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凌霄 第430章

作者:月关

我便输她一分又怎么了?人家是靠卖艺为生的呀,比剑输给了我,岂不影响她的生意。

唐治也是心思电闪,脚下立生反应,脚步一借,肩头一晃,便主动迎上了她的蛇剑。

“噗!”

唐治动作狼狈,仿佛招架不及似的急急一矮身,孟姜手中蛇剑便挑中了他的发髻。

二人同时旋身拉开了距离,孟姜纤腰间革带被削断,大袍展开,急忙旋身一拢,一手执剑下指,一手拢在了衣襟上。

而唐治则是横剑当胸,头上公子巾缀金环被挑开,一头长发如瀑般垂挂了下来,星眸凌厉,自发丝间透出光来,男儿阳刚之气中,竟有了几分女儿般的俊俏。

杨雪迎情不由自禁,“咕咚”,吞了下口水。

抱着琵琶的杨紫陌乜了妹妹一眼,忽也觉得口舌生津,心跳加快,这是怎么回事儿?

唐治适时拜下身去:“孟姜姑娘神乎其技,多谢手下留情。”

说起来,唐治是先击中孟姜的,但要说位置要害,那就算是孟姜占了上风,倒也不能说就一定是唐治赢了,或是孟姜赢了。

而唐治堂堂郡王,陇右第一人,竟然主动认输,这等风度,更加叫人为之折服。

只有一向好胜的孟姜,着实是有苦说不出。

如果刚才那一脚不收住,力气大些的话,保准儿把唐治也踢得淤青一块,跌一个趔趄,如今可好,反倒要承他的情儿。

只是……,当年与黑齿虎斗剑,输了气的哭鼻子的孟姜,看着唐治如今这副模样,心中的不甘之意竟尔一泄。

罢了,谁叫我大他两岁呢,这小兄弟也算够懂事的了,便让他一些吧。

然后,孟姜就给自己找了一个辄儿,我和唐治竟然完整地斗了一场剑,没有突然冒出来的杀手,没有发生血腥命案,平安无事咯……”

于是,孟姜便心平气和了,向着唐治嫣然一笑,道:“郡王剑术了得,孟姜佩服。”

唐治只当她明白了自己刚才故意撞上剑去,保她声名不堕的一番好意了,便也向她微微一笑。

“啪!啪!啪!”

杨老太爷大笑着鼓起掌来:“妙哉,妙哉,郡王与姜儿平分秋色,剑术通神,老夫今日,算是大开了眼界了。”

这时,看的心荡神驰的众宾客也才反应过来,纷纷击掌喝彩。

就在这时,大厅门口忽然奔来两人,因为奔势甚急,到了厅门口竟然撞在了一起,两人各自摔向左右,“轰”地一声撞在门框上,动静之大,将厅中众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

孟姜一看,心儿“嗖”地一下就提了起来。

没死人吧?没死人吧?这……要是外边死了个人,那跟我舞剑应该没关系吧?

分别撞上左右门框的两人,一个是罗克敌,一个是杨府的一个管事。

两人根本顾不上撞得门框摇晃,急急抢步进来,齐声大叫:“大王(老太爷),狼烟起了,狼烟起了!”

第457章 陷落,渭城危矣

“狼烟起了?”

久居关陇的人,谁不明白起狼烟是什么意思。

众人纷纷涌到院中,向远处望去,一道浓而不散的狼烟,在晚霞的天空中,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

但是,他们发现的时候,烽燧的狼烟已经燃起,他们无法判断狼烟示警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

事实上,陇右在南北两个方向,都有遭到大队人马袭击的可能。

唐治沉声道:“小罗,立刻去城头,向戍守本城的官兵询问清楚。”

罗克敌答应一声,急急带着两个护兵向前奔去。

唐治把手中剑一抛,孟姜抬手接过。

唐治对站在身畔的杨老太爷拱手道:“老先生大寿之期,只是骤生意外,治只能先行告辞了。”

唐治是陇右节度使,整个陇右最高军政长官,既然有狼烟示警,说明有外敌侵入了陇右,他当然需要马上赶回金城主持大局。

杨老太爷肃然道:“国事要紧,陇帅保重!友谅,替为父送送陇帅。”

唐治退开几步,向众人行了个罗圈揖,转身就往外走。一边走,他一边将头发挽成了一个马尾,用一截丝带随意的系了,举动极显洒脱。

孟姜慢慢从厅中踱了出来,眼神儿迷蒙,还有些做梦一般的感觉。

自在中生出辛苦,安静中道出是非。便尽心竭力,亦做事无成。如花开逢夜雨,月皎披行云。故独舞人杀人,双舞众杀众。

想到黄冠子道长这段批语,孟姜现在大概有点明白了。

这……她与唐治当众对舞,这威力更是惊人呐。

几条、十几条的人命已经不算什么了,这……狼烟都点起来了,万马千军啊!

人群中,卢煜与卢雨鸣父子悄悄地对视了一眼,眸中闪过一丝得意之色。

看到这狼烟,他们已经料定,洛昂达出兵了。

只可惜呀,唐治不在金城,不然的话,洛昂达兵发金城,万一能在乱军之中斩杀唐治,那卢氏之危便迎刃而解了。

因为,一旦唐治挂了,对贺兰曌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并不是为他复仇、出气,而是需要马上考虑,唐治这个最中意的候选人已经不在了,那么她能选择谁?

