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养婿 第651章

作者:云何梦晚

苏牧目光在大臣们一扫而过,淡淡地道:“一个县五千台犁地机,才能真正实现全面覆盖。诸位觉得如今朝廷还缺多少铁?”

王钧沉默片刻,回道:“全国一年的产铁量,刚够满足一县之用。”

一台犁地机重四千斤,一个县需要五千台,可不就是两千万斤。

工部尚书卫沭震惊道:“大,大魏有一千五百个县......”

苏牧道:“依照现在的年产铁量,需要一千五百年才能将犁地机全面推行下去。”

大臣们闻言惊的一连后退几步。

“竟要这么多铁。”

“这太劳民伤财了。”

“咳——”程衡重重咳了一声,施礼道:“陛下,如若真是这样,此物则用处不大。”

这老头一听到需要这么多铁,直接改变了主意。

苏牧摇了下头:“此物一定要推行下去,朕希望今年的铁产量能翻一倍,明年在今年的基础上再翻一倍,后年......”

大臣们闻言脑瓜子都是嗡嗡作响。

他们显然是被苏牧的话吓到了。

有人窃窃私语道。

“陛下是被这些奇技淫巧迷惑了心神啊!”

“谁说不是,一年翻一倍,这怎么可能!”

程衡道:“陛下,一台犁地机重四千斤,朝廷恐怕无力负担啊!”

苏牧没有听到大臣们的私语,却是猜到了他们的心思。

他们已经望而却步了。

“犁地机以后会往小型化发展,争取做到两千斤以下,这样用铁量会减少一半,若是铁矿开采数量再增加一倍,相当于省了数倍力气,如此还负担不起吗?”

“何况初步计划只是每个县五十台,以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增加,这样也不负担不起吗?”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询问对方的意思。

他们很清楚,就算是这样,年产铁量也要增加一倍,否则根本无法满足用铁需求。

这会涉及到无数人工与运输成本。

而且还要在矿场兴建无数炼铁炉,这笔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程衡和林摅对视一眼,两人都有些为难。

为了生产蒸汽车和蒸汽船,他们去年已经增加过铁矿开采量了,没成想今年又出了犁地机这种东西。

前两者还可以说是奇技淫巧,犁地机可是对天下万万子民的极为有益的好东西。

但也是用铁量最多的东西。

他们不知道的是,重工业非常消耗钢铁。

苏牧心中一阵发笑:大魏的年产铁量最多只能建一艘万吨巨轮,这点开采量才到哪,依他看来,翻一百倍都不能叫多。

他自己不去做,是因为这件事太大了,将内库掏空都未必能做成。

只有国库才能支撑起如此庞大的工程。

此时大臣们似乎商议出了结果。

林摅道:“如是每县五十台,倒可以试一试。”

程衡点了下头,“那便试试吧!”

苏牧颔了下首:“那朕就等你们的好消息了。”

说罢迈步离开。

大臣们望着他走远,都是无奈一叹。

“这件事是个大麻烦啊!”

“谁说不是,不吃亏,也讨不到好处。”

蒸汽机作坊控制权属于内库,是上市作坊,除了赋税外,收入多少跟国库没有多大关系。

朝廷额外产出的铁又不能高价卖给蒸汽机作坊。

朝廷来做这件事,完全是吃力不讨好。

这件事对大臣们来说,唯一的好处是犁地机普及后,民生会大大改善。

让他们多了一份名留青史的政绩。

其他好处几乎没有。

也难怪他们会为难。

第885章 罗盘钟

大臣们议论片刻,一起返回了朝廷中枢。

王钧和卫沭却是站在宣德门下聊了许久。

开采铁矿的事,主要是由户部和工部负责。

两人一致认为,增产两千万斤铁,不能再按照现在的价格卖给蒸汽机作坊了,必须找个涨价的由头。

但是蒸汽机作坊的后台是苏牧这个皇帝,他们又不能明目张胆的索要高价。

两人一商量,决定在增加开采的同时,设法提高铁的品质,品质提高了,要价自然高一些,到那时,谁来了也不好使。

为此户部和工部联合召开了数次会议,将河北路邢州、磁州,京东路徐州,京东东路兖州、河东路沁源、两浙路萧山等十余处铁矿的产能扩大一倍,又派了数支队伍去南方寻找新矿山。

