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393章

作者:上汤豆苗

“不,你还是没看明白,这只是裴越的障眼法而已。按照碧玉阁那边传来的消息判断,裴越已经准备了足够多的粮食,想用堂堂正正的方式击溃钦州这些世家大族。”

卢奇闻言恍然,旋即震惊地说道:“这得多少粮食?短时间内如何能够筹齐?”

宋希孟赞许地看着他,感叹道:“想要准备好这么多粮食,时间至少需要两个月,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卢奇语气复杂地说道:“那时候旱情造成的恶果还没有完全显现,钦州米价确实不断在涨,但是还没有出现粮荒。中山侯竟然那么早就在准备,其人真是深不可测。”

宋希孟颔首道:“所以我说看不透他。”

卢奇对此深以为然,这般老道的行事手段一般只能在经年老官身上才能看到,而裴越实在太过年轻,未免也太过成熟了些。

他意识到这几年的蛰伏终于迎来曙光,不禁略显兴奋地说道:“大人,我们要不要先出一些伏手?”

宋希孟摇头道:“这又不是战场上争夺军功,无需分个先后。虽然我与裴越的手段不同,但都是为大梁和钦州的百姓忙碌。如今看来,他的法子更加平和,我们只需要做好协助和响应即可。”

望着这位满身清贵书卷气的刺史大人,卢奇肃然起敬,郑重地点头应下。

……

不光刺史府在等,王锷等人也在等。

从裴越返回成京的那一天开始,王锷与其他家主一边继续做着表面功夫,一边开始不断加强对城内和钦州各地的监视。

明面上裴越依靠背嵬营无人能挡,哪怕是直接冲进王家抄家都可以,但他肯定不能那样做。七大家虽然一直在侵吞百姓的田地,却又懂得虚饰伪装,城内和各大府城的粥铺已经开了几个月,故而在民间的名声很好。

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裴越和韩公端面对的不是一条毒蛇,而是盘根错节相互勾连的一窝。

连给钦差行辕和背嵬营驻地送菜的百姓都是七大家的眼线,裴越的任何举动压根逃不过王锷等人的眼睛。

王府花厅,孙明春疑惑地说道:“昆吾公,韩参政和中山侯真将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

好歹也是陛下信赖的重臣,不至于如此天真吧?

王锷沉默不语。

余光存皱眉道:“我的人一直在盯着永州那边,朝廷并没有大动作,永州刺史府虽然调拨了一批粮食南下,但还不至于影响大局。”

永州得益于独特的水利优势和一望无际的平原地形,历来是这片大陆上最重要的粮仓。若是换作平时,在不考虑渝州和邓州受灾地区的情况下,永州一己之力便能帮助钦州渡过这次难关。

但是去年朝廷在灵州边境打了一场持续大半年的国战,数十万兵马耗费的粮草让永州六座常平仓元气大伤,没几个月的功夫就是钦州大旱,朝廷和永州官府暂时能提供的支持实在有限。

堂内众人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也是因此才决定追随王锷的脚步制造钦州粮荒。

赵鑫想了想说道:“朝廷没有粮食,不依靠我们又能怎么办?”

王锷终于开口,沉声说道:“按照我府中账房的估计,钦州这边常平仓最多只能坚持六天。”

众人心跳猛然加快。

孙明春咬牙道:“昆吾公,要不要让下面的人开始造势?”

这显然是要逼迫韩公端和裴越低头,至少默许各大粮商高价出售粮食。只要这个口子一来,他们就有很多巧妙的办法达到自己的目的。

王锷正要开口之时,柳家家主柳永度小心翼翼地说道:“诸位,我手下的人发现一件小事,不知有没有用。”

王锷立刻道:“说!”

柳永度吞了一口口水道:“他们发现最近成京城里和下面府县,各处城里都有人在收购铺面。”

孙明春不耐烦地道:“这种小事你讲来做甚?”

柳永度讪讪地笑了笑。

王锷却皱眉问道:“是什么人在做这件事?”

柳永度紧张地说道:“我手下的人打听过,买家都是钦州本地人,不过——有人漏过口风,说是盘下铺面之后要改成米店。”

王锷陡然变色。

众人面面相觑。

常平仓里的存粮一天一天减少,朝廷在短时间内无力支持,裴越和韩公端却能安稳如山,这些人本就疑惑不解。

难道说裴越真的能变出吃不完的粮食?

便在这时,花厅外面的奇花异木簌簌作响。

赵鑫惊道:“起风了!”

……

大梁的海运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从京都顺着绮水往东,穿过秦州境内便能抵达瀚海,然后再往南依次可达利州和尧州。

利州沿海某处码头,一排排货船正在等待卸货,秦州水师的战船则在外围游弋保护。

一个年轻男人面色发白地来到踏实的陆地上,好半天才重新适应这种幸福的感觉。

秦州水师将领胡大有笑眯眯地上前搀扶着他,说道:“王大掌柜,海上的确不好适应,不过多来几次应该就好了。”

王勇连连摆手,摇头道:“胡指挥,我替少爷办完这件事后,应该不会再坐你的船了。”

胡大有哈哈大笑,然后便发现一队骑兵从远处奔袭而来。

为首武将正是藏锋卫副指挥使唐临汾。

他下马与胡大有见礼之后,转而对王勇说道:“你怎么亲自来了?”

