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94章

作者:上汤豆苗

不出意外的是,裴越听到李子均的名字。

当他听见“流放古平镇”这句话后,心中忽然放松下来。

与李子均之间的冲突,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受害者,从最早的绿柳庄外冲突,到后来官道上遇袭,从始至终都是对方在挑事。虽然裴越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反而得了银子又与叶七相识,几乎能算是因祸得福,可如今知道对方倒霉,他仍旧有些欣慰和喜悦。

内监略显纤细的声音在正殿内回响着,持续很长时间,以至于好些官员眼皮子都在打架。

“……龙骧大营燕山卫指挥使李进,忠勇善战,杀敌有功,全歼山匪七百五十人,因功封赏为燕山子,食邑五百户。”

“……定国府裴戎第三子裴越,年少有为,献策有功,亲历矢石,为国效命,因功封赏为中山子,食邑五百户。”

裴越心中一震,旁边的官员们早就知道他的身份,此刻不由得纷纷投来艳羡甚至略带讨好的眼神。

这是大梁第一位年仅十四岁非承袭的子爵,更重要的是这个爵位的名称。

中山子!

虽然站在裴越旁边的官员品级很低,但无不是饱学之士,他们远比裴越清楚这个爵位代表的意义。

第164章 监察御史

大梁武功爵位的名称有一套完整的规则。

国公为单字,以古地名为选择范围,这是大儒们最擅长的领域,从浩瀚烟海一般的故纸堆中引经据典,此处便不赘述。侯伯两级爵位又分两种情况,其一是从男爵子爵一路晋升而来,如李柄中的丰城侯,最早的时候便是丰城子。其二则是因为功劳太大直接封伯或者封侯,天子大多会选择一个意义深远的爵位名称,这种情况在开国功臣中比较普遍。

至于子爵和男爵,二者都是以现今大梁境内的地名作为命名标准。

譬如李进获封的燕山子爵,燕山便是永州境内一处地名,他统率的燕山卫也是得名于此,如此自然是顺理成章。裴越获封的中山子爵,看似与李进的爵位只有一字之差,背后的意义犹如云泥之别,这也是那些文臣反应颇大的原因。

中山是一座大城的附郭之地,这座大城名为成京,位于南方钦州境内。

大梁两京一府十三州,一府为兴梁府,两京便是京都和成京。

高祖立国之前历经大小战事百余阵,麾下名士猛将如云。决战龙蟠口击杀北境枭雄叶成之前,定国公裴元并非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与他地位相等的尚有数人,更有一人犹在他之上。

此人名叫林清源,中山人氏,高祖身边地位最高的谋士。

前魏王朝摇摇欲坠时,是他为高祖定下偷天换日之策,顺利占据以京都为核心的王朝富饶地区。在后面的群雄并起时期,又是他为高祖统筹大局稳固后方。虽然他不像裴元勇武绝伦斩将破阵,也没有太史台阁首任左令辰的密探天赋,但当时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没有林清源的运筹帷幄,高祖绝对无法稳稳当当地攫取大片疆域建立梁国。

只可惜其人在大梁立国前夕去世,又留下遗言坚决不受爵位追封,不荫封后人,否则以高祖的性情恐怕会破例提高赏格,大梁唯一的异姓王将会出现。

当然,高祖还是令百官为其议定“忠武”的谥号,更让其配享太庙,可谓享尽哀荣。

在南面局势渐趋明朗后,高祖在钦州境内以中山镇为基础修建成京。官方说辞是因为大梁疆域广阔,京都又处在偏北方,面对南面虎视眈眈的周朝,南境非常需要一个战时决断之所。成京建成后的确发挥出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几次与南周的战事紧张期,这里作为南境诸营统帅的驻地,对于整合边军和协调四州官民功不可没。

纵如此,无论是当时的开国功臣们,还是后世那些饱学之士,都清楚高祖设立成京与林清源脱不开关系。据传林清源去世时,高祖曾坐在此人病榻床沿,执其手痛哭难止,几近晕厥。

从这之后,中山这个原本在前魏时期籍籍无名的小城,因为是林清源的桑梓之地而在大梁朝堂上变得意义非凡。

当内监宣读完裴越的敕封圣旨后,他便退到一旁,垂首肃立。

承天殿宽敞的正殿内,此时鸦雀无声,针落可闻。

龙椅上的开平帝神态沉静,那双狭长的眼眸从左到右,打量着站在文武两班官员之首的莫蒿礼和王平章。

这两位年岁仿佛的重臣面色淡然,实则心里已经微澜渐起。关于山贼覆灭后的封赏事宜,开平帝表现得十分坚决,尤其是在表明封赏顶格为子爵后,莫、王二人便没有强硬地反对。国朝爵位虽然贵重,但是区区两个子爵还不至于影响大局。

