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151章

作者:重庆老Q

“你以为呢?”程光银明显被食物噎着了,端起桌上的白水灌入口中,然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娘的,那地方是活不下去了!”

看到许兴民疑惑地望着他,程光银苦笑一声,神情悲愤地说道:“几年聚集的六七千人呀,已经陆续死了四五百人。如此下去,最后也不知道能剩下多少人。狗日的西班牙人,根本不拿我们明人当人看!”

“去年底的时候,西班牙人每人征收二十五比索地租,加上那些西班牙狗官的敲诈勒索,几乎每人都要拿出三十多比索,逼死了了百多人。你说,都是些苦哈哈的屯殖移民,哪来的银钱交给西班牙人。种出来的粮食,他娘的几乎全部征走了,我们在那里饭都吃不饱。”

“问题是,给你几把刀,你杀了西班牙人。他们不得报复你们?”

“你们能不能想办法给我们多弄些刀剑,送到卡兰巴附近来。”

“你想干什么?”许兴民吃了一惊,低声质问道。

“活不下去了,就带着那些人跟西班牙人拼命。”程光银说道:“吕宋这岛上,到处都是山林,随便找一地方就躲起来。”

“躲起来容易,但是,你们吃什么?”

“那怎么办?总不至于等死吧。”

“晚上,我们先合计合计,寻一个妥善的法子。”

“那行。”程光银又开始低头大吃起来,“待会,多给我点银钱。”

……

“大哥,我觉得陈晖提出的攻打荷兰人在台湾(明万历年间始有台湾之称)南部的据点,值得一试。”郑芝豹轻声说道:“我们在海外,是该找个后路,以备不时之需。”

“崇祯三年(1630年)福建旱灾,我曾向福建巡抚熊抚台(熊文灿)建议,募饥民到台湾去垦荒,每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载他们到台湾进行屯殖。可七八年过去了,他们可曾提供与我郑家一文钱粮?”郑芝龙说道:“屯殖台湾,耗费甚多,远不如中左所(厦门)为益。”

“中左所毕竟距离大陆太近了。”郑芝豹说道:“若有外敌,浮水即可而过,不是我们郑家理想后路。”

“但是,台湾太过荒僻,瘴疠流行,且土人愚蛮凶狠,若要建成宜居之地,恐非短期能成。”

“荷兰人可去,西班牙人也可去,为何我们明人就不能去?”郑芝豹说道:“现在大明北方流民已然荼毒至湖广、川蜀、淮北。说不定过些时日,就过江往南方而来。我们还是早做打算为好。”

郑芝龙默然不语,思量着三弟的建议。这大明看着已入末世,所据泉州,漳州,在乱世之中,未必能守。台湾,或许可以当做后路,提前经营一二。

第四七章 汉荷第一次海战

1639年1月22日,齐大江一行四艘战船在狗儿岛(圣诞岛)稍事停留后,掉头往偏东北方向行驶,前往马打兰素丹王国,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武器交易。届时,汉洲船队将卸下众多军资,然后拉走数百吨稻米和玉米等粮食,以及用于支付武器费用的近千名妇人。

虽然船队用于交易的军资只装运了一艘船,但汉洲还是一次性地动用了四艘战船前往。除了护航以外,还有就是,寻机截杀落单的荷兰商船。

看着逐渐远去的狗儿岛,齐大江不由回头再次审视了一下这个距离爪哇岛不远的小岛。从这里出发,距离荷兰人东印度公司在爪哇岛上的殖民据点非常近,而且远离周边主要贸易航线,外人很难发现。这个小岛必须要牢牢的占据,并且要抓紧时间对这个小岛进行一番建设,将它打造成一个攻击荷兰人的前出基地。

五日后,船队靠近爪哇岛沿岸,开始慢慢地朝东边航行,在一个曾经来过此地的领航员指引下,寻找与马打兰素丹王国约定的交易地点。

“越过这个海湾,再往前走不到三十里,估计就快到了土人约定的那个地方。”那个来自“飞鱼1号”的领航员指着前方一块伸出海湾的半岛,说道:“不过,那边没有正经码头,咱们的船靠不了岸,得用土人的小船,一点一点地运到岸上去。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在那里停留一两天时间。”

“停留一两天时间,还是有些风险。”船上大副唐安山说道:“要是让路过的荷兰武装商船发现了,俺们不好应付。”

“那也没法呀。土人在那里就只有七八条小船,只能一点一点地运。”

“到了地方,我们一艘船卸货,其他三艘船在外海警戒。”齐大江想了一下,说道:“不过,还是要督促土人加快卸货速度,要是遇到荷兰四五条船路过的话,俺们确实还应付不过来!”

