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医术能加经验值 第323章

作者:江边鱼翁

家属已经失望过多次,所以看到贾主任也没能说出一个具体结果时,他们似乎早有预料。

心中的绝望又多了几分。

这时,周灿听到患者发出一阵轻微的腹鸣音。他不由心头微动,赶紧俯身过去,贴近患者的腹部听声音。病人患有肺部疾病时,医生往往会特意听一听患者是否有痰鸣声之类。

腹泻却是很少查肠鸣声。

“他的肠鸣声频繁吗?”周灿直接询问男孩的母亲。

平时应该是他的母亲照顾得更多,再加上女人的心思更细,肠鸣声也许会被她留意到。

“还算好吧!越是接近饭点,他的肚子“咕咕咕”叫得更频繁。还有就是吃过饭以后,大约过半小时的样子,也会发出响声。不过又是另一种响声,有点像是水装在瓶子里晃动,“哗啦哗啦”的响。“

患者母亲提供的这个信息极为关键。

周灿一向擅长于从偏门入手,以非常规的思路去诊断患者的病理机制,诊查病灶。

问过家属后,周灿又没有了下文。

而是再次拿起患者的检查报告查看,不时露出沉思表情。

他在消化外科陪着贾主任坐诊,立下过多次大功。帮着诊断了近十例疑难病例。

贾主任不止一次夸他为鬼才。

此刻,周灿露出这种近乎着魔的表现,贾主任反而有了一丝期待。

他非常有耐心的让周灿仔细思考。

家属心中暗自纳闷,这位姓贾的专家怎么以学生为主?

平时都是学生以带教的老师为主呀!

他们自然不知道周灿的本事,更不知道周灿在消化外科的特殊地位。

贾主任、秋虹都是非常有耐心的等待着周灿,家属自然不会催促。

对他们来说,最关心的就是能不能查出儿子的病因,把病治好。至于谁能查出来,一点都不重要。

时间在不断流逝。

家属越来越不抱希望了。

就在这时,周灿突然冒出一句没头没脑的话。

“他的肠炎肯定是伪肠炎!”

“什么意思?”

家属不解的问道。

“就是说,你们儿子得的有可能是假的肠炎。”秋虹在旁边帮忙解释。

“假肠炎?那我儿子得的是啥病?”

患者的父亲眼神微亮。

“我带着儿子在另一座医院求诊时,一位姓秦的专家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我儿子得的肠炎可能只是表象,引起腹泻的真正病因,可能是别的原因。可惜他想尽了办法,仍然没能找出真正的病因。这位年轻医生说的话,与那位专家的意见很相似,说明他有着真本事。”

患者的父亲等了这么久,原本还觉得图雅医院名不符实。

诊不出病因也就算了,号称特级专家的主诊医师居然让一个年轻医生帮着诊断。而且以那个年轻医生为主。

简直就是荒唐。

此刻,周灿一言道出他儿子的病是伪肠炎,他才明白,这个年轻医生不一般,而是有着真本领。

“贾主任,您说患者会不会根本就没病?”

周灿再次说出的话,比上一句更加雷人。

要不是看他给儿子诊断出了患的病属于伪肠炎,孩子的父亲肯定要愤怒的站起身掀桌子了。

啥玩意。

要是没病,谁会没事找罪受,带着孩子四处求医问药?

“医生,我儿子都病成这个样子了,怎么可能会没病呢?”孩子的母亲有些气愤的质问道。

“嗯……我说的没病,与你理解的没病是两回事。我是说,他并没有实质性的病灶。”

周灿解释了一句,再次看向贾主任。

他的目光透着去伪存真的执着,闪耀着自信且坚定的光芒。

“你的意思是?”

贾主任的眼睛眯成一条缝,他在快速思考着周灿这句话的意思。

秋虹的一双妙目,则是紧盯着周灿。

她觉得跟周灿一起会诊,两人完全就是两个思维级别。她连风都摸不中。

根本不知道周灿的思路是什么。

差距越大,反而让她越佩服这位师弟。甚至称得上崇拜的地步。

“能否对患者的脑电波做一个二十四小时监测,我怀疑他很可能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引起消化系统紊乱。”周灿给出了自己的诊断意见。

