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136章

作者:重庆老Q

汉洲人来了,以为可以凭借他们的支持,重整王国的辉煌,驱逐那些可恨的西洋殖民者。但一个月前的战斗,虽然打败了帝力的葡萄牙人,但王城也同时被葡萄牙人打破。随后,汉洲与王国士兵联合在帝力城设下埋伏,意想不到的全歼葡萄牙人主力。

这一次的大胜,让威哈利王国会迎来一次崛起的机会。但是,厚颜无耻的纳塔图卡,却带着王国最为强大的部队叛逃了。他的野心,使得脆弱的威哈利王国,面临分裂和衰败的后果。

不,作为王国的法定统治者,不能让这种局面继续下去。西洋人必须要被驱逐出去,叛乱者,也必须得到惩罚。

“汉洲的代表有没有说什么时候返回王城?”阿莱塔·卡米莱里素丹问着自己的侍卫统领。

“素丹陛下,他们走得比较匆忙,没有留下何时返回的口信。”侍卫统领恭敬地答道。

阿莱塔·卡米莱里素丹在简陋的王宫里,来回踱着步,思考着,王国接下来需要如何面对现在的局面。

“阿诺布,你带上礼品,去一趟帝力城,找到汉洲人。”阿莱塔·卡米莱里素丹转身朝一个消瘦老者说道:“向汉洲人表达我们的善意和问候,并最大努力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现在需要汉洲人的帮助。”

……

帝汶岛新乡堡迎来了四艘移民运输船,一共装运了七百余人。船只稳稳地停靠在挖出的内河码头上,一队乡兵迎了上去,准备指引暂时停留此地的移民到指定居住区域。

“你们陈指挥在哪里?”罗大奇下了船,找到一个乡兵小队长问道。

“报告大人,俺们陈指挥在城里。”那个乡兵小队长见罗大奇穿着一身青黑色的水师军官服,恭敬地答道。

“船上有重要人物,需要特别照顾。”罗大奇说道:“民政府教育处王大人和天工学院宋大人的家眷来了,还有几个身份特别贵重的学者和老人。你马上派人去城里向陈指挥报告,让他安排几个好一点的住处。”

乡兵小队长闻言,立刻命令一个乡兵迅速回城,向陈大郎汇报此间情况。

随着汉洲展开对葡萄牙帝汶岛殖民据点的进攻,大量的物资和人员输入新乡堡,使得城中显得颇为热闹,隐隐有汉洲本土城镇繁盛的模样。

截止1638年7月底,新乡堡及附近几个小型堡垒,已有常住人口一千五百余人,在河对岸,还建立了一个附属堡垒,并配置了大量的火炮,牢牢锁住这条入海河道。

周边四公里范围内的林木几乎都被砍伐一空,珍贵的金丝楠木、檀木、红木被粗粗加工一番,便运往巴达维亚售卖。而那些适于造船的柚木、樟木、楠木则被精细加工,存放于城中大型的烟熏坑道里,经过七八个月的熏干后,以供建业造船场使用。

城外的耕地经过一年多的拓殖,已经扩大到两万三千多亩,种植了大量的稻谷、玉米、番薯、甘蔗以及豆类作物,基本可以做到两熟,预计每年可以为汉洲本土提供近四千吨粮食,为汉洲实现粮食自给,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因而,无论如何,对于新乡堡,汉洲是一定要抓在手里的。不仅因为它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汉洲的前沿屏障,还有它巨大的经济价值。

毕懋康下船后,朝王徵二子王永春、王永顺微微拱了拱手,便带着几个门人,随着罗大奇等汉洲水师军官向城中走去。

王永春、王永顺俩人恭顺地请嫡母尚氏、小娘申氏随同前往城中。此次王徵和宋应星几乎是举家迁移至汉洲,二人的亲眷和族人收到其亲笔信后,不做犹豫,各自跟随郑芝龙派出报信之人,来到泉州,后坐船至广州,随后乘坐汉洲移民船,一路辗转,来到新乡堡。

他们一行五十余人将与众多移民在新乡堡停留修整数日,待汉洲本土移民船到来后,最终会赶到建业城,与家主相见。

罗新茹好奇地看着这座距离大明万里之遥的城市,街道上行走的是与他们一样的明人,说的虽然有些南腔北调,但也是汉话,虽然许多建筑物显得粗糙笨重,但与十余日前停留的那个夷人城市(巴达维亚),还是显得比较亲切。

