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凌霄 第693章

作者:月关

因此,唐治一改风格,变得极其稳重起来。

商税农税方面的改变,已经有了陇右做实验田,他是迅速推行了新制的。

农业方面,他鼓励革新,但并没有大动作。

那是关乎大家能否填饱肚子的事儿,必须慎之又慎,谁敢乱来?

不过,唐治一直在坚持科举的完善与改进。

从内容到程序,不断地调整,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巩固。

工科、术科、农科等纳入了科举入仕,那么将来,就会有很多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官员。

这些学科受到重识,自然也就会有越来越多这方面的人才涌现。

到那时候,唐治能想到的那点简单的玩意儿,和他没想到的或者不懂的东西,自然会有这些专学之人去改变。

所有这些方面,都离不开科考对世人的影响。

最初发明科举的帝王,本意只是为了和士族争夺对天下的控制权。

解决士从哪里来,士由谁决定的问题。

到了唐治这里,他霸道地添加了许多学科成为正科,将能改变的,将是天下的未来。

而且,他凭着个人意志建立一些新政,很可能在他生命终结之后,人亡政消。

但是,以科考的内容为引导,改变整个天下,那对未来的改变,才是不可逆的。

所以,前五年,唐治将国家大政,交由几位宰相们处理,他自己主抓的就是科考。

五年六科,培养了大批天子门生。

第六年,就是工、术、律、农等学科加入正科的第一次科考了。

这六年来,执着于旧学的,已经拼命考了六次,还不中的,大部分也都灰心丧气了。

参加新科考试的,都是六年来除了道德文章,兼习其他正科的学子。

未来,将在他们手中改变。

……

这五年中,唐治虽然主抓文教,但是对于军事的改革,一直在进行铺陈与疏导。

朝中有楼士德、蒙寒空坐镇,陇右的李家成了唐治的忠犬,卢家彻底败亡,贺兰家和杨家是皇帝的铁杆,军队已经牢牢控制在这位年轻天子手中。

在第七年的时候,唐治着手对各地节度使进行改革了。

陇右顾沐恩、河西赖观复,是率先响应朝廷的。

唐治将陇右、河西两地节度使,改成了类似军区一样的存在。

节度这个职务,还是节度,但军政财民法分开了,军就是军。

以前只所以一揽子交给节度使,是因为一逢战事,战区长官必须拥有对地方上一切管辖权,否则来不及请旨,来不及调拨,会出问题。

唐治不是简单地改回去,他对于这些特殊地方的各种制度也进行了改良。军政财民法是分开的,战时当地升级为战区,各方面官吏,俱皆听从节度使调度。

但是,这些官员的任免,完全控制在朝廷手中,战事一旦结束,这些人与节度使的从属关系也立即结束。

同时,节度使也不能专职于一地,甚至干了一辈子,亲信遍地,不是他的儿子继承节度使,就要出乱子的情况也不能出现了。

最多八年,节度使必须轮换。

一系列的制度,既保障了节度使的权力和地位,又最大程度地削除了隐患。

这个时代,敢于造反的节度使本也没有几个,如今朝廷又是蒸蒸日上,国力益加雄厚,谁敢对抗朝廷。

况且,赖观复、顾沐恩,还有江南节度贺兰崇胤,还都干的有声有色,唐治的军事改革,自然也就无比顺利了。

江南这边,遵照唐治的吩咐,顾沐恩把绝大部分精力,用在了建设水师上。

前期的时候,这么烧钱,其实阻力是很大的。

朝野都有大量的人反对。

但是在第五年的时候,唐治觉得是时候把水师拉出去遛遛了。

水师这一趟出去,可不只带着劲弩长矛,还带了江南士族派出来的大批精明的商人。

在第六年五月中旬的时候,船队回来了。

走了半年的船队,带回了如山的财富。

一切杂音,瞬间消失。

这个年代,可没有什么腐儒,而且恩威抚远的理念,是深入民心的。

既然出海大大地有利,江南很多的反对者,立即变成了疯狂的拥戴者。

唐治走出去的计划,也顺利开始了。

对于水师的强大,唐治倒不担心。

水师再强,也离不开陆地,久离陆地的话,只能萎缩成海盗。

于是,他开始放心地把目光投向了西南。

这几年,由徐伯夷、息夫人、被唐治热情挽留,迟迟不能回叶茹,已经死心踏地的洛昂达,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针对吐蕃的计策。

