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日日生
也难怪她能生出贾元春那种美人来。
客座那位贵妇身材修长,柳眉弯弯,嘴角一颗风流痣,乃是天波府的穆桂英,也是黎山圣母的亲传弟子,闻言笑道:“夫人客气了,家师一向不在乎这个,何必多费心思。”笑容中却含了几分自衿得意。
“也是天公作美,前些日子偶得了一件东西,便请仙姑品鉴一二。”王夫人笑道,随即吩咐下人捧上一个四方锦盒。
王夫人亲自从锦盒内取出一个紫青色的敞口铜香炉,捧到穆桂英面前。
穆桂英本来没怎么在意,但是她入手之后,便知道此物非同小可。细看这香炉通体光素,宝光内含,敲了几下隐隐有珠玉之声,倒过炉身,只见底款写着“熔天炉”几个楷书。
穆桂英惊道:“这东西你们是如何得到的?”
王夫人自矜地一笑,道:“府上库房的,我合计着自己留着也没用,便给圣母她老人家做个寿,希望莫要嫌弃才好。”
“世上怕是很难有人会嫌弃这东西了。”穆桂英把玩着香炉,目光盯着上面的篆纹,轻声说道。
“这次圣母她老人家的寿辰,要在什么地方举办?”
穆桂英脸色一黯,说道:“在西方新建的摘星殿。”
她们有家难回,因为在中原已经没有一个人家,敢公然供奉黎山圣母了。
自从她们和李渔的正经门开战之后,天下局势风云变幻,原本互相提防甚至有战争的六朝,突然紧密联合起来。
然后就发生了六朝共灭师尊的道场,继而在汴梁与天庭开战,如今甚至打破了大雷音寺。
天庭和神佛在人间无比的权威,似乎一夜之间就被戳破了。
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曾经那么牢不可破的观念,一下就被戳破了。没错,就是戳,如同戳破一个泡沫。
黎山圣母门下的几个弟子,一度怀疑这是一场噩梦,反倒是师父他新收的弟子王熙凤,在西方如鱼得水,帮助师父重建道场,招收信徒,如今已是颇有规模。
王熙凤的贡献,也为贾府以及背后的金陵豪门,赚到了筹码。
两边都是被排挤的对象,不同的是黎山圣母已经被排挤出中原了,而金陵豪门还想再支撑一会。
不过他们内部早就有声音,说是难以对抗皇权,早晚也是要走的。
到时候,可能还是要托庇于黎山圣母门下,在她的地盘上重新安顿下来,等待时机成熟,跟随天庭一道,重返中原。
毕竟只要能在中原立足,谁也不想去四周的蛮夷之地。
“对了,凤丫头什么时候能回来?过些日子,是我们府上老太太的寿辰,凤丫头可是她老人家最喜欢的小辈。”
穆桂英笑道:“小师妹?你们随时可以派人去请她回来,只不过她愿不愿意,就难说了。”
……
眼看海波浩渺,万里波涛。
李渔大声道:“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这是谁的诗?怎么没听过?”张三丰在他身后,笑着问道。
“你师弟的。”
“师弟果然有才,不愧是诗仙。”
李渔呵呵一笑,也不知道李白写了没有,反正早晚的事。
“师父,我看你来东瀛,怎么比去别处时候开心不少?”
“有么?”李渔笑着问道。
如果有的话,那多少带点前世恩怨,李渔摇头道:“不知道东瀛究竟是什么妖魔鬼怪,竟然如此难缠,咱们师徒这次可不能丢分啊。”
“怕什么。”张三丰笑道:“师父,咱们以前被人打的落荒而逃次数也不少,每次都是回去之后重整旗鼓,找帮手,聚朋友,想办法,再去打回来就是了。”
李渔摇头道:“唯独这一次,我要一击必杀!”
张三丰看着兴奋的师父,总觉得他有些格外亢奋,也不知道是因为什么。
或许是大明皇帝实在太过礼遇了吧,张三丰想起两天前,大明皇帝朱标,亲自率领几个心腹重臣,一路把自己师徒二人送出了燕京城。
恐怕只有其他五国的皇帝,亲自到了燕京,才可能会有这个待遇吧。
远处的礁石露出尖尖的头,无垠的大海中,不知道藏了多少的巨兽。
李渔能感受到海中的悠长的气息,那些存在可能是厌倦了陆地的争斗,隐居到海中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很快,他们就看到了一块陆地,张三丰问道:“师父,那边是不是东瀛?”
李渔举目远眺,自己也不是很确定,便挥手道:“走,过去看看。”
他们落地之后,从海边的礁石上,冒出许多探头探脑的怪物来。
这些怪物生的奇丑无比,浑身散发着大海的淡淡腥膻味道,表情惊恐地看着李渔师徒。
张三丰眉心一皱,手中握紧了宝剑,就要出手。
李渔阻止了他,问道:“尔等是什么人?”
那些怪物中,有一个从礁石后面走了出来,朝着李渔就拜。
他们嘴里叽哩哇啦,说的话李渔一句也听不懂,看到张三丰也满脸疑惑,李渔手指上闪烁着一道金光,点在这个怪物的头上。
怪物浑身一颤,弥勒的佛法果然好用,此时他已经可以开口说话。
“上仙饶命,我们是这个岛上的居民。”
“居民?”李渔不厚道地一笑,这些玩意太磕碜了,就像是一滩滩融化的沥青,俗称臭油子……
李渔看他们手里握着的,好像是用鱼骨做成的鱼叉,顿时信了半分。
李渔接着问道:“你们在这可曾见过一群和我差不多的人。”
“有,有很多,他们从海里来,海神是他们的坐骑,足足有几万人,上岸之后便往东走了。”
李渔心中暗道,他所说的,估计就是大明的军队。
李渔看了一眼这些怪物,问道:“你们是这个岛上的居民,那么这个岛上还有其他物种么?”
