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关
要防止结党有很多措施,但归根结底,就是不要让一个人把他的仕途前程远大与否,能完全寄托在某一个人身上。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就结不成朋党。
岳小洛、乔书办这些人投到他门下时,为什么要说“甘为其门下走狗?”其实就是这种心态,我投靠你,我就是你的人了,我的身家性命、仕途前程,就全拜托给你了。
包括罗克敌、南荣女王、徐伯夷等,哪一个不是这种心态?
所以,唐治一边做着眼前最紧要的事,一边在思考未来。
他要让考核、任命、升迁变得更加透明,更加依靠制度的硬性标准,而不是他对部下一言而决,他的部下再对自己的部下一言而决,于是产生层层山头……
……
刚刚走马上任,成为东推御史的岳小洛,已经从岳察院变成岳侍御了。
岳侍御焕发了仕途的第二春,办事效率都提高了许多。
一批批经御史台调查确有问题的官员,被移交到大理寺进行审讯。
第一批移交的,就是唐治亲自弹劾的那四位官员。
其中太常卿陆凡笑被大理寺上门提调证人的时候最好笑,那两位貌美的尼姑和年少的女道士在他府上依旧身着法袍。
除了她们,陆凡笑府上居然还有一位身着白袍,头上戴着披肩长巾、胸前挂着十字徽章的胡姬……
姚无极举告的涉及科举舞弊案的那几名官员是之后就被调查的。
令月公主早就盯着他们呢,姚无极不是御史,不能风闻奏事,他既然敢告,手上当然是有证据的。
这些人证物证交给御史台,很快就能定案移交大理寺审理了。
不过,这个时代对于科举舞弊的反应还远不及后世那么激烈,处理起来也不像后世那么严重。
索立言将此案查清之后,立即呈报了圣人,毕竟这是圣人重点交办的案子。
主考官礼部侍郎黄辉荣接受了一位致仕宰相的托请,违规录取了那位宰相的孙女婿。
副主考官翰林学士胡敬则违规录取了他恩师的儿子以及一位同门好友的弟弟。
中大夫孙元龙违规录取了自己的妻弟,以及收受贿赂并录取了一位蜀地士绅的儿子。
若换作后世,出了一件这样的丑闻,主考官及涉案举子都要砍头,当科考试成绩作废,是要另行举行重考的。
但是这个时代的处理还没有那么严重,圣人只是下旨,将这些违规录取的举子全部除了功名,都未批下“此生不得复考”的惩罚。
对于这三位涉案考官,翰林学士胡敬被责令提前致仕,太中大夫孙元龙因为还有收受贿赂的行为,被罢黜为民,退休待遇都没了。
至于礼部侍郎黄辉荣,被贬为柳州刺史,大雪寒冬的也不准他在京里过了年再走,让他马上拍拍屁股走马上任去也。
此外,那些贪墨的、渎职的、侵占田地的、夺良人为婢的,该清退原主的清退原主,该罚俸禄的罚俸禄,该贬职的贬职……
一时间,不仅大理寺忙、御史台忙,吏部也跟着忙了起来。
天天都有职位空缺啊,趁着年终考课刚出来,正好挑选些合适的补官人选报与宰相们评估才是道理。
这一来,想跑官的人还能少了?
能直接跑吏部的就跑吏部,吏部那边没有关系人脉的,就跑其他衙门,曲线托请。
一时间,其他衙门官员的忙碌,不比御史台、大理寺和刑部差。
官员们忙,吏员们就不忙么?
他们的上官有的贬官、有的升官、有的调来,有的调去,这得迎来送往吧?
所以,吏员们也忙。
为了方便官员们彼此行走、互相沟通,就连不良人、清道司这些基层衙门也跟着忙碌起来了。
不良人得天天上街,唯恐出了治安问题,一旦惊扰了贵人,难免受到牵累。
清道司也是大力组织人员,扫除积雪、清理道路,以便贵人们往来奔走时路好走些。
所以,役员们也忙。
一时间,神都从上到下,就像一群辛勤的小蜜蜂儿似的,没有一个不嗡嗡的。
官员忙、吏员忙、役员们也忙,就连说书先生们都忙。
唐治也学着黑他的人,让狄窈娘、唐小棠和乔书办一边写。一边将写完的稿子卖给说书先生即时发表。
一时间神都各处勾栏瓦肆、茶楼酒馆,全都是前朝御史汤智的故事。
本来只有一个故事的话,平头百姓们短时间内还真看不出这是在映射汝阳王唐治,可是这么多的话本儿同时问世,那谁还看不出来?
这个主角原型是谁啊?那个反派是谁的龙套?光是猜测这个,就够大家伙儿乐呵老半天,更何况这些故事个个经典了。
哪怕是一开始冲着猜谜去的人,很快也被故事所吸引,急于知道后续了。
这追更的人一多,说书先生的积极性也高了。
本来是一天讲一段的,为了能多说两段招揽客人,他们买稿子的润笔费都提高了。
当然,这些小钱儿,乔书办是看不上的。
但狄窈娘和唐小棠不同,她们俩从小到大光花钱了,从来没有机会自己去赚钱。
现在领到手的稿费虽然还没有她们的月例银子多,可那是自己亲手挣来的呀。
一时间,二人创作热情高涨!
