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478章

作者:上汤豆苗

内监搬来一张交椅,毕恭毕敬地请左执政入座。

群臣见状无不感慨万千,自然又是好一番称颂,无非天子圣明体恤臣子云云。

裴越并未加入到山呼万岁的行列之中,倒不是他想特立独行,而是武勋这边明显反应迟钝一些,他不愿表现得太机敏。

更有那等粗鲁之辈疑惑不解,暗叹不就是一张椅子吗?

瞧瞧这些文官老爷们面色涨红眼含热泪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陛下赏了你们几万两银子呢!

一阵喧闹过后,朝会转入正常的流程。

虽然参加朝会的次数不算多,但裴越早已知晓一些简单的常识。比如朝会不像前世一些影视剧中演绎的那般,皇帝才刚刚坐上龙椅,太监就高声大喊“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任何一次例行朝会,尤其是朔望大朝,其实就是对整个国家这段时间的政务进行梳理,并且做出相应的决策。尤其是像大梁这样地域广袤的王朝,每天都有无数事情发生,怎么可能来一句无事退朝?

正常情况下,先由两府各自将近段时间的军政大事公之于众,再给出提前拟定的意见,若是皇帝觉得妥当便会允准,有些时候也会让群臣各抒己见。

裴越耐心听着,偶尔看向最前方那三位皇子的背影。

在四皇子谋逆落败之后,开平帝便给了成年皇子入朝观政的资格,其中大皇子主礼部,二皇子主工部,六皇子主户部。这并非是一个固定的安排,主要因为皇子们此前没有插手过朝政,所以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裴越的目光最终落在大皇子的身上,按照此前和席先生商议的结果,他能否顺利在高压之下打开局面,必须摆明立场支持大皇子争储,而且眼下他还有另外一层心思。

“启禀陛下,关于部分朝臣的官职调动,依照陛下的旨意,臣与两府参详之后,现已拟定一份名单。”

一个中正平和的声音打断了裴越的思绪,扭头望去,只见开口的人是吏部尚书宁怀安。

开平帝淡淡道:“奏来。”

宁怀安微微躬身,语调沉稳地说道:“翰林检讨吴存仁,学识渊博,持重老成,三次考评皆为上中,可授左庶子。”

翰林检讨官阶为正六品,左庶子为正五品,这自然是擢升,但从品阶的提升来看也不算出格。

然而宁怀安这句话出口之后,很多朝臣面色微变。

裴越下意识地抬头看了一眼龙椅上的开平帝。

大梁朝廷除了两府六部九寺之外,还有一个衙门与前魏相同,那就是詹事府。

左庶子便是詹事府下面左春坊的官职,历来皆是从翰林院中选拔人才担任。

关键在于开平朝十六年来无太子,詹事府一直形同虚设,内设官职大多是用来帮助年轻臣子提升品阶。

随着诸皇子被允许观政,争储大戏终于拉开帷幕,此刻宁怀安的奏请便显得意味深长,尤其是吴存仁的身份不同一般。他是莫蒿礼的关门弟子,明眼人都知道他不是池中物,将来必然前程远大。

陛下这是要着手组建太子班底?

三位皇子尽皆眼观鼻鼻观心,不敢表露出任何激动神色。

开平帝扫了一眼,平静地说道:“准。”

吴存仁出班领旨谢恩。

宁怀安接下来又念了几个名字,皆是二十多岁年轻有为的官员,最差也是进士出身,无一例外全部被授为詹事府属官。

裴越正在分析这件事将会造成的深远后果,同时在想要不要提前摸清楚这些年轻官员的底细,宁怀安最后说出的那个名字却让他霍然变色!

“启禀陛下,翰林编修裴云,系开平四年京都府乡试第一,开平五年春闱头名,于殿试后由陛下钦点为榜眼。入翰林院以来,裴云负责编修《魏书》第七卷,成果斐然,考评为上上,吏部建议……”

宁怀安稍稍停顿,大殿中针落可闻。

“……可授为左司直郎。”

话音落地,还没等开平帝批准,一道夹杂着怒意的声音便响彻大殿:“臣反对!”

