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凌霄 第365章

作者:月关

众人慌张不已,连忙想找唐停鹤,让他拿个主意。

结果铸钱丞和铸钱正寻到唐停鹤的住处,就见房中正梁下悬挂着一方官印,唐停鹤早已不知去向。

众人傻了眼,唯恐自己受了牵连,赶紧去开了大门,放岳小洛进来。

岳小洛到了唐停鹤的住处一搜,除了悬在房梁下的一口官印,什么都没有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唐停鹤就已逃之夭夭。

……

淮北,运河之上,一架狗拉的爬犁,贴着河边的冰面驰的飞快。

唐停鹤快马逃出广陵后便沿运河北上,一过淮河了,河面便已结冰了。

不过,这片地段还是比不得北方大地冻的结实,河中心的位置尚未冰封。

能承人的冰层,只有靠近两侧河岸的地方,还是比较危险的。

这架爬犁不大,前边是驾着七八只狗的车夫。

唐停鹤将自己的行李包顶在前头挡风,自己背对着爬犁的方向,蜷缩在爬犁架子上。

狗皮帽子羊皮袄,身上还盖着一条破棉被,脸上也蒙了一条毛巾,只露出一双眼睛来,眉毛上全是呵气形成的白霜。

这时的河道冻的还不够结实,这么走是很危险的。为了说服这车夫,唐治付给他们家足足三锭的金元宝。

车夫脸上蒙着毛巾,扭头大笑道:“客官,你还真别不舍得,我跟你说,也就是我吧,也就是咱这是狗爬犁,换了旁人,换作马爬犁,现在没有敢上冰河的,冰还不结实呢。”

唐停鹤勉强哼唧了一声,算是应答。

他额头有伤,脸上燎起的几个水泡刚刚结了痂,昔日的风流倜傥俊公子,现在说不出的凄惨,哪有心情聊天。

车夫兴致却很高,毕竟得了三锭金元宝,给两个儿子一个闺女置办新房、聘礼和嫁妆的钱就都有了。

车夫哈哈笑道:“前两日,我们村边停了条船,船上藏着两大箱子金银珠宝,要北上哩。结果呢?一过关口就被搜出来了,我看你细软之物也没少带,若不是我,你可走不了。”

唐停鹤警惕地紧了紧藏在袖中的刀,沉声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那车夫哈哈大笑道:“放心放心,咱可是良善百姓,不干为非作歹的事儿,咱只是告诉客官,咱帮你也是担了好大干系的哩,你答应平安抵达神都后再送俺两锭金元宝的,可不能失言。”

唐停鹤吁了口气,没好气地道:“我知道了。”

顿了一顿,他又道:“前边停一下,我要方便。”

车夫听了便控制群狗,放慢了速度,缓缓停了下来。

见唐停鹤蹒跚下了爬犁,车夫笑着打趣道:“这天寒地冻的,你可小心着些,别把那话儿给冻掉了。”

唐停鹤脚上不过血,冻得都有点僵了,走路本来就不灵便,一听这话,“嗤溜”一下就滑了个跟头。

冻掉?我倒是想啊,我也得有啊……

要不是知道这车夫是无心之语,唐停鹤恨不得扑上去一把掐死了他……

……

熊别驾写了一封书信,趁着运河还没有彻底冰封,着人送去了驿船。

他这封信是写给张相的。

熊别驾是张孟将举荐为广陵别驾的,自然属于张孟将一派。

广陵出了这么大的事,他自然要将这里发生的一切向张相汇报一下。

虽然地方官府有正式行文送去朝廷,但是从他私人角度向张相书信,便少了些官样文章,角度也更私人。各个方面的事情,熊别驾都说了一些,其中很大篇幅都关乎唐治。

最后,给张孟将的信中,熊别驾对唐治的文武各方面本领给出了一个极高的评价:“此,贤王也!”

此时,贤王唐治也有房中写着奏疏。

文武全才的唐贤王的这封奏疏有点难产。

广陵大乱刚刚了结时,他就与义阳王贺兰娆娆、广陵太守方辰川联名上了一封奏章。

不过,那次他只需要将方太守的奏章看上一遍,署个名字就好。

这一次不成,他是要亲自上疏。

而唐治在蝉鸣寺苦心磨练了五载,所学甚是庞杂,其中关于写奏章这种事儿却是短板。

他的文笔较之人家自幼苦读、十年寒窗,又在科考中万中选一的士子们,那是没法比的。

如何下笔,唐治颇费思量,写了半天,撕掉了四五份写废的,还是不能顺利下笔。

唐治又不禁念起了小谢的好。以前他想表达什么,只要把要点说给小谢听就行了,自有小谢替他捉刀,写出一篇锦绣文章来。可现在靠谁?

离京的第四个月,想她!

其实,别的朝廷大员就算自己有那个文笔,也不是每一封奏疏都亲自落笔的,身边都有高极秘书一类的角色。

可唐治身边,这方面的人才实在匮乏。

唐治正抓耳挠腮的功夫,狄窈娘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

经过几天的休养,狄窈娘的病终于好了,被允许离开房间的她,第一件事就是跑来看望唐治。

唐治听见动静,回头一望,便搁下笔,起身笑道:“你病好了?”

狄窈娘笑吟吟地点了点头,走上前,一脸娇憨地道:“三郎文武双全,这是又在写什么词赋不成?”

