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警戒 第1215章

作者:墨武

这听起来简直滑稽异常。

可真的滑稽吗?还是赵佶本有深意,而太子赵恒的逼宫,就是因为老子的这个深意?

“宗大人如今何在?”沈约轻吁一口气。

赵佶脸色又变了下,看了韩世忠一眼。

韩世忠解释道,“沈兄弟,我等都觉得你虽然以雷霆手段拔除六贼,可余波仍在,是以始终对京中城防很是关切。”

微有停顿,韩世忠再道,“宗大人说余波若是反扑,多会里应外合的动手,然后他让我密切关注宫中的动静,而他掌军就在宫外汴京城内戒备。”

稍微有些不安,韩世忠低声道,“之前我们未向你提及此事,可哪怕红玉,也对此不知情的。”

沈约笑笑,“韩兄职责所在,不用解释什么。”

他明白韩世忠不安什么——他沈约主要精力都是用在天柱山那些人的身上,对汴京的俗事不算尽力。

可他沈约又算是尽心了,因为他将正确的人安排在正确的位置上,剩下的就要看正确的人行使正确的职能了。

孟子曾言——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千余年前,孟子就告诉所有君王有关王道治理的方法。

孟子说这句话前因是梁惠王见到孟子后,开始自吹自擂——我治理国家可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黄河西闹饥荒,我就把百姓迁移到河东,然后将粮食运送到河东,像我这样为老百姓办事的君王天下少有,可为何我的梁国还不强大,天下百姓也不过来依附呢?

孟子却不留情面的教训梁惠王,先不说你和别的君王比较,不过是五十步百步的区别,为老百姓办事也不是你说的那样了,真正的治理国家,是顺应天时,不干民生——你别没事逼百姓不种地去打工服役,那粮食就会吃不完,你不涸泽而渔,鱼鳖也吃不完,你不大建宫殿,按季节采伐树木、懂得保护环境,那木头也用不完。

换句话说,天下所获和你梁惠王没什么关系,你梁惠王只要不成天折腾老百姓,老百姓自发产生的效益、给你的报答你就享用不尽了。

可你梁惠王究竟做了什么?

孟子痛斥梁惠王再道——你手下那些官吏富豪圈养的猪狗本来就有吃不完的粮食,可它们还去抢老百姓的粮食吃、争夺老百姓的利益,这时候你该管了,可你却视而不见。老百姓快饿死了,但你还不开仓放粮,反倒说百姓饿死是天灾,不是我的问题,你这种做法和拿刀杀人说不是人的过错、而是刀的问题,又有什么区别?

你这个当权者该做的事情不去做,不该做的事情乱搞,你还觉得自己很不错?你要点B脸不?

梁惠王被孟子骂的灰头土脸,于是顾左右、言其他。

孟子说的是真理。

可华夏数千年的君王,有几个做到孟子的要求了?

宋仁宗就是因为有一晚想吃羊肉,但宫中不常备,怕此事成宫中常备定制浪费太多,忍住不吃想要减点宫中的开销,就被后人尊称为仁、将这事记在史书中。由此可见,百姓对统治者的要求实在不算高。

这对老百姓来说,本来是寻常之事,可到君王那里,就变成道德先锋了。

沈约不是统治者,他只是做了应做的事情——让一切自然而然的走上正轨。

反馈如他预料般,宗泽、韩世忠有大才,预料到顽固势力的反扑,对于这场宫变,已有应对的法门!

韩世忠主内,宗泽主外,要将造反的势力一网打尽!

韩世忠不安是因为、他韩世忠觉得沈约是他的兄弟,也是他的上司,这种秘事,要和沈约说一声才行。

沈约随即解开韩世忠的心结——你做的很好,问心无愧的做下去就好!

“因此……”沈约预想到眼下的局面,“宫外的反叛势力,也被一举肃清了?”

韩世忠点点头,看向赵佶,赵佶微微点头。

“沈兄弟,你跟我来。”韩世忠随即出了延福殿,做了个手势。

通!

有烟花冲天,绽放紫色的光焰,夜色中,煞是美丽。

第1844节 问题不大

烟花绚丽多彩,存留却是短暂的。

但那一刻的美丽,已完成它自身的使命。

还跪在延福殿前的众人见到烟花空中绽放时,惶惑不解,可宫外的四周,随即有烟花绽放。

烟花亦是紫色。

韩世忠是在传信,而且得到了宗泽的回应。

古人没有手机,可联络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沈约一见就明,喃喃道,“看来大局已定!”

韩世忠略有激动的点头,低声道,“红色烟火意味着紧急求援,紫色示意解决了叛变,可以汇合。”

不多时,拱辰门外有阵骚动,随即那些侍卫再度散开,宗泽带着几人出现在延福殿前。

宗泽盔甲无乱,甚至像是根本未经过叛乱般。见到沈约,宗泽微有喜意,快步上前道,“沈先生来了,那是极好的。”

沈约却看向宗泽身旁的一人。

那人也是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模样,但身上微有血腥气息。

“沈先生恐怕不知,此子岳飞,字鹏举。”

宗泽似有隐瞒,又极力推荐道,“此次平叛拿下刘延庆,稳定军心,此子功劳甚伟。”

沈约注目的那人正是岳飞,见岳飞突然再到京城,沈约沉吟道,“我和阁下应该见过?”