船队是在一个午后的时候,来到了与马打兰素丹王国交易的港湾地,几个水手与那个数次参加武器交易的联络人乘坐小船,朝岸边驶去。

“启明号”专业战舰与“扬威号”武装商船,在外海警惕地巡视着,以防有路过的荷兰船只。

约莫过了一个多小时,数百土人出现在海岸边,他们兴奋地朝着岸边停靠的两艘大船呼喊着。随后,七条小船驶了过来。

“长、短刀,一千五百把,铁矛头,三千个,皮甲,两千副,板甲,三百副,帐篷,两百顶,火枪四百杆,火炮十二门,火药一百五十桶,弹丸,……”唐安山从怀里掏出一张武器清单,一一念给上船的土人头领听,旁边的联络人兼通译小声地翻译着。

那个头领一边四下打量着“扬武号”,一边听着通译的话语。当他听到有火炮的时候,眼睛一下子亮了。

要知道,马打兰素丹王国现在使用的火炮还是十几年前,从葡萄牙人手里买来的古董货,早已不耐使用了。如今,这个汉洲竟然给他们送来了火炮,而且还是十二门。那么,他们要是凭此进攻荷兰人,就有了强大的压制火力。

汉洲拿来交易的火枪和火炮,大部分都是从安汶城缴获而来的,除了六七门太过沉重的18磅重炮留在威远堡外,全都拿来与马打兰素丹王国交易。

卸货的速度比预想中还要慢,另外,因为汉洲带来了十几门火炮,不仅加大了卸货难度,还使得马打兰素丹王国不得不额外去筹集更多交换物资。

黄金,珍珠,宝石,女子,谷物,甚至还有大量的猪牛羊,鸡鸭鹅等牲畜家禽,来自威远堡的几个民政书吏一边绞尽脑汁地换算双方的货物,一边跟那个马打兰素丹王国那个头领争执着双方货物的换算价值。

在第三日午后,眼看着汉洲船上的货物就要卸完,却突然听到海湾外面传来隆隆的炮声。“扬武号”上的罗汝成心里一紧,遇到荷兰人了?

“米德梅尔号”、“科特雷特号”与“霍尔沃德号”三艘荷兰武装商船,在将帝力城下的部分雇佣军和土人仆从兵运到安汶后,经古邦,准备返回巴达维亚。

在经过马打兰素丹王国沿海一个海湾时,远远地望见三艘武装商船在那里游曳徘徊,看船身形制,其中有两艘竟然是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模样。荷兰人感到非常惊讶,西班牙人什么时候又来到了爪哇岛附近?双方不是才签订了休战协定吗?难道他们是想在这里袭击过往的荷兰商船?

虽然那两艘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从规格上来看,吨位要比荷兰传统的盖伦船要大得多,而且对方还有一艘规模较小的战船。但三艘荷兰武装商船却毫不犹豫地立刻冲了过去,准备将它们驱逐爪哇岛海域。

齐大江在三艘荷兰武装商船出现的时候,也仅仅犹豫了不到一分钟,便向另外两艘战船打出信号,与敌接战!

这个时候,“扬武号”仍然下锚在港湾内,罗汝成还在与土人交接货物,他们自然不能扔下同伴,自顾自地不战而逃。

“启明号”的速度最快,率先冲到荷兰武装商船面前,在距离还有七百多米的时候,船首的两门12磅的火炮打出了两发炮弹,但未击中任何目标,落在了最前方的荷兰战船右侧,激起了两股巨大的水柱。

“他们不是西班牙人!”突前的荷兰武装商船“霍尔沃德号”上,船长劳埃德·福斯特上尉从单筒望远镜里看到迎面驶来的那艘略小的战船上,跑动的大部分面孔都是明人模样,立时呼喊起来:“他们是汉洲的舰队!”

