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678章

作者:上汤豆苗

长久的沉默之后,庆元帝咬牙道:“因朕之故?此言何其可笑!”

不等裴越反驳,他便满腔愤恨地说道:“卫国公可敢当面说一句,北梁从无侵吞大周之心?弱肉强食乃是古往今来之例,史册上不知凡几,朕并非是要否认这个道理,也明白两国相争不谈对错。但是,梁国侵袭大周,卫国公身为杀害无数周朝子民的刽子手,今日却将责任推到朕头上,委实不当人子!”

韩公端轻咳一声。

他身为当世大儒,庐陵韩氏数十年来学问最渊博的文人,自有很多种辩驳对方的法子,不过今日这场谈话由裴越主导,所以他没有立刻插话打断。

裴越微微勾起嘴角,平静地说道:“陛下所言的确有一些道理,但也仅此而已。想来这段时间陛下幽居殿内,不知人间早已天翻地覆,更不知道南朝百姓如今对于大梁朝廷的态度,因此倒也不好过于苛责陛下。”

他顿了一顿,挑眉道:“好教陛下知晓,在冼春秋自立为帝并且被大梁军队剿灭之后,我已经命人着手在南境各地清丈田亩,然后将田产分给普通百姓。至于盘踞在这片土地上七十多年的门阀世族,不听话的已经全部杀了,愿意配合的则让他们吐出田产,只留下足够一家人生存的土地。”

“如今大梁官员及军队所到之处,即便谈不上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却也让无数南朝百姓欢欣鼓舞。”

庆元帝语塞,面色微微发白。

裴越说得云淡风轻,他却知道这件事究竟有多难,想要顺利推行开来要杀多少人。

果不其然,裴越缓缓说道:“这段时间经我之手下发的处决手令,便杀了大概四千多人。”

庆元帝目瞪口呆,然而不知为何心中却有一股极其畅快的舒爽泛起。

他最终只能心情复杂地说道:“杀得好。”

“杀人也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裴越意味深长地应了一下,然后继续先前的话题说道:“我说南朝之亡因为陛下,这句话并非刻意羞辱,实乃真心实意。”

庆元帝面色一沉,然而裴越不是南周的臣子,他也不是当初一言九鼎的君王,房内的气氛并未发生改变。

裴越继续说道:“夫民者,万世之本也,不可欺。凡居于上位者,简士苦民者是谓愚,敬士爱民者是谓智。夫愚智者,士民命之也。故夫民者,大族也,民不可不畏也。陛下通今博古,想必很清楚这段话的含义。”

韩公端眼神微微一亮,虽然裴越如今在他心中的形象绝非鲁莽愚钝的武夫,但是能够随口说出先贤的论述,足以说明这位年轻国公非常擅于思考。

庆元帝的表情截然相反,满面苦涩之意。

他当然知道裴越引用的是前魏大儒贾端所著的《大政篇》,然而他所面临的局面又岂是几句道理能够解决。如果他像裴越这般大肆屠杀,恐怕睡着之后再也见不到次日的阳光。

裴越仿佛能猜到他的想法,直截了当地说道:“陛下或许觉得自己有各种各样的难处,可是恕我直言,这些年你自身摇摆不定出尔反尔,才是南周短短几年间走到亡国这一步的根源。如果你能早早闲置冼春秋这个野心家,让方谢晓全权主管军务,不采用所谓制衡各方的帝王之术,然后坚定与我朝修好的决心,利用这段时间支持徐徽言推行变法,未必会出现今日之结局。”

庆元帝脸上显露浓重的灰败之色,低声道:“想做便能做到?”

裴越正色道:“不做肯定败亡。”

庆元帝长叹一声,渐渐收起心中的愤懑,凝望着面前年轻人平和的目光,缓缓道:“你今日来此,究竟有何目的?”

一直沉默的韩公端开口说道:“国公之意,希望陛下能接受这个结局。”

庆元帝自嘲道:“朕现在还有反对的资格?”

裴越平静地说道:“如果陛下愿意真心配合,至少能保住太子的性命。”

庆元帝悚然一惊,旋即又生出一抹不敢置信的热切,喃喃道:“你是说我们还能活着?”

“当然。”

裴越点点头,然后坦率地说道:“陛下或许不信,我虽然不掸于杀人,但绝非是一个以杀人为乐的暴徒。除去战场上无可避免的厮杀之外,平时我所杀的人都有取死之处。至于陛下和一众皇室成员,哪怕只是出于安抚南境人心的考虑,我也不会举起屠刀。”

庆元帝无法不相信这个理由,他想了想说道:“你究竟想让……让我做甚么?”