产能扩充的同时,两部还将各处矿场炼铁的方法归拢一遍,试图找到更好的炼铁方法,提高成品品质,从而卖个高价。

卫沭急匆匆来到户部,将一张纸条递给了王钧。

“王尚书且看。”

王钧看着纸条上短短一行字:百炼钢,连续烧锻百余次,直至斤两不减为止。

“这是?”

卫沭笑道:“直接炼成钢卖给蒸汽机作坊如何?”

百炼钢工艺自汉朝便有了,只不过由于制作方法太过麻烦,各处铁矿场很少用到。

卫沭让工部的人寻找炼铁方法,无意中有工匠点出了此法。

王钧道:“试过了?”

“试过,无非是多用些工时。”

卫沭笑着点了下头,反正工时花多少钱都可以加价进去,工部和户部在其中还能多赚一笔。

这是最笨的炼钢方法,也是此时唯二的炼钢法。

另外一种炼钢法是用萧山铁矿产出的矿石,熔炼几次后便可以炼出钢来,但产量非常有限。

蒸汽机作坊只舍得将钢用在关键位置,不重要的地方都是用铁。

“好!”王钧很快领会了卫沭的意思,他一拍大腿道:“就如此定了,除朝廷所用之铁,其余全部制成百炼钢,加价卖给蒸汽机作坊。”

“哈哈——”

卫沭哈哈大笑。

铁与钢的价格,相差三倍不止,工部和户部又要发一笔大财了。

不知从何时起,户部卖给蒸汽机作坊的铁,变成了统一的百炼钢,价格高了整整三倍。

韩公廉不止没有生气,反而大喜过望。

他正在愁钢材不够用呢!

有了源源不断的钢材,制作出来的蒸汽机会更加耐久,他如何能不喜。

一名副手道:“大人,陛下要的两轮车全部用钢制作如何?”

“就如此。”韩公廉闻言眼前一亮,取出一份图纸,望着上面的图样,幽幽叹道:“陛下真是神人啊!”

他两天前就收到了摩托车图纸。

但让他震惊的不是图纸上的两轮摩托车,而是摩托车上的一些配件。

配件中有一种他从未见过的东西。

这个东西叫做滚珠轴承,是一种用在车轴上的东西。

此时的车轴沿用的是马车车轴的制作方法,只是将木轴换成了铁轴,润滑全靠牛油,非常容易磨损。

滚珠轴承,可以使车轮阻力几近于无,还可以延长车轴使用寿命。

韩公廉一见之下便被惊掉了下巴。

苏牧不止单独将轴承画了出来,还画了几种不同类型和用处,让他做出来后一一试验。

轴承外套不难制作,难得是里面的滚珠,需要做的圆度完美,大小统一,坚固耐用。

苏牧认为以目前的技术条件,韩公廉很难制作出来。

收起图纸,韩公廉离开蒸汽机作坊,来到了司天监。

司天监下设推算局、测验局、漏刻局,掌天文历数、行推演天象之责。

其下分天文、算历、三式、测验、漏刻诸科。

司天监所用的仪器,是全天下最为精密的仪器,且都是由他们内部制作。

韩公廉在司天监负责的就是制作各种仪器。

如今他进入枢密院成为了院事,却还在兼着司天监知事的职司。

司天监的主要建筑是一座占地十余亩地的院子,院中一座七层高的塔。

官员办公就在此塔之中。

院子里建了很多高台,每个高台上都有一种天文仪器。

上一篇:仙王奶爸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