不管她选择了谁,是梁国公贺兰三思,魏王贺兰承嗣,亦或是令月公主,这三位都有他们的既定立场和拥趸,他们针对关陇的政策,都不可能与唐治的立场一致。

那时候,为了平稳过渡,已经没有余力再坚持她毕生志向的贺兰曌,所求只有帝国的平稳传承了,关陇之危自然迎刃而解,他们卢家也就没事了。

“要不要……半途截杀唐治呢?”

这个念头,突然浮上了卢煜的心头。

可是一想到唐治的护军就有近两千人,卢煜只能遗憾地打消了这个妄想。

卢家的势力虽然庞大,虽然在陇右根深蒂固,但是明面上可以集结起来的,而且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动员起来的武装力量,显然不足以与唐治的亲军对抗。

唐治的第一卫郭绪之部,第二卫袁成举部,就驻扎在渭州城西七里开外的空旷地上,在官道两侧,各辟了一座军营。

当烽火狼烟燃起的时候,两卫官兵立即察觉,并在呜呜的号角声中迅速集结起来。

这种狼烟示警,通常表明危险来自边陲,距此可能还远的很。

但是他们岂敢大意,所以集结完毕后,立即就向渭州西城门处迅速赶去。

而更远处,距渭州有大半天脚程的鄣县,便驻扎着唐治的龙家寨第三卫、外籍军团第四卫。

这两卫兵马俱是骑兵,一俟察觉狼烟升起,他们也立即拔营起寨,向渭州城飞驰而来。

这道狼烟升起时,渭州北城处,正有一支马队要进城。

这支马队,看似是一群商贾,马背上驮着各色的物资。

实际上,那是四大寇沿途劫掠了一些村寨百姓的东西所做的伪装。

他们想骗开城门,大队人马就埋伏在三里地外,而城门守军中,也果如李播兴所说,是有人在暗中接应他们的。

在接应的那个守城队正的帮助下,他们刚刚顺利进入城门,正要不动声色地散开,控制住城门,这时渭州城中的烽火台上,便冒起了滚滚浓烟。

“马上关闭城门!”

城守旅帅闻讯,立即从城门楼中跑了出来,大声发布命令。

城下进出的百姓一片骚乱,急于出城回家的,急于返回城内的,已经顾不及等兵丁检查盘问,匆忙奔跑起来。

城门守军得了旅帅的命令,也开始要强行关闭城门。

狼烟起,便是最高警戒。

但是这种传讯方式也相当简单,后接到示警的地方,是无法在看到示警的第一时间,确定来犯的人数、来犯的方向,距自己这里的远近的。

所以,在看到狼烟示警之后,他们需要第一时间将防区提高到最高戒备状态,直到收到准确情报,再判断是否继续维持最高戒备状态。

因此,这一道狼烟,打乱了那些冒充行商的马匪的计划。

他们的内应只是一个队正,不可能违背旅帅的将令。

几个马匪小头目匆匆对了一下眼神,便果断采取了行动。

不能智取了,那就强取!

他们立即从马包中抽出兵刃,扑向了正要关闭城门的守城官兵。

“城破了,城破了,杀人了,杀人了!”

他们一面与守城官兵搏斗,一面放声大喊,制造混乱。

一时间,城头大乱,城上城下,都有殊死搏斗的双方勇士,而城下百姓愈发慌乱,他们哭喊着、城里的往外跑,城外的往里冲,刚刚掩了一半的城门,又被他们挤撞了开来。

“放火放火!”

一个悍匪挥舞着带血的马刀,杀上了城门楼,很快就纵火点燃了城门楼。

此时,暮色苍茫,那冲天的火光,已经可以放出好远。

几里地外,正在林间偃伏的马匪忽然看见远处城头火起,立即纷纷牵马出了密林,跃上马背,便向北门方向涌去。

渭州是杨家的根基之地,几乎从不曾遭受过大的兵灾。十多年前,吐蕃王集十万铁骑,杀入陇右,本着速战速决的想法,经过渭州城时,也是绕城而过,并未强攻。

因此,此地不仅防务空虚,而且守卒没有太多的戒备之心,毕竟有重兵防御在外,哪能毫无奈警地便有强敌杀抵城下。

因此,松懈大意、将骄兵惰在所难免。

渭州城守军只有两个团共四个旅,每个旅一百人,分别由两个校尉统领。

而这两个校尉现在都不在,他们都跑去杨府送礼吃酒去了,虽然他们官职不高,但是都与杨家有着不算太远的亲戚关系,因此杨府寿宴中,倒也勉强有他们一席之地。

如今城门处骤生大乱,他们刚从杨家跑出来,还没回到自己驻守的营地呢。

西城城墙上,晚风已经极凉了,两个士兵背靠着碟墙,坐在城头避风处,正懒洋洋地等着换班儿。

忽然听见城外一阵激烈的马蹄声响,两个人惊讶地站起身来,探头向城墙外望去,顿时呆若木鸡。

远方沉雷滚动,连绵不绝;有一支整齐的披甲队伍,正脚步铿锵地向渭州城赶来。

他们的甲胄、高举的刀枪,在惨淡的夕阳下,闪耀着森寒的光芒。

这是唐治大王的近卫军团,全员甲士的步兵方阵。

而在他们身后,一路惜着马力,缓缓而行的骑兵,此时因为已临近城门,也开始发起了冲锋。

他们洪水一般从步兵方阵的两翼荒地里猛冲过来,铁蹄溅得泥土飞扬,山呼海啸声如浪潮汹涌。

守城的士兵看着陇右节度府的大旗,唐治的帅旗,这支骑兵的统帅郭绪之的郭字大旗,一脸的懵。

这……这是节度使的近卫军团啊,他们攻打渭州城作甚?我们……不能阻拦他们的吧?

上一篇:我是异界大地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