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94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其实这种题目,对楼嵩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

毕竟楼嵩可是几乎裸考,就拿到了CPhO的金牌。

比大部分学了两年物竞的竞赛生,成绩还要好出太多。

因为所有星体的轨道没有算完,问题无法继续下去。

楼嵩闲着没事儿干,索性继续算起了其他几个星体的轨道了。

待林诗和罗文坤完成计算的时候,楼嵩也差不多把所有星体的轨道,都计算完毕了。

“你小子,是想要一个人,对抗我们整个物竞国家队啊!”罗文坤感叹道。

“楼嵩,你是把所有的轨道都算完了吗?那正好,我们对一下,反正你自己算的那两颗,肯定是对的。”

徐佑对于楼嵩的数学能力十分的信任。

和楼嵩相处的这么多天,徐佑还从没见过楼嵩做错过数学题。

不过,林诗和罗文坤毕竟也是物竞国家队的成员,实力并不是盖的。

只是跟楼嵩这种能力强大到有些变态的天才相比,显得有些逊色了。

大家对了一下计算的结果,确定第一步都没有问题。

接下来,就是理论轨道与实际轨道的对比,并确定Planet X的各项数据了。

这个步骤,相比之前的第一步,要更复杂许多。

但在四人的努力下,每个星体轨道的误差分析,以及Planet X的各项数据,终于被全部计算了出来。

“如果我们的计算没有错误的话,Planet X的质量大概是6×10^25kg,而它到太阳的距离,大概是200个天文单位。”

虽然在过程中,四人对于某些地方的处理会有一些不同的意见。

但最终,四人很好的解决了意见有分歧的地方,并对最后的结论达成了一致。

“好,那我们就和网上的结果对比一下吧。”

在这之前,他们都是并不知道,关于这个Planet X的具体数据的。

林诗打开浏览器,开始搜索起其他科研团队对Planet X数据的预测。

因为其他的科研团队,并不只是用笔计算来确定Planet X的数据,其中还包括一些数学建模以及软件处理的部分。

但四人计算的数据,和网上的结果,误差非常的小,完全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这么看来,结果应该是没问题了。在太阳系中,确实很可能存在这样一个未知的天体!”

即使那些天体的轨道异常,并不一定是因为Planet X的作用,也有小概率只是随机事件而已。

但根据统计学的估计,这颗Planet X存在的概率,达到了3.8个标准差。

也就是说,这件事情只是巧合的概率,仅仅有0.007%而已。

完成了这个复杂而又非常有意义的计算之后。

四人的心情都非常的愉悦。

即使这并不是什么新的科研成果。

但能够亲身经历这种实际天文问题的计算,并与专业科研团队的结论非常接近。

这无疑也是很值得他们高兴的一件事情。

这时,徐佑的电话突然响了。

徐佑掏出手机,发现是来自于乔森的电话。

徐佑知道,乔森给自己打电话,肯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喂,乔老师。”

“徐佑啊,现在有时间么?”

“嗯,有时间。”

“那你来我实验室一趟吧。你新投《Nature》的那篇论文,已经基本确定可以登刊了。我跟你当面说一下需要修改的地方,这几天要是没什么其他重要的事情,就先把这篇论文处理一下吧。”

“好的,乔老师,我一会儿就过去。”

这篇论文,是之前徐佑做铁原子簇超导的那个课题。

没有太大的意外,这篇论文也是成功的通过了《Nature》的复审。

但这一次,徐佑的情绪,并没有太大的波动。

甚至徐佑的脸上,也没有什么喜悦的表情。

“老师让我过去改论文,那我就先撤了啊。”

听到徐佑要去改论文,大家也都非常的理解。

反正已经把Planet X的数据给算出来了,目前也只剩下课题申报的事情了。

这种小事,林诗一个人就可以解决的。

“嗯,那你先去忙修改论文的事情……等一下!”

这个时候,林诗突然发现了问题的关键。

徐佑不是刚刚发完两篇论文吗?

怎么又要修改论文?

难道说……

“徐佑,你……你又要发什么论文了?”

