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警戒 第1476章

作者:墨武

就像人类处于六道轮回中,不用转世再看到六道轮回,其实只要你认真来看,破除痴迷来看,就发现人类社会就是处于六道轮回中。

有享乐无数,却散漫无度、终究会天人五衰的天人!

有好战不休,却不知道战争意义的阿修罗!

有怀疑一切,无法再相信任何事情的人类!

有痴迷当下,至死不知道给了它们食物、然后最终给了它们一刀的是同一类人的牲畜。

有无时无刻不处于饥渴、无时无刻不在索求的饿鬼,同时还有如在地狱般的战场,那里有着永无止境的磨难。

六道轮回就在世人眼前。

佛法将一切变化清清楚楚用十二因缘示现,比任何心理学都详细的描述了贪嗔痴三毒引发的诸多变化,可学习心理学的却对此视而不见。

他们或许不是不见,而是怕看见。

研究一辈子心理的人,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心理师不是比比皆是?!

研究了一辈子哲学,最后研究出人生毫无意义的哲学家大有人在。

太多世人从未想着跳离六道轮回,他们已将自己等同六道轮回,他们享乐、行有余力的时候,不想去解决这些问题,可等到他们身处苦难的时候,却无力再解决这些问题。

暖玉说发现了六道轮回的缩影,发现的就是沈约想的这些问题的本质根源!

但琴丝显然早就明白这些事情。

世人挣扎于六道轮回无法跳脱,益发的向地狱的方向行进,琴丝却要解决掉六道轮回!

这不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世事上,释家早就对此进行了解决,如今的琴丝只是要将释家解决六道轮回的方法转变成科学的、人类可见的方法。

琴丝不是修行者,但她的解决方法和修行者完全一致——你要解决一个问题,你必须明白问题为何会出现。

这不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设定了一道线,决定了只有百分之十的人可以通过,你能将问题归咎于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不努力?

你处于百分之十可以将其当作理所当然,但你能保证每次都处于百分之十中?

“要让人类能继续前行,就必须要解决六道轮回。”

琴丝庄重道,“在释家教法中,要解决六道轮回,就必须要去除世人的贪嗔痴。事实上,我认为,世俗要解决六道轮回,世人同样要去除贪嗔痴。”

众人默然,无不想及自己的事情——张继先想到自己痴迷除魔,夜星沉想到自己的贪恋皇位……

“释家教法中,解决贪嗔痴的方法是……戒定慧……”

琴丝看向沈约,“我理解的可有问题?”

沈约摇头道,“你说的完全正确。当然了,释迦教法中还有旁的法门来针对解决贪嗔痴,但根本不离戒定慧的三无漏学。”微有沉吟,沈约补充一句,“无漏本指断除烦恼根源。”

琴丝环望众人,“解除了烦恼就叫无漏,那处于烦恼中,自然就叫有漏。如今的世人,基本处于一个漏勺的状态。”

她说的有些滑稽,众人却都是庄重的表情。

“因为时刻都在的贪嗔痴,引发益发多的烦恼,烦恼消耗着世人精气血肉的同时,如绳索般将世人完全束缚,让世人完全失去了自身的意志。”

琴丝沉重道,“修行不难,有独立清醒的意志就可以,但如今的世人,要获得独立清醒的意志却是难上加难。”

暖玉深有感触的点头,“很多世人,更似行尸走肉。”

“但这又很难说是他们的问题。”

琴丝感慨道,“让一个墨缸中出来一块白布,毕竟还是强人所难了。释家反复强调去除贪嗔痴,可始终没有去除贪嗔痴的一个衡量刻度。”

众人点头。

“世人被贪嗔痴束缚,难以有一刻看清真相的时候。”

琴丝叹息道,“大多数世人唯一的一次看清真相的时刻,偏偏是在临终时。根据末世人观测,在灵明点和身躯分离的刹那,因为身躯意尘不再对灵明点产生作用,会让灵明点从意尘中脱离了刹那,这时灵明点的能量会主动激发身躯的功能。”

