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子无敌 第361章

作者:上汤豆苗

开平帝斜倚在榻上,听着东府右执政洛庭的长篇大论,神色间毫无厌烦之意,且脸色看起来红润许多,经过近半个月的静养已然摆脱虚弱之态。其实裴越教他的只是假死秘法,人为封闭大部分生机,对于身体并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害。

“……陛下,从去年冬天的情况来看,永州、云州、蕲州和灵州四地百姓的取暖状况大为改善。石炭寺的煤场不仅招纳大量当地的民夫杂工,更凭借蜂窝煤的优质低价让百姓们不用为柴火发愁。不过,大梁地域广袤,只有这四处煤场还远远不够。石炭寺想要扩大规模,却有一个问题无法解决,简容这段时间几乎愁白了头发,臣也没有妥善的法子。”

洛庭长身而立,眉头微皱。

开平帝目光瞟向那边看起来似乎不太开心的年轻人,淡淡道:“他已经来了,你当面问他即可。”

洛庭转头致意道:“还望中山侯能出个主意。”

裴越当然不开心,要知道他和叶七好不容易才迈出那一步,眼看就要大功告成,却被皇帝强行打搅,心情之郁闷简直无法诉说。

他抬眼看向对面站着的洛庭,两人的目光有过一瞬间的交汇,随后裴越便没好气地说道:“不知执政大人有何疑惑?”

开平帝微觉差异,显然无法理解这小子的态度。最近中山侯府访客如织,裴越这小子在府中收银子收到手软,兼之大权在握青云直上,他能有什么烦恼?

洛庭轻咳一声,肃然道:“永州等地能够建起煤场,是因为当地有首阳山那般的天然煤矿,开采非常简单。这半年来我派出大量人手去各地勘察,倒是发现不少煤矿,然而这些煤矿都藏于地底,距离地面近的煤块数量很少,根本支撑不起一座煤场的运转。”

他顿了一顿,轻叹道:“我和简容都不擅长天工之术,却也知道于地底深处开采煤矿绝非挖掘一条地道那么简单。裴越,蜂窝煤由你所创,石炭寺的建立亦离不开你的谋划,不知你能否帮朝廷解决眼下这个难题?”

裴越脑海中浮现前世看过的小型煤矿,可他并不清楚具体的运作方式,毕竟没有亲自下过矿井。

纵然在影视作品中见过矿井的内部结构,但那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没有匆忙答应下来,沉吟道:“洛执政,我是武勋,一再插手朝廷政务恐怕不妥。”

洛庭心中一松,正色道:“这一点你不必担心,为国朝效力不分文武,谁若因此说三道四,我会亲自找他谈谈。”

相较而言,洛庭的保证肯定比开平帝管用。

裴越沉默片刻之后说道:“兹事体大,请洛执政给我一段时间仔细斟酌。”

洛庭颔首道:“理当如此,你若是需要东府给予便利,直接让人来找我即可。”

裴越面色平静地应下,心中却涌起一股难言的激动。

地下作业是非常麻烦的工程,这其中少不了火药的运用,那些黑火药的配料至今还躺在绿柳庄的密室里,只是裴越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进行研究。如今借着帮朝廷解决问题的名义,至少能名正言顺地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

譬如找一个看守严密的荒郊野岭,试试黑火药究竟能做出多少好玩有趣的东西。

来到这个世界越久,裴越便觉得自己和前世的联系愈发淡薄,如今总算能想起一些土方记载的杀器。他从来不是那种矫情自矜的性格,也没有异想天开去强行改变这个世界的科技水平,很多东西于他来说只是有用和没用的区别。

譬如蜂窝煤和那些诗词大家的传世佳作。

黑火药有没有用?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

就算短时间弄不出来带有膛线的后装枪,搞出一些土制简易版手榴弹和最简单的火绳枪也足以改变这个世界的战争态势。

裴越一时间想得有些入神,并未注意到洛庭早已告辞离去,依旧沉浸在美好的幻想之中。

“裴侯今天心情不佳?”开平帝的奚落声将他从沉思中惊醒。

望着皇帝似笑非笑的神情,裴越想也没想地说道:“陛下,燕王谋逆案已经查得差不多了,臣实在无法想象会有那么多朝臣枉顾陛下的期许,暗中跟刘赞往来紧密,甚至帮他做过很多事,故而心中十分愤怒。”

开平帝如今对这家伙的性格颇为了解,认为他在大事上忠心耿耿,平常却有些不太老实,眼下这番话多半是信口胡诌。

不过皇帝并未当面拆穿,只是淡淡道:“你将案卷整理完毕之后呈上来。”

“臣遵旨。”

“对了,朕打算让长兴侯曲江接手五军都督府大都督一职。”

裴越心中一震,不敢置信地望着开平帝。

皇帝露出一抹古怪的笑容:“你不赞成?”

