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养婿 第811章

作者:云何梦晚

程衡摆了下手,“为父累了,你出去吧!”

程瑛施了一礼,转身出了正堂。

......

第1080章 锦衣卫

时至今日,大魏君臣采用的都是较为温和的手段。

皇帝考虑的是,如果把中枢废了,大魏会直接瘫痪。

臣子们觉得皇帝实力太过强大,只能跟他文斗,不能武斗。

双方这一僵持,就是一个多月。

中枢由于官员不足,办事效率越来越低下。

而下面州县送来的公文,却比之前多了数倍。

陈启方虽然回到了中枢上职,情况却并未得到缓解。

今日又有不少人请了病假,而且绝大多数是被累病的。

林摅和陈启方一起将情况递交到了御书房。

沈云初看过后,心中愈发焦急,她看向一旁整理奏章的穆书蝶,叹道:“一直这样下去,中枢迟早会出现问题。”

穆书蝶问道:“今日又有人请病假?”

“嗯。”沈云初点了下头,柳眉微颦:“中枢的事无法解决,下面那些人也在跟着兴风作浪,陛下和本宫这次真的做错了吗?”

穆书蝶摇摇头,“陛下和皇后不会错的。”

沈云初颔了下首:“本宫也相信陛下不会错,只是此事何时才能解决呢!”

穆书蝶咬唇思忖片刻,“殿试即将举行,或许陛下在等殿试结束,等新进士全部入朝为官,中枢少人的问题不就可以顺利解决了?”

“殿试后,中枢缺人的情况或许可以得到缓解,但无法彻底解决。”沈云初收起奏章,仔细解释道:“官员升迁需要一定履历,这并非是因为有人在朝中论资排辈。而是因为新进官员履历不够,经验也不足,无法真正胜任在中枢做事。”

“奴婢懂了。”

知道沈云初是在教自己,穆书蝶急忙点头。

沈云初欣然点头,“陈启方已然回朝,只要再解决,刑部尚书陈方泽,谏院大夫许致修,兵部尚书尤明远,户部尚书王钧四人,中枢的事也就告一段落了。这样想来,本宫心情又舒服了不少。”

穆书蝶颔首道:“是啊!两位宰相都在,中枢应该能稳一稳了。”

......

林摅没有问陈启方为何回来上职,依旧保持一种我行我素的态度。

有人请病假,他会照批不误,但也不会掺和进去。

陈启方知道他在偏帮官员一方,却是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两人此时的状态,说是尸餐素位也不为过。

朝廷可以正常运转,又运转的不太顺利。

这就是目前大魏朝廷的情况。

三日时间过去。

苏牧回了趟宫,写下一份手谕,让人送到了政事堂。

手谕中写的是关于各地流民的问题。

“朕不希望流民出现死伤,流民死亡十人以上,当地知县罢职问责,死亡二十以上知府罢职问责。一旦罪责确定,朝廷永不叙用,任何人不得求情。”

短短几列字,却是表明了苏牧对流民问题的坚决态度。

林摅和陈启方不敢耽误,急忙招来各部官员进行协商。

而就在同一时间,殷良从李岩手中重新接回了明武司鉴正司鉴的职务,开始向各地分鉴下达指令,严查各地流民情况,若有死亡立刻上报。

周缙在位时,明武司鉴在大魏境内境外,共有八万余名鉴子。

如今随着大魏国土扩张,税收增加,人口暴增,鉴子人数已然发展到了十二万名。

这些人拿着朝廷的俸禄,负责的就是监测各地州县的实时情况。

消息传达下去,各地鉴子会迅速活动起来,一旦发现问题,不出几日,苏牧便可以收到消息。

苏牧离开皇宫,去了趟城外皇庄,查看了玉米的生长情况。

就在他返回内城,来到柳府附近时,孙正和关雄找到了他。

三人寻了一僻静处商谈。

孙正抱拳道:“陛下,橡胶种子已经悉数种下,臣派了人专门看护。”

苏牧点了下头,略一思忖,说道:“来大魏的番人越来越多,朕准备专门设立一个部门,暗中监视番人的一举一动。孙正,你可有兴趣?”