尤其是狄窈娘,本来她一天要花半天功夫参详《关节书》,研究累了才去写话本儿。
现在被她用来破解《关节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已经变成了一个爆更狂人。
不过,你还别说,那卢龙李观鱼挺能打的。
他以一敌三,对方的故事还是传世经典,也没能把他的声势彻底压住。
比如在烟花柳巷,李观鱼版汤智传奇就最受说书先生们欢迎。
大量有关唐治的话本儿充斥于坊间,很快就引起了士子文人们的注意。
这个忘恩负义、杀妻灭子的高典军,怎么那么像梁王……梁国公府的高典军呢?
咦?这个欺男霸女,害死窦娥的纨绔,越看越像是贺兰五公子啊!
汝阳王下江南查办“杀良冒功案”,真是因为玉腰奴以身相酬吗?
刚从青楼出来的一位士子马上热心解说:“不只不只,还有绿扇,还有小杜娘子、还有南宫窈窈、还有李奴奴、还有汪婉惜、还有江南小荷……”
听者惊道:“这么多么?”
“咳,都才出场,还不是呢。不过你放心,就李观鱼那操行,将来肯定都是汤智的人。”
于是,士子们也闲不住了。
便有一位太学生洋洋洒洒写了一篇评论文章,责斥汝阳王唐智做事没有底线,假公济私、沽名钓誉。
当然,他也不会傻到直接说是汝阳王唐治,而是假借评价书中人物的名义。
马上就有士子写文章反驳,认为那个大反派令狐三省才是飞扬跋扈,陷害忠良、祸国殃民。
文人学子们的评论文章,很容易就传到了官员们的耳中。
官员们看了他们的文章,好奇之下,就去听话本,于是……
此时,距腊月二十六也就近了。
腊月二十七,就要封衙休沐。
二十六是休沐的前一天,也是小谢娘子受封的好日子!
第422章 册妃,亲聚仪鸾
今天就是腊月二十六,册妃之日。
明天开始就是七天小长假了。
元日前三天、后三天,加上元日当天,七天大假,共度佳节。
不过,在京六品以上级别的各衙署正印官,除夕夜和元日当天是不能与家人共度的,因为他们得进宫,君臣同乐。
昨儿晚上,一切准备停当后,小谢还是怕起晚了误事,提前嘱咐三思五弦四个丫头,一早卯时三刻务必唤她起床。
四个丫头也知道明天是小谢夫人的大日子,这深宅大院的,又听不见打更人的声音,怕误了时辰,特意在外间房里准备了三台报钟的漏壶,就摆在她们床边。
这种计时的漏壶,受水壶上分别雕有有龙虎雀龟四象,在其标志时间的“木箭”上有“拨牙”,到了定时的位置,“拨牙”拨动开关,从四象口中便会分别吐出一颗珠子,击响那边的铜盘。
四颗珠子分别落下时,叮当作响的,足以把人唤醒。
不过,她们怕这计时的漏壶出了故障,所以足足准备了三台。
前两日唐智在御史台忙碌,因为明日要举行册妃大典,所以今日被岳侍御、唐大宽等人硬是赶回家来歇着。
一见大王中午就回来了,她们就知道,大王前几天要么晚归、要么不归,今儿难得在家歇着,这晚上啊,肯定消停不了。
果不其然,到了晚上,内室里是斜阳瞥映浅深树,云雨翻迷崖谷间,外间屋里,四个丫头便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好不容易风平浪静,几个丫头能睡着了,自然睡的香甜无比。
早晨,卯时一刻不到,还不等人叫,小谢就醒了。
此时窗外还全黑着,桌上的灯还在散发着微弱的光。
小谢借着微光看了看丈夫,唐治侧卧着,睡的正香。
沉睡中的他,透着一种平时难得一见的安祥与恬静。
小谢甜蜜地一笑,轻轻向外抽着身子,免得直接坐起来,凉风灌入,惊醒了唐治。
榻前虽然有暖炉,不过总不及榻上暖和嘛。
只是她这一动,便觉一阵腰酸,不由暗啐了一口。
今日要行册妃大典,她本意是要唐治好生歇息的。
谁料唐治却哄她说,两人做了这么久的夫妻,她的身子却还没有动静,怕是与她的身高有关。
小谢也不懂她身子纤长与他说的有什么关系,唐治只说他遍览群书,终于寻得一个秘方……,不是,终于寻得一个姿势,名曰“偃盖松”,最具奇效。
于是,小谢只能听话地摆起了“偃盖松”,事了沐浴的时候,她双腿酸的都快迈不进浴桶去了。
小谢悄悄撤到榻边,拿起睡袍穿好,又把唐治的睡袍拿来,叠在暖炉边的锦墩上烘着,这才蹑手蹑脚地走出去。
四个丫头两两并枕,睡得正香。
小谢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将三只计时漏壶的报时装置给拨开,这才回到内室,坐到梳妆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