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警戒 第1286章

作者:墨武

清终明!

释家的明空行和道家的虚清意本是一统。

世人只喜欢玄之又玄,说些自己都不明的修行道理,然后整日谈修行、蒙昧行,这就如抱薪救火、缘木求鱼般,如何能成?

沈约对自身的认知却是极为肯定,他不修道,但以释通道自然而然,本来就是因为两者间的异曲同工,“清上浮,浊下沉,这是常见之理。用在人身之上,就为六道轮回的表征。”

夜星沉喃喃道,“你的六道和世俗的六道好像很有不同。”

他伊始听沈约说六道轮回很是不屑,因为世俗言及的六道充满了愚昧的思想,相信那种学说的人,无不是极度愚蠢痴迷之人。

夜星沉绝对清醒。

他清醒,方能在此和沈约娓娓道来,他若是一念不清,此刻说不定早就对入侵之人、祸害他儿子的人大开杀戒了。

沈约更是清醒,“当然不同。末世人对此虽然有些不清楚,但他们的实验仍有可取之处。”

他很快的将末世人对灵明点的发现叙说了一遍。

夜星沉越听越奇,恍然若悟,不由道,“这般高明的理论,你为何要对我说出?”

沈约笑道,“高明的理论本要说给高人来听。这世上,若是人人能有清醒深邃的认知,这世上岂不就是全然的新气象?”

他说到这里,脸上有光辉闪烁,“我认为,真正的道理和认知,不应该有界限的。”

水轻梦赞道,“说的好!”

琴丝无言,她在想什么,难有人猜想,可她并没有拦阻沈约说出一切。

一切本应堂堂正正。

沈约随即道,“而在释家修行中,人体六轮和六道密切相关。下三轮关系到下三道,整日在贪嗔痴中轮转之人,体内本浊,下三轮的毒素极为厚重,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惯,因此临终时,意识定会遵从习惯从下三道离开。”

第1945节 矛盾人物

夜星沉微扬眉头。

他以道家秘术得到长生,却不信神、不信鬼。

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亲眼目睹一场超越世人认知的人类战役,让他清楚明白——神鬼不过是弱者的幻想。

因为不信神鬼,他对六道轮转就有质疑。

但当听到沈约说明了灵明点,再以修行六轮对应六道,夜星沉倒感觉,沈约的认知绝对与众不同,而且很有道理。

沈约正色道,“下三道贪嗔痴对应的是饿鬼、地狱和畜生三道。依我之见,贪嗔痴会导致灵明点的频率不同,阁下近树长生,和树合一,自然知道合一就是同频。”

夜星沉微微点头。

沈约继续道:“灵明点因为频率不同的缘故,会选择不同的生命体进行转生。”

“因此愚蠢的人,多会……投胎为畜生?”夜星沉提及投胎的时候,倒有些不习惯。

沈约沉吟道,“在我看来,也不尽然。但一个人此生愚痴,蝇营狗苟,哪怕转生为人,行的恐怕也是近畜生般的举动。”

夜星沉喃喃道,“不错。”目光闪动,夜星沉再道,“这么说来,饿鬼、地狱两道并非实地,只是说一个人所处的层次。”

哂然而笑,夜星沉低语道,“这世上,很多人不都和饿鬼般贪得无厌?”

沈约点头道,“阁下举一反三,说的正是我想说的结论。人体承受的食物有限,有限的食物能给人体高效的能量,可有太多人贪图口腹之欲,不理身体反应,暴饮暴食造成身体损伤而不自知,这正符合释家对饿鬼道的形容。”

顿了片刻,沈约再道,“释家形容的饿鬼,就是说那种索取无度,吞食火焰、铁汁灼烧躯体,却视若蜜糖、不能满足之辈。”

夜星沉微微点头,“但这和长生秘法有什么干系?”