岳飞微震。

当初在念奴娇,他曾在沈约手上盗取神像,那时他是蒙面的,之后他经无极宫一战救下女儿岳银瓶,就没和沈约照面。

沈约说见过他……

若是旁人,只怕会顾左右、言其他,岳飞对沈约相赠神像一事颇为感谢,立即道,“当初不才迫不得已,曾对沈先生不敬。不才虽有原因,可一切终究是不才的不对,还请沈先生海涵。若沈大人有吩咐,不才定当全力以赴完成。”

宗泽皱了下眉头,很有些意外,“鹏举见过沈大人?倒没听你说过。”

他对岳飞另眼看待,着实有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暗想沈约在天子面前举足轻重,岳飞若是得罪了沈约,倒让人有点挠头。

沈约笑笑,“一点小问题,岳将军言重了。”

岳飞微有意外,再度施礼道,“不才眼下不过是个秉义郎,不敢当将军一称。”他看起来比沈约要年轻一些,可若论为人的沉稳谨慎,竟不逊沈约。

宗泽哈哈大笑起来,“若是别人如沈先生这般说,老夫还觉得他会笑里藏刀,但沈先生这般说,那问题真的不大。”

随即望向岳飞,宗泽又道:“你此次平叛提议擒贼擒王,减少死伤,又亲自出手拿下叛乱主脑刘延庆,以后做个将军,那还不是水到渠成?”

岳飞谨慎道,“宗大人过奖了。”

突然有人说道,“也不过是个野种罢了。”

一言落,殿前倏然静寂。

宗泽的老脸有些异样。

很多人根本不知说话的是谁,更不知道那人说话的用意。

野种?

什么意思?

但说话那人显然是个女声。

沈约向赵瑚儿望了眼,淡淡道,“圣上想必等得急了。”

宗泽恢复了常态,立即道,“老夫实在是老糊涂了,倒忘记此事。”挽住岳飞的手,宗泽有些执着道,“鹏举,和老夫去见圣上。”

这一次,哪怕韩世忠都有些表情异样,暗想岳飞哪怕有功劳,可宗泽这般举动,未免过于热切些。

岳飞也有些异样,忙道,“卑职怎敢。”

宗泽欲言又止。

沈约却道,“需要岳将军去说下宫城外的军情。”

宗泽一拍额头,“不错,老夫糊涂了,倒需要鹏举说说眼下的局面。”他看了沈约一眼,神情有些怪异。

那像是认为沈约知根知底,又像是怕沈约知根知底的样子。

沈约发话,岳飞见状倒是恭敬道,“那恭敬不如从命。”

众人进了延福殿,宗泽、岳飞等人按规矩正要下跪行礼,赵佶已道,“不需多礼。军情如何?”

赵佶问话的时候,声音微有波动。

旁人听了,只感觉赵佶平叛宫变,难免激动,沈约却听出不一样的意思,同时留意到赵佶在宗泽入内的时候,看的不是宗泽,而是岳飞!

赵佶的目光很是复杂,那一刻想的是什么,沈约居然也无法猜到。

宗泽推了岳飞一把,岳飞上前,虽然平生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倒是不卑不亢道,“根据刘延庆的供词,他得高俅支持,先要囚禁宗泽大人、李纲大人,把持京中兵力,然后高俅会和太子清君侧……”

赵佶冷冷道,“刘延庆好大的胆子。”

岳飞不加评判,只是道,“在这之前,刘延庆宴请宗大人,宗大人知道刘延庆心怀不轨,将计就计,带领好手赴宴,拿下刘延庆,群……军无首,未多反叛,已缴械投降。”

他言简意赅的说完一场可说是能改变汴京走向的大事件,却毫不居功。

沈约暗想,岳鹏举能在抗金战场上一枝独秀,绝非无因。

官不与民争利,将不与兵争功,这才是上下齐心的关键因素,岳飞为人,小处可见大节。

赵佶轻吁一口气,“鹏举辛苦了。”

岳飞忙道,“微臣不过尽职行事,圣上过奖了。”

这不过是寻常的对答,可落在细心人的耳中,却难免诧异——他们看岳飞穿着不过秉义郎的身份,但听赵佶对岳飞的称呼,显然对岳飞绝不陌生。

一个秉义郎,如何会得到天子的重视?

再联想宗泽对岳飞的态度,哪怕韩世忠也是心中微颤。

“你们的事情解决了,那我们教主呢?”林凌云一直忍到现在,终于发问。

林凌云暗想邵青云好生糊涂,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今的局面对明教众人越来越不利,眼下要算账恐怕是不可能,但能救方腊离去,也是极好的结局了。

赵佶一怔,“你们的教主?”随即皱眉道,“方腊何在?”

韩世忠已得梁红玉的叙述,立即道,“有贼人调虎离山,杀死高小山,却在垂拱殿安插禁军要拿方腊,可皆被方腊所杀,如今方腊不知去向。”

众人微凛。

他们本来觉得事情要终结,可想到那幕后之手才发现,很多事情或许不过刚刚开始。

“或许方腊离开了宫城?”韩世忠感觉明教的事情很有些棘手。

邵青云摇头道,“教主仍在宫城,而且置身危机中!”

上一篇:勇士教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