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汉风再起 第104章

作者:重庆老Q

孔继良呆呆地站了一会,不由想起黑衣卫指挥管宗祥说的话,凡对我汉洲不利之事,黑衣卫皆可查之缉之。

如果,胡统领所为,有不利汉洲之事,可查缉否?

第一三六章 巴达维亚华商的期望

“苏老,海边风大,你就回去吧。”林六哥在码头劝着苏鸣岗返回城中。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划,巴达维亚众多华商一行三艘船,将随着汉洲的几艘移民运输船去往汉洲本土。

一来,表示巴达维亚的华商对汉洲的亲近;二来,是想考察汉洲实地人文地理环境,进行一些实业投资,以分散他们的商业风险。三来,是想确认,汉洲可否能为南洋华商后盾。

苏鸣岗派出了他的长子苏绍年前往,其中还有若干族中子弟,以及即将嫁给曹雄外甥齐大陆的孙女苏妙言。作为流落南洋,创立基业的大商人,苏鸣岗深知大明商人的无奈。

作为母国,大明是根本不会予以保护和支持。作为殖民势力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只想着如何利用华商的资本和商业渠道,以及可以更好的建设殖民地。至于权力分享,或者武力保护,那只能依据你对殖民政府的贡献程度。

巴达维亚市政厅,甚至下面的基层官吏,没有一个明人任职其中。所谓的华人甲必丹,也只能协助管理和协调城中华商和平民事务,最终能做出决定性的政策的,仍旧是荷兰殖民官员。华商,在可能的情况下,总是会想尽办法去寻找或依赖一个能保护他们的势力。

所以,当巴达维亚华商听闻汉洲击败西班牙人的进攻,迅速做出亲近姿态。期望在汉洲能得到一丝依靠和支持,最不济,也可以作为最后的避难地。毕竟,汉洲,是汉人的地盘。

苏鸣岗点点头,然后看着自己的长子苏绍年。

林六哥知道苏鸣岗要给长子做一临行交代,朝他拱拱手,走到一边,与其他送行的商人寒暄。

“绍年,此去汉洲,一则为你小女完婚。二则,你要在汉洲多看、多听、少说。”苏鸣岗郑重地说道:“汉洲的曹雄以海盗立业,其中必然粗陋。然而,汉洲能在两年时间里,积聚近万人口,实力也增长到能击败西夷的地步,想必其中定有过人之处。”

“汉洲强则强,但汉洲若能有护卫我南洋华人之志。我等华商必定鼎力支持,倾尽全力也要助其一臂之力。若汉洲只想利用我等华商之财,不愿卫护南洋华人之利。那么,你只需要购建宅邸,贡献些金银,以备后路即可。”

“是,父亲。”苏绍年低头应道:“曹雄看在他外甥的份上,也该护卫我苏家以安全。但是,父亲,我等如此大张旗鼓地前往汉洲,那荷兰人会如何看待我等?”

“荷兰人重商轻义,但与西夷残暴不同。他们来南洋已近四十年,虽侵夺土人国土和岛屿,但对于我我明人百姓和商贾,却较为温和。呵呵,盖因我明人善经营,善垦殖,能为荷兰人创造财富。至于荷兰人对我等亲近汉洲,想来定是忌惮的。”

“但就算我等不去亲近汉洲,荷兰人就不会忌惮我等明人商贾和百姓?不要忘了,那荷兰人距离其欧罗巴母国数万里,往返一趟会达半年之久。看看巴达维亚,我明人几何,他荷兰人有几何?终究是会忌惮的。”

“但我等亲近汉洲,荷兰人必定不会强加迫害。逼迫甚急,就不怕我们离了巴达维亚,迁至汉洲?荷兰人是需要有人帮他们创造财富的,只要我们还有用,他们就不会下死手逼迫我等。”

“父亲高见!”苏绍年佩服地看着苏鸣岗,心中那一丝惶惶,暂且放了下来。

……

当林六哥等巴达维亚华商一行来到汉洲建业城码头的时候,正看到有数百人在岸边施工。一群人喊着号子,将一块块沉重的条石慢慢的堆砌在岸边。木质栈桥的一侧,一条长长的石质栈桥正在往水里延伸。

很显然,建业城码头正在向标准化港口转变。随着岸防设施的逐步完善,以前,为了防备敌人大规模登陆而刻意搁置的码头停泊设施,也开始大规模的修建,为以后建业城越来越多的人员和物资到港,做好各项基础准备。

穿过码头后面的那座堡垒,是一大片已被砍伐的林地,众多的建筑工人正在修建码头仓储货栈区,许多马车、驴车装载着各种建筑材料和物资,不停的往返码头和建业城。

码头通往建业城的道路也不知是用什么材质的石头铺就,整个路面居然隔五六米才有一条缝隙,更为神奇的是,道路两边的边坡,居然也是用那种材质的石头铺设。难道,汉洲是将山上一大块石头全部整齐的分隔成一块一块的,然后再铺在地上?那也太费人力了!