“妇人家,就不要四下张望了。”她的父亲,罗子维沉声说道。

罗子维娶王徵大女,早年考取秀才,但其后数年科举,屡试不中,遂与族人居于乡中,耕读田间,日子说不上清苦,但也难得富贵。

岳父王徵来信,言陕西流民四起,必定殃及乡中。现受人邀约,与万里之外汉洲为官,邀家人及族中乡亲共来汉洲避祸。并言,汉洲乃明人所建,传华夏文明,复华夏传统,各类人才,不拘一格,当为之效力。

罗子维遂携家人与族中乡亲,一路乘船来到这万里荒僻之地。看着几个孩子好奇地四处张望,不免有些心忧,恐起风波,便出言训斥大女。

“父亲,街上有众多女子行走往来,其服饰和言语行为,似乎有些异于大明风俗。”罗新茹对父亲的斥责,并不以为然,反而评论起新乡堡城中的人物。

“小茹,你外公在这汉洲为官,你切不可如此张扬,以免落了外公的门风。”罗子维对于大女的跳脱,很是无奈,只得再次告诫其稍微收敛言行。

“外公博学多才,且体谅众心,定不会以我小儿之身,好学之言来怪罪我的。”

“你已年近十七,何为小儿?”

“只要还未嫁做他人妇,女儿自然还是你辈中的小儿!”

罗子维摇摇头,不再多言。大女跟随岳父习文,博览群书,且聪慧灵动,如今是愈发跳脱和难制。

毕懋康看着街道上众多盎然勃发的民众,心里不由暗暗对这汉洲高看一眼。

作为王徵的好友,收到他的邀请信后,犹豫良久,最终决定还是过来看看。自从辞官归于安徽歙县乡中以来,陆续著有《疏草》2卷、《西清集》20卷、《管涔集》5卷,醉心于学问之道。

但北方局势糜烂,却时刻牵动他的心。却因无力去救,郁结于心。或许,这个大明,真的到了末世。既然好友相邀,不妨去看看外面的天地。

一路停留数地,经五十余天,暂时停靠这岛上,原以为是一荒僻小渔村,却不料进入河湾后,看到的竟然是一座千多人的小城。城中民众,面色显然要比大明普通百姓要红润许多,想必,是都能吃饱饭。

“你们汉洲本土民众也若此般?”毕懋康问道。

“老大人,汉洲本土民众与此地百姓无甚差异。”罗大奇恭敬地答道。

“都能吃饱饭?”

“自然都能吃饱饭。”罗大奇自豪地说道:“俺们汉洲,只要手脚勤快,舍得下力气,肯定饿不死人。”

毕懋康看了罗大奇一眼,这里没有饿死人,但在大明,却有数十百的万饥民会陆续倒毙于干涸的大地上。

“你们汉洲民众不会都如你们这般弃了我华夏衣冠?”

“啊?”罗大奇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俺们是水师官兵,为了保持军容军貌,因而剃发穿着此等军服。至于其他民众,那自然是大都保持我大明衣冠服饰,俺们不会干涉的。”

毕懋康又仔细看了看罗大奇等几个水师军官的军服,虽然看着有些怪异,但不得不承认,这一身军服,倒是让他们显得格外精神和利落,有一股军人特别的气质。

“你们汉洲,还真的有些……不同。”

这时,新乡堡指挥陈大郎带着几个军政官员赶来迎接毕懋康等一行,对于这些能来到汉洲的学者,所有人员都报以最大的敬意。无他,汉洲太多贫乏,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层面的。

大总管齐天的博学多才,大家是公认的。但来自大明的官员和学者,仍旧会让他们这些军户和饥民出身的官员所敬仰。

“你们汉洲在与人打仗?”毕懋康看到陈大郎后,开口问道。

“嗯?”陈大郎一愣,这老儿如何知道?

