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养婿 第906章

作者:云何梦晚

沈云初怕被人钻了空子,不得不设法进行隐瞒。

“你觉得如何?”

“圣人心思缜密,书蝶没有意见。”

穆书蝶轻轻颔了颔首。

内库是皇帝的小金库,朝臣是无法插手的,故此,沈云初给出的这份赏赐并不会经官员之手。

她准备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李岩和殷良。

李岩的人主要在内务府,普遍精通计算,可以派出去负责发放物资赏赐。

殷良的人主要在明武司鉴,强项是武力,他们可以随船只出海,负责维护移民之间的治安。

两人商议完毕天也黑了,一同离开了御书房。

翌日早朝。

沈云初在朝会上提出了迁徙人口的计划。

自苏牧颁布鼓励生育的政策后,大魏的人口迎来了阶梯式增长,人口结构早就出现问题了。

各地嗷嗷待哺的孩子很多,巨大的压力使得为人父母的普通百姓,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

好在这两年没有发生饥荒,又有来自百越的粮食平抑粮价,才没有饿死人。

大臣们心里都很清楚,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提前想好对策。

对此事最为忧心的人是户部尚书王钧。

作为主管钱粮的一把手,他的压力也很大,生怕哪里发生灾荒,成片成片饿死人。

那将会是他这个户部尚书的失职,不用皇帝出手,群臣就能生撕了他。

“臣赞同此事。”王钧直接出列,表示支持,但他又拱手问了句,“不知圣人要迁徙人口去哪里?”

垂帘后的沈云初颔首道:“与淮阳国相邻的岛屿上,空着大片土地,第一批先去南洋。”

“圣人。”林摅出列道:“百姓乡土情节深厚,此事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沈云初嘴角露出一抹笑意,“林相真的以为会有人抵触?”

林摅微微一怔,却见帘后人轻轻摆了下手。

李岩迈步走下台阶,将一份文书递给了林摅。

林摅打开仔细读过一遍,皱眉思忖起来。

沈云初和穆书蝶能想到的问题,他这个常年在地方做官的人,又怎么可能想不到。

民间宗族为了应付朝廷的差事,必然会第一时间将宗族内最底层的那批人推出来。

让最没有话语权的那批人成为牺牲品,便不会有反对之声。

林摅抓住了这份文书的主要脉络,他微微颔首:“臣没有意见了。”

一众大臣纷纷望向林摅手里的文书。

沈云初轻轻摆手,说道:“让诸位臣公都看看吧!”

话音未来,大臣中便有人迈步来到林摅身边接走了文书。

稍顷,一众大臣围在一起,将文书一字不落的看完。

“臣等没有异议。”

沈云初抿唇一笑,心道:夫君,就算你不在,奴家同样能降服群臣。

第1196章 统统拿捏

了解世情的人,都明白一个道理,任何宗族内部 都有不受待见的人。

这个方案,不会触及到民间宗族的根本利益,可以说是恰到好处。

相反,宗族还可以因此以低价买走那些人的财产。

大臣们自然不会反对。

沈云初静静等了片刻,待大臣们陆续归位,她朱唇微启,说道:“陛下要调动上四军半数人马。”

“啊——”

大殿内登时传来一阵惊讶声。

“请问圣人,陛下何故动用上四军人马?”

陈启方迈步出列,抱拳问道。

“国内耕地紧缺,百姓口粮岌岌可危,淮阳国附近的岛屿,还不足以满足人口迁徙所用。故此,陛下要他们去海外开疆辟土。”

沈云初不紧不慢地说道:

“此事迫在眉睫,陛下希望诸位臣公互相鼎力合作,支持这次扩张计划。”

“臣不能赞同。”

王钧贸然出列,大声说道。

开什么玩笑,动用上四军半数人马,还要去海外,粮草从何而来,沿途所耗从何而来?

