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84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罗文坤无奈的摊了摊手,却也只能同意徐佑的要求。

“好吧,我答应以后肯定不把这辆车开进来了。说吧,徐佑,你喜欢什么车?低调一点儿的?宝马?还是奔驰?”

“我觉得自行车不错,低碳环保,还可以锻炼身体。在校园内,会比汽车还要方便。”

“行,那以后我就骑自行车了,也送你一辆。”

“不用,我自己能买起。”

……

《Nature》那边还没有审稿信息的变化,但徐洲那边却传来了一个好消息。

第一批铁原子簇的制备,已经完成了。

徐佑也终于可以开展新一阶段的实验了。

带着最新的样品,徐佑又来到了凝聚态实验室。

见到徐佑,袁冬不禁身体一颤。

徐佑是什么人?

表面上只是个萌新的大一学生。

身体里,却存在着比很多教授更可怕的学术能力。

“怎么……又有新课题了?”

“是的,学长,我又来测电阻了。”

想起之前徐佑测出来的一系列成果,袁冬不禁被徐佑那浓重的学气所震颤到。

“上篇论文不是还没审完嘛?怎么又开新课题了?”

徐佑闻言也是一脸疑惑。

“上篇论文没审完,跟能不能开新课题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好像……确实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对于普通的研究生来说,能够把一个课题做好,就已经不错了。

而当投递完论文之后,也只是等待审核结果,看看是被拒稿,还是需要修改。

根本不会考虑再做新课题的事情。

徐佑也没有和袁冬多聊,而是很快开始了自己的实验。

有了上次的经验之后,这一次的实验,徐佑进行得更加顺利了。

对于实验结果,徐佑也没有太多期待,只是认真的对待每一次的测量。

和上次一样,刚开始的几组铁原子簇,也没有得到理想中的结果。

但当铁原子簇的原子数足够多时,再一次出现了,超导临界温度升高的奇妙现象。

而这一次,徐佑没有像上回那样太过兴奋,而是较为平静的继续完成所有数据的测量。

半天的实验过后,袁冬和徐佑都暂时停下了实验。

“怎么样,这次又发现新的超导体了吗?”

袁冬看今天徐佑的表情比较平静,觉得这次徐佑应该也没什么太大突破。

要是徐佑能和自己一样,测出一堆意义不大的数据,袁冬的心里至少能平衡一些。

“嗯,又发现了三种。”

“又发现了三……三种?”

徐佑郑重的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并不是在开玩笑。

“不是……在你这里,超导体是头发嘛,一抓就一大把?我做了一年半实验,一种新的超导体都没有发现,只能测那种别人做过的来水水论文。人与人……算了,我不配当科研人。”

“学长,不要灰心,失败是成功之母,科研之路是很难一帆风顺的。要努力,要坚强,我相信你总有一天也会发现新的超导体的。”

虽然徐佑的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正能量。

但袁冬总觉得,这话有一种人类对狗狗的安抚感觉。

“学弟,有空也帮我的课题点拨一下方向吧。我听说赵为佳的博士毕业论文,就是你帮着点明的重要方向。要不你也看看我的课题,帮我指点一下?”

“你的课题我也大概了解一点,确实没什么太好的方向,唯有多测一些数据。如果只测电阻不行,可以加磁场测电阻,降温度测电阻,加栅极调控测电阻,加压力测电阻。实在不行的话,就换一种材料,继续测电阻吧。”

袁冬心说,这不就是当初自己说的话嘛。

而这个时候,乔森突然从外面走了进来。

“徐佑,《Nature》那边刚刚回复消息了。”

第100章 登刊《Nature》!

听到乔森的话,徐佑和袁冬都紧盯着乔森,等待着他说出那最后的结果。

见乔森的表情有些平静,徐佑心想是不是因为什么原因,自己的这篇论文被拒稿了。

“大体上没问题,可以登刊,当然还是要做很多修改的,包括一些细节上的修改,也包括一些排版格式问题。你先去吃饭吧,回来我再跟你细说。”

“好的,那麻烦老师了。”

听到这个消息后,徐佑紧绷的心终于放松了下来。

能在《Nature》上发表论文,无疑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一种高度肯定。

袁冬虽然很羡慕徐佑,但也不至于到嫉妒的程度。

毕竟袁冬自己也知道,自己和徐佑根本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完全没有相比较的必要。

