡的内圣外王,在这纷争天下,已然难以推进。”王徵忧心忡忡地说道:“不施王道,那自然只能以霸道对外所制。然汉洲小国寡民,能强撑几时?”

“或许就是因为汉洲乃小国寡民,齐天才会费尽心思增加各种机械器具,并不断提升其性能和技艺,以节省更多的人力。”宋应星若有所思地说道:“而且,大量的使用机械器具,相比人力而言,产出更多,效率也更高。”

“这就是齐天所谓的什么工业化大生产社会模式,必将碾压原始农业和手工业社会模式。”王徵想了想说道:“他似乎比所有人都自信,汉洲在他的规划发展下,必然会崛起为一地区强国。唉,也不知道,这样以来,对我华夏文明和炎黄子孙,是福是祸。”

……

“汉洲的强大,自然是对我华夏文明,对我汉人苗裔最好的福祉。”齐天看着黑山矿场下面十几个工匠正在安装着两条平行的铁轨,笑着对毕懋康说道:“孟侯公,假如我大明神州陆沉,不幸让关外的鞑虏入住了中原,那么我汉洲岂不是可以承载汉家文明,继华夏之鼎。”

“就凭你们这几万人?”毕懋康看着齐天那副自信满满的模样,心里有些不喜。

“我们现在是只有几万人,但十年,二十年以后,必然会增加到三五十万人,甚至更多。”齐天说道:“而且来我汉洲的大明移民,在我民政府的管理之下,必然会爆发出更大的能量。就如同那两条从矿场通往钢铁厂的铁轨,足以使我汉洲一人之力当为十人百人之威。”

齐天所指的那条铁轨,是为了更有效率的为黑山钢铁厂输送铁矿石,特意炼制的钢轨,铺设在规整后的地面上,上设松木作为铁轨枕木,宽度为1.5米(后世标准轨距为1.435米)。前后四到五个矿石车厢连接在一起,由驮马拉运。

之所以如此奢侈的铺设铁轨于路面,盖因黑山和开元两地的钢铁高炉产量持续扩大,汉洲的钢铁业进入了小幅增长期。如今,每日钢铁产量可达十余吨,年产量突破四千吨。

在大明嘉靖年间,全国铁产量约为16万吨左右,这个产量不仅创出了历代王朝最高水平,而且还占据着当时世界的第一位。这个时期,民营的冶铁规模和技术不仅比前代有巨大进步,也是世界当时最领衔水平。

广东佛山地区,在成化、弘治年间就发展成为最为知名的冶铁铸造中心,各种冶铸工匠在二三万人以上,铁的年产在八千余吨。

虽然汉洲的铁产量远远不及大明佛山一地,但其钢的产量却大大超过对方,而且所用人力更是少于佛山冶炼中心。随着汉洲人口的增加,以及铁矿石供应量的充足,汉洲的钢铁产量必然会继续有一个大幅度的攀升。

按照齐天的想法,如果汉洲的钢铁产量可以达到十万吨左右,那么在整个南洋地区,汉洲就可以凭借巨量的钢铁,将对手一一砸倒在地。

“你这马拉轨道,无非是能省下来一些运力罢了。”毕懋康嘴里不以为意地说着,但心里还是对此颇为关注。因为,随便一个明眼人都可以看出来,若是这个马拉轨道能正常运行,不仅可以铺设在工矿场之间,还能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道路交通工具,加速货物和人员的往来,其效率更是比传统牛马车要高出一大截。

“孟侯公,若是有人制造出一种可以承载巨大力量的拖拽工具,将一节一节的车厢重物,迅速地转运到汉洲各地。那个时候,凡是铁轨可以铺设到的地方,货物、人员、信息,无不能快速通达。如此一国,各地紧密连接,上下一体,器械精良,如何成不了强国,如何继承不得华夏衣钵?”

“如此豪气,那敢问,与荷人之战,汉洲怎样收场?”毕懋康问道。

“最快今年底就可以结束,与之和谈;慢的话,可能要明年底了。”齐天想了一下,说道:“荷兰人,都是一些生意人,受不得太多损失的。”

“你们汉洲就能承受一些损失?”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