群臣哗然,纷纷朝着声音的源头望去。

只见裴越挺拔的身姿立于宁怀安身旁,脸上的怒意毫不作假。

众人只觉纳闷,虽说大家都知道你和老裴家不对付,当初闹出来的矛盾在都中人尽皆知,可是眼下这点小事也值当你如此愤怒?

翰林编修为正七品,詹事府左司直郎为从六品,对于裴云这样有背景有人脉的年轻臣子来说算不上多大的提升。再者你小子如今已是一等国侯,人家怎么说也是你的兄长,得了区区一个六品官你都看不过眼?

在裴越突然站出来之后,位次在很后面的裴云依旧保持着冷静,面容古井不波,然而他心里却冷笑不止。

宁怀安委实没有料到会发生这样的状况,他茫然地看了一眼裴越,颇感荒唐地问道:“中山侯,你在说什么?”

裴越目不斜视,望着前方御阶之上,极其坚决地说道:“陛下,臣反对!”

宁怀安摇了摇头,略显无奈。

龙椅之上,开平帝眨了眨细长的双眸,面无表情地问道:“你反对甚么?”

裴越垂首道:“陛下,臣认为吏部的选官程序有问题!”

“哦?”开平帝淡淡应了一声。

裴越道:“裴云去年年初才被授为翰林编修,距今还不到两年。依照国朝规制,官员三年才考评一次,何来考评为上上之说?这分明是宁尚书欺瞒陛下!”

开平帝轻轻笑了一声。

宁怀安不得不开口提醒道:“中山侯,莫非你忘了今年三月,陛下令洛执政和韩参政开启京察,考评都中所有官员。吏部行事自当依照规程,还请中山侯不要随意污蔑。”

裴越微微一怔,他确实忘了这档子事,现在才想起来当时京都官场上一片鬼哭狼嚎,四皇子悍然发动叛乱与此事脱不开关系。

然而重点不在于裴云究竟有没有资格,而是这个官职的任命实在过分!

皇帝这是在试探他的底线,同时又藏了更深一层意思,那就是通过启用裴云完成造势的最后一环。从宫中夜宴上的暗示,再到近来赐婚流言的疯传,最后让裴家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之中,让所有人想起一个几乎要被遗忘的事实。

至少到现在为止,裴越还是定国府裴家的人,裴戎和李氏还是他名义上的父母。

圣意、民意、群臣的支持,再加上裴家的出面,这几乎是任何人都无法对抗的力量。

天地君亲师,除了最后一个师字,其他所有力量都被龙椅之上的开平帝集合起来,逼迫裴越低头。

逼他接受赐婚,逼他心甘情愿在若干年以后做一个混吃等死、毫无反抗能力的富家翁。

或许在开平帝看来,这才是他对这个年轻臣子最大的保护。

至于裴越心里怎样想,这不重要。

从始至终,开平帝都没有公开说出赐婚二字,但他所作的一切就是将所有力量揉在一起,拧成一股沛然莫御的大势。

承天殿中一片死寂。

良久之后,开平帝悠悠道:“宁爱卿的话,你听清楚了吗?”

声音似远似近,飘忽不定。

裴越缓缓抬起头,略显不恭地望着龙椅上的皇帝,一字字道:“臣听清楚了。”

开平帝似乎并不打算追究他御前失仪之罪,淡淡道:“既然听清楚了,那就退下罢。”

裴越忽地冷静下来,依旧昂然立于原地,不疾不徐地说道:“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

开平帝微微皱起眉头,望着裴越倔强执拗的神态,最终吐出一个字:“讲。”

裴越轻吸一口气,朗声道:“臣要弹劾翰林编修裴云,谋害生父之死罪!”

