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662章

作者:上汤豆苗

涛声阵阵,江山如画。

第1234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十六)

平江东城,方家大宅。

作为将平江镇从一个小渔村带挈到如今这般大城的高门大族,方宅面积极为广阔,足足占去两条街的区域。宽敞明亮的正堂内,数十位中年男子分排而坐,目光黯然地望着主位上满脸疲惫的族老方光策。

在这些中年男子的旁边以及屋外,如凶神恶煞一般的北梁军卒手持兵刃虎视眈眈。

方光策心中悲叹,那位年轻国公的心计果然如传闻中那般算无遗策。

梁军在进城的时候将两千余守军斩尽杀绝,彻底断绝这些人事后图谋的可能性,这一点便可看出裴越的心狠手辣。再往后,便是梁军按图索骥将方家主事之人、城内有名有姓的世族家主全部抓起来,集中看管在方宅之内。

此事更令方光策惊惧惶然,这说明裴越对平江镇内部的情况了如指掌,或许早在数年之前就开始筹谋今日之局。梁军控制住这些头头脑脑之后,平江镇内可谓群龙无首,只需要让下面的管事之类协同管理百姓,可以最大程度降低内部的反抗力度。

至于将城内百姓按区域划分、统一掌控粮食供应、每次只给各坊发放一日口粮等等措施,这些都是常人可以想到的手段,反倒不会让方光策太过诧异。

老者望着堂内惶惶不安的人群,平日里这些人高谈阔论宛如人中龙凤,此刻却畏畏缩缩形容怯懦,不由得心情愈发沉重。

他看了一眼站在门口的那位北梁武将,见对方微微颔首,便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我朝禁军已经抵达城西二十余里处。”

堂内众人先是一愣,然后纷纷低下头掩饰着眼中爆发的惊喜。

方光策将这些反应尽收眼底,沉郁地道:“老朽今日便将出城,劝说禁军主帅勿要攻城,尽力避免两军爆发战事。诸位且安心留在此处,万万不可违逆裴公爷之帅令。”

这句话让其他人心中一凉,不解地望向这位代表方家的老者。

虽然这段时间他们遭到严苛的管控,根本无法得知外界的消息,但是以平江子弟在大周军中的地位,和方谢晓在朝堂上的威望,朝廷绝对不会放弃平江。只待己方大军一到,届时梁军的主要精力肯定会放在守城上,他们自然可以串联城内百姓里应外合。

可是方家为何表现得如此温顺?

方光策自然明白这些人的想法,不由得生出几分怒气,暗道你们这些蠢货真将裴越当成软弱的书生?真当他不敢举起屠刀让平江镇血流成河?

一念及此,他便神色凝重地说道:“诸位切记老朽之言,莫要引来身死族灭的下场。”

众人这才清醒过来,尤其是发现不远处的北梁悍卒神色冷峻,他们只觉后背泛起一片冷汗,不敢再有幻想,只能诺诺应下。

方光策拖着略显沉重的步伐,与那位北梁武将并肩而出,登上马车朝西城而去。

出城时,方光策忽地驻足,看向那位武将道:“敢问唐将军,裴公爷是否还有嘱咐?”

唐临汾淡然一笑,平静地道:“方老此行尽力就好,倒也不必有太大的压力。”

方光策苍老的面庞上浮现一抹不自然的笑容,目光略显沉重。

直到走进城外二十余里处的禁军大营,见到禁军主帅、溧水侯霍鼎之时,方光策依旧难以平复心中翻涌的思绪。

霍鼎面容刚毅身躯魁梧,待老者见礼后便问道:“城内境况如何?”

方光策一五一十详细道来,最后说道:“侯爷,如今北梁水师以及大批客船就在平江东面的港口停泊,梁军随时都可以登船撤走。裴越明言,倘若侯爷率军攻城,他便会以平江百姓十人之命抵偿梁军一人阵亡。”

帐内武将闻言尽皆怒不可遏。

“侯爷,末将愿率部下先登平江!”

“梁人如此嚣张,简直欺人太甚!”

“末将请战!势必取下裴越首级,为国朝一雪前耻!”

群情激昂,气势汹汹。

霍鼎抬手下压,目光始终停留在满面忧容的方光策脸上,待声浪平息下来之后问道:“方老,依你这段时间的观察,裴越这番话是否属实?”