汉洲的“启明号”在抵近荷兰“霍尔沃德号”五百多米的时候,稍稍调整了方向,往对方的右侧略过,期望用自己众多的侧舷炮轰击对方。

“轰!轰!轰!……”荷兰武装商船“霍尔沃德号”见对方那艘形制虽小但异常灵活的战船径直朝自己驶来,立即也用船首火炮进行了一次猛烈轰击,但也无一击中目标。

两船很快侧舷相遇,双方几乎同时打响了侧舷火炮,密集的弹雨互相朝着对方倾泻。

“哦,上帝,这么小的船,火力居然这么猛!……他们侧舷装备了多少火炮?”一个荷兰军官惊呼道。

按照荷兰武装商船的规制,对方这种四百多吨模样的武装商船,最多配备十门火炮。但从刚才的火力密度来看,对方侧舷位置就射出了七八发炮弹,那么,这艘船可能装备了二十余门火炮。难道对方是一艘专业战舰?

“米德梅尔号”上的大副安德鲁·弗劳伦特中尉愕然地看着三艘汉洲战船排出一字阵线,依次驶过荷兰战船,利用侧舷的火炮与荷兰武装商船对轰。

这个时代最为流行的线列式战术,当年还是自己在汉洲做联络官的时候,由他传授给那些对海战几乎什么都不懂的汉洲海军官兵。

如今,作为敌对方,汉洲海军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第一次海上交锋,他们就笨拙开始运用这种战术,与海上作战经验丰富的荷兰海军直面较量。

其实,要是论战船实力的话,汉洲的三艘战船明显要强于荷兰,俘获自西班牙马尼拉大帆船,不仅吨位大,船身坚固,而且火炮众多,再加上“启明号”专业战舰,按理说,汉洲舰队应该可以吊打荷兰的三艘武装商船。

但一个小时过去了,战场上的情势却恰恰相反,三艘荷兰武装商船凭借着灵活的速度,大口径的火炮,以及娴熟的互相配合,将汉洲的三艘战船打得狼狈不堪,“扬威号”已中弹二十余发,将船艉部分几乎打烂。要不是“启明号”快速解围,可能受创更重。

汉洲海军官兵,论海上战斗素养和作战技能,比起荷兰海军官兵,差得太远了。

“轰!轰!轰!……”开拓号又被两发炮弹击中侧舷,将下层船舱击破两个大洞,并损坏了三个炮位,人员死伤一片。

“冲过去!冲到它跟前,与它拼命!”齐大江大声喊道。

汉洲战船就像三只笨拙的角马,在被三条凶狠的鬣狗围猎,身上都被啃食的血肉淋淋。空有强大的身形和尖利的牙齿,却总是奈何不了这些灵活的鬣狗。索性贴到它们跟前,拼着被再次抓伤的机会,狠狠地咬它们一口。

“转向!转向!避开他!”安德鲁·弗劳伦特中尉大声地喊道:“不要让它贴近我们!”他深知,汉洲海军官兵没有这种炮舰对轰经验,而且操炮水平也参差不齐,如果让他们拉近距离,以荷兰武装商船的弱身板,恐怕挨不了多少火炮。

汉洲三艘战船的海军官兵似乎被打得有些急火攻心,都想拼命与荷兰武装商船靠近,以提高他们的火炮轰击的精准度。但是,除了那艘“启明号”专业战舰可以抵近荷兰战船,进行有效攻击外,另外两艘战船,一直跟在对方的身后,始终无法靠近。

“西北方又发现一艘汉洲战船!”瞭望手大声地喊道:“还有七艘土人的小船!”

荷兰舰队的旗舰“米德梅尔号”上,欧根·派里斯少校神情中显得有些失望,敌人的支援到达,那么,他们所处的局势就极为不妙了。可惜了,要是再有一两个小时,说不定可以击沉一艘或两艘汉洲战船。

“发信号,我们撤退!”欧根·派里斯少校命令道。

汉洲舰队未敢去追荷兰舰队,“启明号”在后面远远地跟了数里,最后在确认对方真的撤离后,便与其他战船折返回马打兰素丹王国那个临时码头。在迅速装上马打兰素丹王国支付的武器交易物资,不做停留,直接杨帆起航,朝西南方行驶而去。

第四八章 角力

“反正不是饿死,就是战死。……俺觉得可以试试。”齐大陆看着众人,沉声说道。

徐传兴转头看看周祖旺。

“行吧,反正死马当活马医了!”周祖旺说道:“要是荷兰人不同意,我们怎么办?将那些俘虏全部宰了?”

“不用宰!”齐大陆脸上闪现出一丝狠厉,“饿死他们!”

