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832章

作者:江边鱼翁

不管他是否承认,周灿尽管特别年轻,却因为有着多个科室的名师教导,再加上自身的天赋极佳,不断积累,诊断多种疑难病例的能力都已经超过娄主任。

“我认为患者做的是胸内手术,通常会采用侧卧位。这会导致患者紧贴手术台那一侧的肢体承受重力而发生压伤。这个病人的左侧肩膀、手臂、髋部、大腿均出现明显的软组织压伤,肿胀发黑,很可能是在手术中,实施全麻后,下支垫太硬,导致左侧肢体受到严重挤压,肌肉发生缺血性坏死和破碎。”

“毛细血管破裂、阻塞、通透性改变。手术结束,患者换回仰卧位,侧肢压力解除。这时候发生局部出血,大量血浆液体迅速外渗至组织间隙,这才形成肌肉肿胀。因为没有及时处理,肌间隙压力增高后进一步加重局部血液受阻和缺血,最终导致左侧压伤部位肿胀、发硬、变冷。”

周灿仔细分析着患者的整个受伤过程。

术中压伤,很容易被医所们忽略。

这个其实需要高度警惕。

“刚才我给患者做检查时,按压他的左侧肿胀部位,均是硬梆梆的,像石头,肢体冰凉。这说明肢体肌肉已经发生坏死,早就错过了最佳救治期。”

给患者检查时,看似只是随意按了按,周灿却凭借丰富的诊疗经验,直接判断出患者的状态。

“不错,分析得十分到位。你认为肾衰与侧肢压伤有关,对吗?”

娄主任听了后,深以为然的点头认同。

旁边的年轻医生们则是悄然做着笔记,把周灿的分析记录下来。以供后期学习,并且引以为鉴。

“因为左侧肌肉坏死,肿胀发硬,这会造成局部大量渗出或出血,最终导致全身血容量减少。患者的血压那么低,就是最好的证明。全身血容量减少后,使得肾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发生缺血。同时,压伤的坏死肌肉释放大量毒性物质进入循环也会进一步加重肾脏中毒。这时候,肌红蛋白发生沉积,直接阻塞肾小管,这才导致患者出现急性肾衰竭。”

周灿把整个肾衰竭的完整发生过程一一剖析,听得娄主任大为赞赏。

其他医生与护士,则是用崇拜或敬佩的眼神看着周灿。

“可惜啊,患者还这么年轻,一条生命就这么被耽误了。如果术后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对症治疗,或许还有救回的希望。现在已经进入不可逆的急性肾衰、呼衰阶段,已是回天乏术,病入膏肓。”

周灿没有明着说是第三医院把病人的生命给耽误了。

却能从他的分析中,清晰的看出第三医院在治疗过程中的失职与失误。

这是一起典型的严重医疗事故。

……

傍晚在急诊科下完手术,查完房,吃过苏浅浅送来的可口饭菜,周灿匆匆赶往心胸外科。

还有一大堆的事情等着他来处理呢。

那个老干部已经同意手术,怎么说服家属的,具体不清楚。

医院就是这样子,只能让家属与患者适应医院的诊疗模式,而不可能按照家属与患者的意愿来行事。

这个老干部的治疗费基本上能够百分百报销,家里也不缺钱。他的儿媳妇一心想要采用最安全‘最好’的手术方式,放置血管支架来解决。

医生没办法按她的想法来。

这得放多少个支架?

而且效果还不好。

直接用一条人造血管,完成搭桥,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费用低得多,还省心省力,后面也基本不必担心这段血管再出问题。人造血管惟一的问题就是老化,还有就是吻合不到位,导致的渗漏。

先说老化问题。

人造血管的使用寿命最少也在十年以上,好一点的都是二十年以上。

实际上,用个三十年也不见得会出什么问题。

因为它是密封在人的身体内。

除了血液、体液对它的腐蚀,基本不存在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问题。这无疑能够大大延长它的使用寿命。