到了建业城下,林六哥倒也没有被这高大坚固的城墙所震惊,因为巴达维亚的城防规模,可比建业城要大得多。但是,令他惊讶的是,建业城内特别干净。城内没有一个乞丐和闲人,街道两侧也没有随意丢弃的垃圾和污物。宽阔平整的街道,人们自然的行走在道路的右侧。

所有人的服饰都是简单的土布,色彩也是极为单调。但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满足和自信的笑容,看着巴达维亚一行华商,只是报以微微的点头致意。看得出来,他们的身体状况极为健康,最起码能维持正常的温饱。

一队灰色制服的巡警,挎着刀,提着一根短木棍,神色威严的在街道上来回巡视。众多市民,只是敬畏的扫上一眼,但并不会刻意的躲避。

这座建业城,是一座秩序井然,而且充满勃勃生机的城市。有一种完全异于巴达维亚的气质,更是透露出与大明众多城市完全不一样的内在形制。至于那种气质和内在的形制是什么,众多巴达维亚的华商却是无法看透。

“我们非常欢迎你们来汉洲进行实业投资,更是欢迎你们在我们汉洲购置房产定居。”齐天看着来自巴达维亚的“投资考察团”,不由大喜过望。汉洲不缺金银,但缺的是能大量满足民生的的工坊实业,缺的是繁荣的商品经济,更缺的是南洋势力的认同。

“你们在我们汉洲投资置业,完全不用担心你们的生命财产会无端受到威胁。”齐天冲旁边的潘其风示意,对方抱出几捆卷宗,放到齐天面前。

“这些都是我们汉洲根据大明律的相关条文,修改、新增并制定的各项汉洲法律。这些法律规定了我汉洲民众享有的各项权力和义务,不仅普通民众必须遵守,就是我汉洲各级政府机构也是必须遵守的。诸位不妨拿去看看,这其中就有保护汉洲民众,乃至外来人员的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规定。”

“鉴于我汉洲目前所有民众尚未脱离管制阶段,市场消费的主要目标定然会以汉洲政府为主。但请诸位放心,无论诸位以后的工坊生产出何种商品,只要质量不存在较大瑕疵,汉洲政府将在参考巴达维亚市场价格的基础上,会优先采购你们的货物。”

“目前,我汉洲人口已然两万多。随着我们移民力度的持续加大,我相信,汉洲将会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市场。”

市场大不大无所谓,巴达维亚的华商就没想过能从汉洲赚些银钱。他们最期待的是,汉洲可否能成为众多华商和华人的庇护者。

当林六哥含蓄地问出这个问题时,齐天和俞福坤互相看了看,然后郑重地说道:“我们汉洲目前实力还是有限,不要说与荷兰人相比,就是与那吕宋的西班牙声相比,汉洲仍旧是一个弱小的南洋势力之一。”

林六哥风华商听到着,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实力弱小,那就只能龟缩汉洲一隅?

“但是,我汉洲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将是南洋所有大明子民的庇护所。”

哦,目前实力尚弱,无法替南洋大明子民出头,但是可以提供庇护地。不得不说,汉洲还是非常理智,并未因击败西班牙人而妄自尊大,将所有南洋华人的护卫责任轻易地背在身上。

“小天,你不是一直都在强调,在南洋的所有大明子民,都将是俺们汉洲的保护对象。为何刚才只是说,可以为南洋大明子民提供庇护地?”俞福坤不解地问道。

“坤叔,如果我们真的到处宣扬,要去保护南洋所有大明子民。那我们汉洲可就要引起南洋所有势力的反感和忌惮。现在,汉洲还不到说这种话的时候。”

实力不够,就莫要装逼!

“那是不是等俺们有足够抗衡荷兰人实力的时候,就可以说这种话了?”

“那时候,就不需要说了,去做就行了!”

“小天,有时候呀,俺觉得你不像一个十七岁的娃子。”

“但凡有一个轻松舒适的日子,谁会逼着自己快些长大呢?”

“老胡他……”

“只要不耽误事,无妨的。”

俞福坤看了看齐天,不知道他说这个话有几分真假。

“一般人到了那个地方,多半都会如此。但两年来,胡统领确实做了许多有益于汉洲的事。些许享受,也算是……应当。”

作为汉洲驻巴达维亚的负责人,掌握着大笔银钱,又在南洋贸易中心大埠,如何能避免洁身自好?