第二二章 无聊的谈判(一)

1638年9月7日,荷兰东印度公司高级商务参赞塞纳德·卡拉梅特作为巴达维亚总督全权代表,携十余商务人员和海军军官,乘坐一艘武装商船,来到了汉洲建业城港口。他们此行,将与汉洲就帝汶岛北部帝力城的赎买,进行正式地谈判。

对于最终将帝力城纳入东印度公司的殖民体系,巴达维亚殖民当局是极为自信的。荷兰人有足够的实力和手段,可以迫使汉洲对他们的要求做出明智的让步。

在建业城港口,荷兰人惊讶地发现,这个港口的各项基础设施条件,走经过一年的发展,已经丝毫不亚于巴达维亚的港口。要知道,巴达维亚港口,荷兰人可是经过了近三十年的陆续建设,才具有今天的良好设施和规模。

而这个建业城,似乎才建成仅仅三年多,他们就能将一个曾经荒芜岸摊修建为一个停泊条件非常好的港口。虽然,论规模,还比不上巴达维亚。但谁能保证,随着汉洲的迅速发展,这座提供他们唯一进出贸易的港口,不会发展成巴达维亚港口那种大港。

看来,对汉洲的遏制,必须严苛而持续,将他们的势力,牢牢地困在这个荒僻的“大岛”上。否则,他们势必会对荷兰东印度公司在远东地区的殖民体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

“诸位,那边是建业城的禁区,外人不得随意查看和进入。”

当两个荷兰海军军官登上码头后,看见码头东侧一条延伸过去的水道尽头,似乎竖立了几个巨大的起落平台,看模样,应该是修船所或者造船场之类的建筑。他们便想过去实地查看一下,确认是否汉洲的造船所在。

但没走多远,被一队码头执勤的乡兵给拦住了。他们穿着灰色军服,腰下挎着短刀,双手端着火枪,眼神警惕地盯着两个贸然行进至此的荷兰军官。

两个荷兰军官显然没有听懂乡兵的警告话语,疑惑地看过来,摊着手,解释着,他们只是想随意过去看看。

孙二毛端着火枪,坚定地摇了摇头,并和同伴上前逼近了两步。

两个荷兰军官知道,他们被坚决地拒绝进入那片区域,苦笑一声,转身回到了码头荷兰人聚集处。

“那里,即使不是汉洲的造船场,也一定是汉洲造船场的船材处理地方。”

“或者,我们应该派出更多的人,去探查汉洲一些隐藏起来的实力。他们,似乎有些不简单。”一个荷兰军官说道。

“是的,你们瞧,居然会有几艘外来的商船来这里交易。说明,现在的汉洲也有值得他们前来贸易的货物了。”

“没错。汉洲是有些值得称道的商品,比如他们制造的景泰蓝,哦,真是不错的工艺品,丝毫不亚于明国的瓷器。对了,还有他们的甜果酒(甘蔗酒),白沙糖,铁质农具和工具,似乎都是很好的贸易商品。”一个东印度公司的商务人员说道。

“好了,先生们,可以停止讨论了。汉洲的人,来接我们了。”商务参赞塞纳德·卡拉梅特制止了代表团的讨论,眼睛看着驶来的三辆马车,以及十几个骑兵。

前来迎接荷兰代表团的是民政府的副总管潘其风。他微笑着与荷兰人打着招呼,邀请他们乘坐马车,前往建业城。

马车很简陋,毫无装饰,但行驶非常平稳。不过,这并非是马车的减震效果好,而是道路非常平整。塞纳德·卡拉梅特知道,这是汉洲使用了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修筑的,快速凝固,硬度非常高。

如果使用这种材料修建城堡,一定会对堡垒的防御具有加强的功能。或许,东印度公司可以与汉洲谈谈,购买这种材料的制造工艺,这样会对远东地区的城堡建造有极大地促进和提升作用。

荷兰代表团入住建业城后,才得知,曹雄和俞福坤去了帝汶岛,齐天去了内陆深处一个新的拓殖点,齐大江带着三艘武装商船在帝力城,也就是说,能有一定决策权的一众汉洲高层人物,一个都没在建业城。

塞纳德·卡拉梅特立即要求汉洲的陪同人员,去将曹雄等决策头领全部找回来,与荷兰人进行关于帝力城归属的谈判。

潘其风一口答应,当着荷兰人的面,吩咐一个乡兵队长,立即派人去内陆深处唤回齐天。又转头要求一名水师军官,派船赶往新乡堡,接回曹雄等人。

然而,荷兰代表团在建业城等了十余天,曹雄等人仍旧没有返回。

“汉洲人以为避而不谈,就能让我们荷兰人就此放弃拿回帝力城?”塞纳德·卡拉梅特此时也醒悟过来,汉洲应该是在故意拖延时间,似乎想回避与荷兰人商讨帝力城的归属问题。

“安德鲁·弗劳伦特中尉,你去向汉洲那个副总管传达我们荷兰人警告,三天内,汉洲若再无人与我们代表团就帝力城的问题进行商讨。我们将视为被拒绝,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将由汉洲一应承担!”塞纳德·卡拉梅特冷冷地说道。

