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反派的逆袭 第67章

作者:凝神舞墨

不过无论如何,还是得找个机会,给他们来一发移魂大法。

普通门徒可以不必如此,但处于关键位置的人,都必须保证对他的绝对忠诚。

见到李慕两人,五名青年纷纷叫停,随后往李慕这边奔来,恭敬的抱拳见礼道:“拜见掌门,夫人。”

阮星竹望着他们,笑容有些古怪,以前他们都是叫她师妹的,如今却平白矮了一辈。

李慕抬手虚扶,微笑道:“不必多礼,你们能加入长空剑派,我很高兴,日后你们就作为内门弟子吧!回头我传你们内门武功。”

五人大喜过望,心悦诚服的再度拜下,道:“多谢掌门。”

李慕问道:“就你们几个负责传授门徒吗?”

为首之人道:“回掌门,还有几位许长老的徒弟,负责传授门徒拳脚功夫,咱们上午练刀,下午学拳。”

李慕点点头,满意的道:“好好传授门徒,把门徒带出来,我记你们一功。”

“是,我等一定尽心竭力。”若说他们原本还有“留一手”的想法,在得到李慕的承诺后,就再无这等心思。

能学到内门绝学,又何必对这几手刀法敝帚自珍?

为首青年转回身来,对站着体操队形的门徒们大声道:“诸位兄弟,这二位便是我长空剑派的掌门及掌门夫人,大家快快拜见。”

所有门徒齐齐抱拳躬身道:“拜见掌门,夫人。”

李慕上前几步,道:“诸位请起,欢迎你们加入长空剑派这个大家庭,今后大家就是自家兄弟。”

“如今我长空剑派初立,本掌门也不多说什么空口白话,就一句话,只要你们不负宗门,宗门必不负尔等。”

众人齐声道:“愿与宗门同进退,共存亡。”

“好。”

这是排练过的,李慕大赞一声,对五名青年道:“继续练功吧!”

“是。”

五名青年回到自己的位置,继续传授刀法,李慕几人则是往内门行去。

内门所处位置比外门高,百余人的喊声,早已惊动上面的阮雄等人,此时都站在内门广场边缘看着他们,个个脸上都带着喜色。

待李慕一行顺着石阶上去时,众人都迎到路口。

亲传弟子们上前拜见师父师娘,阮雄夫妇与许家一众长辈也跟众人寒暄。

奶妈把八个月大的阿朱交到阮星竹怀里,小家伙也不认生,挥舞着一双胖乎乎的小手,在阮星竹的逗弄下,发出“咯咯”笑声和“咿咿呀呀”不明意义的声音。

婴孩一般在七八个月大时,就会开始牙牙学语,在大人抱着脚着地时,也会本能的蹦跶,这个时期的婴儿,是最可爱的时候。

李慕注意到,除了一帮亲传弟子外,人群中还有几个幼儿,最大的五六岁,最小的走路还有些蹒跚,看上去不到两岁。

“岳父大人,这几个孩子是?”

阮雄指着那名牵着最小那个孩子的妇人,介绍道:“这位是宋大夫的夫人,这几个都是宋大夫的儿子,半年前刚从郓城宋家村接过来,他们有五兄弟。”

“最大这个叫宋海,今年六岁,老二宋河,四岁半,那黑小子是老三宋江,三岁,那个是老四宋清,不到两岁,最小的老五宋淮,还在襁褓中,这会儿在睡觉。”

“宋大夫希望他们能拜入贤婿你门下,你看……”

谁都没注意到,在他介绍五兄弟时,李慕眼底微不可查的掠过一道精芒,目光投在老三老四身上。

没想到啊没想到,阮雄从郓城宋家村找来的那个宋大夫,居然就是四十年后大名鼎鼎的宋太公。

宋夫人紧张的看着李慕,这可是关系到自家孩儿的前程,她自然十分着紧。

李慕对她微微一笑,道:“没问题,他们五兄弟我收下了。”

宋夫人大喜过望,连忙对几个孩子道:“快,跪下给师父磕头。”