有时候,水至清则无鱼。

第一三七章 黑衣卫在吕宋(一)

曹雄一行三艘武装商船是在十月二日抵达巴达维亚。然后,将船开进了荷兰造船场的船坞,开始进行战前的全面维护保养。

对于汉洲船队的迟到,荷兰东印度公司上下,虽有不满,但并未过多微词。双方在巴达维亚舰队司令部仔细商讨了攻击吕宋的军事部署。

按照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设想,联军方面将先行攻击吕宋的次要城镇,吸引西班牙战船来援,通过联军的战船数量优势,陆续歼灭西班牙分散来援的战船。

若西班牙集结所有战船前来决战,则荷兰东印度公司集结隐蔽在婆罗洲附近的五艘战船将迅速支援,与联军舰队共同与西班牙舰队进行决战。

届时,汉荷联军共出动近十五艘到二十艘武装商船,一千三百余武装士兵,进攻吕宋西班牙人的各个据点。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联军还将试探性地攻击马尼拉。

“所以,第一步,我们计划的攻击目标是苏禄群岛中的和乐岛(霍洛岛)。我们确信那个岛上驻有西班牙人的武装力量。而且,在一个多月前,西班牙突然在这个岛屿上运送了大量的人员个物资。”

一个荷兰海军军官正在做着战前分析和军事部署。

“当时我们猜测,或许是岛上的土人反抗激烈,导致西班牙人临时增兵。当然,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们想攻击我们的香料群岛。”

苏禄,曹雄听到这个名字,不由觉得有些恍然。两年前他带着众多部下,逃到了那个巴拉望岛,见到了苏禄国的那个东王。这一切,似乎就发生在昨天。也不知道苏禄王国和东王在西班牙人的连续打击之下,如今是个什么情形。

……

就在曹雄与荷兰东印度公司商讨军事进攻吕宋西班牙人的时候,何清带着两个副手已经踏上了马尼拉的港口。

在建业城坐上前往大明的移民商船时,何清兴奋极了。特么的,终于可以返回大明,返回泉州,与家人团聚了。至于陈晖要求的探查汉洲实地情况,他觉得没有任何一个探子有自己掌握的多。

作为初建的黑衣卫中的一员,何清可以了解更多的汉洲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组织首脑有哪些,军队规模,工业实力,以及扩展的地盘有多大,统统在他的脑海里。

令何清惊讶的是,汉洲在只有不到两万人的规模,就开始了向本土以外扩展。对面的新乡堡,东北方向那个被称为威远岛(几内亚岛),乃至柬埔寨王国附近的新生岛。

按照汉洲高层人士的说法,有些无主的地,要早点占了,为以后的汉人后裔,夺取更多的生存空间。

我们汉人据有神州大陆,完全足够养活我们所有汉人。占据那些蛮荒岛屿,纯粹是浪费人力。何清对汉洲这种肆意圈占所谓的无主土地,有些不以为然。

虽然大明北方饥民无数,那是因为流民蜂拥而起,破坏了各地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导致的。只要哪天我大明的皇帝励精图治,涤清政治,早晚会像以前的洪武或者永乐时期那样,人人有饭吃。

经巴达维亚来到新生岛的时候,看到的依旧是,无数来自大明的饥民,他们将在此稍事休养,然后等待转运汉洲。停留数日后,径直驶向广州。

时隔一年多,再次踏上大明的土地,何清激动不已。待他寻了一个机会,找到郑芝龙势力在广州的驻点后。惊喜地发现,陈晖和齐大海也在广州。

陈晖听闻何清居然加入了汉洲的对外军事情报机构——黑衣卫,又惊又喜。当初只是随意地安排几个探子前往汉洲,摸摸他们的虚实。却不曾想到,有人还能进入汉洲的秘密情报组织。

陈晖断然拒绝了何清的返回请求,要求他坚决执行汉洲的命令,潜入吕宋,不仅为汉洲探查西班牙人的情报,这要为郑芝龙势力摸清吕宋的实际情况。

何清在听到陈晖的指示后,失望之情不溢于言表。踏上大明土地后的喜悦,顿时消散于空。心情也从峰顶,瞬间跌落谷地。

离开陈晖后,他说的那句话“会好好照顾你的家人”,既是以安他心,也是威胁他遵照执行。

果然,做了探子的,你的命,就不是自己所能掌握的了。

何清站在马尼拉的港口,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晃了晃脑袋,抛开烦恼,将那些无奈的情绪收在心底。他们三人现在是来自广东的海商,装运了一批大明的绸布,来马尼拉交易。

“港口有许多炮台,还有小型的炮台堡垒。”程光银低声说道。

“不要乱看!”何清警告道:“我们现在是来马尼拉的商人,可不是什么探子。”