那个老干部已经六十五岁,即便活到一百岁,也只剩下三十五年。

换的人造血管支撑到那个时候应该没问题。

就算真的出了问题,还能随时再来医院换一根新的。

这种发生了动脉硬化,全身性病变的患者,一般很难活到百岁高龄。

往往活到八十岁左右已经算是长寿了。

因为患者的腹动脉,甚至包括心血管、脑动脉等等,都会不断变差。到时候,说不定一个脑溢血或者心梗,直接就把人送走了。

心胸外科手术室内,周灿亲自为这个老干部做手术。

患者的家属在手术室外等待。

雪燕主任具体怎么跟他们谈的,周灿不清楚。只知道老干部提出要周灿帮其手术。

越是这种身份尊贵的患者,越追求名医治疗。

经过周灿在术中查探,最终选择了一根长达38CM,直径约8mm左右的人造血管,给患者做了右侧股总动脉到腘动脉旁路搭桥。

考虑到右足第四趾已经出现坏死发黑现象,已经没办法再保存。

术前经过患者与家属的同意,做了截除手术。

这已经算是把伤害降低到了最小。

别的医院可是要求给他做右腿截肢保命手术。

在周灿这里,只截除掉一个脚趾头,的确是最好的结果了。

术后,测试右足血运,腘动脉,足背动脉均已经恢复。以肉眼可察的速度,能清晰的看到患者的右足皮肤表面渐渐有了些许红润。

与以前的苍白、冰凉相比,现在算是有了一丝血色。

说明右足的血运已经恢复通畅。

有了气血滋润与供养,右足应该不会再发生坏死。

“术后注意给他做好抗感染治疗,密切观察右足的情况,如发生缺血,继续坏死,一定要及时处理。”

周灿对巡回护士叮嘱道。

“明白。”

巡回护士对周灿十分尊敬。

心胸外科的手术室,基本上就是周灿的天下。这里的护士,医生,都对周灿的实力高度认可,十分信赖。

这台手术完成后,还有两台大手术等着周灿。

一台是在省外的一家省级三甲医院做了手术,但是术后效果并不理想,需要重新返工的二进宫手术病人。另一台则是二尖瓣、三尖瓣闭合不全手术。

这都是大手术,周灿心中一阵衰叹,妥妥的奋战到天亮的节奏。

现在,他越来越觉得一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哪怕他玩命的做手术,从早忙到晚,能救几个?

这也让他更加注重接班人的培养。

只要有机会,他就会无私的分享手术经验,指点新人,甚至是其他主治医师。至于副主任,主任级别,他不敢用指点这个字眼,而是‘交流’。

……

忙到凌晨一点多,总算收工。

总共三台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最后那台二尖瓣与三尖瓣闭合不全,由雪燕主刀,周灿辅助。

也可以认为是两人同时手术。

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就是两人同时为患者手术,各做一个部分。只要配合得当,确实可以极大的缩短手术时间。

开胸大手术,术程越短越有利。

如果不是两人同时给患者做这个手术,恐怕凌晨三点才能下班。

第二天上午十点多的样子,周灿正在急诊手术室忙碌,祝院长把电话打到了许医生那儿。

因为周灿的手术根本无人接听。

“小周,做完这台手术,你用你的手机给祝院长回个电话。说是有事找你。”

许医生进来通知他。

“好的。”

周灿已经猜出了几分。

估计与省人民医院进行医学交流的事情有了准信。

手术间内,众医生与护士听到祝院长亲自打电话找周灿,不由一阵羡慕,对周灿也是多了几分敬畏。

这种地位上的提升,是无形的。

就像某个关系户,科室内的同事都知道他的舅舅是副院长,大家都会自觉的让他三分。

周灿做完手里的手术,把缝合任务交给手下的两个医生,他去换衣间拿手机给祝院长回电话。

祝院长给他打了两个电话都没人接。

赶紧回拨过去。

响两声就通了。

“祝院长,没能及时接听您的电话,真不好意思,我刚才在做手术,把手机存放在换衣间了。”

周灿一上来就赶紧解释。

医院最高领导打他电话却没接,这肯定会让领导有些不悦。

“理解!你不带手机进手术间也是为了更专心的给患者做手术嘛,这种工作态度值得表扬。小周,关于与省人民医院医学交流的事情,医院已经开会通过了。你联系一下省人民医院那边,看看他们能否派出一个领导具体商量此事?”

祝院长没有任何生气的意思。

反而夸赞了周灿一句。

“行,我等会中午下了手术,正好去医院探望卢主任,到时候找他们问问。”

周灿就是故意提到卢主任。

那些人能否回到图雅医院,还需要祝院长点头答应才行。

雪燕主任没跟他提这件事情,说明还没有进展。

医院领导们压着不点头,谁也没办法。

第536章 规矩不可打破,奇迹般的愈合速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