沈约解释道,“我说过了,该腐烂的终究要腐烂,世人难解贪嗔痴三毒,因此灵明点就会受到贪嗔痴三毒的侵染,在下三道徘徊。浊下降,因此这种人死后,灵明点会从下三道射出,近下三道的频率,转为下三道之流。”

夜星沉目光闪动,“能得长生的绝不会是下三道。”

沈约点头道,“正是如此!因此道家为求长生,采用无为少欲,本是去除下三道污浊的影响,所谓的还精入脑,还的不是精虫,而是精气,意图是效仿天地浊降清升之理,让人体更近清虚。”

夜星沉微有扬眉,不想沈约对道家内功如此熟悉。

“释家的去五蕴法门,和道家此理相若,本意就是去除世浊对人体六轮的影响。”

沈约再道,“玉不琢、不成器,美玉不去外部原石,终究是无用之物。六轮清,心性显。精气足,灵光现。释家、道家修炼的法门看似复杂难解,但本质不离去浊显清之理。”

夜星沉淡淡道,“听你这么一说,那些道家秘术倒是不足一提。”

他虽是这么说,可眼中的光芒却说明他是赞同沈约的。

沈约自信道,“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此为《黄帝阴符经》开篇之言,无论释迦还是黄帝,都对世人明言大道至简。奈何道理浅显,对太多人而言,行之却难。”

夜星沉看着沈约,“你希望天下人能尽行此理?”

沈约默然片刻,“不错。”

“虽知不可为却为之,若非莽夫,就是大智大勇之辈。”夜星沉肯定道,“你不是莽夫。夜某生平少有钦佩之人,但你就是其中的一个。”

他就是这样的人,圣人帝王昧行,他看不顺眼,都会当面骂上几句,可哪怕是稚子,只要是真行真言,他都是会佩服的。

“就因为你深知六道六轮至理,因此坚信徐福的灵明点,绝非是从海底射出。”夜星沉听沈约解释,知道沈约断定的理由何在。

沈约缓缓点头,“海底为人体阴阳转换之关,宜储惜泄,真正修道之人,更视之为生死玄关,时刻警惕此关失守,徐福这种道人,既能坚信长生不虚,如何不懂这种肤浅的道理?”

夜星沉思索片刻,“那亮点稳定在徐福的胸口又做何解?”

张继先闻言讶异,他本来以为的刀光剑影却转化为坐而论道,听夜星沉问的诚恳,张继先不由想到——若有心机之人,这时候不提条件,实在错过机会。

沈约却似根本没有任何心机,坦诚道,“据我所知,人体六轮对六道,胸口心轮对应的就是人道。”

夜星沉缓声道,“我不太清楚你说的秘法,倒不知六轮具体何在,又如何对应六道?”

沈约闻言,暗想刘武能变成夜星沉绝非无因。

常人到达夜星沉这般境界,多是狂妄无边,夜星沉这般人物,不懂就虚心询问,着实是难得的品质。

沈约同样谦逊,并不以夜星沉问询为骄,耐心道,“六道以畜生、饿鬼、地狱为下三道,对应之轮为腹轮、海底和足轮。”

夜星沉微微点头,示意理解。

沈约再道,“六道中上三道为人道、修罗道和天道,对应人体的心轮、喉轮和顶轮。如果我没有想错,徐福能得长生之秘,多是因为心轮真正的开启。”

夜星沉反问道,“你所言的六轮和道家的气脉有何区别?”

沈约暗想密宗教法是在唐后流传,无论刘武还是夜星沉都是汉时人物,对此不了解很是正常。

可水轻梦能浏览历史长河变迁,为何夜星沉反倒不能?

疑惑一闪而过,沈约真诚道,“释家有显密之别,显教以戒定慧之步骤去除贪嗔痴三毒。”

见夜星沉微有点头,极为了然的样子,沈约暗想,从此看来,夜星沉对佛教有过研究,毕竟汉时就有佛教传到华夏,而夜星沉不知唐后的密宗,会不会是时空封锁的缘故?