码头上,一个西班牙税务官正在看着他们。对于从大明来的商人,西班牙人是持欢迎态度的,丝绸、漆器、瓷器、棉布,甚至粮食,都是菲律宾西班牙殖民政府所需的物资。但他们却又对明人充满了警惕,尤其是定居生活在菲律宾的明人。因而,在菲律宾,乃至在马尼拉,所有的明人都会受到各种限制。

西班牙殖民政府曾为菲律宾安全计,不允许来自大明的商人和普通民众过月居留;甚至每年来菲律宾的华大明商船数量及其载来人数应予确定,所载人数应尽可能少;不准超载人员的船只进港,予违反规定者以严惩。

马尼拉城内的华人聚集区八连,店铺数目明确限制,规定每一店铺只住一人,这个人需要有某种为人所知的职业,且是基督教徒;在殖民当局的敦促下,西班牙国王下令限制菲律宾明人人数,他在1606年11月4日颁令,重申1602年的法令,把明人人数限制在6000以内,认为这个数字对菲律宾的安全是适当的。

这项命令告诫菲西殖民政府,千万小心谨慎,使明人人数不致太多,并要使他们惧怕殖民政府,安分地生活。这项命令以后还在1620年5月29日、1622年12月31日两次重新颁布。

上述命令虽然以国王名义一再重申,但明人的人数仍不断增加。殖民当局无法限制明人人数,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明人劳动者的人数,似乎一直无法满足殖民者的公私需要。如上所述,许多西班牙人把明人留在家里,供私人役使。这些被收留的明人,大概是属于没有居留许可证,或无力缴交许可证费用的“非法”居留者。

在1603年大屠杀之后几年中,对明人移民限制较严,明人劳动力极端缺乏,私人收留之风更盛。例如,在1604年,“如果有一个明国人刺绣匠、裁缝匠、雕刻匠或其他工匠,最高法院的法官们便把他带到他们家中,以使明人失去自由的方式,使他为他们做大量工作。”

西班牙殖民政府限制明人人数的做法既行不通,殖民当局便转而采取措施进一步把明人同土著菲律宾人、西班牙人隔离开来,使明人在人身自由方面受到诸多限制。当局规定,非教徒明人除了在八连之外,不得在其他地方居住或拥有房舍。

实行明人与土著居民相隔离,不允许杂居;除非持有特别许可证,明人不得前往马尼拉城两西里以外的地方;在马尼拉城门关闭以后,明人不能在城内过夜,否则处以死刑。

菲律宾西班牙殖民政府以增收许可证费,即以10比索2雷亚尔代替8比索7雷亚尔的普通许可证费,也就是增收1比索3雷亚尔特别许可证费为条件,同意明人在八连之外的地方进行有限期、有限范围的经营。

例如明人商人一般只能到外地营业十二天,且限于顿多、布拉坎、邦板牙、内湖等省及甲米地港辖区。至于受洗礼剪发问题,教会当局一直都在执行。及至1621年,菲西当局由于财政异常困难,连水手和士兵的薪金也无法发放,因而在应急办法中,又设置一项许可证,规定明人在交付一定费用后领取此种许可证,在接受洗礼时就可以免剪头发。

“几位,我们先去八连城,那里有许多本地的大商人,估计可以吃下我们的货!”随同而来的广东海商伍可义招呼着何清几人。

看着十几个大明商人联袂出了港口,朝城内走去。那个码头的西班牙税务官轻蔑的说了一句:“可憎又可爱的桑格来!”

第一三八章 黑衣卫在吕宋(二)

八连城,始建1581年,由当时的西班牙殖民政府总督冈萨罗下令修建。八连一开始只是那些前来菲律宾销售商品并等待下一次季风,以便回国的明人暂居的地方,以后逐步成为了稳定的明人聚居区。于是西班牙殖民政府决定把明国商人集中到八连这个区域。

在当时,在八连生活的明人已经超过一万人,一方面,在经济上由于其对菲律宾经济不可或缺的影响力,而引起了西班牙殖民当局的戒心和仇视,明人聚居的八连区位于马尼拉城墙外、城内火炮的射程范围内,与主城区隔离,就像同时期西班牙城市中的犹太区或者摩尔区一样,夜晚实行宵禁,如果出门则面临被斩首的刑罚。

八连的房屋几乎全都是用竹、木搭建,砖石建筑非常少。这一切也都是西班牙殖民者特意要求,因为这一情况及其有利于西班牙人用武力镇压此地的任何反抗,甚至可以放火进行屠杀。

“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呀!”一栋竹楼里,乔万春摇头叹息道。

乔万春是八年前来到吕宋的,一直在马尼拉从事着大明商品批发贸易,交易对象主要是西班牙人和热那亚人。他们在他手里,或者直接从港口大明来的商人手里,取得大量的大明货物,然后通过太平洋航线贸易,运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赚取数倍的利润。

上一篇:庶子无敌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