裴越举起两根手指,道:“其一,请陛下亲笔写就一封降书,并将南朝疆域图册和人丁黄册附于其后。这份降书必须加盖陛下的天子六宝之印,同时我会让人誊抄多份,送往南境各地大城张贴公告。”

庆元帝脸色变得有些难看,他知道裴越这是要从根子上挖断大周朝廷的正统,同时更加方便收服各地人心。毕竟连皇帝陛下都已经归降,下面那些人再坚持抵抗也失去了大义名分的支持。

裴越不以为意地道:“作为回报,等陛下及皇室众人去往大梁京都之后,我会从中说项,让降礼简单一些,尽量顾及到陛下的体面。”

庆元帝苦笑一声,事到如今他哪里还有体面可言,亡国之君能够活下来便已经很不容易。

裴越又道:“如果陛下不愿意,我也不会勉强,但将来你们在大梁京都生活的安全问题,请恕我不会给予保障。”

庆元帝终于点了点头,苦涩地道:“第二呢?”

裴越放缓语气道:“南朝皇族掌权七十余年,积攒了难以计数的财富,而且藏匿得很好。这段时间我戒严建安,本意便是不希望这些财富被人挪走。如今南境百废待兴,正是用钱之时,再加上南朝的军队需要一大笔遣散费,而我朝将士也要封赏抚恤之银,还望陛下能够慷慨解囊,在下不胜感激。”

庆元帝愣愣地看着这个面不改色的年轻人。

韩公端忍不住转头望着一边。

左思低下了头。

五处的高手们满脸赞叹,国公爷才是弄钱的高手啊!难怪世人都说他有点石成金之能。

良久过后,庆元帝艰难地说道:“你要多少银子?”

裴越不答,语重心长地道:“其实陛下也应该明白,这些财富你带不走,不如让我来帮忙处理。等陛下和皇室众人在大梁京都定居之后,我会将这些银两的半成交给太子,这样足以保证你们做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翁。与其平白便宜给那些蛀虫,不如让所有人皆大欢喜,如何?”

庆元帝闻言不禁叹道:“卫国公言之有理。但朕还是想说,过往朕看错了你,原以为你是一位餐风饮露不落俗套的世外高人,想不到你竟然如此无耻。”

裴越微笑道:“多谢陛下夸赞。”

众人离开大庆殿后,站在初夏明艳的阳光之中,韩公端似笑非笑地说道:“卫国公真是好手段。”

裴越扭头望着他,平静地道:“我以为韩大人会说这是落井下石的卑鄙之举。”

韩公端摇头道:“这两件事对于稳定南境大局极有裨益,下官又怎会如此短见。”

裴越笑了笑,悠悠道:“大局早晚会稳定,不知韩大人准备何时拿出陛下的旨意,让我提前回京?”

韩公端怔住。

第1262章 高处不胜寒

对于身边这位功勋卓著的年轻国公,韩公端心里其实有几分外人难以知晓的愧疚之意。

两年前的江陵之战,裴越力挽狂澜挫败南周的攻势,只要达成开疆拓土的盟约,他当时便可晋升国公之爵。然而开平帝在战事结束后便将裴越召回京都,让韩公端接手后续事宜,他便分走了一大半属于裴越的功劳。

在旁人看来这是非常正常的安排,但韩公端身为端方君子,虽然不能违逆君王的旨意,心中却难免会有一些块垒。

也是因为这个缘故,在后来的一系列事件中,韩公端对裴越存着几分难得的善意。

这次率领大批臣僚来到南境,韩公端更是唯裴越马首是瞻,从未反对过他的决定,哪怕裴越在面对那些门阀世族时大开杀戒,他也只是私下里委婉地劝过几次。

两人这段时间配合无间相得益彰,整体氛围极其和谐,下面的官员们也是浑身干劲,毕竟收复南朝故土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壮举,没有人不渴望在这段记载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当裴越说出那句话的时候,韩公端的确有些失神。

他望着裴越脸上平静的神态,片刻后才略显尴尬地说道:“国公此言何意?”

裴越停下脚步,看着这座皇宫内恢弘的景象,徐徐道:“韩大人是真正的君子,常言道君子可欺之以方,但我实在不愿这样做。故此,有些话还是开诚布公比较好,何必躲躲藏藏相互猜测?”

韩公端默然无言。

裴越面上笑意浅淡,不急不缓地说道:“莫说陛下和朝堂诸公没有想到,就是我本人也惊讶于战事如此顺利。原本只想着稳固沿江防线,然而机会摆在面前我又不能错失,因此便有今日之局面。设身处地想一想,倘若我是朝堂上那些忠耿之臣,也会担心裴越成为第二个周太祖,这是人之常情无可指摘。”

韩公端愈发羞愧,低头道:“下官离京之前,陛下确实叮嘱过,等南境局势稳定后便请国公率军凯旋。”

裴越轻声笑了笑。

韩公端连忙解释道:“国公不要多心,陛下之意乃是希望你尽早回京,他要加封你为亲王之爵。”

“我相信陛下此举出于真心。”裴越应了一声,忽然问道:“不过我更想知道,让我提前回京的旨意,是陛下所言还是太后之意?”

