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有种 第1084章

作者:大明总督

今日入宫面圣必能成功。

是因为昨日入宫时,他敏锐察觉到,女皇的态度较先前发生了一个细微的变化,对苏贤“拖延时间”的行为愈发不满!

果不其然,女皇听罢他的慷慨陈词,并未如先前那般说:“朕相信苏爱卿!”

而是颔首陷入沉思。

面色也渐渐冷峻。

本来,女皇就在为科举之事而犯愁,心情非常不好,现在又想起“苏贤拖延时间”这件事,无异于雪上加霜。

钱中书将这一切都瞧在眼中,他开心啊,嘴角不自觉浮现笑意,心头更是乐开了花。

苏贤啊苏贤,这次总该要栽了吧?

你深得陛下恩宠,结果却在兰陵公主的婚事上拖延时间,这不是给陛下添堵么?呵呵,这次有好戏看了。

钱中书嘴角的弧度越扯越大,差点咧到耳根,心中无比畅慰。

可是,他等了好一会儿,却迟迟不见女皇有所行动,只是坐在那颔首沉思,面色愈发冷峻。

他嘴角的笑容稍稍一收,定了定神:

“陛下容禀,太尉在公主招婿一事上彻底枉费了陛下对他的信任,如此拖延时间,是对陛下的不忠!”

“老臣建议,请陛下立即下旨谴责太尉,追究拖延时间所造成的损失,并责令太尉立即开始选婿,不可再拖延了!”

女皇倏然回神。

抬头看了钱中书一眼,缓缓点头道:“钱中书所言,也有一些道理,来呀!”

“陛下。”侍立在旁的南宫婉儿忙躬身应答。

“传朕旨意……”

岂料,女皇刚刚说了个开头,御书房外就传来一个嘹亮的声音:“启奏陛下,国子监祭酒求见。”

“国子监祭酒?朱温?”女皇一听这个名字,脸色当即就拉了下来。

方才,她找来宰相商议科举一事,但却没叫负责科举的国子监祭酒,这已能说明女皇的心思。

朱温,在女皇心中早已除名!

陡然间听到这个名字,女皇心中莫名烦躁,想也没想,直接对外面的太监吩咐道:“不见,让他回去好好反省。”

吩咐完毕,女皇重新看着南宫婉儿,准备继续下口谕。

可是,御书房外的太监却不依不挠,大声禀道:“陛下,祭酒大人说他有万分紧要之事,事关大梁的江山社稷,请求陛下一见。”

“哦?”

女皇本想雷霆震怒,可听说“事关大梁江山社稷”几个字,不得不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改口道:“那就让他进来吧。”

“遵旨。”

书房外的太监退下后,女皇重新看着南宫婉儿。

但,她张了张嘴,随即又紧紧闭上,视线也从南宫婉儿身上移开,坐在龙椅上用手揉捏眉心。

怎么不下旨了……钱中书顿感不妙。

他心中虽无比焦急,但也不敢催促女皇,只得在那里干瞪眼。

都怪这个国子监祭酒朱温!

钱中书懊恼之余,将一切“罪责”都强加在朱温的身上,若没有朱温的忽然求见,说不定女皇的旨意早已下达。

都怪这个蠢货!待在你的国子监不好好的么?非要来御书房拜见陛下?该死!

很快,朱温来到御书房。

刚行过君臣之礼,朱温便一脸激动的说:

“陛下,太尉果真是一个天才啊,臣万分敬佩,太尉之功绩,足以照耀后世千秋万代,此乃陛下之幸、我大梁王朝之幸!”

“你说什么?”女皇一脸懵,怎么没头没脑的就夸赞苏贤一顿?她自然知道苏贤是一个天才,不需要朱温来说。

“枉你身为国子监祭酒,结果却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钱中书本就记恨上了朱温,现在又见朱温在那大赞苏贤,他着实受不了。

朱温面色依旧激动。

他侧头瞥了眼暴跳如雷的钱中书。

心头虽颇感诧异。

他什么时候得罪钱中书了?

但眼下没空理会这些。

应对陛下的提问才是最重要的……方才,陛下似乎问了“你说什么?”看来陛下没听明白,于是朱温又情绪激动的说了一遍:

“陛下,太尉果真是一个天才啊,臣万分敬佩,太尉之功绩,足以照耀后世千秋万代,此乃陛下之幸、我大梁王朝之幸!”

女皇扶了扶额,“朕是问你,为何忽然说这些话?还有,你方才说事关我朝江山社稷?那又是何意?”

一旁,钱中书还没骂够呢,本想逮着朱温好好教训一番,不过听了女皇这话,他理智的闭上了嘴,在旁静观其变。

朱温十分兴奋,面色通红,就跟喝醉了酒似的,他洋溢着无限的激情,对女皇拜道:

“自陛下登基以来,老臣就掌管着科举的大小事宜,老臣从未忘记陛下对臣的期许——完善科举制度,为朝廷选拔优秀人才!”

“嗯。”女皇点点头,表面上不动神色,但心中却默默翻了个白眼:“你还有脸说这个?碰巧你来了,那就别怪朕顺手收拾了你!”

