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有种 第317章

作者:大明总督

她虽为南陈公主,权势很大,但其实内心深处也有从一而终的传统思想。

苏贤是第一个看光她的男人,摆在她面前就只有两条路——

其一,娶了苏贤。

其二,阉了苏贤。

“阉了他之后,再将他永远留在本宫身边,只伺候本宫一人!”

陈可妍恶狠狠的补充道。

……

……

辗转两日,苏贤一行终于抵达幽州城外的官道。

下车。

仰望高大的城墙,苏贤感慨连连。

这是他第二次来到幽州城,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

道旁,周记室早已恭候在此,见苏贤下车,忙拱手笑着迎来:“苏文学,一路辛苦了,路上可安全否?”

“还好。”

苏贤笑着答谢。

自苏贤接手“辽军失踪”一案后,兰陵公主便派周记室来到幽州,入住幽州州衙。

并给了他一个“幽州观察”的临时官职,位在幽州刺史之上,大有辅助苏贤办案之意。

苏贤查案,一只都是在私密状态下进行的,甚至于“辽军消失”之案很多人也不知情,包括幽州刺史。

所以道旁就只有身着便装的周记室恭迎。

幽州刺史及衙门官吏等全都没来。

“本官已为苏文学备下酒楼,苏文学请入城吧,赶路奔波辛苦,先休息一日再说……”周记室分外热情,拉着苏贤就要进城。

苏贤脚步一定,笑道:

“不急,我给你介绍一个大人物认识,从神都来的威武郡公!”

“威武郡公……”周记室瞪大眼眸,凑近压低了声音问道:“可是言家的那位?朝廷新封不久的正二品郡公?”

“不错!”苏贤笑容满面,嗷唠一嗓子:“大山,大山你快下车,我介绍人给你认识。”

“……”

话音一落,整个车队的人,包括随行将士、随行宫女,还有杨芷兰等等,全都看向那辆装饰华丽的马车。

这两日来,车中那位就没有露过面。

很多不知情的将士宫女等,还以为车里是一位怕生的大家千金呢。

众人心里着实好奇。

周记室却是一愣,没有搞懂苏贤此举何意。

“大山”是谁?

不是要引他见威武郡公么?

还有那辆马车,明显就是女儿家出行所用,为何大家都看向那辆车?

周记室很懵,心头冒出诸多疑问。

同时,那辆华丽的马车中,“小白脸”打扮的言大山痛苦捂住了自己的脸。

……

……

第333章 幽州,平安市

幽州,远古九州之一,古燕国所在之地,历代以来都是防御北方蛮夷的天然藩屏,乃兵家必争之地。

前朝,幽州曾名“涿郡”。

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曾在此修筑行宫,集结兵马、粮草、器械,三征半岛小国。

也是这位帝王,修建“永济渠”,北通涿郡,南接神都,甚至长安,至今还是大梁王朝南北运输的大动脉。

尤其是与辽通商之后,大运河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

辽国特产的毛皮、奶制品、鹿茸等等,通过大运河,得以短时间内运送至神都。

那是一条繁忙的“货运水道”,同时也是“客运专线”。

但苏贤北上幽州,并没有走水路。

因为他有点晕船。

相比之下还是马车舒适一些。

城内。

某座酒楼。

苏贤一行已经下榻。

苏贤第一时间洗了个热水澡,去除疲惫,换上干净衣服,走出浴室后整个人都感神清气爽,宛若新生。

在他看来,查案固然紧迫,但也不急一时,身体不通透总感觉有一种滞涩感……

言大山也第一时间去洗了澡。

水雾蒸腾的浴室中,他一边脱下让他尴尬的儒衫,一边回忆方才在城门口时,那周记室瞧见他之后的目瞪口呆。

丢人啊!

饶是以他的粗豪,以及曾从尸山血海中走出的经历,在那一刻,他都有种挖个大坑跳下去的冲动。

快速洗完澡,换上一套崭新的劲装。

婢女们给他化的妆,已全被洗去,他将头发束起,看着铜镜中那张硬朗的面孔,言大山满意点点头。

这才是他嘛。

打理好自身,来到隔壁苏贤的房间,苏贤、杨芷兰还有周记室等,已等待多时。

他们打算去城中走走,广撒网,大海捞针,言大山对辽人非常熟悉,说不定能发现一些端倪。

这真的是大海捞针。

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不过此法也并非是胡扯,苏贤有自己的考虑——

那一万失踪的辽军,无论藏匿于何处,必然会露出蛛丝马迹,因为他们有足足一万人呢。

可以预见的是,他们一定藏匿得很好,不会轻易露出马脚。

除非有非常熟悉他们的人,对他们的习性了如指掌,才有可能发现一些常人无法注意到的细微线索。

言大山,就是这样一个人。

这也是苏贤冒险写下那份文契,并决定最后来幽州赌一把的根本缘由。

幽州。

兵家必争之地。

历代以来数经战火洗礼,按理说幽州城不该非常繁华才对。

可苏贤等人走在城内的大街上,却见到了一幅喧嚣沸腾的景象。

不说行人摩肩接踵,不说店铺鳞次栉比,但单就热闹程度而言,竟远胜瀛州、莫州等地,不可同日而语。

着实不可思议。

原来,自当今女皇登基以来,梁辽两国已休兵十余载,两国间更是开通了边市贸易。

大梁的茶叶、丝绸、铁器、盐巴,辽国的毛皮、药材、奶制品、马匹、牛羊等等,随着这些商品的流通,幽州作为中转站与交易场所可谓赚得盆满钵满。

大批大批的人,来此闯荡。

有人的地方,就有各种需求。

有了需求,商贸自然繁荣。

“幽州城很大,虽不及神都、长安,但城内的‘平安市’却是神都三市与长安东西两市的数倍!”

几人悠闲逛着街,周记室做着介绍。

他口中的“平安市”,便是大梁与辽国通商的边市,设在幽州城正中间,占地极大,足有长安或神都城中三四个坊的面积。

“上次来幽州略显匆忙,未曾去过平安市,这次说什么也要去一趟。”苏贤略有向往,对古代的边市充满好奇。

“不如现在就去?”苏贤身后右侧,言大山建议道:“平安市,是与辽通商的边市,内里情况复杂,说不定能发现些什么。”

言大山跃跃欲试,一心想着尽早建功,展现自身价值,在苏贤心中站稳脚跟。

他比谁都着急。

“去!”

话音刚落,苏贤身后左侧的杨芷兰,也忽然发声。

杨芷兰极少主动说话,除非情况非常急迫……

苏贤顿了顿,看了看身后左右两边,紧紧挨着他的杨芷兰与言大山,心里明白过来,笑着摇了摇头,做出决断:

“也好,那我们这就去平安市,且瞧一瞧足有三四个坊那么大的市场,究竟有多复杂。”

“……”

不多时,众人来到传说中的平安市。

它四周修筑有高墙,墙上有人巡逻,墙体还是女墙的型制……这分明就是一座城中之城。

从一座把守极严的城门进入,踏足平安市青石砌成的街面,苏贤感觉果然很不一样,最直观的感受便是——

平安市中好多辽人。

上一篇:莫若凌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