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有种 第410章

作者:大明总督

张老没有理会众人的狐疑,颤抖着枯瘦的手继续指着某片火灾区域,颤声道:

“最严重的是那一片,东宫的西北方位,你们看那里,火光冲天,烟尘滚滚,好大的一场火!”

“咦,那里的火光为何格外耀眼?那里的烟雾为何格外浓烈?”百姓们终于看出一点端倪。

“因为……因为……”张老声音发颤,身体发抖,似乎受不了夜半的寒冷,“因为那片区域是……含嘉仓城!”

“含嘉仓城!?”

周围的百姓们大吃一惊,继而眉头紧锁,想起来什么似的,一个个顿时毛骨悚然,吓的不轻。

含嘉仓城,其实是一个巨大的粮仓。

其他的粮仓都叫做某某仓,比如“兴洛仓”、“黎阳仓”、“广通仓”、“常平仓”等等。

而它呢,却以“仓城”命名。

由粮仓组成的一座城,可见它的规模之大。

里面粮仓无数,据说可以存下全国三年所产的全部粮食。

当然,不可能将三年所产的粮食全都存在其中,但经年累月下来,含嘉仓城中的储粮,占据了全国存粮的三分之二!

含嘉仓城修筑在皇城之中,作用重大,是朝廷稳定的基石,不容有失。

可是现在他们看见了什么?

含嘉仓城竟然走水失火了,那么多的粮食啊,全国存粮的三分之二,就那样被付之一炬。

难怪那个区域的火光格外明亮,烟尘也格外浓厚。

这样一朵别致的“烟花”,耗费太过巨大,没人能够承受……

众人惊吓过后,面面相觑,开始激烈谈论,他们隐隐预感到,稳定了多年的天下,极有可能因含嘉仓城的大火而破裂。

整个大梁帝国都有可能遭受重创。

他们作为普通人,日子只怕会更不好过。

想到这里,百姓们戚戚然,面色惨白,对未来都感到担忧。

“将这些人通通拿下!”

忽然,一队人马不知从何处冒头,黑衣黑头套,将这群百姓及张老团团围住,二话不说,就将所有人都捉住并捆绑起来。

“皇城之下,你们竟敢无故抓人?还有没有王法了?”百姓们反抗。

“哼,梅花内卫办案,何须解释。尔等看到了不该看的东西,听到了不该听到的话,这段时间,你们还是不要露面为妙。”

一个浑身笼罩在黑衣与黑色头套中的人出现,瞥了眼张老,大手一挥,就将这些普通百姓全部抓走……

这样的一幕,发生在皇城附近的各个坊市。

其余百姓听到消息后,顿时不敢出门,他们只听见有人在街巷上喊道:“今夜宵禁,所有人不得出门,也不可开窗,谁敢造次直接满门抄斩!”

第427章 黄河水患,幽州告捷

河北道。

幽州。

苏贤怀着激动的心情,回房补觉去了,大战善后之事有言大山、秋典军及周记室等人处理,他完全放心。

此一役,他们歼灭辽军一万余,俘虏三万余,可谓是大获全胜!

而且是近十多年来唯一的一次大胜!

歼敌之多,俘虏之巨,着实罕见。

就算言家父子纵横沙场之际,也少有如此功绩。

苏贤回房补觉之前,亲自派人火速赶回瀛州城北的大营,将大捷的喜讯禀报给兰陵公主,先让她放心。

幽州与瀛州之间,相距三四百里,报信之人即便八百里加急,也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才能将喜讯送到。

而就在今日清晨,瀛州城北,大营之中。

兰陵公主李幼卿被告知了一件恐怖的祸事——

黄河,它决堤了!

河北道境内,卫州、相州、魏州、博州等黄河北岸的数个州县,全部受灾,大部分区域被决堤的黄河水淹没。

与此数州隔黄河相望的河南道,也有大片受灾区域,比如滑州、濮州、郓州、济州等等,被泛滥的洪水淹没大片。

都畿道,也就是神都洛阳所在的那一片,北邙山以北,黄河水位暴涨,虽未有洪水泛滥但也岌岌可危……

这件惨烈的祸事发生在昨晚半夜。

李幼卿收到消息之际,天刚蒙蒙亮,她尚未起床。

“终究还是发生了!”