第896章 有请伯爷出场

今日这场朔望大朝几乎无人缺席,大臣们纵然有个头疼脑热也都咬牙坚持,因为很多人想知道裴越会怎样应对来自天子的雷霆手段。

在开平帝将裴云拎出来之后,沉寂许久的裴家再度出现在世人的视线中,继而带出裴家和裴越的关联。众人仿佛突然想起来,裴越虽然早早从定国府分了出来,可他毕竟还姓裴,裴戎终究是他的生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再加上天子的旨意,这还能怎么反抗?

若是成了不忠不孝之辈,或令天下人不齿。

局势竟艰难若斯。

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中山侯果然没有让看客失望,一出手便是凌厉至极的反击。

他没有绕着圈子旁敲侧击,而是直取中军从根子上挖断裴云的生机。

以子弑父,无论在哪朝哪代都是仅次于谋逆造反的死罪。

只不过这种指控需要真凭实据,否则朝堂争端岂不成了笑话?

群臣心中愈发好奇,难道裴越手里真有裴云的罪证,一直藏着掖着等待今日这样的机会?如果真是这样,这位年轻权贵的心机未免太过深沉。

两府重臣们目不斜视,他们预感到上方的天子极有可能勃然震怒,眼下的平静只是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假象。

唯独左执政莫蒿礼坐在交椅上,双眼微微闭着,似乎没有听到裴越那句石破天惊的弹劾。看来将近一年的休养依旧无法让他回到以前的硬朗,在经过此前将近一个时辰的旁听之后,老者已然昏昏欲睡。

大殿之中没有人敢窃窃私语,但是少不了目光交错。

吏部尚书宁怀安下意识地离裴越远一些,显然不愿成为被殃及的池鱼。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开平帝并未发怒,反而微微勾起嘴角,发出一声微不可察的冷哼,随后不轻不重地问道:“你要弹劾裴云弑父之罪?”

裴越点头道:“是,陛下。”

开平帝又问道:“罪从何来?”

裴越缓缓道:“开平三年深秋,裴云之父犯下勾连反贼及构陷大罪,惹得陛下震怒,若非念在裴家历代先祖劳苦功高,他定然逃不脱死罪,最后终究被陛下关入上林狱。虽说此人罪孽深重,但是背后另有主使,此人便是裴云。”

殿中气氛再度变得古怪起来。

群臣既惊讶于陛下竟然没有动怒,又被裴越的陈述勾起了往昔的回忆。

即便时间已经过去许久,但是横断山里的匪患却让他们记忆犹新。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成安侯路敏在西境自尽后,那桩旧案里的隐秘渐渐被揭开。裴戎的确有通贼的举动,但更多是被路敏当做掩盖自身的幌子。

无论如何,凭着祖上的功劳,裴戎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这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可是按照裴越此刻的说法,裴戎做的那些事竟然是受裴云的指使?

然而他仅比裴越大几个月,当时才十四岁!

裴戎确实愚不可及,可这不代表年幼的裴云能主导他的亲生父亲。

很多人不禁暗中叹了口气,裴越这是明显的昏招,看来这段时间陛下给了他太大的压力,以至于公然在大朝会上胡言乱语。

原本以为他真的掌握了定国府内部的秘密,不成想竟然是那些陈谷子烂芝麻的破事。

开平帝微微眯起了双眼,望着越来越镇定从容的裴越,淡淡道:“宣裴云近前。”

大太监侯玉略显尖锐的声音响彻大殿。

裴云当即上前,走到裴越侧后方两步处停下。

相较于裴越挺拔颀长的身姿,裴云略矮一些,虽瘦削却有一股清逸气质,可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认真说起来,他能够得到开平帝的赏识并不奇怪,抛开裴家终于出现一位文臣的深层含义,裴云自身便拥有渊博的才学和谦逊的性情。

在翰林院里两年时光,从最开始人人戒惧到如今的打成一片,裴云不仅完成了修治《魏书》第七卷的任务,还营造出极好的人缘。

当初韩公端为他出头便可见一斑。

望着这对如仇人一般的兄弟,很多大臣不禁神情古怪,就连不远处的王平章都多看了几眼。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