具体的爵位封地一直悬而未决,开平帝一直等到昨日才决定,所以两府十位重臣也是今日才知道。李进的燕山子无足轻重,然而裴越的中山子却让他们难以接受。

只不过这些人修炼数十年才走到如今的位置,能力暂且不说,城府都深沉如海,没有急切地跳出来反对,因为肯定会有人替他们站出来。

裴越站在队伍的末尾,喜悦涌上心头,极力保持着平静。

虽然他觉得中山这个词稍微有那么一些不好,因为前世有中山狼这个贬称,但是他也明白这意味着自己踏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从此不必再借着定国庶子这个名头行走于门第之间,往后也能踏踏实实地钩织着自己的蓝图。

他面色淡定地往旁边看去,只见那个三十岁左右的七品小官正朝自己看来,此人神情十分郑重,眼神中竟然还有一丝歉意。

裴越不明所以,他与对方素不相识,不知这歉意从何而来?

然后他便瞧见对方往左边踏出一步,朗声说道:“微臣,监察御史柳真,恳请陛下三思。”

御史台中,监察御史为品阶最低的官职,从七品,掌分察百僚,巡按州县,狱讼、军戎、祭祀、营作、太府出纳皆莅焉,知朝堂左右厢及百司纲目。

当柳真开口的时候,旁边的官员几乎下意识稍稍挪动身体,想要离他远一些。

裴越只听得仿佛有一尊大钟在耳旁敲响,他面露诧异望着对方,想不通这个看起来身材瘦削的文官,竟然声音洪亮至此。更让他费解的是柳真的话,如果他没有想错的话,对方应该是觉得皇帝的敕封不妥当?

裴越不是没有心理准备,实际上他早就预料到今日的朝会不顺利,自己的爵位未必没有人阻拦,可他从没想过最先出头的竟然是一个七品小官儿。

接下来的事情走向更让他惊讶,只听内监的声音传来:“宣柳真近前。”

柳真目不斜视,昂首阔步,直入殿前。

虽只七品官阶,单论气质风度却远远胜过他前面那些五六品的官员。

开平帝开口问道:“三思何事?”

柳真毫不在意旁边那些重臣的目光,微微垂首以示恭敬,沉声道:“启禀陛下,武功爵位乃朝廷重器,封赏当十分慎重。纵观本朝旧例,凡获封武功爵位者必有边境军功。今日封赏双爵,燕山卫指挥使李进曾在南境奋战多年,颇有功劳,得此爵位无可厚非。然定国府裴越,年方十四,向无寸功,仅因助京营剿灭山贼数百,便能一跃而成子爵,恐天下人难以信服,望陛下三思。”

他声音极大,中气十足,哪怕不借助正殿内的特殊构造,其他朝臣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不少人眼神讶异,虽说御史台里常出耿介之辈,但像柳真这样胆大的实属罕见。

他这番话就差指着开平帝的鼻子骂他是昏君。

一个十四岁的少年仅是提了几个法子就能成为子爵,赏罚如此儿戏不是昏君又是什么呢?

站在文官第二位的洛庭望着莫蒿礼老迈的背影,心中有些诧异。

当初在值房内商议此事,莫蒿礼最终也认为爵位可以给,但不能轻易地给,否则将来武勋必然泛滥,朝堂局势极易失衡。

既然莫蒿礼如此说了,洛庭便不想横生事端,因为这位老人肯定会安排好一切。

然而柳真的出现和对答非常突兀,如此粗糙的手笔又怎会是莫蒿礼所为?

可若柳真不是他安排的人,这又是谁的谋算?

第165章 叹为观止

柳真的谏言不好应对。

问题不在于裴越如何应对,而是应对本身就是一个陷阱。

如今的他已经不是懵懂小白,对这个世界的一些潜规则了解颇深。皇帝赏赐的这个爵位他可以欣然笑纳,因为君王赐不敢辞。可当有人提出异议后,如果他为自己辩驳,认为自己配得上这个爵位,这便犯了官场上的忌讳,因为没人喜欢一个不知谦逊的官迷,尽管谁都希望自己的官职再往上提一提。

可要是裴越坦承自己确实配不上这个爵位,都是皇帝赏罚不公——他还不至于这么蠢。

但是世事如此,很多时候你无法回避退让。

“宣裴越近前。”内监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裴越轻吸一口气,将所有情绪牢牢压在心底,瞬间整理好自己的面部表情,步伐稳健地穿过如林百官,一步步接近大梁权力的核心地带。

坐在龙椅上的开平帝双眼微眯,望着裴越一路走来,他从少年的脸上看见的是无法伪装的平静。

裴戎那个蠢货丢尽了他家先祖的脸,这少年分明就是一块璞玉,就算他不是你的亲生儿子,难道就不懂得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的道理?