“只有一些海鸟偶尔会来。”
李渔点了点头,伸手在这个怪物脑袋上一点,顿时把文字传授给他。
“你敢站出来,足见是你们族群中比较勇敢的,而且能和我对答,算你有点胆识。我今日传授你文字和语言,希望你能带你的族人,走向文明和发展。”
这个怪物果然十分欢喜,对着李渔拜了起来,等他抬起头来,李渔和张三丰的身影已经消失不见。
李渔对张三丰说道:“你莫看那些怪物丑陋,但是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可比倭人好太多了。”
东瀛很大,比李渔原本时空中的东瀛,至少大了二十多倍。
饶是如此,它在中原面前,依旧是个小国。
李渔在空中盘旋,很快就发现一处,黑雾弥漫,妖气冲天。
张三丰眼神一亮,道:“多半是这个地方。”
李渔师徒在空中穿梭,十分嚣张,完全是没有把这里的妖类当回事。
他们已经确定,东瀛反抗的势力中,最强的是妖。
这地方,很有可能一直供奉着的是尊妖神,他们在空中找了一小会,便发现了大明的旗帜。
黄色的旗帜上,黑底绣的“明”字十分醒目,在旁边的旗帜上,写着一个“戚”字。
李渔早就知道,大明的统帅是戚继光,这也是个厉害人物,他来打东瀛简直是再合适不过,属于是专业对口了。
果然,落地之后,李渔就感受到军营中那股气势。
这种气势,不是寻常兵马能展露出来的,必然是练兵的行家才能操练出这种兵马。
事实上,戚继光练兵的本事,丝毫不逊于六朝其他声名显赫的名将。
两人落地之后,被一队巡视的兵马看到,他们如临大敌,喝问道:“什么人?”
“我乃正经门李渔,尔等速速前去禀报,我要见戚继光将军。”
李渔的名号如今很是响亮,尤其是他在汴梁弑杀五方神之后,更是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
很快,军营中一阵脚步声,戚继光带着几员副将亲自迎接出来。
他神色有些激动,毕竟他是从地方上被提拔起来的,对于传说中和陛下一道,血战金陵,扶陛下上位的正经道士,他还是很想见一见的。
戚继光看到李渔之后,稍微一愣神,他没有想到传说中的正经道士,竟然如此年轻。
他心中先是存了几分警惕,毕竟如今是两国交战,而对面的东瀛人又素来阴险狡诈,卑鄙无耻。他们使出什么手段都不稀奇,派个人来冒充正经道士李渔,然后刺杀主帅或者刺探情报,都是有可能的。
虽然有这个怀疑,但是戚继光的脸上却看不出分毫来,他早就有了计较,自己先试探一番。若是真的正经道长,当然是皆大欢喜,若是假的,自己也可以利用他来一个兵不厌诈。
“哎呀,道长,久闻道长大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原来英雄出少年这句话,真没有说错。”戚继光这个人,不同于一般的名将,他没有那么多的傲气,反而是个很实际的人。
因为他知道,在大明想要做事,你不但要有真本事,还要学会官场之道。
否则的话,根本没有出头之日,更不用说施展一身的本领了。
所以他在家乡组织团练打倭寇的时候,俘获的财物除了用来练兵、招募之外,还有很大一些,都被他行贿上级了。
正因为喂得太饱,再加上他平倭寇的功绩实在是亮眼,这次的远征他才有机会担任统帅。
李渔笑道:“这位便是戚将军?我也久闻将军之名。”
戚继光只当他是客套话,心中一暖,觉得这个道长虽然名气很大,但是性子还蛮好,至少没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
李渔拿出皇帝的信物,一把宝剑,伸手扔给戚继光。
后者接过宝剑,一看就知道真伪,这是陛下的尚方宝剑,乃是太祖留下来的,世上还没有谁能仿造出来。
他毕恭毕敬地把宝剑举在手中,递还给李渔。
戚继光已经确定了李渔的身份,便更加恭敬,将他们师徒带到大帐。
帐内只有和戚继光一道出去的将军,他们本来都有些看不起这个地方上的武将,但是随着战事的进行,他们越来越服气。
毕竟在战时一个主帅有没有本事,是装不出来。
李渔环视一圈,戚继光的大帐和诸葛亮一样简洁,不过诸葛亮的东西很少,而且不管在那扎营,他的东西总能收拾的一丝不苟。诸葛亮身边就那几个亲兵,一般是不负责杂事的,也就是说都是他亲自动手。
而戚继光这里则有些杂乱,他的盔甲甚至就丢在地上。大帐内到处都彰显着他的随行和不拘小节。戚继光练兵,总是极度认真,不允许有丝毫的懈怠和差池。但是对于自己帐内的环境,他的要求就不高了,能住就行。
那把一看就是缴获的倭刀上,还有血迹没有擦干净,就被插在桌案上。
刀柄上挂着一副地图,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各种标记,如此密集的标注,估计只有戚继光一人能看懂。
戚继光老脸一红,道:“帐内凌乱,叫道长笑话了。”
“战事紧急,理应如此。”李渔往旁边的凳子上一坐,道:“我也就不兜圈子了,这次来东瀛,就是助将军一臂之力,将这个无礼小邦,彻底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