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265章

作者:日日生

仔细想想也是,以前人家是九节杖,什么时候害怕过大汉的皇权。

大良贤师张角,就是握着它,把不可一世的大汉,给砸了个稀巴烂。

大汉直到灭亡的过程中,依旧保持着对周遭所有国家的威压,“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

五节杖还不停手,它上下翻飞,如同在家受了委屈的大婶,在河边捣衣服一样。

那气势,让李渔躲在角落瑟瑟发抖。

李渔看了一下五节杖,又看了一眼风月宝鉴和五行旗,心中暗道,我的法宝都比我凶,这合理么……

铜仙在五节杖面前,没有一丝的反抗,被它活活打成了一张铜饼,五节杖还不解气,砰的一下打在了石棺上。

这下它算是踢到铁板了,石棺纹丝不动,五节杖转了一圈,回到了李渔手中。

李渔握着它,有些温热……

这枯藤,它不会是喝了仙露,喝醉了吧?

它暴起发难,虽然是为了保护自己,但是李渔总是觉得有些害怕。

本以为这东西是死物,它不会有灵识吧?

难怪都说太平道特殊,这一门不光是功法有灵识知道自己选人,连法宝也都人里人气的。

功法、法宝都是些老东西,反倒是李渔这个大良贤师,是唯一的菜鸟,正在一步步缓慢前进。

李渔小心翼翼地把它收了起来,现在风月宝鉴是不敢放进去了,不知道那条龙怎么样了。

李渔把五节杖插在腰里,然后起身,看着地上的铜饼,心里毛毛的。

他想了一会,还是没忍住,捡起铜饼丢到了风月宝鉴内。

李渔在阙楼内,又转了一圈,依旧没有发现蛛丝马迹,那块玉璧到底在不在墓中,都让他产生了怀疑。

此时的阙楼内,阴冷漆黑,李渔点起一个火球,想要找个地方睡一觉。

“你说这里面这么冷,就咱哥俩,我是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跟汉武帝睡一个屋……”

李渔自嘲一笑,突然一下坐直了身子。

对啊!我怎么这么笨,这是武帝的陵墓,他不是张三的,也不是李四的,这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

他怎么可能只有一个阙楼,要知道,这样的帝王之墓,必然是有很多陪葬墓的,安葬诸王、公主、嫔妃,乃至宰相、功臣、大将、命官。

杜周能进这里面么,看来未必,这里面都是武帝心爱之物,还有他的铜仙。

玉璧虽然在李渔眼里是个宝物,在汉武帝刘彻的眼中,那根本不入流。

他怎么会把玉璧带到这里来,杜周都未必能进来一次。

想通了这一关节,李渔顿时兴奋起来,他手指一掐,按照风水寻找陪葬墓的位置。

巨大的地宫内,阴风阵阵,从脖颈灌入的冷风,也不知道是从哪吹来的。

只能说,茂陵的风水确实好,有风有水。

李渔迈着小步,一点点寻找,终于在东南角找到一个小入口。

陪葬不是殉葬,陪葬的人,若是比皇帝死的早,那是提前进入陪葬墓。

若是比皇帝死的晚,就是等死后再埋进来,而不是在皇帝死的时候,一并埋了殉葬。

所以肯定是有通道的,一般是从主墓的阙楼,能进入陪葬墓,而从陪葬墓进不到主墓。

茂陵修了五十三年,从刘彻第一年当皇帝就开始了,这五十三年,每一年都会拿出大概国库的三分之一,来修建茂陵。

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又动用了多少的人力物力!