裴越坦然道:“陛下,魏国公肯定不赞成。其实臣觉得倒也不必如此,这次燕王谋逆,魏国公内心的想法无人知晓,可他终究没有做出越界的举动,在行宫之中也强行克制住。臣能明白陛下的用意,只是魏国公一直在退,就怕他有一天不想退了。”

开平帝瞪了他一眼,缓缓道:“难道朕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五军都督府掌着百万大军的后勤,这个位置怎能随意找个人接手?朕没想过要继续逼迫王平章,只是看中曲江的资历和能力罢了,西营主帅的后续人选让王平章举荐便是。”

裴越摇头道:“陛下,人心难测,更经不起反复试探。”

开平帝默然,沉默良久之后说道:“那你说说,谁能接任五军都督府?”

裴越脑海中忽然浮现一段对话。

去年,灵州泰川府境内那座湖心岛上。

裴贞对他说了很多往事,其中就包括大梁立国之前,那位林清源老人对于后世朝堂的种种构想。

时至今日,他对那些超前太多的构想记忆犹新,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回忆着林清源曾经做出过的尝试,裴越不仅不觉得可笑,反而有一抹难以言说若隐若现的亲近。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成型。

第685章 去国千里

“陛下,难道一定要武勋亲贵担任五军都督府大都督吗?”

裴越这句话很平淡,却让开平帝神情微微一变。

他抬眼望着站在不远处身姿挺拔的年轻人,语气复杂地说道:“你可知道若是让旁人听见这个想法,那些武勋亲贵会将你视作仇敌?”

裴越神色沉静地说道:“陛下,文官终究无法像武勋一样在军中培植势力,而且这样做最大的好处是避免有人把持军政。与其不断逼迫魏国公,不如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本朝勋贵之所以强势,只是因为五军都督府历来都是武人掌管,从而能够独立掌握粮草军械。户部只负责拨银子,兵部所谓的监管之权亦是名不副实。”

他坦然地迎着开平帝审视的目光,继续说道:“近百年来养成的习惯无法轻易扭转,但若是让文官担任大都督,总好过强行将五军都督府从西府剥离。这个衙门仍旧在西府管辖之下,文官也要受魏国公和广平侯的管束,不会引起太大的风浪。”

开平帝凝眸沉思。

裴越微笑道:“而且先前便有例子,李炳中从兵部尚书转为大都督,难道魏国公能够这样做,陛下却不能?臣不知道谁敢做这个出头鸟反对陛下。其实在臣看来,眼下是最恰当的时机。”

京察让都中文官们痛不欲生,燕王谋逆案让很多勋贵如坐针毡,朝中很难形成太大的阻力。

开平帝终于点了点头,算是认可裴越的建言。

只是他不知道,裴越这样做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往事,更重要的是王平章这个人难以捉摸。

那日在北城与刘赞对峙时,王平章始终没有任何不妥的举动,甚至没有给刘赞半分好脸色。要知道这几年来开平帝不断削减他的权柄,除了西营和王九玄之外,王家在军中的亲信大多丢掉实权军职,换来一个清闲富贵的爵位。

裴越不止一次设身处地想过,自己是王平章的话多半忍不了,总要找机会做点事情。

然而面对刘赞明面占据上风的局势,王平章竟然没有丝毫动摇。

这种人着实可怕。

故而裴越表面上劝阻开平帝,实际上拐着弯给王平章来了一记闷棍。

在王平章看来,五军都督府大都督是不是他的人不重要,只要是军中勋贵就行。然而在他放弃李炳中之后,他在军中的威望已经受了打击,倘若再让一位真正的文官入主五军都督府,他必然会受到勋贵们的质疑。

裴越不是开平帝,他可没有那种极其自负的念头。

王平章早就站在敌对一面,再加上此人杀害裴越的亲生父母,将来迟早会有一次清算,所以裴越才想趁早摧毁他在军中的地位。

开平帝似乎没有想得太多,他话锋一转道:“京都守备师的新任主帅,朕决意由襄城侯萧瑾接任。”

这次裴越比较平静,因为他也反复想过,能够接手京都守备师的武将其实不多,而且要为后面伐周大业做准备,那么这个人选的范围便更加狭窄。襄城侯萧瑾出身于襄国公府,以他的背景、资历和能力接手京都守备师绰绰有余。

裴越想了想问道:“陛下,那么谁来接替襄城侯?”