“啊,没什么,就又投了一篇《Nature》。”

第114章 你又让我刮目相看了

听到徐佑那若无其事的回答,林诗和罗文坤都不禁发出了“我靠”的感叹。

就连楼嵩,也耸了耸肩,表示这确实有些太不可思议了。

“不是,徐佑,你什么时候又搞出一篇《Nature》的?你在《Nature》上发论文,真的就跟喝水一样简单吗?”林诗说道。

“我之前就说徐佑是神,你们还不信。这回知道了吧,这根本就不是一个人类能做到的事情。”

“好了好了,你快去忙你的吧,别耽误发论文的事情了。课题申报的事情我会处理的,楼嵩你也不用管这个,等有消息我会联系你们的。嗯,我一会儿直接建一个群吧,有事情就直接在群里说。”

“好,那就麻烦你了,我先走了哈。”

来到乔森的办公室后,乔森和徐佑说起了这篇论文一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需要修改的地方并不算太多,但除了这些之外,乔森还说了一些另外的事情。

对于这篇论文的价值,《Nature》的编辑,也是给了很高的评价。

这在以前,是非常罕见的事情。

虽然看起来,铁原子簇的超导,和之前铝原子簇的超导,似乎有些同质化。

但其实,除了原子簇这种特殊结构之外,铁原子簇的超导,还有一层另外的意义。

因为铁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金属,具有很强的磁性。

这在超导体的领域中,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性质。

这种兼具磁性和导电性的超导体,未来很可能在在分子电子设备领域上大展拳脚。

如果能够通过这种特殊的超导体,制成一些分子电子设备的话。

是有可能代替硅基半导体晶体管等固体电子学元件,来组装逻辑电路,甚至组装完整的分子计算机。

在研究这个课题的时候,徐佑也并不知道,铁原子簇超导,会有如此重大的意义。

而听完乔森的讲述后,徐佑突然联想到了什么。

“乔老师,这么说,这个课题成果,对超导量子计算机领域,是不是有可能有一定的帮助啊?”

“没错,理论上确实是这样。根据这种原子簇组装出的分子设备,是有可能用来制造更紧密的集成设备、数据处理速度更快的存储器,甚至,会应用在量子计算机上面。”

听到乔森的话,徐佑也陷入了沉思当中。

因为,这样的性质,正与乔森实验室所分配到“海岛”量子计算机的课题方向,是紧密相关的。

“那乔老师,要不这篇论文,就不要发到《Nature》上了吧。”

徐佑刚刚已经发过了一篇《Nature》,对于这种荣誉,已经看得比较淡了。

反正已经基本通过了《Nature》的审核,这已经肯定了徐佑的科研成果。

而听到徐佑这么说,乔森也是有些意外。

“徐佑,你不用有什么心理负担。这也只能说明,铁原子簇这种材料,对于量子计算机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而且,就算你发上去了,也不代表其他的实验室,就可以完全重复我们的研究。毕竟很多东西无法在论文上体现,你不用因为这些问题,放弃发《Nature》的机会。”

虽然出于“海岛”计划的考虑,不发《Nature》可能会更好。

但这样的行为,无疑是一种道德绑架。

乔森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帮徐佑做出决定。

“老师,对于我来说,发个《Nature》其实无所谓的,反正我已经刚发过一篇了。其实这个实验,整体上还是比较容易重新的。既然我爸能做出这种材料,米国的科学家也一样能做出来。我现在担心的是,《Nature》的编辑已经看过这篇论文,是不是就算我不发,米国那边也可能会知道这个研究成果?”

徐佑倒并不是特别在意,一篇《Nature》所带来的荣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只要能保证徐佑可以获得足够的科研资源。

徐佑是不会在乎那些荣誉的。

很多真正伟大的科学家。

也都是在默默的进行着研究,并不会像明星那样,受到大量的关注。

徐佑也很向往,这样低调而又充实的生活。

只是,徐佑担心,现在再取消发表论文的计划,可能为时已晚了。

“因为我们只是在复审打回的阶段,还不算达成正式接收,就算之后不给他们发修改后的论文,规则上也是没问题的。如果他们觉得你的论文特别好,之后可能会催你一下,问为什么还没有发修改后的论文。这样的话,我们需要给出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像你说的,就算不发,米国会不会也知道这个研究成果?原则上肯定是保密的,但看过这篇论文的,至少有三个审稿人。”

听到乔森的话,徐佑也觉得,还是存在消息泄露的可能。

“当然,退一万步说,就算某个《Nature》的审稿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某个科研者,然后这个科研者又从头开始做这个实验,再去发论文,这个周期至少也得几个月了。这样,我和韩书斌院士联系一下,看看韩院士怎么看这个成果,再做后续的打算吧。”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