你们夫妻嘴唇一张一合,我这个户部尚书就算跑断腿,都无法满足军队出征带来的巨大消耗。

沈云初算准了王钧会反对,她微微抿了下唇,问道:“王尚书因何反对?”

“大军出征,一应损耗颇巨,钱从何而来?”

王钧抱拳道。

有官员出列道:“多印些交子,钱不就有了?”

王钧闻言脸色瞬间变得铁青,怒骂道:“你放屁。堂堂四品官员,竟如此目光短浅吗?”

那官员脸色一变,急忙退了回去。

大臣们齐齐看向王钧,都觉得他说话太过放肆,但又没有人敢出来指责他。

“咳——”

沈云初轻咳了一声。

显然她是在提醒王钧,刚才骂人的话有些过分。

王钧急忙解释道:“圣人,陛下于金融学一书中提到过,没有足够的金银与货物,不可随便增印交子,否则交子会变成一张张废纸。”

沈云初心中发笑,说起金融学,满朝文武没有谁比她更清楚。

苏牧写出金融学这本书,为的就是教她掌握金融技巧,她才是苏牧的真传弟子。

她点点头,说道:“不必增印交子,向民间发行些国债吧!”

国债的概念同样出自苏牧所著的金融教材。

此间大臣多少了解。

以国家的名义向民间借债,期限一到再还本付息。

最近几年朝廷并不缺钱,故此,还没有机会用到发行国债的金融手段。

王钧扯了扯嘴角,“圣人为何不动用内库?”

苏牧和沈云初的小金库富可敌国,这是上到朝中大臣,下到民间百姓都知道的事。

内库有钱不用,反而举国向民间借债,这很不合常理。

“是啊!为何不动用内库?”

大臣们窃窃私语起来。

他们也不能理解。

“非是本宫不愿。”沈云初摇了摇头,“内库最多的是金银和绢帛,利于流通的交子并不多。举国借债借的是百姓手中的交子,到时候还本付息的也是交子,王尚书还不明白吗?”

这倒不是虚言,给迁徙百姓发放完赏赐后,内库中的交子就会耗尽,自然无法再拿出交子给军队。

交子已经成为了大魏的流通货币,金银储备成为了交子的锚定物,已经不能随意流通了。

既然不能增印,就只能借了。

发行国债,从百姓手中借钱,等到借贷到期,大魏境内的物资和金银储备会增加很多,朝廷便可以增印出与之相应的交子,连本带息偿还给百姓。

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朝廷并不需要付出什么,就可以凭空拿走这一大笔交子。

大臣们用他们仅有的智商,仔细思考着这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情况。

“圣人,国债发行几何,利息几何,期限几何,又是何人购买?”

王钧问道。

沈云初不假思索地道:“四千万贯,十年三成利,凡大魏之民皆可买。”

一年百分之三的利率在此时并不高,但这是国家借债,本金不存在打水漂的可能,利息虽然低了点,却贵在持续稳定。

家有余财,又没生财之道的人,必然会投钱进来。

大臣们面面相觑,都在心里计算利率得失。

之前,大魏以铜钱为货币,朝廷独享铜这种贵重金属的开采权,而大魏境内(除川蜀外)产铜量巨大,导致大量铜钱在人们的库房里发霉发臭。

久而久之便引发了严重的货币贬值。

建国之初,三枚铜钱可以买一只烧鸡。

两百年后,临湖城里一个普通丫鬟的月奉便达到了五贯。

按照建国之初的物价,如果这个丫鬟的嘴很馋,她可以每天吃五只烧鸡。

由此可见货币贬值速度有多快。

苏牧自川蜀返回之后,朝廷将铜钱收回熔炼用作他处,进而发行交子纸币。

交子出现后,朝廷根据每年赋税多寡,严格限制了增印数额,货币贬值速度明显变的缓慢了。

但沈云初给出的十年三成利率,最多只能将这部分贬值补齐,并不能给百姓带来财富增值。

大臣们都在纠结。

上一篇:仙王奶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