而且在这篇论文中,袁冬也是作为第三作者出现。

虽然一个三作,对袁冬以后申请博士并没有什么帮助。

但《Nature》这个级别的三作,对袁冬硕士阶段的学位认定、评奖评优,以及未来的求职等等,多少还是会有一些帮助的。

其实之前袁冬也没想到,徐佑会真的把自己作为第三作者。

毕竟袁冬除了教徐佑一些实验操作之外,并没有对徐佑的课题起到什么重要的作用。

但徐佑却是非常主动的,让袁冬作为这篇论文的第三作者出现。

在徐佑心中,袁冬能帮助自己学会基本的实验操作,已经是对自己非常大的帮助了。

吃完饭回来,乔森向徐佑说明了,论文中一些需要改动的地方。

“这几天就先修改一下这篇论文吧,新课题可以先暂时放下。等论文修改完了,再继续进行也不迟。”

早点完成论文的修改,早点上交稿件,可以让这篇论文更早登刊。

“好的,老师,我知道了。对了,今天上午的测量结果也很理想,发现了三种铁原子簇,能够在较高温度下实现完全导电性。”

“哦?已经做出来了吗?上午的时候怎么没跟我说这个事情?我看你当时挺平静的啊。”

“嗯,这次心态放得好一点儿了,也算是在意料之中,就没有太大感觉。老师您跟我说《Nature》过稿的时候,您也挺平静的嘛。要不是您说过稿了,我还以为被拒稿了呢。”

乔森心说,在过来之前,自己早就已经高兴过了。

18岁就能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过稿。

据乔森所知,这应该是华夏能在《Nature》上发文的最年轻的作者了。

这样的消息曝出去,在全世界都得引起不小的轰动。

在来实验室和徐佑说这个消息之前,乔森已经提前做好了表情管理。

毕竟在学生的面前,表现得太过兴奋,那就让人感觉有些轻浮了,没有教授的那种稳重感。

“没错,心态就是应该放好一些。就算被拒稿了也没关系嘛,老师搞科研这么多年来,被拒稿的次数早就不计其数了。好了,先忙着改论文吧,有事情随时给我留言。”

之后的日子里,徐佑完成了论文的修改,并由乔森等人审核校对后,重新发送到《Nature》审稿人的邮箱。

这一次,论文终于再没有问题,进入到准备登刊的阶段。

而还没等论文正式登刊,徐佑关于铁原子簇在较高温度下具备超导体性质的新课题,也进入了论文撰写阶段。

徐佑不禁感叹,其实在《Nature》上发论文,好像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啊。

终于,在下一期的《Nature》上,徐佑的这篇论文,正式登刊了。

这一次,徐佑引起的轰动,甚至要远远超过上一次在PRL上发表论文时的轰动。

PRL虽然被认为是理论物理界最顶级的期刊。

但在知名度和影响因子上,还是远远不如《Nature》的。

而在各路媒体获知了这个消息后。

又再一次对徐佑这个天才少年,进行着大肆的宣传。

“震惊!华夏18岁天才少年徐佑,再次发表重磅论文,荣登《Nature》期刊!”

“这个蓟大的大一新生又创记录了!《Nature》创刊100余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布论文最年轻的华夏学者!”

“又有四种新的超导体被发现了!超导的秘密逐渐被揭开,室温超导或将成为现实!”

一个又一个的消息,在网络上蔓延开来。

有了上一次徐佑在PRL上登刊的铺垫,再加上这一次的更大的噱头。

这个消息的热度,在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榜上,不断的攀升着。

徐佑也再一次成为了全网热议的焦点。

甚至在哔乎上,也出现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如何评价年仅18岁的徐佑,在《Nature》上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布的一篇论文?”

很快,各位哔乎大佬,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着回答。

“谢邀,人在米国,刚下飞机。利益相关,匿了匿了。首先,铝原子簇超导的发现,最大的贡献并不是给超导领域提供了一种新的超导体。我个人也在做凝聚态的时候,也发现过一些超导材料,但是我发的文章很一般。铝原子簇超导体最大的意义,是其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型,让大家去尝试理解超导的机制。”

“虽然不能说这是一个震惊全球的发现,但这无疑是一项非常不错的研究成果。我个人认为,这项成果的意义,并不低于之前的魔角石墨烯。希望人类有一天,真的能发现高温超导体,甚至是室温超导体。”

“我是蓟大大三物理专业的学生。这篇论文具体的意义我不好去评价,但能够发表在《Nature》,其价值肯定是不言而喻的。说个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吧,在我大二的时候,原子物理课的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题目,最后指有一个学生做得最好,而那个学生就是徐佑。当然我们都不认识他,后来才知道,他刚刚通过CPhO保送,只是在蓟大旁听而已。从此佑神的名号,响彻我们整个物理学院。”

而除了这些高赞的客观回答之外。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