王勇正色道:“这里不仅有京都各号的粮食,还有我们在秦州和利州收购的粮食,价值何止千万?不瞒二位将军,我家少爷这几年攒的家底且不说,甚至连各处的应急银子都砸了进去,我不亲自过来看着,如何能放心得下?”

唐临汾和胡大有神情郑重起来,前者拱手道:“车马已经准备好了,但是估计还得分批送过去。”

王勇点头道:“运粮之事便拜托将军了!”

唐临汾肃然道:“份内之责,敢不尽心?”

王勇看着不断卸到码头上的粮食,轻声道:“不知少爷那边情况如何。”

三人不约而同地望向西边。

利州以西便是钦州。

王勇沉默片刻过后,转头对自己的心腹点点头,后者转身离开。随即只听得一阵悠扬的号声响起,海面上的货船依次升旗。

旗上绣着三个大字:祥云号。

……

开平六年八月初七日。

第一支庞大的车队进入钦州境内,由五百名精锐骑兵护送,车上全是白花花的大米。

消息传回成京,满城震动。

第740章 江倾千尺浪

彰德府,海阳县。

县城东西大街上,一家崭新的店铺于晨曦中打开大门,几名年轻麻利的伙计拿着扫帚喷壶清扫着门前的街道。

左右已经围了不少面有饥色的百姓,他们充满希冀地望着这家店外竖起的两杆旗帜。

左边写着:“今日米价十二文一斤。”

右边写着:“新米开售童叟无欺。”

城内出现一家新米店、且将从今天开始平价售米的消息已经在各处传开,从昨日开始便如风暴一般席卷整座海阳县城,甚至已经传到下面的村镇。

在正常年份,大梁的米价大概在一两银子一石,即一斤米作价八文钱,各地具体情况不同,米价会上下略有浮动,但不会差距过大。

钦州往年米价在一斤十文左右,这家新米店的价格虽然略高一些,可是城里城外的百姓已然惊喜到不敢相信。

两个月前,钦州各地米价已经飙升至一斤二十八文,一个月前更是达到恐怖的一斤六十二文!

普通百姓根本承受不起这样的米价,很多人眼看就要变卖祖产田地乃至于卖儿鬻女。

东府参政韩公端以钦差之名驾临钦州,连续砍了十几颗粮商的脑袋,才将恐怖的米价压下去。然而还没等百姓们高兴几天,那些米店在卖完明面上的粮食之后纷纷关门歇业。

如此种种,钦州各地的百姓无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当这家新米店出现后,海阳县的百姓看着招牌上的米价恍若隔世,震撼之余又满心疑虑。

随着时间的推移,米店外面的人越来越多,当即便有一群身强体壮的年轻伙计出来维持秩序,让买米的百姓排成三条长龙。

众人好奇地打量着这些伙计,人人操着一口标准的京都官话,身姿矫健目光坚定,脸上总是带着让人心生亲近的温和笑容。

他们不禁好奇这家米店的幕后东家究竟是何方神圣。

辰时二刻,三声炮响,米店正式开始售粮。

百姓们激动地向前走,然而前面的人纷纷被大力推开,只听得身后传来一阵骂骂咧咧的声音。

“滚开!一群不长眼的泥腿子!”

“赶紧给大爷让道,不然砍了你的两条腿!”

“想死是吧?看什么看!”

百姓们无不侧目,只见七八个膀大腰圆凶神恶煞一般的壮汉硬生生从后面挤了过来。这些人乃是城里有名的青皮无赖,普通人哪里敢招惹?即便心里再抗拒也只能让出前面的位置。

领头那人生着一对三角眼,搭配着满脸横肉愈发显得凶狠狰狞。他大大咧咧地走进米店,瞪着那位略显文秀的中年掌柜,一脸嘲讽地说道:“你家米价十二文?”

中年掌柜指了指门外。

壮汉以为他指的是外面的招牌,颇为不耐地摆摆手,粗声道:“不管你有多少粮食,十二文一斤,老子全都要了!”

此人声音极其宏亮,外面很多百姓听得清清楚楚。他们不禁面色苍白,一些人甚至红了眼圈。其实这半年以来,尤其是近两个月,钦州境内并非没有粮商试图平价售粮,但他们根本无法坚持下去。

不是有人恶意抢购粮食,就是自家的米店和库房出现各种意外。

听那壮汉如此言语,附近的百姓们顿时知道自己整夜的希冀不过是一个泡影,绝望的情绪开始蔓延。

米店内,中年掌柜神色淡然地望着壮汉,从容不迫地说道:“想买粮?去外面排队。”

“你再说一遍?信不信老子砸了你这个破店?狗娘养的,知不知道老子是谁?”壮汉勃然大怒。

“你在威胁我?”中年掌柜面容古井不波。

他看向旁边的伙计们,轻叹道:“他居然在威胁我。”

伙计们哄堂大笑。

掌柜又转头望着身后的角落里,高声道:“那位大侠,有人在威胁我。”

壮汉见他压根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登时怒从心头起。他当然知道这个时候敢在本地开米店,定然有些背景,可是自己这些人进官府的大牢就像回家一样,只要上面银子给够,还怕收拾不了这群商户?

“你他娘的狗杂种!”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