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警戒 第1450章

作者:墨武

“贫道本来是不信都子俊的。”

张继先唏嘘道,“但他很快证明了自己并非虚言。”看向铜镜中的赵佶,张继先缓声道,“圣上应该还记得我招来关羽一事?”

赵佶自然记得,就是因为张继先招来关羽,他才对张继先的神通确信无疑,不过此刻的他不再执着神通,叹息道,“你叫我赵佶就好。”

张继先反倒怔了下,片刻后微笑道:“恭喜赵先生摆脱名累。”

赵佶苦笑道,“想摆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如今最苦恼的就是上朝,看到一堆人跪在我面前高呼万岁什么的,只有着说不出的可笑和苦恼。”

看向沈约,赵佶感慨道,“沈先生应该知道我并非造作。”

沈约点醒道,“你心自知,何必他求呢?”

赵佶沉默片刻,终于点头,“沈先生微言大义,我是懂得明白,可要做到,又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很是感喟,赵佶又道,“这世上哪有什么千岁万岁,事实上,一人活到百岁都难,可偏偏历代君王都是高坐龙椅,整日听着臣子高呼万岁。欺人已是可悲,欺骗自己更是蒙昧。我想让那些人改口,那些人震惊莫名,哪怕我的一堆子女后宫明里不说,暗地却觉得我脑子出了问题……我现在真的希望能将皇位交给岳飞,但哪怕岳飞那般人物,都是无法接受我的思想,反倒说我以前或许有些……昏聩,可如今是什么千古明君,正可有一番大的作为,我想他说的是……真心真意。”言罢轻叹一声,摇了摇头。

众人均想,很多习惯的确不是说改就改,哪怕是错误,但成了习惯,就会延续下去,这本是世人劣根所致。

赵佶诚恳又道,“我现在其实但求能留在此间,无时不刻从此间汲取更高明的认知……可琴丝不许,总是赶着我去上朝当天子。”

琴丝提醒道,“天下因你而乱,如不能因你而止,你以后再想到此事,总是会留下遗憾。”

赵佶默然下来。

沈约缓声道,“理可顿悟,事需渐除。当年在上京,你虽有心改过,却是无力做到。如今有心有力,正是悟道良机,世俗杂事虽会分心,但对精进的修行之人,却绝对是个明理良机。”

赵佶终于点头,“多谢沈先生鼓励。”

张继先微笑道,“赵先生又有收获,可喜可贺。”

赵佶会心一笑。

张继先重回正题,“当初并非我唤出关羽,关羽其实是被都子俊招出。”

赵佶很是意外的模样。

“关羽出来后竟然知道贫道是天师道人,见我后呼喝道——妖孽将现,道长当尽心除妖,拯救苍生。”

张继先回忆道,“关羽说完这句话后,随即破空离去。”

看向沈约,张继先缓声道,“那时候的我,并不知道世上还有太多玄奇的事情,但我知道,那时候的我绝对清醒。”

沈约知道张继先的言下之意——这世上没有鬼,但有幻,很多人神经出了异常,就会看到许多传说的事物。

精神病人看到的世界,就和正常人看到的完全不同。

那哪个世界是真的?

世俗之人自然是认为精神病看到的世界是虚妄的,但真相却是——不同的神经搭建,就会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因此,精神病人看到的世界,只是非常规的神经驱使下,看到的世界。

哪种神经看到的世界是真的?

第2215节 痴、信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世俗占据上风,只是因为世俗的规则强大到可以将规则当作是正义,可以将规则定义的事物当作是真实!

世人习惯将大多数人神经反应感知的事物固定下来,当作是真相,将神经病的感知当作是病态。

可当神经病占据世人的多数时,那神经病就会将他们感知的世界当作是正常的,而认为所谓正常人的认知是有问题的。

推而广之,如果出现更多的神经异变,比如说丧尸之流,形成团体的他们同样会有另外一种世界认知,他们或许将正常人当作了妖怪,这才一定要消灭正常人。

那这三种世界,哪种才是真实的?

