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363章

作者:上汤豆苗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开平帝对裴越的信任愈发深重,再加上燕王谋逆案被裴越轻松解决,他这段时间的威望甚至超过王平章,想要入股沁园进而讨好他的权贵数不胜数。

这大半个月来裴越几乎每天都能见到别人双手奉上的银票,沁园的一半股子已经全部售出,饶是如此还是有很多人被拒之门外。

现在的沁园还未开张便已经将竹楼和离园踩在脚下,即便随着时间的流逝,裴越不能长期保持这种恐怖的威望,以沁园如今的股东阵容便足以横扫所有大梁商贾。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裴越哪里还需要陈希之出谋划策?

“你让我给你当账房?”陈希之咬牙切齿地说道。

裴越摇头道:“不是账房,只是查账,难道你以为我会将银子交给你来管?”

陈希之望着他眼中那抹嘲讽,不禁气得双手微颤。

“对了,我跟叶七商量过了,你们陈家的银子会物归原主。我和你不同,无论杀不杀你都不会谋夺你们陈家的产业。毕竟,这是当年那位陈家姑娘攒下来的财富。”

提及陈轻尘,裴越的语气中难掩一丝敬意,这让陈希之微微一怔,怒气不知不觉消散小半。

裴越回到刚才的话题,淡漠地道:“查账这件事你没有选择,我也不会给你选择的权利。”

他看了一眼天边的晚霞,起身说道:“至少你还能活着。”

这话里透出几分肃杀之意,叶七担忧地望着她。

裴越微微摇头,温声道:“我去外面等你。”

待他离开之后,叶七自嘲地笑了笑,几乎用尽全力才压制住心中的躁意,望着陈希之说道:“师姐,希望这不是我最后一次叫你师姐,请你不要让我为难。”

陈希之沉默良久,细细回想着裴越最后那句话,忽然觉得身上有些发冷,即便如今已是夏日。

她惨然一笑,语气复杂地说道:“我记住了。”

叶七无言相对,长长叹了一声。

今日之局面是因为当时她确实下不了手,也是她这辈子唯一一次失信于人。

虽然裴越没有因此与她分离,可她心中的愧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深。

片刻后,叶七缓步走出宅子,只见裴越站在路旁,见她出现之后脸上便绽开笑容,温柔地说道:“走吧,我们回家。”

脸上并无丝毫怨怼之色。

叶七怔怔地看着他,即便被他牵着手也没有抗拒。

“回家……”她喃喃自语。

在很多人看来叶七虽是女儿身,却犹如天上的杀神一般,仿佛没有任何情感,可以面无表情地杀光所有的敌人。然而裴越却知道,她从小便失去父母的庇护,孤独又坚强地长大,终日与长枪为伴,压根没有一个正常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好不容易有了陈希之这个朋友,却因为认知不同分道扬镳。

依旧孤单。

依旧寂寥。

直到裴越的出现,她人生的画卷便多了几分明艳的色彩。

可是对于裴越来说,叶七的出现又何尝不是如此?

牵着叶七的手,裴越轻声道:“有你在的地方便是家。”

叶七忽地扭过头去,眼中一颗晶莹滴落在地。

青石地面上,泪珠碎裂,折射出一对年轻男女渐行渐远的背影。

“怎么了?”裴越问道。

“没事,眼睛有些酸。”

叶七迎着裴越关切的目光,浅浅一笑,宛若夏花。

第688章 归乡

杨柳春风渡,梨花暮雨春。不如归去鸟,著意唤谁闻。

大梁西境,灵州,荥阳城。

去年那场大战牵动所有灵州百姓的心,若是梁军败了,那么他们就会直面西吴铁骑的蹂躏。所幸大梁边军拼死作战,除去最开始潜藏在青玉山马匪之中的八百西吴游骑,他们没有让吴军踏入灵州一步。