第九十六章 步入正轨

回到梁山后,李慕召开了一场全体会议,正式将长空剑派的领导班子搭建起来,明确众人的职能。

李慕自然是掌门人,为长空剑派最高领导,直管门派精英弟子。

阮雄为副掌门兼执法长老,协助李慕管理门派,同时执掌门派赏罚之事。

阮夫人为司务长老,相当于财务总监,执掌门派内务,财货出纳之事。

阮星竹为内门首座,掌管所有内门弟子的选拔升降之事。

许老拳师为外门首座,掌管外门弟子的选拔升降之事。

徐世英为门徒统领,许世豪为副统领,阮雄的五个学徒,与兄弟俩的七个学徒,为门徒教头兼头目。

未来的宋太公,如今的宋大夫宋鲁,为司药长老,执掌门派药房与伤病疗治之事,手下统领一批郎中。

各部长老首座之下,还设有执事长老作为他们的助手。

叶二娘便是阮星竹手下执事长老,阮星竹不在门中时,内门事务便由她管理。

李慕的二徒弟王小二,已经年满十六,修炼九阴神功近三年,一应武功也有了三分火候。

日后也就是积蓄内力,提升功力修为,深化研习武功招式。

是以李慕将他放到阮星竹手下,作为内门大师兄,负责传授内门弟子武功。

如今的内门弟子,也只有阮雄和许家兄弟那些学徒,共计十二人。

现阶段的长空剑派,共计有掌门亲传弟子十六人,内门弟子十二人,门徒一百二十四人。

阮百铭和五个表弟表妹,因为他们跟李慕阮星竹是同辈,不能当做亲传弟子,李慕便将他们定位为精英弟子。

精英弟子直接受掌门和副掌门统领,其他人无权调动。

十六个亲传弟子中,王小二等八名原阮雄学徒,武功修行方面都已入门,自行修炼即可,李慕只需偶尔指点一二,解疑答惑。

他目前需要亲自教导的,也就是虚竹和宋家五兄弟中的三个而已。

宋清年纪太小,连走路都还不稳当,自然没法学武。

宋江已经年满三岁,可以练一练九阴神功的动功,学一些拳脚功夫,加强经脉韧性,扩宽经脉广度,从小就打下牢固根基。

不要以为三岁小孩不能练武,释小龙两岁开始学武,五岁就出道拍电影,那一身武术动作,许多大人都未必打得出来。

内功的话至少得七八岁以上才适合修炼,幼儿的经脉太过脆弱稚嫩,还承载不了真气的运行。

……

这场会议过后,长空剑派算是正式步入发展的正轨,内外两门弟子的招收,也被提上日程。

李慕从一开始的设想,就是尽量收纳孤儿为门下弟子。

因为孤儿无父无母无家,一旦进入门派,自然便会以门派为家,以师长为亲人。

如此从小培养出来的弟子,对门派的忠诚度更有保障。

这个时代无法通过购买仆役丫鬟充作弟子,却有另一条路子——慈幼局。

所谓慈幼局,便是后世的孤儿院(慈幼局是南宋命名,北宋也有类似机构,但不叫这个名字,为方便行文,就直接用慈幼局了)。

古代因贫穷、战乱、自然灾害、甚至是重男轻女、封建迷信等等因素,主动或被动的“弃养”行为很多,孤儿的数量着实不少。

但与此同时,婴儿遗孤的存亡又是关系到人口增减,王朝兴衰的大事,朝廷不得不重视。

因此,从先秦时期开始,历朝历代都有政令,为失去父母亲人的孤儿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称为“恤孤”。

春秋时期,齐国设有“掌孤”官,专门负责给孤儿寻找领养人,并考察监督这些孤儿被领养之后的生活水平。

作为报酬,领养孤儿的人家,可以按照领养人数不同程度免除徭役赋税。

大宋时期,人口增长迅速,总量首次突破一亿。

人口多了之后,养孩子就成为一个难题,很多养不起孩子的人家索性直接“弃养”。

为解决这个社会性难题,“使道路无啼饥之童”,大宋朝廷成立了“慈幼局”,专门收养被遗弃的婴幼儿。

慈幼局是大宋的官办连锁孤儿院,由官府拔款经营,为了方便救治患病的婴幼儿,一般都设在公益医疗机构“施药局”旁边。

慈幼局中有官府雇佣的奶娘,另外还会按月发放钱米绢布,保证孤儿有饭吃,有衣穿。

没有子女的人家,可以到慈幼局领养孤儿。

没人领养的孩子,则会留在慈幼局中一直到成年,之后可以自己决定去留,官府绝不干涉。

宋代蓬勃发展的孤儿院机构,到了元代以后一度衰落,直到明末清初,才重新焕发生机。

这也是为何,李慕在笑傲世界没有这个条件的原因。

之前李慕跟济州知府搞好关系的好处,这就体现了出来。

知道李慕想要收养大量婴幼儿,作为传承自己门派衣钵绝学的弟子,知府自是大力支持。

婴幼儿被收养,府衙的财政就可以省下一大笔支出,这是有利无害之事。

在知府的鼎力支持下,长空剑派迅速充实起来。

只是让李慕略有些纠结的是,慈幼局中被弃养的婴幼儿,以女孩居多。

很显然,这是重男轻女思想的锅。

门中弟子以女子居多,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女弟子相比男弟子,心思相对没那么复杂,少有野心勃勃,恩将仇报的白眼狼之辈。

坏处是容易为情所困,被外面的臭男人勾搭,泄露门派绝学。

所以最好的情况,还是门中男女比例均衡,尽量内部消化。

第一批弟子,李慕咬着牙将数十名孤儿全部接收,其中女孩四十余名,男孩只有十数名。

同时他委托知府,多给他从其他城市的慈幼局,调一些男孩过来。

他私下承诺,知府每帮他找到一名男弟子,就给二两银子。

知府自是没口子的答应,他要操作起来,倒是比较简单。

自己治下各处城市可以直接调,外府的则是可以发动一批人手,去各地慈幼局收养,然后送进长空剑派。

这虽然看上去是变相的人口买卖,可毕竟合理合法,李慕要帮国家养孤儿,官府没理由不支持。

知府虽然利用了职务之便收取好处,但这并未损害其他什么人的利益,自然也不会有人多管闲事。

第九十七章 九品制武力划分

上一篇:行踏天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