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393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好,既然我们需要对太空重力系统进行研究,那现在都有哪些方式,可以实现人造的太空重力呢?”

听完徐佑的提问,林诗很快想到了答案。

不过林诗知道,徐佑是在问陆知瑶,便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先等等看陆知瑶是否也能给出什么答案。

她还真的挺想知道,陆知瑶的专业知识到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陆知瑶想了想,继续说道:

“在太空中模拟类似天体的引力,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利用航天器整体或者部分的旋转,产生离心力,来达到类似与重力的效果。不过这就需要航天器足够的大了,即使是现在的空间站,也远远达不到这样的规模。”

陆知瑶一边说着,一边拿起纸笔计算起来,便很快给出了一个具体的答案。

“大概就是这样的设计,通过旋转理论上就可以实现模拟太空重力了。至于如何把这么大的空间站送到太空中,这我还没法给出具体的答案。”

“好了,陆老师,你已经非常优秀了。这与我的设计方案其实是非常相似的。”

第575章 万有引力的本质

说着,徐佑打开自己的电脑,找出自己有关太空重力系统的方案设计。

相比陆知瑶的设计图,徐佑的设计要更加详细许多。

不过陆知瑶毕竟只是随手画出来的图,肯定是无法与徐佑精心设计出来的图相比的。

而两人在整体规格的设计上,几乎相差无几,这证明了陆知瑶确实已经具备了非常专业的能力。

“师娘和老师肯定不会是暗中商量好,故意演这么一出戏,他们绝对不会怎么无聊的。没想到师娘这么厉害,真的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

林诗在心里默默的嘀咕着,不禁对陆知瑶升起了敬佩之情。

徐佑之前自然从没有和陆知瑶研究过类似的细节,陆知瑶之所以能够掌握这些知识,都是源自于平时的努力,以及其越来越强大的脑力。

“利用离心力来模拟重力,制造出人为的太空重力系统,是目前可能性最大、最为稳妥的一种太空重力方式。不过它的弊端就是航天器的体积一定要足够大,这对于我们火箭的运载能力会有非常大的考验。这样大型的、能够利用离心力来模拟重力的空间站,我们未来是一定会发射的。”

说到这里,徐佑话锋一转。

“具体我们什么时候能发射如此巨大的空间站,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因此,除了利用离心力来模拟重力的方法之外,我们还需要尝试着找到其他的方法,来模拟地球上的重力。”

听完徐佑所说,大家一时之间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

的确,利用巨大的空间站来模拟重力,确实是目前来说,一个最可行的方法。

但这样的方法理论上虽是可行的,执行起来并不容易。

这时,林诗半开玩笑的说道:

“如果能像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中的那样,发明出重力镀层就好了。在航天器的底部涂上重力镀层,再在航天器的顶部装上负质量材料,这样就可以模拟出类似于地球上的重力环境了。唉,只是这些都属于科幻的部分,还没有完整的科学理论支持。”

林诗的这些想法,并不能说完全不能实现,只是连理论的部分都得不到支持。

不过这些想法却给徐佑提供了一些灵感,让徐佑马上进入到了心流状态中,去思考着其他的种种可能性。

“老师……这是又进入了那种状态之中了?”

林诗注意到了徐佑的异常变化,不过林诗对这样的徐佑已经习以为常,知道在徐佑默不作声,近似于某种冥想状态的时候,是千万不能打扰到他的。

其他人也知道徐佑的这种习惯,都不约而同的闭上了嘴巴,等待着徐佑思考的过程。

“不管是什么力,只要能产生类似于重力的效果,那都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先试试压力的可能性吧。”

徐佑首先想到的,是利用压力来代替重力,实现类似于重力的作用效果。

但很快,经过徐佑大脑的模拟后,徐佑否定了这个方向的可能性。

利用压力确实可以让人体在宏观上受到重力,不过对于人体本身来说,感受却是完全不同的。

这些压力之后作用在人体的表面,并不会作用在人体的内部。

这种感觉,就好像在深水之中,受到水的强大压力一样,让人感觉并不舒服。

“万有引力,其实是作用在人体的每个粒子之上的。只有同样原理的力的形式,才能够达到近乎相同的效果。”

这也是为什么,利用旋转所带来的离心力,可以产生类似效果的原因。

“等一下……万有引力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时候,徐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按照课本上的理解,根据万有引力的公式,万有引力与两个相互吸引的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个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如果更深层次的去理解的话,万有引力的本质是时空的扭曲。

质量越大的物体,对其附近的时空,造成的曲率就越大。

而小的物体在经过大物体附近时,就会受到这种曲率的影响,而掉落到大物体的附近。

这种影响,从力学上便体现为所谓的“万有引力”了。

可此时,徐佑并不觉得,万有引力的本质就只有这样而已。

徐佑马上又想到了另一种力,库仑力。

这是两个电荷之间的一种力,其计算公式与万有引力的形式非常像,只是将质量替换成了电荷量,并更换了不同的系数而已。

根据万有引力的时空扭曲理论,两种力的形式非常相似,这也并不难理解。

可是,徐佑却觉得,从两种力的表达方式非常类似这个现象中,能够透露出质量与电荷存在的一些隐藏关系。

“质子与电子所带的电荷量数量完全相同,质量却相差了近两千倍。我们是否可以假设,在质子中,其实是包含一个正电子,以及其他不带电的粒子呢?”徐佑想道。

想到这里,徐佑开始在大脑中,模拟着更为微观的宇宙世界。

在之前进行可控核聚变的模拟实验中,徐佑已经能够做到,在量子的层面进行模拟了。

查看着脑海中更为微观的世界,徐佑又发现了一些新的信息。

“果然,质子的构成并不只是夸克和胶子那么简单,还可以进行更为细化的拆分。包括六十二种基本粒子,都可以进一步的进行拆分。”