方光策轻叹一声,艰难地道:“不瞒侯爷,老朽觉得他并非虚言恐吓。”

霍鼎面色沉郁,虽然他身为禁军主帅,但是不可能无视方谢晓的观感,倘若强行攻城引得裴越狂性大发,真将平江镇变成人间地狱,到时候他如何向军中势力庞大的平江子弟交代?

这便是投鼠忌器。

可是霍鼎身负皇命而来,又不能让大军在城外干耗。

良久之后,他对方光策说道:“请方老转告裴越,本侯予他三日时间撤出平江,否则大军围城再无停战可能。不止如此,他若执迷不悟,我军亦可对北梁境内百姓施行对等措施!”

方光策双眼一亮,霍鼎这番话提醒了他,大周并非没有筹码,如今拒北侯麾下的将士还控制着北梁思州境内大片领土。

“侯爷放心,老朽定当促成此事!”

……

回到平江望海楼后,方光策小心翼翼地将霍鼎开出的条件说出来。

裴越凝望着老者的双眼,忽然轻声笑了起来。

笑声越来越大,带着几分明显的揶揄之意,一直到方光策显得极为尴尬窘迫,裴越才止住笑声,摇头叹道:“方老,我听闻霍鼎乃是贵国陛下的股肱之臣,想来应该不是易于之辈,行事缘何会如此幼稚?”

方光策踟蹰道:“公爷此言何意?”

裴越悠悠道:“俗语云,慈不掌兵情不立事,我不介意在必要的时候大开杀戒。霍鼎身为禁军主帅,见识肯定不凡,难道他看不出平江这枚棋子对于你朝边军的影响?平江若乱,你朝边军至少有十万人以上会被波及,届时军心士气跌落谷底,哪来底气应对我朝边军的攻势?”

方光策面色微微发白。

“霍鼎居然敢对我下通牒,更令人惊讶的是方老也会信以为真。”

裴越忍俊不禁,见老者欲哭无泪便没有继续奚落,语气陡然严肃地道:“本国公奇袭平江,却不是为了看一眼南疆风光。告诉霍鼎,想要本国公撤出平江并且不伤害城内百姓,让他通知冼春秋和方谢晓,即刻撤回北岸驻军,并且五峰水师退往上游让出江陵航道,否则一切免谈!”

声色俱厉,掷地有声。

方光策心神大震,几乎真切地感知到对方身上散发出来的杀气。

这一刻他忽然想起,面前这位北梁权贵自入世以来,手中沾染的人命不知凡几,此刻的杀气宛若实质一般,压得他脊背佝偻,险些便站立不住。

他只能愈发低头恭敬地道:“是,公爷。”

裴越不再多言,起身朝楼上行去。

第1235章 直挂云帆济沧海(十七)

二楼花厅临窗处,一抹柔弱的身影坐在黄花梨六螭捧寿纹玫瑰椅上,露出一截白皙皓腕的右手撑着下颚,恬静地凝望着海上的云气氤氲。

裴越缓步走到近前,俯下身靠在她的耳畔,嗅着她身上淡雅的清香。

沈淡墨抬起左手将他的脸推开,皱着鼻尖问道:“作甚?”

裴越泰然自若地拉来一张交椅在她身边坐着,一本正经地道:“有件事想同你商议一下。”

沈淡墨来了兴致,眨眨眼道:“何事?”

裴越道:“将来我们的孩子中,选一个男孩改姓为沈,如何?”

沈淡墨微微一怔。

沈家的血脉未断,沈默云还有一个亲兄弟沈道云,天家连沈淡墨都没有为难,更不会牵连旁人。但是沈默云这一脉却后继无人,对于沈淡墨来说终究是心上一道伤痕。她没想到裴越会突然提起此事,心里猛地被感动填满。

几瞬之后,她扭过头避开裴越的目光,轻咬下唇道:“谁……谁要同你有孩子?”