如此规模的皇陵,或许只有始皇帝的骊山墓能与之一比。

茂陵的陪葬墓,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二十多座。

李渔心念一动,使了一招青木诀分身术,几十个李渔开始朝着四面八方走去,寻找玉璧。

而李渔自己,则在阙楼内独坐,等着分身找到玉璧。

这大墓如此诡异,他可不敢随便乱走了,搞不好再来几个厉害的东西,自己身边可没有左慈和白毛了。

第三百八十七章 美色

咸阳小道,逶迤曲折,细雨蒙蒙,春意陡峭。

街道上,一个人撑着一把破伞,手里举着一根布幡,上写着“铁口神算”四个大字。

举幡的人个子寻常,长相普通,身穿一件最常见的青衣道袍。若是有人识的他,便可换取几十万贯的赏金。

因为此人就是大唐最近通缉的要犯——正经大圣李渔。

李渔在茂陵中,把自己困在地下,最终在霍光的陪葬墓中,找到了玉璧。

玉璧上,刻着严苛的律法,以及各种酷刑。

李渔在里面用了十天的时间,终于参透了其中的奥秘,所谓的玉璧其实是一块舍利。

不是某一块骨头,而是整个人……

被火炼成了一块玉,这种对尸体下手的方法,确实是密宗的看家本事。

它甚至差点蛊惑了李渔,让他迷失心智,幸亏李渔是太平道的传人,在五卷天平经中,悟了几个轮回,心志足够坚定。

这一块舍利,邪恶无比,它原本的身体,是一个密宗的高僧,可以轻易操纵别人的灵魂。

想通了这一点,李渔把一切都想通了,难怪密宗的喇嘛会布阵抽取人皇气脉,原来他们和御灵堂根本就是一家。

或者说,御灵堂,就是密宗动进的一个产物。

李渔最后把玉璧彻底粉碎,永远留在了茂陵,世界上不需要这种术法。

他自己虽然领悟到了这个邪术,但是李渔决定,只在抽取人皇气脉时候用,绝对不会用在人身上。

自己虽然有很多徒弟,但是绝对不会把这个邪术传下去。

“喂,算命的。”

身后传来一声叫喊,李渔停下脚步,缓缓回头,笑道:“这位官爷,要算命么?”

身后的官差,穿着蓑衣,拿着手里的画像,比对了一番,说道:“走吧。”

李渔注意到,那画像遇水不化,墨迹丝毫没有被打散,而且画像上的人,就是原本的李渔模样。

“真他娘的晦气,下着雨还要来寻人。”

“嗨,这不是丢了面子,要拉所有衙门下水么,听说六扇门的人也是满腹牢骚。”

“上头不怎么想的,玄甲铁骑都围不住的人,让我们京兆尹来抓,这样便恰如大海捞针,徒劳费力。”

李渔耳朵一动,把这段对话听得清清楚楚,他心中一笑,缓缓走出城门。

自己隐匿气息的本事,不说是六朝第一吧,那也是出类拔萃的。

要是连这点门道都没有,还敢只身来长安?

就算是李世民手下,有再多可以打败自己的强者,他们发现不了自己,也是毫无用处。

走了很久,李渔确定周围没人,手指一动出现一个纸鹤。

纸鹤慢慢化为一个小镜子,李渔在上面一点,镜面上出现一个红点。

李渔看了一眼,把功力收了,镜子慢慢消失。

“竟然到了汴梁……”

李渔让武顺跟着左慈他们逃走,他料定左慈会好好安置这姐妹俩,但是没想到他把人送到了汴梁。

汴梁虽然是正经门的老巢,但是也并非百分之一百安全,因为大唐在汴梁安插了很多的习作。

幸亏这些探子的头儿,是自己的徒弟,不然李渔还真不放心。

毕竟这姐妹俩,是李世民现在最想得到的人。

汴梁的开放性,是一把双刃剑,你可以顺利去到汴梁避难,你的仇家同样可以。

……

正经门,又一位长老回归了。

酒长老吕玲绮回来了,她还带回来很多人,都是些莺莺燕燕。

这些人,正是貂蝉的丫鬟,她们都是貂蝉收养的孤儿,本就孤苦,若是离了貂蝉更是不知道要往何处安身。

所以貂蝉一股脑,把她们都带来了。

幸亏正经门够大……

山门之上,藤萝架上,垂着三双小脚丫。

潘金莲、赵福金和林黛玉并肩坐着。

她们的互相牵着手,十分亲密。

在旁边还有三个小泥人,正在调皮地爬来爬去。

赵福金指着貂蝉,笑道:“快看快看!那个人好漂亮啊!”

潘金莲抿着嘴,一句话也不说,如果说前几天左慈带来的女人让她感觉到有威胁的话,这次来的,简直是让她自惭形秽了。

正经门里美人无数,以前最漂亮的无疑是大小乔姐妹,现在看来这个和她们各有千秋。

身为一个女人,看到这种尤物,都要心动了……

林黛玉年纪最小,她托着腮,说道:“这宗门人越来越多,可能说话的还是这几个,我倒是觉得越来越冷清了呢。”

赵福金捏了捏她的脸,笑嘻嘻地说道:“抽空我带你去元妙山,你就知道这里多热闹啦。”

潘金莲没好气地说道:“元妙山上的师兄师姐知道了,还不得给你大大的白眼,枉费人家都那么疼你,你还说这个话。”

赵福金吐了下舌尖,笑道:“人家说的都是实话,元妙山的师兄师姐,整日都在修炼。”

“不知道李渔哥哥什么时候回来。”赵福金托着腮说道,“他答应我好多事没做呢。”

一句话出口,三个少女都各怀心思。

貂蝉一行人,和朱武等人打过招呼,便跟着吕玲绮进了一个大院子。

门口走过四个小孩,两个道童两个道姑,都只有四五岁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