不过也好,若非你如此愚蠢,朕又怎会用他呢?

只是你究竟是谁的后代,裴贞那个老东西到底对朕藏了多少秘密?

裴越目光平视,来到柳真身边时站定脚步。

开平帝淡淡道:“柳真说你的爵位无法让天下人信服,你如何看待?”

裴越不慌不忙开口道:“草民——”

开平帝打断他的话:“圣旨已下,你可称臣。”

群臣中隐隐有些骚动,柳真的脸色也泛起不太正常的红,开平帝此言无非是告诉众人,朕的旨意不容置疑,但可以给你们一个说话的机会。

裴越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他在心里熟悉着新的自称,缓缓道:“臣……以为,柳大人这番话有一些道理。”

“一些?”开平帝嘴角微勾,分不清是笑亦或讥讽。

裴越垂首道:“臣年幼,读的书不多,不像柳大人这般博学。既然他说本朝没有非军功封爵的旧例,那么大概是真的没有,所以臣觉得他的话有一些道理。”

开平帝道:“继续说下去。”

裴越道:“正因为臣年幼且见识浅薄,所以不敢在这件事上大放厥词,但臣懂得忠心二字,无论有没有这个爵位,臣都会忠心于大梁。”

莫蒿礼转头看了他一眼。

这番话过于直白露骨,若是换成正殿内任何一个朝臣来说,都会显得谄媚和庸俗。但从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口中说出来,再加上裴越对自己表情和语调的精准控制,反而并不刺耳,让人觉得这就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表现。

裴越在装傻,或者说示弱,这是他之前给自己定下的策略之一。

这个爵位你们愿意给就给,反正我只想扮演一个对大梁忠心耿耿的好人。

想要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自然是极难的,柳真正色道:“裴越,你小小年纪莫要巧言令色,忠心二字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裴越微微一怔,随即面露委屈道:“柳大人,九月初三夜,山贼袭扰绿柳庄,我在广平侯府四公子谷范、京军西营哨官秦贤和薛蒙、以及庄内所有百姓的协助下,将来犯山贼一网打尽,八十二名贼人尽皆授首。”

柳真微微皱眉道:“这与忠心有甚关系?”

裴越诚恳地说道:“柳大人,这应该算是一份功劳吧?”

“又如何?”

“我连从军的年纪都没达到,却已经有了一份功劳,大可以在家里好好待着。但是在我听到京军准备进剿山贼后,我便独自一人去了军营,然后还跟着京营将士进入山中,这足以说明我想为朝廷做些事情,难道这不是忠心吗?”

柳真一时语塞。

裴越瞪大眼睛,无辜又单纯地望着他,疑惑道:“柳大人,忠心有错吗?”

柳真连忙说道:“忠心当然没错!可是……”

没有人打断他,这是他自己忽然止住了话头,因为他忽然发现自己不知道要说什么。

裴越见好就收,没有继续胡搅蛮缠,或者说用转移话题的手段诡辩。

虽然柳真的谏言很难回答,但裴越根本就没有想过正面回答,他用的对策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不和你讨论我到底配不配得上这个爵位,而是利用自己年龄的优势打感情牌:我看重的不是爵位,我所做的一切只因我忠于大梁。

柳真在短暂的失神之后,很快就反应过来,面色微黑地说道:“纵然你忠心可嘉,但国朝规矩不可擅改,非军功不可封爵,这是高祖时期就传下来的规矩!”

裴越安静地站着。

对方是御史,只要看过史书甚至是影视作品都知道,这种人不可能被轻易说服,而且要详细辩下去,到引经据典的时候裴越又怎会是对手?

方才他已经表明态度,此时再说下去显然过犹不及。

开平帝将目光从裴越身上收回:“柳真,山匪盘踞横断山中,为祸一方半年有余,残害京都数千百姓,如此行径罪大恶极,朕才严令西府剿贼。京军前后斩首一千余,将京都外围涤荡一清,如何算不得军功?”

柳真闻言默然,这些数字都是铁一般的实据,非言语可以辩驳。他想起前两日听过的醉话,心中陡然升起一股决绝之气,沉声道:“陛下,微臣尚有一言。”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