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凌霄 第9章

作者:月关

她的箭囊分成两格,其中一小格里,有三枝涂了颜色的箭,那箭杆儿“胖”了一圈儿,内装的是火药。

竹小春一伸手,就将那支红色的箭抽了出来。

竹小春将红箭虚搭在箭上,便去烛火上引燃箭上的药捻儿。

药捻儿“嗤嗤”地燃烧起来,竹小春弯弓向天,双臂一较力,如怀抱满月,猛一松弦,那火箭便冲天而起。

“砰!”

满天的绚丽,犹如夜空中突然绽放了一支七彩缤纷的菊花。

竹小春的“总接应”,也出动了!

学过兵法的人,都知道预备队在战斗中的作用有多大。

双方一旦交战,事先不曾预料到的任何意外情况、战前侦伺中不曾发现的任何兵力、调兵遣将中出现的任何纰漏,都很难靠已经投入投入战斗的部队去解决,只能靠预备队。

预备队在现代被称为“预备队”,而在古代,则被称为“总接应。”

那火箭在夜空中炸响,“啪”地一声,一丝丝一线线姹紫嫣红的颜色,便在夜空中绽放开来。

看到夜空中这朵绚丽的烟花,磨坊区外的稻田深处、对面山坡上的丛林之中,忽然涌现出一队队官兵。

这些官兵如林徐进、如墙之涌,一队队一排排,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磨坊区逼近过来。

尽管磨坊区内杀声震天,但是他们的步伐却是不疾不缓,始终队列整齐。

在行进当中,还有几支队伍分裂出去,缓缓掩向上下游,似乎是要构成四堵兵墙,困住磨坊区。

果然打着“今夜来犯之敌,不许给我放走一个!”的主意。

四面合围!

第011章 结阵,四面埋伏

四面涌现的队伍中,有鼓手敲鼓,士兵们的步伐,就准确地踩在鼓点之上。

军队作战,不是一声号令大家便一涌而上,各寻对手捉对儿厮杀。

只有山贼土匪,才会如此没有章法。

真正的精锐之师,就是要充分利用协同作战的能力,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

而在冷兵器时代,平素经过充分训练而掌握的“阵”,就是他们发挥集体战斗力的最佳手段。

队伍人数越多,越是依赖于“阵”。

如果兵马上万,甚至数十万,那就更是需要事先拟定好几种战阵。

进攻型、防守型、攻守兼备型、遇到伏击时该怎么办,被敌人突破侧翼时该怎么办……

到时候中军旗号一打,各部分军队就按照事先的约定摆出相应的战阵。

这不是拘泥不化,而是最适合这个时代的作战方式。

不然,战时军中即时传达各种作战指令是一个大难题,简单的声光讯号、鼓乐讯号,无法传达更复杂、更细化的作战指令。

若是十数万甚至数十万军队的大会战,就算是最简单的作战指令,要贯彻到一线再予以执行,只怕小半天的时间也就过去了。

哪个敌人会等着你按部就班地调兵遣将?

所以,事先演练成熟的“阵”,就成了指挥大规模战役的最佳手段。

这也是古时候大军出征时,常有天子授阵图的原因。

那不是不懂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僵化指挥战斗,恰恰是最适应当时战争形势的指挥策略。

这玩意儿,就和我们看见十八世纪西方的火枪手排着队对射玩枪毙,感觉不可思议一样。

在那个时代,它就是这样,限于当时的各种客观条件,你跳跃不过去。

此时,从四下里冒出来的这支伏兵,就以五十人为一队,个个平端“擘张弩”,齐头并进。

如果是弓,只有接近了才能搭箭拉弦,没有哪个士兵会事先开弓如满月地等在那里,没两下力气就耗光了。

但是弩则不然,他们可以把手指放在扳机上,随时待发。

一支全都配备了弩的军队,这是精锐之师!

“不好,我们中埋伏了。”一瞧四处整齐杀来的军队,高典军的人便矍然变色。

他们是正儿八经的军人出身,自然清楚这行伍军阵的意义。

在这样空旷的地方,个人武技能得以发挥的空间太小了。

金庸的神雕,作为新派武侠小说,武技设定已经是神乎其神,远超现实了。

即便如此,在写到五绝闯蒙古大营时,也没有太过夸张。

在写到以黄药师、周伯通等七大当世绝顶高手迎战一个蒙古百夫队时,也说他们是舍命苦战,险些丧命当场。

面对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个人武技再高明也没多少发挥余地,这就是协同作战所能发挥出来的力量。