李幼卿秀眉紧锁,在冬典军的服侍下快速穿戴整齐,早饭也不顾上吃,直接来到了中军大帐。

府中的属官,诸如王司马等等,还有营中的将军们,早已在帐中等候。

“受灾的州县,本宫已经知晓,但具体受灾的百姓人数有几何?”李幼卿落座后直接问道。

“启禀公主……据初步预估,单单河北道数州的受灾人数就有三十万左右!”王司马答道。

李幼卿扶额,倾城的面色十分难看。

好在,她对此早有预感,并提前做了充足的准备。

“河北道境内,但凡受灾的州县,免除赋税三年!”李幼卿坐镇河北道,可以说她就是河北道的“土皇帝”,自然有权免除地方州县的赋税。

“命两万将士火速赶往灾区,协助地方官府赈灾,救助灾民……”

“再派人征集各地事先储备的粮食,火速送往灾区……”

“……”

随着一条条命令的下达,无数人自大营出发,有的赶往灾区救人,有的去征集赈灾粮食,忙碌而有条不紊。

待日头高升,李幼卿终于将所有事项安排妥当,得以喘一口气,有宫女送来早点,李幼卿便与属官们在大帐中边吃边聊。

王司马凝眉说道:

“殿下,我们虽然事先做了安排,储备了许多应急的粮食,但此次洪水泛滥百年罕见,单单河北道数州就有三十万灾民。”

“我们准备的应急口粮,只怕远远不够!还请殿下早日上书奏请陛下,下拨赈灾粮款,以免灾民受饿。”

李幼卿点头道:

“近几年来,我大梁风调雨顺,粮食连年增产,储备颇丰。此次大灾,灾民虽多,但填饱肚子应该无忧。”

“等用完了早点,就有劳王司马题写一份奏疏,待本宫看过之后,即刻八百里加急送往神都。”

王司马作揖道:“老臣领命。”

早饭过后,王司马立即写了一份奏疏,李幼卿看过后觉得没有问题,便交由专人火速送往神都去了。

众人再次聚集到中军大帐,赈灾之事尚有许多细节需要处理……

日上三竿,已是午后。

李幼卿等人始终没有走出大帐,午饭也是在里面吃的,不过,她们讨论的问题已不是水灾,此事已经发生,好好的安排赈灾就是了。

毕竟,大梁现在不缺粮。

现在最担心的,其实是北方幽州的局势。

“苏谘议去往幽州,已有数日之久,期间没有任何消息传回,也不知幽州的局势究竟如何了?”

李幼卿扶额,水灾之事,幽州局势,让她内心烦乱,秀丽的眉宇间始终挂着淡淡的愁色,显得疲惫不堪。

对于这件事,李幼卿话音落后,大帐中竟一时安静下来。

王司马等属官闭口不言,一旁将军们的面色则略有难看。

“公主,不是末将多嘴,目前幽州的局势何等复杂,内有一万辽军藏匿其中,外有十余万铁骑虎视眈眈。”

终于,一个将军装束的人走到大帐中间,脸上毫不掩饰对苏贤北上幽州之事的不满,接着说道:

“此等境况,应当派末将等前往幽州才是,就算末将等战功微末,但也总好过对行军打仗一窍不通的苏谘议吧?”

话音刚落,又一位将军装束的人上前附议。

此人倒是没有过于贬损苏贤,但话里话外都表示应该派他们去幽州,苏贤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去幽州能成什么事?

另外一边,以王司马为首的属官们,眼观鼻鼻关心,始终都不发言。

李幼卿命苏贤北上苏州之事,并未找他们商量,而且他们也认为李幼卿此举不妥,岂有派一个书生去领兵打仗的?

王司马曾单独去见过李幼卿,提及此事,但李幼卿态度十分坚决,王司马也就不好再开口。

“本宫相信苏谘议。”

李幼卿依旧不松口。

她安排苏贤去幽州之事,其实藏着她颗那如同火烧般的野心,此乃通过苏贤之手,染指女皇禁脔,也就是梅花内卫的绝佳机会。

她不会轻易放弃。

将军们还想说什么,可就在这时,一个亲卫在大帐外禀道:

“启禀殿下,幽州方向有信使抵达,八百里加急而来。”

“速速请进来!”

李幼卿面色一动,坐正身体,幽州方向来的信使,还是八百里加急的,想必幽州之事已有了结果。

这一结果,对她来说十分重要。

王司马及将军们面色也是微微一动,看向大帐门口。

不一时,信使入帐,只见他衣甲残破,染着血迹与污泥,脸上还有许多伤痕,狼狈不堪,似乎刚刚才经历过一番惨烈的大战。

见此,王司马暗中摇头叹气。

将军们心中暗自得意,但并未表现在外。

李幼卿乍见信使这番狼狈的模样,心头也是一个咯噔,莫非,苏贤失败了?她的野心之火刚刚燃起就被摁灭了?

就在众人心思各异之际,信使带着喜色大声禀道:“殿下,大捷,大捷,幽州大捷,我们打了个大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