夜星沉这般人物,似仙非仙,像神不是神,他无意长生而得长生,不惜死偏偏对长生香的奥秘很是关注。

沈约想到这里,对夜星沉这个人好奇之意更浓。

此人明明垂手可救儿子,却能忍住不救,他击败了都子俊等人,如今仍对那些人并不关切……

这完全是个矛盾人物。

而最关键的是——夜星沉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第1946节 心轮开启

人活着有意义吗?

在现代社会,这是个哲学问题。

深思之下,会让太多人产生困惑,怀疑自身的存在、进而产生极多的问题。

国家机器多知道这个问题,因此会主动赋予给每个人一定的意义,避免太多人的“胡思乱想”。

可真正的意义,从来不是别人赋予的,就和真正的自由,不应该是有条件限制的。

庄子早知这个问题,才会在《逍遥游》阐述自由之意。

清醒的人,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

夜星沉这种人,本不是困守某地的人,可他无疑在守护着汉末时空封锁的秘密,沈约肯定这点,是因为都子俊他们撞在枪口上。

夜星沉就是枪口,阻挡任何人接近汉末封锁的秘密。

沈约暗中推测,夜星沉更像个门卫的角色。

可夜星沉这种人物,一定是觉得有意义的事情才会去做,究竟是什么意义才让夜星沉甘心情愿的做这件事情?

沈约思索着这个问题,继续解释道,“因为修行中‘戒定慧’这些步骤看似寻常,让世人反倒产生怀疑。”

夜星沉淡然道,“人性好奇,不知神藏于常,反倒希望从无常中追寻至道,难免对寻常产生怀疑。”

沈约赞叹夜星沉的认知高明,点头道,“传说中,释迦有感世人蒙昧,知其说的常理必定会湮没在世俗中、被世俗曲意修改,反变成修行桎梏,这才以莲花转生,创密宗传世。”

夜星沉喃喃道,“原来如此。”

他本不知密宗,但一听沈约解释有理有据,深觉沈约解释符合情理。

随即微扬眉头,夜星沉低语道,“莲花转生……”心中想到,单飞最终不就是以树作为媒介回转世间?

念及单飞,夜星沉带丝暖暖的笑。

他的朋友不多,可单飞绝对算得上一个,若非单飞,他今日绝不会留在此地。

沈约不知夜星沉脑海所想,可见夜星沉伊始对六道、轮回均有排斥,却对莲花转生丝毫不奇,脑海中倒是立即涌过一个判断——夜星沉应该见过类似莲花转生的奇迹,或许……他与树合一的功夫,就是从此中出?

片刻沉寂,沈约接着道:“密宗秘术的修炼法门和显教所传的戒定慧之法看似不同,实则一同。”

夜星沉淡然道,“既然同为释迦所传,若有差矣,反倒让人觉得奇怪了。”

释迦既至三摩地,当是合一的极佳示范,他所传之法是根据世人根器不同而稍加改变,但本质上却仍是一致的。

偏偏世人却从经文中读出各种派别。

释迦没有不同,不同的只是世人的认知。

沈约赞同道,“不错,无论戒定慧,还是密宗清脉轮的方法,都是磨砺意志,以无上的信念清理自身污浊和乱意乱念,使人身口意三者合一。”

看向张继先,沈约点醒道,“混沌之念和心性光明大相径庭,以浊念追寻心性光明本是南辕北辙的事情。”

张继先连连点头,心意更清。

沈约讲的是释家道理,但张继先如今灵台清明,听到的尽是道家至理。

转望夜星沉,沈约总结道,“六轮清显一轮,都能得到不可思议的神通,但六轮又难清其一,因为若非慧根显露,人整日都在污浊中行进,勉强清理的身体和意念的污浊不敌杂念的时刻侵蚀。”

上一篇:勇士教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