“陛下,没想到,老臣万万没想到啊!”朱温越来越激动,说话的声音像是在笑,也像是在哭:

“老臣苦苦搜寻了十余年的良方、陛下等待了十余年的好消息,就在刚刚,老臣终于找到了!”

女皇稍稍愣了一下,随即眉梢一抖,将心中杂念收起,盯着朱温问:“你说什么?你找到什么了?”

朱温满脸通红,就跟喝醉了酒似的,面对女皇的提问,他反而冷静了许多,酝酿许久,最后才一字一句的说:

“糊名之法!”

“何谓糊名之法?”

女皇立即追问。

旁边的钱中书、南宫婉儿等也悄悄竖起耳朵。

朱温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御书房中不顾礼仪,手舞足蹈的讲解了何为“糊名之法”,以及此法在科举中将会产生的作用……

女皇听罢,眼中猛地一亮,浑身上下都激动起来。

只见她腾身而起,拍着手笑道:“朕明白了,哈哈哈哈,如此简单的法子以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钱中书则是愣了一下,他身为宰相自然也不蠢,若将糊名之法运用在科举之中,的确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对大梁王朝来说算得上一件大好事,只是……钱中书总感觉哪里有些怪,一时间却又说不上来。

南宫婉儿素有“内相”之称,对这些事本就极为熟悉,她心头不由想到,究竟是谁想出了这个法子呢?

联想到朱温方才对苏贤的“无脑夸赞”,南宫婉儿娇躯一震,莫非……

“朱爱卿,你能想出这‘糊名之法’,也不枉费朕十多年来对你的期望,不错!”女皇笑吟吟,看着朱温连连点头。

朱温顿时感动得想哭,不容易啊,这么多年了,女皇貌似还是第一次如此亲切的称呼他为“朱爱卿”。

但,这个功劳天大。

他即便想独吞也是不能,更加不敢。

他没有丝毫迟疑,忙对女皇禀道:“陛下,其实……这‘糊名之法’并非出自老臣之手,而是……”

“你说什么?不知你想出来的?”女皇愣了一下,这时,她也想起方才朱温对苏贤的“无脑吹捧”,下意识猜道:

“莫非……想出这糊名之法的人,是苏爱卿?”

“陛下英明,天下间除了太尉以外,恐怕没有第二个人有这样的能耐了吧。”朱温面色诚恳,对苏贤是心服口服。

“果然是苏爱卿!”女皇顿时龙颜大悦,拍了拍手笑道:

“早知如此,朕就直接找苏爱卿想办法了,可苏爱卿终究只有一人,他正忙着为幼娘招婿……”

“……”

南宫婉儿在旁,也是一脸恍然,猜测果然没错,朱温那句话说得很对,天下间恐怕也就只有苏贤才有此能。

钱中书面色却是陡然难看起来,腾腾腾倒退两步,心中一片发寒。

想起来了,方才觉得古怪的地方终于想起来了……苏贤,又是这个苏贤!为兰陵公主招婿也能顺手立下一功!

那糊名之法……钱中书顿时苦笑连连,他心里明白,今天又是白来一趟,女皇在大喜之下不可能下旨敦促或斥责苏贤。

反而会有大大滴奖励!

这叫什么事儿啊……

他只要想起东宫中翘首以盼的太子与太子妃,就感觉无颜回去相见,再想起出门前曾夸下的海口,他那张老脸也差点挂不住。

“陛下,‘糊名之法’尚未彻底完善,还望陛下降旨,不许任何人前去打搅,为太尉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朱温紧接着提出一个建议。

女皇压下心中的狂喜,点点头:“此话倒也不错,传朕旨意,无论是谁,都不许打搅苏爱卿,违命者……斩!”

“遵旨。”南宫婉儿在旁领命。

女皇又看着朱温:

“朱温,你再去一趟城外的文才营地,其一,转告太尉,请他不要为外物所扰,安心完善糊名之法与筹备文试即可,不用着急,慢慢来。”

“其二,想必太尉有许多地方都用得上你,朕命你听从太尉的所有安排,务必尽职尽责,协助太尉办好接下来的文试,明白了吗?”

“老臣领旨!”朱温恭敬一拜。

此时此刻,他内心深处又是喜又是悲,当真五味杂陈。

喜,是因为他为苏贤正了“名”,为太尉争取到一个舒适的环境,当然也有运用糊名之法完善科举制度的欣喜。

悲,则是女皇对他态度的变化,刚才,女皇还曾亲切的称呼他为“朱爱卿”呢,现在却直呼他的大名朱温……

朱温退下后,女皇又看着钱中书,凝了凝眉:“你也下去吧,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即可,朕再也不想听到有关苏爱卿的坏话,明白了吗?”

“老臣……遵旨!”

钱中书灰溜溜退出御书房,他踌躇良久,终究还是去到东宫,将这个结果告诉太子与太子妃。

太子与太子妃虽然气愤,但又想到,不管苏贤如何拖延时间,兰陵终究还是要嫁人的,他们也就淡定下来……

上一篇:莫若凌霄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