萧瑾身为虎城行营节制,重要性不言而喻,虽说西吴去年一仗伤筋动骨,损失大量行伍老卒,没有个七八年缓不过来,可那里毕竟是虎城。

开平帝微微挑眉道:“你说呢?”

裴越垂首道:“臣猜测是齐云侯尹伟。”

开平帝淡淡地笑了笑,算是默认裴越的猜测。

“等裴城跟随萧瑾回京之后,朕要让他入禁军统领一部,届时你不能仗势欺凌于他。”开平帝正色道。

裴越暗想我欺凌他做什么?他又不是裴戎或者裴云那样的蠢货。

望着开平帝略显疲倦的神色,裴越心中一叹,原本想要询问禁军诸将尤其是河间侯李訾的念头被他藏在心底。如今朝中格局愈发明朗,刘赞发动政变反而帮开平帝看清诸多大臣的内心,想必要不了多久朝政就能重回正轨,继续投入到伐周的先期准备之中。

他拱手行礼道:“陛下,臣告退。”

开平帝欲言又止,最终只是微微颔首。

……

天沧江西起苍梧山脉,东入浩瀚怒海,全长七千余里,险峻处船只亦无法通行。不过在离开大梁渝州之后,天沧江便渐渐平和,仿佛突然之间变得无比温顺。

这条举世闻名的大河将梁周两国分隔开来,绝大多数地方都以江水为界。

南周承北大营东北百余里外,沐阳府境内,孟离渡口。

两艘大船泊在岸边,一群南周官员正在登船,另有兵卒牵着骏马从另一边进入底层船舱。

路旁一株柳树之下,身着常服的镇国公方谢晓面北而立,旁边除了三个儿子之外,还有一位气质从容的中年文官。

“国公爷,劳您亲自相送,下官愧不敢当。”文官拱手说道。

方谢晓微微摇头,感慨道:“京城一别已经两年未见,子平何必见外?”

这中年文官名叫徐子平,乃是南周内阁首辅徐徽言的堂兄,现任南周礼部侍郎。

徐子平闻言轻叹道:“陛下这次听信拒北侯的建议欲同北梁和亲,朝中早已分成水火难容的两派,成日里在朝堂上争论不休,徽言他亦无法劝住陛下。若是国公爷在京城,想必不会有和亲这种令人难堪的事情发生。”

拒北侯便是三十余年前从北梁叛逃的名将冼春秋,他在来到南周之后协助方谢晓的父亲,与王平章斗得旗鼓相当。所以即便他是降将,两任南周皇帝对他都十分信任,很多时候都会采信他的建言。

方谢晓凝望着滔滔江水,皱眉道:“陛下的身子骨可比不上北面那位。”

这句话里藏着太多深意,并非简单地妄议天子,徐子平虽然比不上徐徽言,却也不是庸庸碌碌之辈。其人胆大心细,口才极佳,所以才会被选为此次使团的正使前往北梁。

徐子平摇了摇头,然后说道:“国公爷,使团的随员由我亲自选定,并无各方势力的眼线,故而人数不算多。还请国公爷割爱一些好手,随我一同北上。”

方谢晓怔了怔,随即轻声道:“子平,此番北上不必刻意打探消息,毕竟北梁京都之中有沈默云坐镇,你若强行为之肯定会授人以柄。”

徐子平诚恳地说道:“国朝处境艰难,和亲之事亦是荒唐之举,于时局没有半点益处。若是能打探到北梁隐秘,我此行才算有些作用。北梁皇帝是个看重脸面的人,他总不会直接派人砍了我这个正使的脑袋,除此之外又有何惧?”

方谢晓抬手拍拍他的肩膀,沉声道:“和亲顺利也不算坏事,至少能为我们争取一两年的时间。等我收回江陵三城,摧毁北梁定州水师,公主殿下在北边的日子便不会难过。”

徐子平本来郁郁寡欢,听到这番话后胸中不禁燃起壮志豪情,笑道:“国公爷历来言出必行,好,我就算拼了这条命也要促成这桩婚事!”

方谢晓摇头道:“拼命是我们武人的天职,你这颗脑袋还得留在脖子上,不然往后谁为我讲解那些有趣的典故?”

两人相视一笑,旁边站着的方云天端着托盘,盘中有两个酒盏。

“便以这杯水酒,预祝子平一路顺风!”

“请!”

“请!”

约莫一炷香过后,两艘大船横穿天沧江,停在北面岸边,然后在北梁边军的注视中下船,整理车马之后逶迤北上。

方谢晓肃立良久,直到北面岸边再无人影,他才轻声道:“云虎。”

“在。”方云虎身姿挺拔,朗声应道。

上一篇:诸天反派的逆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