因为脑力所限,现在的徐佑还无法看清,精度更高的粒子到底是一些什么样的粒子。

不过此时,徐佑已经有了一种大胆的猜测。

或许,构成这些基本粒子的、更加微小的粒子,要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加简单。

就像围棋一样,构成如此多的复杂的变化,基本的棋子就只有黑棋和白棋两种棋子而已。

在脑海中完成了这一系列复杂的思考之后,徐佑终于从心流状态中跳脱了出来。

徐佑这才意识到,自己还在实验室中与大家讨论着有关太空重力系统的种种设想。

第576章 这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结果

这一次,徐佑当着大家的面,直接进入到了忘我的心流状态之中。

徐佑意识到这样的自己有些失态,连忙向大家表达着自己的歉意。

“抱歉,刚刚有些失态了,我们继续讨论刚刚的内容吧。”

大家对徐佑刚刚表现出来的忘我姿态并没有任何的怨言,毕竟这已经是徐佑的标志性习惯了,也正是因为徐佑有这样的习惯,才能如此的与众不同。

“老师,当然没关系了,只要你愿意告诉我们,你刚刚到底都在思考一些什么问题。”林诗笑道。

“我有一个想法,利用电力来制造人工引力。”

“电力?可是人本身并不带电啊?如何能让带电体对人体产生电力呢?”

“人体本身并不带电,但人身上的粒子是带电的。我有点怀疑,万有引力的实质,也许并不是质量的作用,而是电荷的作用。当然这也只是我的一个想法而已,具体是否能够被理论和实验验证,又是否可以投入到应用,我现在还无法确定。”

因为脑力的限制,徐佑对微观粒子的仿真模拟,还无法达到更理想的程度。

现在的一切,也只是一些天马行空的猜想罢了。

“老师的猜想虽然匪夷所思,不过听起来还真是有趣呢。”林诗想道。

不管徐佑的设想最终是否正确,这都是科研道路上的第一步。

类似的想法,林诗自己可是很难提出来的。

接下来的时间里,徐佑对之后的实验计划进行着安排。

一方面,大家需要对微重力状态下,人体各种细胞受到的力学刺激影响进行研究,寻找到微重力情况下,对人身体造成影响的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则是对刚刚大家提出的太空重力系统的方案进行设计、优化等研究工作。

很快,一天的工作便结束了。

晚上,徐佑和陆知瑶一起从实验室里出来,一边走一边聊着今天工作中遇到的事情。

“徐佑,其实我对你今天白天想到的事情,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听到陆知瑶的话,徐佑心里也来了兴趣。

说起来,徐佑今天的种种设想,有些甚至已经超脱了科学本身,有点儿探索宇宙本质的哲学味道。

这样的问题,与林诗一起讨论甚至都是并不合适的,也只有陆知瑶才能给出徐佑最好的意见。

“嗯,瑶瑶,我正想让你帮我出一些主意呢。快说说看吧。”

得到徐佑肯定的答复后,陆知瑶便开始说明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对于宇宙的本质,我一直都有过一些设想。宇宙大爆炸之前,一切都源于一个奇点,最终却膨胀成一个巨大的宇宙。我觉得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或许远比我们想象中的简单。只是,它们类似与积木一样,通过各种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才构成了这么多复杂的粒子。”

陆知瑶与徐佑的解释角度稍稍有些区别,但本质上却是非常接近的。

两人都不约而同的认为,构成宇宙的基本粒子,其实非常简单。

“没错!瑶瑶,今天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觉得宇宙在诞生之初,并不会存在多达几十种不同的粒子。就像同样是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粒子,就可以构成一百多种不同的元素,而这一百多种元素又可以组成无数种不同的物质。我也觉得最基本的粒子,应该是非常简单的才对。”

“是的,不管粒子是否可以无限的拆分,至少我觉得目前我们得到的,所谓的最小的粒子,并不是真的无法再继续拆分的。只是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无法探索更深层次的秘密。”

接下来的时间里,陆知瑶又和徐佑讲述了一些自己的种种猜测和想法。

和陆知瑶一番交流,让徐佑又有了收获颇丰的感觉。

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确实会让徐佑的思路打开很多。

“所以,你今天所说的想要利用电力来产生类似于重力的效果,其实也是想到了粒子的本质问题,是吧?”

“是的,按照这样的理解,万有引力可能是某种表现较弱的电力而已。如果这一点可以被证实的话,那就可以利用它来制造出所谓的‘重力镀层’,来实现人造的重力系统了。”

想到这,徐佑觉得,或许在大型空间站发射之前,就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太空重力系统。

一旦这样的技术被证实,那人类长时间待在太空中,也不会因为微重力环境而出现身体的异常变化。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