这些计策,是颇为见效的。

在唐治登基第八年的时候,吐蕃发生内乱,他们的王被叛军驱逐,不得已向陇右求助。

陇右顾沐恩、河西赖观复早就是参与了针对他们计划的边陲将领,于是他们立即汇合叶茹出兵,以帮助吐蕃王平叛的名义,杀了进去。

前朝大炎立国之初,天下仍乱着,唐治的先辈曾经付出重大代价,向吐蕃借兵。

彼一时,此一时也。

现在的吐蕃,重复了大炎的故事,却没有赢来大炎的结局。

本就渐渐失去权威控制的吐蕃,随着唐军的杀入,立时土崩瓦解了。

早就脱离的叶茹,率先奉遥在神都的洛昂达为王,自立了。

其他四茹,立即有样学样。

吐蕃王的本茹,在他归来之后,居然还分裂成了三个,其中两个分别与叶茹和另一个茹结盟了。

吐蕃一时间竟出现了八个王。

而这八个王手下的领主们,有些实力强大的,被控制不严的,还在效仿他们曾经的茹本,继续玩自立。

吐蕃王朝的崩溃,让这片土地上曾经极其强大的一个帝国如昙花一现,前后不过百余年,从此不复存在。

唐治觉得,是时候让洛昂达回去了。

洛昂达三位夫人,都已成了气候。

如今洛昂达回去,纵然他们是夫妻,叶茹也会撕裂成四个派系。

而且,唐治打算让旦增喜绕一起回去。

这几年来,旦增喜绕一直在他身边做司言女官。

司言女官是息夫人息尚宫手下第一女官,掌宣传奏启。

所以唐治接见大臣,拟定条陈、批阅奏章,她都是侍奉在侧的。

在这个过程中,耳濡目染,旦增喜绕学习了很多的政略知识。

唐治有信心,她所掌握的政治斗争的手段,在叶茹那个粗犷的游牧势力中,是有降维打击的作用的。

但,旦增喜绕不肯走。

已经出落成大姑娘的旦增喜绕理直气壮地看着唐治:“臣一直追随在陛下左右,陛下应该清楚,臣对陛下的心思。”

旦增喜绕红着脸蛋儿,但是草原儿子,胆子就是大。

“陛下如果让臣回去,臣就回去。臣跟陛下可是学了不少东西,陛下应该相信臣的本事。别看人家是个小女子,给我十年功夫,我能一统吐蕃,陛下信不信?”

旦增喜绕杏眼圆睁:“陛下还要让臣回去吗?”

唐治大怒,这丫头,果然是不能惯的,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啊她!

唐治哪里是能容得她嚣张的人,再说,如今的唐治,武功那是何等的高明?

当下,他便与旦增姑娘约定,月圆之夜,紫禁之巅,公平一战!

是夜,唐治便使一杆大枪,唐家枪法,有虚实,有奇正,有虚虚实实,有奇奇正正。其进锐,其退速,其势险,其速疾,不动如山,动如雷震。

一杆大枪使开来,忽急忽缓,急急缓缓,缓缓急急,刚矛并济,什么金鸡乱点头,枪挑铁滑车,一杆霸王枪,大开大合,刺,戳、点、扫、挑;格、拨、架、挡、淌,攻防一体,所向披靡。

旦增喜绕被打服了,再也不敢冲唐治瞪眼睛了。

不过,叶茹她当然也是不用回的了。

……

开元十年,秋。

九月鹰飞,天高气爽。

唐治成为皇帝以后,第二次出京了。

这一次,他去的是陇右,因此所带的,便也只有杨家四位嫔妃和李其瑶李妃。

此去陇右,是因为那打不死的小强裴甘丹竟然做了室韦的驸马,领着室韦铁骑,杀回了北方。

南无吉万马为先锋,连战连捷,北鬼方王太后卢雨婷与王叔亚父扎鲁克,护着尚是少年的鬼王马尔丹被迫弃了王城,带着卢阮、萧千月等大臣逃入了草原。

茫茫草原,追索不及,裴甘丹便也并不恋战,悍然又向南鬼方去杀。

先打老婆,再打老爹,裴甘丹倒也真是威风。

钓鱼达人、躺平大师达弥皓眼见右大相塞诺也是闻裴甘丹之名而丧胆,于是丝毫也不介意吐蕃王求援的下场,也向大唐求借救兵了。

唐治现在的国力,是能一统鬼方的。

但他知道,无论是鬼方还是吐蕃,对现在的大唐来说,夺过来就是累赘,除了成为趴在大唐身上吸血的蚂蝗,一点用处都没用。

这种毫无所得,只有付出的举动,是注定不能长久的。

就算是在他的时代,他能坚持驻军那里,等他的儿孙继位,国力也会不堪重负,再次被迫放弃这里。

什么?为了一千年后的人,牺牲这一千年人的利益?

上一篇:我是异界大地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