家属根本不懂这些专业医学术语,只能傻愣傻愣的看着,听着。

不过他们的眼中却是露出了希冀的光芒。

那是在无尽的黑暗中,终于看到一丝曙光后的无尽希冀。

他们在期待着病因诊明后的激动时刻。

“神经性消化功能紊乱?可是他的症状明明不太像啊!这种病,我诊断过多例,没见过这样的。”贾主任有着数十年的诊疗经验,不可能没碰到过神经性消化功能紊乱病例。

他早就进行过类似疾病的甄别。

“说说你的诊断依据与诊断思路。”

贾主任并没有贸然答应周灿提出的脑电波监测要求。

他要先看看这位年轻人的诊断依据及辨证思路是否合理。

“我的依据比较简单,就是从患者的肠鸣音入手,然后综合各种检查数据、病史,症候,加以推断。”周灿说得很直白。

“患者的母亲反应患者到了饭点,就会发出饥饿信号的‘咕咕咕’肠鸣音。说明患者的肠道检测到没有营养输送过来后,能够正常的向身体反馈饥饿信号。饭后半小时左右,他的肠道会再次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这是拉肚子的前兆。”

“我认为只要做两个检查,就能确诊是否为神经性消化功能紊乱。第一个是二十四小时脑电波监测,目的是查看不同时段的脑电波峰值,推断患者一天当中不同时间段的精神状况。第二个则是在患者饭后半小时左右,听患者的肠鸣音发出的具体部位。可以间接推断腹泻发生前,肠内容物在结肠的运行速度与状态。”

周灿把诊断思路大致解释了一遍。

既然患者每次吃了东西必定腹泻,说明食物输出结肠时,仍然是液状。

根据肠鸣音,推断结肠的蠕动速度,只能说,周灿对得起鬼才这个称号。

“贾主任,请您答应给我们儿子做这些检查吧!再多的钱我们都不在乎,就算没查出病因,我们也心甘情愿,更不会怪这位周医生。”

患者的家属第一个强烈要求贾主任同意做这个脑电波监测。

他们不懂治病,但是听周灿分析得丝丝入扣,似乎很有道理。

无论如何,都值得他们试一试。

做检查不像做手术,脑电波监测的风险几乎为零。

至于花点钱,他们是真的不在乎。

最怕的就是看不到希望。

现在有了希望,那还有啥好说的。

“稍安勿躁,我这就给你们安排!”

贾主任听了周灿的分析后,只觉得这种新奇的诊断思路别开生面,不拘一格,非常有趣。

对于诊断结果,他更是充满了期待。

要是这个病因查明,真是神经性消化功能紊乱,他应该可以写一篇论文了。

第201章 病因查明,哭出来反而是好事

接下来的事情就比较好办了,想办法给患者安排做24小时脑电波监测、肠鸣音监听定位。

做这个检查,患者需要住在医院内,但是不属于收治住院。

就只是一个检查项目而已。

经过一天的监测,患者的24小时脑电波数据与肠鸣音监听定位都已经做好了。

这件事情自然不需要周灿亲自去做。

贾主任临时安排了两个实习生监听患者的肠鸣音,并且予以定位。

肠鸣音的监听并不需要24小时,主要就是集中在饭点前、饭后半小时左右。不过需要监听的医生画出精准的定位图。

这个活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

至少要清晰的知道,肠鸣音响起的部位是处于哪处肠段。

同时使用两个实习生干这件事情,也是为了保证不出纰漏,最大程度保证准确性。

消化外科会诊室内,十几位医生一起坐在里面会诊。

包括消化外科的几位主任医师均到场。

一共有五个疑难病例与复杂的手术方案制定,需要大家共同探讨,集多人智慧一起会诊。

第一例参与讨论会诊的病例就是这个伪肠炎病例。

“这个患者17岁,腹泻两年以上,各方面症状与肠炎高度相似。”

贾主任先是把患者的病情做了介绍,然后把患者的检查报告等资料投放到公屏上。

“没错呀,这就是典型的肠炎嘛!”

有位四十多岁的年轻副主任医师看过后,做出了结论。

“这个病案我知道,半个多月前,消化内科还请我一起过去会诊了。大家共同讨论了许久,也没有找出真正的病因。基本可以肯定绝不是普通肠炎。患者在多家大医院诊治过,均未见效。”

这次发言的是消化外科的肖主任,年纪五十六岁,同时还担任着消化外科科主任一职。

论诊治水平与手术能力,仅次于贾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