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六朝传道 第21章

作者:日日生

李渔大手一挥,说道:“收拾一下,这几天就在宅子里住着,等采办完咱们今晚聚饮一番,给我贺乔迁之喜。”

随从们都大笑起来。

“恭喜小李道长。”

“这宅子可真不错。”

“汴梁寸土寸金,这一回可赚大发了。”

……

这其中有真心的恭喜,也有掺杂着艳羡的嫉妒,真真假假,都不重要,李渔一概笑着接受。

他重新审视了一眼,越看越喜欢,指着院内两角的小楼说道:“莲儿,去把行礼放下,收拾一下屋子。”

人群中最开心的,可能就属小金莲了,她笑靥如花,背着行囊就去小楼收拾。

薛蟠叫嚷着,让随从去买一些新的被褥瓢盆回来。

外院的随从们,自觉地解下货物,收拾客房。

人多了就是好办事,这么大的院子,天还没完全黑就被收拾了出来。

李渔完全就是一个甩手掌柜,在院子里先是看了一眼种植的花草,拔去了几棵不合五行的花树。

然后踱步来到后院,手指一捏,测了测井水,并没有什么污物。

他又施法,挪动了四个盆栽,这才满意地拍了拍手。

薛蟠已经在打听,东京汴梁哪家青楼的姑娘最好看,名气最大。

李渔笑着摇了摇头,这薛大棒槌才这么点年纪,就开始关心这些,果然是天赋异禀,天生的纨绔子弟。

纨绔子弟很多,李渔自己就见过几个,但是像他这么纯粹的,整个六朝也不多见。

到了晚上,忙碌一天的商队,累的不轻。李渔自己掏钱,让人从各个酒楼订餐。早就听说汴梁的外卖行业发达,今天一试果然又快又好。

天气炎热,一群人就在院子里,露天摆了几个桌子,摆满酒肉。

小金莲搬了个板凳,偷偷坐在李渔身边,过了一会见他没有反对,心中一阵小窃喜。

薛蟠抓着一块骨头,吃的满嘴流油,很难想象这是豪门出来的少爷,“汴梁就这一点好,想吃什么,各家酒楼做好了给你送来,我看回去之后,咱们薛家的酒楼也要学一下。”

李渔手里把玩着一个木牌,薛蟠大着舌头,问道:“这是什么宝贝?”

李渔随手丢给他,只见上面刻着字:此间房舍,李渔所有,若有行人,允许暂住,不可霸占,房内家具,竹椅一条,大床两张,木凳三个,橱柜若干,锅碗瓢盆,不得损坏,违者必究。

下面还有两把刀架着一个骷颅头。

薛蟠呆呆地问道:“这是何物?”

李渔笑着解释了一通,把张老道临终的嘱托,第一次说了出来,叹了口气说道:“张老头可把我坑苦了,为了他我连老婆本都搭上了。”

薛蟠拍着胸脯,大声道:“这件事包在小弟身上了,就是抢,也一定给你抢一个俊俏水灵的媳妇。”

旁边正在小口小口吃着香酥凤爪的小金莲,偷偷抬眼,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嘴里美味的凤爪,一下子好像不香了……

……

汴河,画舫。

宽阔的河面上,一艘艘画舫往来如织,甚至不时有高达五层的楼船掠过,船上张灯彩结,传来阵阵管弦笑语。

其中有一艘,行驶的格外慢,轩窗外,月色渐明,画舫彷佛贴在水面上滑行,伴随着低哑的桨声,破开水中的月影。

窗下有两人静坐,一人喝茶,一人翻看着什么。

翻看那人身着淡青的长袍,一身读书人打扮,但面若白玉,眼似秋水,眉如柳叶,樱唇粉嫩,长相又妩媚无比,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个倾城美人。

“蔡京无能,又把事办砸了,国师那里有没有发脾气?”

在她对面,是一个通体妖娆的妇人,虽然不施脂粉,依旧黛眉丹唇,更显美艳。她懒洋洋伸了个腰,把惊人的曲线暴露出来,饶是对面的是一个女人,也看的口干舌燥的。

男装丽人啐道:“要死啊你,没有男人,你发什么骚。”

“我自伸个懒腰,你自己春心动了,还说别人骚。”妇人咯咯笑道,“说你傻你还真不灵光,国师是什么人,会犯这种错么?实话告诉你吧,国师就是故意让蔡京弄丢的,一来可以趁机打压一下他的气焰,敲打一下朝中这些文臣。二来嘛,那东西邪门的很,国师都驾驭不住,常说留在身边并不是好事。山东一带煞星多,国师特意让那东西去,吸一吸煞气。”

她说道吸的时候,不知道有意还是无心,舔了一下嘴唇,端的是媚态横生。

“那可不是一个善物,嘿嘿,山东一带,要永无宁日了。”