裴越拉起她的手,沈淡墨象征性地挣了一下,随后便任由他握着自己的手掌。

“国公之爵只能一正妻二平妻,但是以刘贤的性子,肯定做不到放下恩怨为你我指婚,但我又不能让你为妾室。考虑到将来儿女们的未来,名分的事情总要解决。”

裴越没有更进一步的亲昵举动,反而显得认真起来,继续说道:“后来我就在想,当初为了叶七和谷蓁,我可以舍命挣来一个侯爵,如今为了你难道就不能再挣出一个王爵?封王之后,虽然名分还是会有区别,但侧妃理应不辱没沈家的门楣。”

沈淡墨既感动又好笑地道:“大梁从立国到现在,从来没有出现过异姓王。”

裴越微微挑眉道:“灭国之功若还不够封王,刘贤如何向天下人交代?再者,南朝故土文华鼎盛,大梁的读书人们念兹在兹,百年夙愿一朝达成,到时候他们自然会替我鼓瑟吹笙。”

沈淡墨望着他脸上从容自信的神采,柔声道:“其实我不在意名分,父亲在世时也不计较这些。但是你能为我考虑,我心里很喜欢。”

裴越笑道:“那么亲一个?”

他指了指自己的脸颊。

沈淡墨白了他一眼,左手食指在他脸上轻轻戳了一下,岔开话题道:“你支使方家那位族老来回奔波,是真打算用平江百姓作为条件、逼迫冼春秋和方谢晓让步,还是故意拖延时间另有安排?”

裴越淡然道:“兼而有之。平江百姓不能杀,想要用最小的代价招降方谢晓,就不能将他和平江子弟逼到绝境。以前我对你说过,冼春秋必然会走上绝路,但方谢晓还可以争取,这也是尽量减少伤亡收复南朝的唯一法子。”

他顿了一顿,意味深长地说道:“我提出的条件恰如其分,霍鼎断然不会生疑。他要和冼、方二人商议,必然需要一段时间,这便给了建安城中那些人行动的机会。话说回来,如果这次庆元帝不趁火打劫,周军没有悉数堆在边境上,我还真不一定能将这盘棋推至收官。”

沈淡墨轻轻应下,望着他的眸光愈发温柔。

裴越微微一笑,然后下意识地扭头看向西方。

……

建安城。

入夜。

皇宫,观星台上。

“陛下,夜深了。”内侍省总管高慎望着庆元帝的背影,小心翼翼地提醒。

一轮弯月悬于夜幕,满天繁星洒下清辉,温和的夜风吹拂人间,如此清幽雅致的氛围中,庆元帝的眼神却带着几分焦急与烦闷。

他闷声闷气地问道:“霍鼎可有奏报送来?”

高慎轻声道:“回陛下,暂无溧水侯的折子。”

庆元帝冷冷地道:“这么多天过去,他竟然毫无寸进?”

高慎不敢作答,心想以禁军的速度和建安到平江的距离,那位霍侯爷应该才刚刚抵达平江,面对北梁裴越率领的精锐悍卒,哪有那么容易取得进展?只不过近来皇帝陛下暴躁易怒,宫中遭殃的内监越来越多,他又怎敢为霍鼎说话。

庆元帝抬头望着夜幕上的弯月,缓缓道:“高慎,朕是不是真的亏欠月儿?”

高慎这才明白陛下为何要深夜登台观月,原来是睹物思人。

庆元帝口中的月儿便是清河公主,芳名凝月。

然而这个问题比之方才更要人命,高慎顷刻间便感觉到背上冷汗泛起,无比艰难地道:“陛下,奴婢不敢妄言。”

庆元帝自嘲地笑了笑,很清楚像高慎这样的宫中老人只会明哲保身,断然不敢议论天家父女之间的事情。

一念及此,他不由得生出几分荒凉之感。

就在皇帝对月伤怀的同时,北城一座精巧别致的庄园中,灯火辉煌,贵客满堂。

三十余位中年男子汇聚一堂,这些人锦衣华服形容富态,显而易见都是建安城内的达官贵人。

酉时末刻,外面忽然传来脚步声,紧接着一位女子在数人的陪伴下走进正堂。

所有人不约而同地起身,见礼道:“见过徐姑娘。”

徐初容面带微笑,还礼道:“各位长辈折煞晚辈了。”

众人连道不敢,心中却不可避免地叹息一声。曾几何时,他们看重这位女子仅仅是因为清河徐氏的金字招牌,如今徐初容破门而出,甚至与徐徽言父女决裂,他们反而要更加敬重,可谓世事无常命运诡谲。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