战争的阴影渐渐远去,灵州重新回到安定祥和的氛围之中,尤其是作为前魏陪都的荥阳城,在迎来新任灵州刺史之后,这座千年古城开始焕发崭新的活力。

唐攸之虽然是京都人氏,但他在西境边军中待了二十余年,对于灵州的风土人情并不陌生,再加上如今驻守灵州的三卫厢军中有一大半是他在长弓大营的老部下,故而他并未花费太多精力便能轻松地主政灵州。

刺史府中,唐攸之正在招待一位贵客。

“萧兄,陛下为何这般急着召你回京?”唐攸之望着对面气质温润的中年男子,颇为不解地问道。

中年男子便是襄城侯萧瑾,先前担任虎城守军主帅以及虎城行营节制。

萧瑾轻叹道:“四皇子弑君谋反,万幸陛下吉人天相没有大碍,裴越在两府重臣的支持下顺利平定一众乱党。京都守备师主帅成阳侯张武与四皇子狼狈为奸,事败之日当场自尽。陛下派出八百里信使召我回京,接任京都守备师。”

唐攸之满面震惊,沉声道:“四皇子焉敢如此?”

萧瑾摇头道:“人疯了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唐兄,今日我来此地一是同你辞行,二是有件事想请教于你。”

唐攸之道:“萧兄何必客气?你我同在西军为将,理应守望相助,但凡我知道的事情必将如实相告。”

萧瑾微微颔首,低声道:“唐兄此前回了一趟京都,不知陛下现在最器重何人?”

唐攸之想了想,坦然道:“陛下最信任的臣子当属沈默云,不过要说到眼下最器重的人,其实刚才你已经说过他的名字。”

“裴越?”

萧瑾不禁回想起大半年前,在虎城南面的战场上,他与裴越有过一面之缘。虽说在整个战事期间,他绝大多数时间都守在虎城之内,然而他对裴越的观察从未停过。

在他看来,裴越年少显贵恐怕难以持久,眼下愈是鲜花着锦,将来就更加难以为继。

唐攸之点头道:“裴越在西境立下的功劳无人能比,连我也是沾了他的光。陛下加封他为二等国侯,又命他为京军北营副帅,主帅谭甫显然只是一个过渡人选。刚才你说他在都中平定叛乱,由此可见陛下对他的器重会更上一层楼。”

萧瑾面色平静,通过唐攸之这番话他便大致能确定京都的形势。不同于唐攸之的看法,他依旧认为裴越前途坎坷,像这种年纪就能爬上高位的帅才,开平帝怎会容许他长命百岁?

不过这些推测显然不必在唐攸之面前提起,他很清楚此人和裴越的关系。

唐攸之也意识到这一点,便岔开话题道:“萧兄,你回京之后谁来驻守虎城?”

萧瑾应道:“陛下不止派出一路信使,现在另一份圣旨应该已经送到金水大营。”

唐攸之了然,细想之后语气复杂地说道:“齐云侯尹伟忠心耿耿,尤其擅长守御,让他驻守虎城并无不妥。只不过以他的资历,怕是不能继续担任虎城行营节制。”

萧瑾心中轻笑,面前这位集宁侯当初谨小慎微,在边境四营主帅中最是低调,哪怕他麾下的长弓军战力堪称西军之首。不到一年的时间,唐攸之的心态显然也在发生变化。他如今是军政大权一手掌握的灵州刺史,当然不愿意这片地界上再出现一位能与自己并肩的虎城行营节制。

站在山脚的人很难明白独揽风光的真切含义。

当然,唐攸之的转变是人之常情,萧瑾也不会刻意出言讥讽,他点头道:“陛下已经决定取消虎城行营节制一职。”

“取消?”唐攸之微微皱起眉头。

西军精简之后,开平帝又将萧瑾调回京都,如此一来西军各营主帅便是齐云侯尹伟、南安侯苏武、汝南侯刘定远,乃至包括唐攸之自己在内,这些人都偏向于防守而非进攻。可以想见的是,接替苏武执掌金水大营的武勋亦是这种风格。