唐治苦笑道:“什么词赋啊,这些日子,我也接触过一些官员,其中颇有一些干吏。便想着虽然我不是淮南道的观察使,既然有所考察,也该禀奏君王,只是这奏章一旦下笔,便觉得诸多不妥,叫人颇费思量,哎,愁得我头发都快掉光了。”

狄窈娘掩口笑道:“掉光了也不用怕,三郎就是扮成小沙弥,也是极俊俏的。”

说完这话,她自己脸儿先是一红,便凑近了来,道:“人家看看,不妨的吧?”

她这一凑近来,唐治便嗅到一阵隐隐的香气。

小姑娘家家的,果然爱美。病才好,便打扮起来了。

唐治拾起刚写了个开头的新奏章道:“这有什么不能看的,喏,你瞧。”

狄窈娘接过奏章,只看了几句,便瞟了唐治一眼,眸中含着隐隐的笑意。

唐治被那灵动的眼神儿看得心头一跳,忍不住问道:“怎么了,哪里不妥?”

狄窈娘摇摇头,拈着奏疏想了想,问道:“三郎在京中,可有能在御前说的上话儿的官员为呼应?”

唐治心头又是一跳,这回的跳和刚才的跳可是大不相同。

方才是因为狄窈娘的一睇甜中生俏,颇为可人。

现在却是因为这句话问的实在太过直白。

狄家丫头代入太深,早把自己当成唐治的人了,丝毫不觉得自己这么问有何见外。

她是狄阁老的孙女,唐治与狄阁老还没有结成默契的同盟,涉及自己底细的事,本来不该相告的。

但是看着狄窈娘澄澈的双眸,唐治却坦白道:“有的!”

以前,唐治是没有的,但是现在江南士族已经站到了他这一边。

他在朝中,自然便有了一批江南士族背景的官员可用。

狄窈娘笑道:“既然有,你这样欲遮还掩的,便不合适了,反会叫陛下一眼就洞察你的心思的,对你很是不利。”

狄窈娘往椅上一坐,铺开一份新的空白奏章,使镇纸压好。

她又提起笔来,润了润墨,“刷刷刷刷”地先把开头的统一制式用语写好了,然后把笔一搁,回首望向唐治,嫣然道:“三郎接触的广陵官员,可也有不称职的?”

“自然是有的。”

“那么,他们是贪、酷、浮躁、能力不及、老、病、罢软,还是不谨。”

唐治眉头一挑,这小妮子,官吏考功不及格的八条要点,她居然都知道。

忽然间,唐治便对狄窈娘有了几分信心。

于是他便将近来接触的官员,包括方刺史和熊别驾在纳,其性格、为人、能力各个方面,自己的印象都逐一说了一遍。

狄窈娘认真听罢,歪着头想想,又点头道:“我知道了。那我试写一篇,三郎看看成不成。”

她转过身去,提起笔来,略一思量,便刷刷刷地写起来,笔走龙蛇,流畅无比。

一边写着奏章,她居然还能分心二用,对唐治道:“三郎不必按照胜任与否分类考评,就依官职大小逐一作出考语。

如此,方显不偏不倚,不显私心。而且三郎只作考语就好,不必提出处置。那不是三郎应该说的。

三郎在京中既有呼应,他见了三郎这篇奏疏,自然知道该怎么做,若还不知道,这等蠢人三郎也就不必结交了,免得他太蠢了,连累三郎。”

狄窈娘 一边与唐治说着话,笔下却是龙飞凤舞,须臾不停。

唐治情不自禁地走过去,见她不但措辞用句,字字考究,一字不错不乱,而且方才自己提到的诸多官员的优劣,她居然有过耳不忘的本领,全都记住了。

唐治不禁瞪大了眼睛,这窈娘……

可惜了!若她是个男子,只怕狄家又要出一个不逊于狄阁老的人物。

唐治写这封奏疏,其实是想说广陵多个官职空缺,请求朝廷委派官员就任。

现在,广陵长史、广陵司马、广陵造船大使、铸币大使等,许多官员都有空缺。

而唐治在接触当地官吏的过程中,自然也就有了一些想栽培的人选目标。

趁着马上过冬,运河封闭,朝廷从异地派员很不便利,又不可能让地方上这么多要职全都空着,这是唐治提拔、扶植亲信的最佳机会,所以他才想上这封奏疏。

可是,一有了私心,这封奏疏该怎么写,便让他大费思量了。说的太直白了,不妥。说的含糊了,又怕为别人做了嫁衣。

可他此时看狄窈娘代书的这篇奏章,观点旗帜鲜明,褒者贬者、俱都详尽,但完全就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任你如何挑刺儿的人,也别想从中找出半点私心。

但是,他认可谁,否定谁,一定可以在皇祖母心中打一个深深的印象。

那些江南士族背景的官员只要懂得打配合,完全可以毫不理会唐治这篇奏章,却能完美地配合他。

因广陵出缺而上书荐官的官员,就只管荐官,荐的官是哪儿的不要紧。

上书提醒广陵乃经济重地,不可诸官久悬的只管上书,也不言及其他。

再来一个上书汇报大雪灾情的,讲讲道路如何难行,严寒之下骡马冻死于途的凄惨,其他的一字不提。

可这些奏章全都集中到皇祖母手上,她看到的将是什么?

所有这些信息,看似毫无串联,但是集中到女帝手中,形成的就是这样一副印象:

广陵乃经济要地,不可有诸多要职久悬不决啊,陛下。

冬季道路难行,异地官员调动的事儿得放一放了,要不会出人命的,陛下!

上一篇:我是异界大地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