说话间,空中出现个模型,模型展示的是一个带着灯罩的灯泡——灯罩和寻常的灯罩不同,几乎是将灯泡的光芒完全封在其中。

下一刻,灯罩提离,灯泡灯光被众人所见。

模型乍现,常人不解琴丝用意,暖玉却立即道,“灯罩就是比喻世人的身躯,而那灯泡,就是灵明点。”

第2267节 永恒之路

佛语千万,不离一意——幻灭灭故非幻不灭。

非幻不灭的就是永恒。

明心见性不就是要见永恒?

会幻灭的终究是虚有。

你相信有不会幻灭的东西吗?

觉者已经发现,这世上有永恒的东西,但绝非人的躯体和意识、以及躯体和意识能达到领域,因此佛法千言万语不过一个指向——告诉你怎么利用正觉找到那个永恒,同于永恒。

仅此而已。

听起来比玄幻还玄幻,比魔法更神奇,但和世人历尽数千年、仍旧突破不了长生极限不同,佛法却将到达永恒之路的步骤比科学更科学的清楚示现。

后来无数得证人补充亦丰富了前往永恒之路步骤的细节,可不过是锦上添花,因为那最艰难的道路已被释迦开辟出来,同时无私示现众生。

暖玉对此显然深信理解,因此一口道破灯罩和灯泡的比喻。

发光的是灯泡,世人执着的是灯罩。

珍贵的是珠子,世人执着的是盒子。

琴丝轻吁一口气,“虽然我觉得比拟的仍不贴切,但终究能让……我们,更明白一些。暖玉,你想的不错,灯罩就类似我们的身躯,还包含我们的六识形成的五蕴。而灯泡,就如灵明点般的存在。世人在这世上,多是处于这种情况,将灯罩等同于自身,而世人因为那灯罩,从不知道灵明点的存在。”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是说世人某些行为导致看不到大局。

琴丝说的是同样的道理——世人因为执着躯体,同样无法看到灵明点的存在。

世人一生忙碌,只为了这个躯体,可笑的是——世人又从不去研究这个躯体的内在,等到这个躯体有毛病的时候,就将其交到别人的手上来处理。

这不是和世人使用手机很类似?世人渐渐将手机当作自己的一切,甚至劝其离开手机都能引发世人的杀机?

手机坏了,换一个,或者修理下就好,但人体坏了呢?世人选择赌运看看能不能修好,但只有在死到临头的时候,才想着发誓保护身体,可一等身体看似好转,一切恶习故态复萌,再陷享乐中不能自拔,看不到老死之难免、世事之无常。

沈约的思想展现人前,琴丝涩然道,“世人的行为的确有些荒谬,不过终究有人看清楚灯罩灯泡的问题,只是苦恼如何去除灯罩。老子曾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他是看懂灯罩、灯泡的人,可惜,他并没有留下去除大患的方法。后人道教也根本没有传承到他的真正思想——既然认为身为大患,为何修道还要幻想永生不死的身躯?世人看似了解了一切,可唯独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的躯体,不了解自己的意识,其实也是可笑至极。”

叶宣儿反倒鼓励道,“但我们开始尝试进行了解,而且我们知道,这世上有的人的灯罩会薄些,不然何以有灵光一现的说法?”

琴丝露出微笑,“你就算灯罩很薄的那种。”

灵光一现不应该是灵光始终都在?灵光始终都在,灵光只能一闪,是不是意味着灵光始终被旁的东西遮挡住了?

有什么挡住、扭曲了你的灵光?

很多人小时候总有灵感灵见,为何长大了灵感真见会消失?这不是证明人入红尘后,有东西渐渐累计,遮掩了那些灵光?改变了那些灵光?

可你若记得你曾经的灵光,去除遮掩,就还能找到你的灵光。

如果你知道此理,为何不立即去做?