一见军阵缓缓而来,高典军的人马上就知道贺兰娆娆早有防备,一旦让这支军队合围成功,他们一个都跑不了。

于是,高典军的人立即萌生了退意,想要趁着合围尚未完成,立即突围而去。

但是,徐游侠的人却不懂军阵之法,也不清楚在训练有素的军队面前,游兵散勇的巨大差距。

两个游侠儿挥舞着手中的奇门兵刃,悍勇地迎着那整齐的队伍就冲了上去。

“铿铿铿……”清晰好听的机括声响起,一枝枝弩箭向着他们攒射过去。

刹那间,两个游侠儿就像《新龙门客栈》里被东厂番子乱箭射死的贺兰山大盗一样,浑身都被射成了刺猬。

他们还没冲到那些士兵面前,就直挺挺地倒了下去。

另外两个游侠儿正想冲上去,一见如此局面,吓得浑身的汗毛儿都竖了起来,怪叫一声,返身就逃。

但是官兵并没有追赶,他们依旧排着整齐的队伍,列阵而行,丝毫没有因为攻击或被攻击而乱了队形。

他们的阵形不敢乱,一旦乱了阵形,不能发挥合力,技击高手杀他们,就像他们此时杀这些技击高手一样,也是易如反掌。

辛弃疾带着五十个人就能闯进五万人的金军大营大闹一场,原因就在于此:

军队有备与无备、结阵与未结阵之时,所能发挥出的战斗力天壤之别。

羊角制成的“发芽”铿铿地扣动着,机括之力射出的矢箭,极少有人能凭身法快过它去。

游侠儿们被迫向磨坊区深处跑去。

就像被困在水泊里的鱼,哪怕明知水抽干后,在那湖心区更难有活路,此刻也只能向着那里拼命地游。

高典军的人察觉不妙,已经果断放弃了他们的任务,纷纷逃向来时的道路,想要趁着官军尚未合拢,趟开一条生路。

唐庶人和韦氏睡的早,他们这身子骨儿,颠簸一路,都快散了。

但是说是睡,其实也只是躺在榻上歇乏儿,他们可睡不着。

方才看见唐治答应今晚要逃出宿地,他们正在急切地等着唐治成功的消息。

外边喊杀声一起,两口子登时大喜,三郎开始行动了,他能顺利逃走么?

他们很想出去看个究竟,但又想撇清自己,所以迟疑未动。

唐修听到动静后,却是一咕噜就爬了起来,他一拳就砸碎了一张结实的梨木桌子,提起两条桌腿就冲了出去。

四下里早有玄鸟卫的武士严密戒备着,一见唐修出来,马上就有玄鸟卫的人上前阻拦:“二郎且请回去,不要胡乱走动。”

唐修提着两条桌腿,大声道:“发生什么事了?阿父、阿母,你们可还好么?”

唐庶人和韦氏听见儿子叫嚷,跑到窗前回道:“二郎,为父在(为娘在),发生什么事了?”

唐修瞪着眼睛道:“儿也不知出了什么事,好大的火,好几处都着了火,还有厮杀声。”

唐仲平一听,心中一喜,好几处地方起火?

三郎倒也机灵,居然闹出这般阵仗来分散玄鸟卫的注意力,想必他能逃出去了。

那玄鸟卫的人见状,提高声音道:“有贼人闯来,不过唐庶人不必担心,我们玄鸟卫一定可以卫护你们的安全。”

“二郎也请回房去,不要待在外边。”

“嗯……”

唐修想了想,便冷哼一声,回到了自己房去,马上又趴到窗口,向外张望。

另外一间房子的窗口,大哥唐齐把脸儿探出窗口,扬声叫道:“阿父,阿母,你们无恙么?”

听到唐仲平夫妇回应,唐齐松了口气,眼见处处火起,厮杀声隐隐传来,不禁摇头叹息。

唐齐吟道:“火影斜侵剑光寒,杀声入耳肌骨颤,阿父犹困兄妹……咦?三郎和小妹呢?”

唐齐马上又从窗户探出头去,扬声道:“二郎,二郎,三郎和小妹也安全么?”

唐齐的房子挨着父母,接下来才是唐修,而唐治和唐小棠还在唐修之后,所以唐齐要问唐修。

唐修听了大哥问话,扬声道:”在的吧,三郎?三郎?小妹?”

旁边屋舍里,却哪里有人回答。

韦氏正在高兴,听说女儿也不见了,不禁情急。

四个孩子,只有小棠是她亲手抚养的,也最有感情。

韦氏急道:“夫君,小棠怎么没了消息?”

韦氏说着她就要冲出去寻找,却被唐仲平一把拉住:“外边刀光剑影的,你一个弱女子,能往哪里去找?让玄鸟卫的人去找吧!”

第012章 伙房,一瓢素雪

伙房里,唐小棠扶着膝盖喘匀了气息,后怕地道:“怎么来了这么多歹人,三哥,我们快去寻阿父阿母吧,这里……”

她刚说到这儿,就有两个游侠儿从伙房门前喊杀着冲了过去。

唐小棠吓了一跳,马上收住了声音。

但那两个已经冲过门去的游侠儿,却又举着刀,倒退了回来。

两个游侠儿探头往伙房里一看,影影绰绰地有两个人,一个游侠儿不禁大喜道:“哈哈,这里有人!”

说着,他就举刀冲了进来,另一个游侠儿也是紧随其后。

唐治和唐小棠身在伙房之中,那两个游侠儿挡在门口遮住了火光,一时也看不清房中二人模样,只辨得出是一对少年男女。

上一篇:我是异界大地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