孙正忙道:“臣谨遵圣命。”

苏牧微微颔首:“朕命你为锦衣卫指挥使,在东京城招募锦衣卫,人数五千,隐于暗处,专司监视各国番人,另各地海港码头所在城池亦要设卫,人数以京城为例进行折半招募。”

孙正急忙领命:“臣遵旨。”

苏牧又道:“关雄兼任锦衣卫副指挥使,带领的内卫全部并入锦衣卫,单独列为一司,由负责保护朕的安全。”

关雄一直在负责苏牧的安全,平时不会轻易离开东京城,只适合在东京城做事,平时还是以保护苏牧的安全为主。

孙正则需要经常离开东京城,去沿海码头处理各种事务。

给两人如此分配,是苏牧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决定。

两人都是起于微末,对苏牧忠心耿耿,也深受苏牧信任。

而将来锦衣卫会成为如明武司鉴一般的庞然大物。

苏牧需要两个信得过人来执掌。

“臣遵旨。”

关雄抱拳领命。

“去忙吧!”苏牧双手拍向两人肩膀,“切记,要好好做事,朕不希望你们两人内斗。”

“是。”

两人异口同声,而后互相对视一眼,施礼离开。

苏牧望着两人背影消失,脸如雕刻般五官上,幽暗深邃的眸子里,渗出丝丝冰冷神色。

如今掌握军队的将领都是他的人,他并不担心皇位受到威胁。

然而军队的作用主要是对外战争和对付内部反叛行为。

他需要对大魏拥有绝对的掌控力,防止文官系统失控,各地官员对他阳奉阴违。

明武司鉴和锦衣卫的作用便是对内进行监视,帮助他收集各地真实情况,暗中探查各地官员的情况。

如此,他才能在不伤害大魏官僚体系的情况下,一步步实现心中设计好的变革计划。

第1081章 国子监偶遇

在大魏,尚书位列正三品。

而随便哪一位尚书,在外面做官的门生都数不胜数。

陈启方的反水,让王钧、尤明远、陈方泽三人有些慌张。

三人情急之下,暗中派人互相通了书信,试图商量出一个对策,逼苏牧退步。

他们能用的办法,无非是向下发力,让下面的人在地方弄出些乱子,给苏牧制造压力。

至此,君臣相争,开始真正向地方蔓延。

苏牧知道他们不会坐以待毙,也必然会在暗中耍一些小手段,但他却准备冷眼旁观。

他很想看看这些人到底能捅出多大的篓子。

在柳府悠闲的住了几日,苏牧返回了皇宫,准备为接下来的殿试准备题目。

然而,他多日没有回宫,后苑里的女人们,岂容他悠闲度日。

于是,一连数日,苏牧一直被嫔妃们缠着日夜耕耘,根本没有时间准备试题。

苏牧实在无法,偷偷溜出宫,微服去了国子监。

国子监主要负责教育,并司掌刻书、印刷事务。

此时的国子监祭酒名叫时鸿卓,位列从三品,也是一位年过半百的士大夫。

并且此人也在告病官员行列。

国子监的副职为司业,共二人,位列从四品,其中一人也是告了病假,如今国子监便由一位司业负责着。

苏牧到了国子监,殷良找到国子监司业湛文林,让其给准备一处僻静的地方。

湛文林不敢怠慢,将国子监藏书的阁楼贡献了出来。

苏牧住进阁楼,终于有了私人时间,开始凝神贯注准备殿试试题。

国子监本有监生近两百,这些人多是官宦子弟。

他们来这里就学,为得不是参加科举,而是为了获得一份读书履历。

他们早已通过祖辈恩荫获得了官职,当他们真正做了官,这份在国子监读书的履历,就相当于他们的文凭。

官职是既定的,文凭可以说明他们并不是不学无术的官宦子弟。

但他们压根就没有好好读过书。

比如苏牧住进国子监后,很少看到有学生来上课,

国子监里还有一个特殊职位,叫做国子博士。

国子博士是国子监的教书先生,位列正五品,主要负责国子监教学工作。

许致修的弟弟许致闲,便是国子监中唯一的国子博士。

学生大多数都是不学无术的废物,他这个国子博士也乐得清闲,每日喝茶看报,日子过得很是舒服。

上一篇:仙王奶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