叶宣儿望见沈约的所想,再道:“灯罩不止代表着身躯和五蕴,还意味着无明,它的厚度意味着六识产生的贪嗔痴,贪嗔痴引发的六尘的多寡?”

琴丝露出欣慰之意,鼓励道:“说下去!”

叶宣儿盯着灯罩、灯泡的模型,露出振奋之意,“真明如灯,无明为灯罩遮掩住灯的光明。人以无明起,就是意味着人一出生,就因为身躯之故陷入无明。”见琴丝点头,叶宣儿再道,“但有人出生的时候,灯罩薄,就会有更多的光透射而出,让那人因明趋近于醒。在场的诸位,除了沈约外,恐怕都是这种人。”

众人倒是出奇的没有问为什么要除去沈约,因为他们均知,沈约或许有灯罩,但他的灯罩等同于透明。

“因此这世上有了智慧和愚痴。”

叶宣儿再道,“有智慧的人,因为灯罩更薄是以能透漏出更多的光明,光明引领那人时不时的灵光闪动,成为世上杰出的人才。而更有头脑的人,开始思考为何有光明出现,等到他们发现灯罩的问题,显而易见的就会去除灯罩,这就是去除无明、去除五蕴,或者说是去尘,这也叫做修行!”

沈约缓缓点头。

世人从各种角度解释修行,叶宣儿的这种解释,可算是通俗易懂。

“慧远的念佛法门,就是去除灯罩的一种法门。”

叶宣儿一法通、百理明,“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阿弥陀佛四字的本意就是观想身心光明,这是采用近似法来去除灯罩,显露光明。”

慧远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施主所讲浅显易懂,哪怕是贫僧听闻,都有茅塞顿开之感。”

他一生念佛,更是因为信、愿、行。

信为百行先,若不信,无有能成。若不信而有成,肯定不过是随波逐流,置身风口,转瞬消逝,非有真成。

因为信,慧远念佛观佛,一心不乱,这才日趋清明,但你让他如琴丝、叶宣儿这般说出这种道理,仍旧难能。

信并不意味着真正的了解。

信任、信任,信而任之。

释迦对那些天资真的不行之人,无法领悟佛语之人只能先让其相信有这么一条路,然后传授其戒定慧的法门,增长其智慧后再助其了解。

世人都认为理解数学理论需要智慧,既然如此,那理解人生全局,难道不需要更大的智慧?

可世人偏偏认为出家为逃世!出家亦是为了逃世!

真有智慧,如何会选择逃避?

邪法所为则是大相径庭,他们是进行pua的控制,让你气血低落,无能分辨的除了死,无路可走。

第2268节 何为记录载体?

叶宣儿听到慧远赞许,却没丝毫自得,“我只是想得到,高僧却是证得到,其实高僧所行,反倒更让我钦佩。”

这听起来很奇特,世事却多是如此境况。爱因斯坦岂不是早想到了引力波,世人却要在多年以后,才能观测到引力波?

理可顿悟,事需渐除。

你理解了,不意味着你可以立即做到,但世人多将其混为一谈,以为自己知道就是理解、理解就是证悟,是以没事就说自己大彻大悟了。

但传授仁义道德的人未见得可以做到仁义道德,不懂仁义道德的人却可能是个道德标兵。

仁义道德如此,理亦如此。

慧远听闻叶宣儿所言,再念佛号,“施主既有此心,如何不行?”他倒是念念向善,可说是苦口婆心。

叶宣儿默然片刻,“多谢高僧提醒。”看向天子基,叶宣儿感慨道,“若是以往,我实在有太多不做的理由,可到如今,我对进入天子基着实很有期待。但万事有缘,尚需缘至方可结果。”

慧远微笑点头,他听懂叶宣儿的意思——等到眼下因缘了结,叶宣儿定有抉择。

上一篇:勇士教父

下一篇:暮夜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