韩公端不解地道:“当然是陛下的旨意。”

裴越定定地望着他。

韩公端很难想象一个年轻人的目光会给自己带来如此强大的压迫感,但是想到对方立下的功劳和在大梁军中的地位,又有些“理当如此”的释然。

裴越道:“韩大人,这些年我始终以诚相待,还望大人不要欺瞒于我。”

韩公端叹了一声,缓缓道:“陛下对国公的信任一如当初,不过这次希望国公尽早回京,其实和朝中大臣的意见关系不大,主要还是太后娘娘对陛下的影响。”

裴越双眼微眯,颔首道:“多谢。”

韩公端道:“不敢当。”

裴越语调轻松地说道:“其实就算韩大人不提,我也打算过段时间返京,原因很简单,想必韩大人也知道。”

韩公端猛地想起,裴越的正室夫人怀有身孕,据说临产之日大概在八月份,满打满算也才两个多月的时间。他不禁露出善意的笑容,然后说了许多祝福恭贺的吉祥话。

裴越欣然道谢,然后道:“分田之事还望韩大人多多费心,我这段时间会将南境军务安排妥当。”

韩公端应道:“有劳国公。”

……

冼春秋自尽之后,宁、凉两州还剩下一些残兵败将负隅顽抗,在大梁镇南军和江陵军的配合之下,南周承北大营的将士们由方谢晓指挥继续清扫各地兵患。

随着战事落幕各地趋于平静,南周军卒的遣散事宜也在逐步推行中,裴越命人对这些将士登记造册,然后发放银子让他们返回家乡。

眼下驻军仍有绝对的必要,因此除昌平军和尧山军继续镇守大江北岸,将近二十万大梁将士驻扎在南周境内各地,协助朝廷派来的官员进行土地改制和官府设立。

六月十四日,建安城内一处大宅之中。

裴越端坐主位,南征将帅济济一堂。

“庄将军伤势能否痊愈?”裴越当先问向坐在左首第一位的镇南大营主帅郭兴。

听到他首先提及徐洋关一战中身受重伤的固垒大营主帅庄夏,郭兴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又有些伤感地道:“庄夏性命无忧,但是恐怕要休养大半年,而且往后很难领军作战。”

裴越沉吟道:“让他随我回京吧,我会奏请陛下加封他为国侯,总不能寒了他的心。”

郭兴感激地道:“老朽代他多谢国公,呃,国公要回京都?”

裴越环视众人,从郭兴、陈化成、张齐贤到自己的两位大舅哥谷节和谷苍,以及秦贤、唐临汾、贾成、邓载等人,见他们脸上同时浮现不解和担忧,自然有些欣慰。

这些人便是他在军中最坚实的班底。

他从容地说道:“如今南境大局已定,剩下的事情只需要按部就班即可,无论于公于私我都应该返回京都,不然真留在这里当山大王?”

这些人知道裴越是在说笑缓和气氛,然而没有一个人能笑出来。

秦贤开口说道:“国公爷立下灭国之功,朝廷竟然没有任何嘉赏的举动,末将认为不宜太早返京。”

他还算比较温婉,那边厢水师提督陈化成直白地说道:“国公爷,不可回京!”

裴越微笑问道:“为何?”

陈化成满面肃穆之色:“朝中一些人视国公爷为心怀不轨的奸臣,如今国公爷又立下这等功劳,愈发成为他们的眼中钉!如果您这时候回京,恐怕会遭受一些人的陷害,此事不可不防!”

有人起了这个头,其他人自然不会憋着,一时间堂内群情汹汹。

虽然从始至终没有人提出那个大逆不道的说法,但这些武勋心中认定一件事,以裴越如今的地位和名望,天子未必相容!

裴越轻笑道:“那依诸位之意,我应该抗旨不遵,留在南境拥兵自重?或者干脆竖起反旗,与朝廷大军决一死战?”

众人尽皆沉默,但从他们眼中昂然的斗志便能看出,在经过南境艰苦的战事之后,裴越麾下的骄兵悍将早有睥睨天下之心。

裴越见状便问道:“好,就按照你们的想法走下去,诸位真的能够抛下留在京都的家人亲眷?就算你们能,下面的将士们也愿意背上反贼的罪名被株连九族?”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