在绝对实力面前,一些小把戏,始终是上不了台面的。必须要警告一下他们,认真地审视一下自身的实力和地位。

……

“你们想要帝力城,可以拿出什么来补偿我们?”

警告还是非常有效,虽然曹雄等人仍旧没有出面,但那个叫潘的副总管却声称,在民政方面得到了一定的授权,可以就帝力城民事方面的补偿条件与荷兰人进行谈判。

“我们将支付你们一万盾的货币,以补偿你们攻占帝力城所遭受的损失。”一名荷兰商务人员说道。

“攻占帝力城,我们汉洲不是受你们雇佣才做出的军事行动。”潘其风摇头说道:“我们为此,前后计划准备了三个多月,耗费了大量的人员和物资。所以,你们给的一万盾补偿,不足以弥补我们的损失。”

“你们想要多少?”

“除了相应的货币,我们还想要巨港这个地方作为交换。”

“不可能!”那个荷兰商务人员看了一眼塞纳德·卡拉梅特后,断然拒绝道:“巨港是我们东印度公司最为重要的商站(殖民据点)之一,你们提出的这个交换条件,非常不合理。”

“既然如此,我需要等待我们大总管的进一步指示。”潘其风说道:“我们需要从大明移民来我们汉洲,巨港是一个不错的补给中转点。”

荷兰人齐齐摇头,丢失了急水湾港口,巨港就成为荷兰通往马六甲海峡的最突前据点,而且此地经营日久,肯定不能拿来与汉洲交换帝力城。

“既然巨港是你们最为重要的商站,那么位于婆罗洲西南角的马辰(今印尼班贾尔马辛市),是否可以作为交换,让给我们汉洲。我们需要它作为从大明移民的中转补给点。”

三日后,齐天终于从内陆深处的一个新拓殖点返回了建业城。他放弃了巨港这个荷兰人最为重视的殖民点,转而对婆罗洲荷兰人新建没多久的马辰,又提出了交换条件。

“马辰,也不能给你们!”荷兰商务人员有些气急,怎么汉洲尽看上我们都比较重视的商站。马辰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经营婆罗洲的桥头堡和支撑点,其价值不低于帝力城。

“不过,我们可以将帝汶岛东边几个岛屿全部让与汉洲。”

帝汶岛东边几个岛屿,除了一些土人和密布的森林,好像没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且那些岛屿可以算是无主的土地。荷兰人竟然好意思说“让”给汉洲!

“那几个岛屿太荒凉而且对我们汉洲而言,没有利用价值。”齐天摇头拒绝了荷兰人的建议。

“既然你们荷兰不愿意拿出现有的商站与帝力城进行交换,我们现在这里有个新的提议。”两日后,曹雄和俞福坤两位汉洲统领也“返回”了建业城,谈判也进入了实质性阶段。

“你们荷兰人补偿俺们汉洲十万盾,俺们自己在婆罗洲西边建立一个中转补给点。你们是否同意?”曹雄问道。

荷兰代表团几个成员互相看了看,汉洲这要价有些高了呀!十万盾,这赎买价格,虽说不及公司年度利润的2%,但那也是真金白银地掏出去,却不能创造任何价值。

“十万盾的货币补偿太高了。”塞纳德·卡拉梅特沉声说道:“货币补偿,我们可以提高到一万五千盾。至于你们自己在婆罗洲建立补给中转点,我认为是不可取的。”

“为什么俺们不能在婆罗洲取得一个补给中转点?”曹雄似笑非笑地问道。

“因为,……那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塞纳德·卡拉梅特不好明说,整个婆罗洲南部和西部,是荷兰人的潜在的势力范围,你们汉洲不能染指。

“你们的贸易和移民船只,可以在得到我们的授权后,进入我们在婆罗洲的几个商站进行补给和修整。”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