这似乎像个不可解决的矛盾——因为不同的人定义不同,产生了全对或者全错的情况。

在修行者看来,无论哪种世人,通过神经反射看到的尽是梦想颠倒,真幻错乱。真正的“看到”,是需要心性来观照的。

张继先强调自己是清醒的,他是在强调一点,他看到的并非障眼法,亦不是神经衰弱下看到的幻觉,而是绝对清醒下看到真实发生的一切。

沈约诸多念头展现人前,张继先见了幽然一叹,“不错,如今我见多了高科技,自然知道那是都子俊施展的一种极为高明的障眼法……我以为看到的是真的,其实仍是幻的。”

琴丝补充道,“或者应该说,都子俊用虚拟现实技术,制造了一个关羽现前的假象。”

沈约恍然。

对于现代人而言,见到虚拟现实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真实的。

可对古代人而言,遇到虚拟现实的正常反应却是——这是神仙显灵或者是妖魔鬼怪。

就和见鬼一事般,对于神经学专家来说,见鬼就是一种神经异常。而对于痴迷的人而言,鬼是真实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虽然说在影视中,不信鬼的终究会撞鬼,但在现实中,不信鬼见到的不过是人心的丑陋险恶。

现象是同一个现象,不同认识的人,解读不同而已。张继先虽然看过天书,见过不可思议,但当时对末世人的虚拟现实,仍旧无法理解。

琴丝再道,“都子俊是通过纹镜……恩,也就是道长面前的这面镜子,看到了汉末历史的一些真实片段。”

这是极为神奇的事情。

通常来讲,历史不过是各种意志交锋后产生的一种模糊记录。因为权术者会隐瞒一些东西来将自己伪装的英明高大,在野之人又会夸张一些东西,将当权者贬的一文不值,再加上文人的yy,俗人的渲染,村妇蠢夫的口口相传、添泥加尘,历史更像是个荒诞不羁、不通情理的老头子。

现代人都无法知道当下一刻真正发生了什么,若说能知道千百年前发生的事情,未免比玄幻还玄幻。

可纹镜不同。

纹镜是真正的记录过去的空间数据,不是如历史般,将数据变成黑纸白字。从这点而言,纹镜中看到的过去,更接近于真实!

“都子俊看到了真正的关羽。”

琴丝证实了沈约的猜测,“关羽是个奇怪的人物,他不是武圣,他本名叫做关长生。”

夜星沉微微颔首,“不错,他的祖辈是寻求长生不死之人,受到过三香的影响,直到关羽这一代,才放弃了这个……执着。”

“后世将关羽奉若神明,倒更像因为他和某些灵异有关。”

琴丝缓声道,“都子俊曾经认真研究过关羽这个人,是以能将关羽的虚拟形象制造的惟妙惟肖。”

沈约接道,“然后都子俊用这个虚拟的关羽,让张道长相信汴京会有惊变。然后他再用道长的善心,完成他的目的。”

琴丝涩然道,“基本是这样。”

坐在天庆观大殿中张继先望着面前的纹镜,幽幽一叹。

天涯说了句,“世人为什么一定要这样达成目的呢?”

都子俊的手段本是已被世人认为是正常的现象,不过在场的诸人究竟均非常人,知道正常的未见得是正确的,感觉天涯的问题不易回答。

不想沈约径直道,“这是因为痴迷形成的一种习惯。习惯为表,痴迷为本。积习难改,而要改变累世的痴迷更是难上加难。”同时想到,哪怕神农那些高维人类利用完美的克隆体进入创世镜实验,都会迷失其中,那世人这般,反倒再正常不过。

“我们已经有了天子基。”沈约随即道,“这是破痴的工具,也是真正破痴的开始。”

张继先默然片刻,终于道,“关羽现身后,京城随即瘟疫出现,贫道依仗习得的医术,将药材熬煮后发给京城的百姓,避免了瘟疫的横行。”

赵佶不由道,“那不是道长以符箓做引,为京城的百姓消解了瘟疫吗?”他倒清楚的记得此事。就是因为关羽和瘟疫的事情,才让赵佶相信张继先是有大神通之人,这才对他极为礼遇。

张继先苦笑道:“有些药材是有病祛病,无病强身,有个预防的作用。但良药苦口,你让一人觉得自己没病喝药是个难题,有时候不得已,还得利用他们的痴信来完成治疗的作用。”

略有感喟,张继先喃喃道,“以往的时候,贫道不觉得此举有什么问题。可如今想来,我虽帮他们去除了瘟疫,可却增加了他们的痴心,不知是对是错呢。”

众人默然。

他们如今探讨的无一不是极为深刻的人生道理。

对世人而言,信心同样是一味药,有些人信药效,哪怕药无效,他吃药后都能治疗疾病,有些人成天想着死,哪怕药可以发挥点儿作用,但他吃了却没有效果。

药医不死病说的本是这个道理。

自古到今,中医的药材都是讲求个扶正祛邪,根本而言,还是靠激发身体的免疫来恢复人体的机能。

直到沈约的那个年代,医学界仍旧存在一种现象——缝合伤口是医生做的事情,愈合伤口却是上帝做的事情。

由此可见,人类对自身的运作几乎可说是一无所知!