徐传兴和周祖旺二人闻言,不由笑了起来。也是,城里没了粮食,首先饿死的就是那些俘虏,其中还有三四个荷兰陆军军官。

因为帝力城中粮食即将耗尽,仅存十天的储备,三人便商量着,要拿俘虏去与荷兰人换点粮食。即使被拒绝了,也不会使得事情变得更糟糕。

荷兰的所有登陆部队已经全部撤离,但是帝力港外却游曳着三艘武装商船。他们是执行封锁任务的荷兰舰队中一部分,以距离帝力不远的欧库西为驻泊基地,轮流前来此地。

分舰队司令曼弗雷德·艾根少校看着面前这个一身狼狈的荷兰雇佣军,正在狼吞虎咽吃着水手递给他的几块黑面包。

“帝力城中缺粮食吗?”曼弗雷德·艾根少校待那个雇佣军喝了一口水后,似乎是缓过劲了,便开口问道。

“少校,城中是否缺粮食,我不是很清楚。”那个雇佣军说道:“不过,自从那晚我们被俘虏后,我们所有的人,每天只有一碗粥可以喝。”

“那汉洲人吃的什么?”

“……对不起,少校,我不知道。”那个雇佣军为难地说道:“他们吃饭的时候,我们是看不到的。”

“那你们每天吃这么少,没有对他们表示过抗议吗?”曼弗雷德·艾根少校问道。

“莱科宁少尉曾经提出过严重的抗议。但是……”那个雇佣军有些愤懑地说道:“但是,被汉洲的士兵拒绝了。而且,作为惩罚,莱科宁少尉此后三天的饭食也被扣下了。”

“莱科宁少尉怎么样了?”

“他还活着,不过身体非常虚弱。”

“其他人呢?”

“……也很虚弱。”那个雇佣军艰难地说道:“毕竟,一个月以来,我们都没吃过饱饭。”

“好了,你先下去休息吧。”曼弗雷德·艾根少校说道。

帝力城中的汉洲人,将这个荷兰雇佣军放了出来,稍后在码头被封锁舰队发现,划了一条小船接了过来。他告知曼弗雷德·艾根少校,帝力城中的汉洲人要将他们手里的荷兰俘虏“卖”给他们。

每个荷兰军官折价约1.6拉斯特(last,1拉斯特约1250公斤),每个雇佣军折价约0.8拉斯特,每个土人仆从兵折价约0.4拉斯特,算下来的话,汉洲人手里的两百多俘虏,需要用120拉斯特粮食(约150吨)。

“汉洲人的要价不是很高,我认为可以用粮食将我们的士兵换回来。”一个荷兰军官建议道。

“可是我们封锁帝力港的目的,就是为了断绝汉洲人的任何支援和补给。如果要答应他们用粮食换俘虏,岂不是对我们的封锁效果大打折扣!”另一个军官说道。

“没错,帝力城中的汉洲人想用俘虏来换粮食,那一定证明他们的粮食补给严重不足。而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封锁是有价值的。如果我们继续封锁他们,或许,他们会因为缺乏必要的食物,而主动投降。”

“可问题是,如果汉洲人缺粮,他们为了保证自己的需要,一定会如那个雇佣军所说,会先饿死我们的人。”那个军官说道:“其中,还有我们的军官和雇佣军。”

那一百多的土人仆从俘虏,被荷兰人自动过滤了,根本没在他们考虑范畴之内。

“或者,我们可以将我们的几名军官换回来。”

“不,汉洲人是一定不会答应的。”

“战争,有时候,是需要有牺牲的……”

曼弗雷德·艾根少校听着手下几个军官激烈地讨论,心中也是迟疑不决。按照道义和情感来说,他们必须要救回他们的军官和士兵,因为,你不知道在下次战争中,自己会不会也成为别人的俘虏,是不是也要被他人讨论是否要放弃营救。

但是,在战争效果和目的上来看,荷兰人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帝力城缺粮的时机,加大封锁力度,迫使汉洲人投降。但这样一来,那些俘虏,必然会成为牺牲品。

“派出联络船返回古邦,对于粮食交换俘虏事宜,请求得到进一步指示。”曼弗雷德·艾根少校决定将这个难题抛给古邦的殖民官员来决定。

“你回去告诉汉洲人,勒令他们尽快投降,我们将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曼弗雷德·艾根少校又找来那个从帝力港放回来的雇佣军,“如果他们拒绝投降,而且还有虐待我们的俘虏现象,届时我军攻破帝力城后,他们所有人将不会得到任何优待!”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