萧瑾悠悠道:“伐周大业已经势不可挡。”

唐攸之心中泛起一阵惋惜。

他如今已是一等国侯,倘若能够参与伐周之战,或许有机会冲破那道坎,成为除王平章之外第二位实封国公。

“萧兄说不定有机会南下建功立业。”唐攸之微笑道,他想起离京之前裴越说过的话,便将失落的情绪极好地隐藏起来。

萧瑾笑着摇头道:“难道唐兄不知,我和谷梁历来不对付?按照陛下的布局来看,谷梁肯定是南军主帅的不二人选,如此更不会让我给谷梁找麻烦。”

唐攸之道:“萧兄不必过谦,陛下对你的信任恐怕不弱于沈默云,否则也不会在谋逆案爆发之后,千里迢迢让你回去接手京都守备师。以萧兄镇守虎城近十年的功勋,只要魏国公不反对的话,其实完全足够晋升国公。”

“唐兄谬赞。”

萧瑾连连摇头,心中却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两人又说了一会闲话,萧瑾起身告辞,唐攸之将他送到刺史府大门之外。

临别之际,唐攸之看了一眼台阶下肃立的年轻将领,对萧瑾微笑道:“萧兄,一路顺风,请多保重。”

萧瑾拱手道:“唐兄请留步,希望将来能在京都相聚。”

“希望如此。”

“告辞。”

“请。”

萧瑾从那年轻将领手中接过马鞭,带着二百多名亲兵策马而去。

出了荥阳城之后,萧瑾看向身旁的年轻人,感慨道:“你那位庶弟晋升之快世所罕见,年方十八岁便是京营主帅。”

年轻人正是裴城,他如今的官职是指挥使,虽然不像裴越那样夸张,但是二十岁出头的指挥使在大梁同样很罕见。他在萧瑾身边三年多,对这位侯爷的性情非常了解,知道这句话并非是在刻意嘲讽自己。

想到当初那个在定国府门房里侃侃而谈的老三,裴城平静地说道:“裴越非池中之物,其实我一点都不意外。”

萧瑾打量着他的神色,片刻后点头道:“能够沉住气便是好事。其实你比他差的地方只是机遇而已,等回京之后你先进禁军,我会劝陛下让你南下独自领兵。”

裴城微微一惊,望着萧瑾满含期许的目光,很快便镇定下来,正色道:“末将定不会辜负侯爷的厚望。”

萧瑾轻声道:“不必着急,这次回京陛下肯定会封赏于你,虽然暂时还不会加封侯爵,但是提为一等伯不在话下。”

他忽然想起此前在刺史府中,唐攸之那句不轻不重却又意味深长的话。

大梁对于公侯两级的爵位封赏历来谨慎,甚至称得上小气,萧瑾压根没有想过国公这种事。

然而唐攸之的话却勾起了他的兴致。

他的先祖襄国公萧执亦是一代人杰,只不过后代当中没有人能像裴贞那般重塑先祖荣耀。

只是……

萧瑾无声冷笑。

唐攸之和裴越究竟在打什么算盘?以为一句话再加上一个虚无缥缈的国公就能让我去跟王平章作对?

你们未免也太小觑我了。

第689章 人间悲喜

开平六年,六月十七。

历书曰,蝉始鸣。

京都的闲汉们最近颇有一种幸福的烦恼,仿佛从年初开始就有看不完的大戏。

西境之战惊天动地,终究距离千里难以真切,对于京都的百姓来说,还是发生在身边的大事更加生动。今年先是南周探子搅动风云,在绮水之上弄出好大阵仗,接着便是有人光天化日行刺迎娶美妾的中山侯,再到四皇子谋逆案爆发,一桩桩一件件都是骇人听闻的大事。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