张继先又说出了人类的一个极大困惑——有些人一定是要大难临头才想着后悔的,这时候为了救他们,就要利用他们的“信心”,真的药水可治病,但没人去喝,可假的符箓之水却让他们趋之若鹜。

第2216节 瘟神

对一个人好的事情,那人却是避若蛇蝎,对那人不好的事情,那人却是趋之若鹜。

很荒谬是不是?可世俗却多是如此。权术能有效的控制世人,更多是看穿了人性的弱点而加以利用。

赵佶更是感慨道,“不错,道长当初若是说要治病救人,我想御医就可做到这点,倒不需烦劳道长动手,可道长说神符入水保佑苍生嘛……那我就认为此事非道长不可了。”

张继先略有无奈道,“贫道近日来倒是多思佛说,想着救人性命,却让其痴迷同样是因缘轮转,只怕还是有些问题,怪不得贫道始终不能解脱。”

若是以往,他自然会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只要救人,骗骗对方也无所谓。可如今却想,我救下一人,此人却由此陷入痴迷,从天子基的角度而言,不过是无用之举罢了。唯独像沈约那般,救人还让对方清醒才是最正确的举动。

但如沈约那般,实在难上加难。

微有凝顿,张继先再道,“贫道听关羽预言,再见京城突发瘟疫,虽算清醒,却还是着了都子俊的道儿,就问他是何种祸事?我等究竟要怎么应对?都子俊说——根据他的预测,吕才人会生下瘟神。嗯,你们应该都知道,吕才人就是赵赛月的娘亲。”

夜星沉皱了下眉头,似乎想到了什么往事。

沈约喃喃道,“这世上自然没有瘟神……”

他知道古人喜欢将天地间无法解释的现象归于神来掌控,可创世镜证明了,这世上不但没有鬼,还没有神。

不想琴丝道,“那也说不准的,有时候,某个无症状的超级病毒感染体,可以看作是个瘟神。比如说伤寒玛丽。”

知道众人多是不解,琴丝调出伤寒玛丽的解释。那是说有个叫做玛丽的人,从爱尔兰移民到米国,本来是干家政工作的,可发现自己有烹饪天赋,而那时的米国开始注重口舌之欲,于是玛丽决定做厨子赚取更多的薪水,结果她做的菜是好吃,却也是要命的,聘请她的雇主多数感染伤寒死去,后来才发现玛丽虽然没问题,但她一直携带着大量的伤寒杆菌,她本人又不太注重卫生,这才将病菌传染给雇主。那段时间,玛丽可说是富人的噩梦,出于人道,法律不能杀死她,只能囚禁她,最后此人还是没有死于伤寒,而是死于肺炎。

赵佶看到这件事情,赞叹道,“世界真的无奇不有。我自以为见识不差,却不过是如井底之蛙。”

夜星沉却想到,当年鬼丰曾以瘟神面目示人,不知道都子俊是否因为这件往事才编出瘟神的神话。

沈约沉声道,“伤寒玛丽或许算是个瘟神,可赵赛月、赵初月却绝对不算的。”看向影像中那处于昏迷的两个孩童,沈约问了句,“她们为什么会这般模样?”

琴丝皱下眉头,“她们是在经过天子基的洗礼后,变成这个样子。”

沈约沉吟道,“天子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果。对于水轻梦,天子基算是锦上添花,对于萧楠而言,天子基更像是炼器。”

夜星沉不由道,“你的想法倒真的是融贯古今,不拘一格。”

天地烘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做铜。

古人贾谊在《鵩鸟赋》中一语虽有悲怆无奈,却暗合道家之理。

儒修表,道炼骨,佛明心。

后人虽说青荷泥藕白莲花,三教本来是一家,在文化的融合中,重人际关系的儒学开始向明心发展,到王阳明时期发展至巅峰之境,一句心外无理和佛说的心性的作用极为相近。但三教本质却是特色分明。道重体炼骨,期冀长生不死、羽化成仙,就想出无数新奇的练法,以洞天福地为炼器,以自身为变化之基修炼,本是道家的一种法门。

上一篇:勇士教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