“该!一个个贼人,凶性顽劣,早该收拾一下。”

“这次的事情办好了,不知道能不能求国师开恩,收我们两个进神霄宫。”

妖娆妇人一下子收起媚态,眼神中充满了渴望。两个人对视一眼,都看出彼此的心意。

进神霄宫,对她们的诱惑太大了。

大宋的国师,六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姓林名灵素,号通真达灵先生,最受宋帝赵佶的宠信。

他所创建的神霄宫,弟子众多,道法精妙,一度将大宋的佛门打压的抬不起头。

第三十二章 赊刀

酒足饭饱之后,一群随从扶着薛蟠,去到外院客房。

李渔回到小楼里,莲儿已经给他收拾好了房子,小丫头干活挺麻利的。

李渔是属于没有条件的时候,从不讲究,有了条件,从不将就的人。

在路上他席地而睡,枕草而眠不在少数,但是在巨野县,小小的茅草屋也被他拾掇的干干净净。

这房子既然是自己的了,还要在这长住,当然不能凑活。

他拿着鸡毛掸子,想要把角落的灰尘清扫一下,发现这些犄角旮旯也都收拾过了。

推开窗户,月色正好,夏夜繁星灿烂,清风带着花香。

有自己的宅子,不用一睁眼就到处奔波,这才是人过的日子嘛。

李渔躺在床上,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一大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透过窗子向天看,碧霄浮云相映成趣,正是出游的好天气。

薛家的人,带着薛蟠去外面采办,东京汴梁是大宋乃至整个六朝最大的货物中转站。

整个六朝的货物,几乎都能从这里买到。

院子里,另一个小楼出来的小金莲,早就收拾好了,正端着一个木盆,在院子里晒衣服。

李渔轻咳一声,小金莲抿了抿头发,抬头看到李渔,赧然一笑,白里透红的脸蛋煞是好看。

“一会咱们出去一趟。”

来到汴梁,自然是要出去转转的,这里人口稠密,找几个徒弟应该不难。

李渔信心满满!

大相国寺下,是汴梁最大的庙会所在地,这地方的庙会六朝驰名,热闹非凡。

两边叫卖声不绝于耳,往来逛庙会的,既有普通百姓,也有达官显贵;

既有穿着镶嵌珍珠的丝履,宽袍大袖,风度翩然的文士;

也有衣衫褴褛,面色饥黄的穷苦人。

大相国寺依山傍水,据说是在大汉王朝时候,寺里有大法力的僧人,在原本的空地上作法,引来了湖水。

水畔多植柳树,每一株都几人合抱那么粗,组成一排的柳荫。

湖里有几个水上阁楼,轻纱遮挡,时不时传来娇声曼语、慷慨悲歌,是一群才子佳人,王孙公子在聚会。

李渔带着一个小丫头,这里逛逛,那里看看,不一会就买了一大堆东西。

当然,为了锻炼某人的体魄,都由她提着。

李渔逛了一会,来到一株大柳树下,这儿也有几个摊子。

“来这里乘会凉。”

小金莲擦了擦额头的汗珠,点了点头,她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

柳树下,有三五个摊位,排的乱七八糟。

这儿已经不是庙会的中央了,所以游人不多,李渔走到一个摊子前。

地上摆了一个布袋,布袋上放着一把刀,刀鞘很厚,锈迹斑斑。

卖刀人脸上盖着一顶草帽,抱着双臂倚着柳树,鼾声阵阵。

最奇怪的就是他的这顶草帽,大的出奇,连胸膛都盖住了。

李渔伸手去摸,卖刀人虽然盖住了头,但是却跟看得见一样,伸脚踩住刀鞘,“不买不让动。”

“不看看怎么知道买不买。”

他运转金灵之力,偷偷窥探了一下,是把好刀!

材质精纯,是上等的寒铁,李渔这辈子也没见过这么纯粹的金灵。

李渔虽然打斗时候不需要刀,但是心里算计着,等以后遇到金灵之力天赋异禀的徒弟时,把这刀给他防身也好。

“识货的买主,是不需要看的。”

李渔哈哈一笑,说道:“那好吧,不看就不看,你说多少贯,我买了!”

他现在豪气的很,从狗大户那里搞到宅子不说,还额外拿了一千多贯。

“这把刀,只赊不卖。”

赊刀?

别人做买卖,都是概不赊账,这摊主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不亏死才怪。

李渔顿时来了兴趣,在地上一坐,问道:“怎么个赊法?”

“谁要买我这把刀,不消出一文钱,只要他名满天下之后,满足我一个愿望就行。”

“要是我赊了你这把刀,但是一辈子籍籍无名呢?”

“那你就白得此刀!”

李渔默默笑了笑,站起身来,招呼着金莲准备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