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381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如果能够实现商用的可控核聚变,那对全世界的影响,将会是极其巨大的。”徐佑想道。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可控核聚变的意义,甚至要比超导还要更大。

超导虽然能够实现电脑的零损耗运输,但毕竟其意义只是减少能源的损耗,并不能凭空创造能源。

而可控核聚变,则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方式。

因为可控核聚变所使用的原料,在大海中就可以提取。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掌握了可控核聚变的技术,其需要的原料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东日二号建设完工之时,徐佑和林诗一起,来到了东日二号装置的所在地。

之前林诗就参与了东日二号的部分设计工作,这次徐佑肯定是要带林诗一起来的。

经过这些天的建设,东日二号已经以完整的形态,呈现在了大家的眼前。

相比东日一号,东日二号的装置要更加的巨大,预计的发电功率也要远超东日一号。

“老师,我们马上就能看到,真实的东日二号,是否能像我们预测的一样,实现商业化的可控核聚变了。”

“是啊,我们等这一天已经等了很久了,现在终于要等到结果揭晓的那一幕了。”

即使对于自己的设计充满信心,但最后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徐佑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毕竟,模拟与现实并无法保证是百分之百的相同,而设计与实际制造,也可能会有一些差别。

待东日二号正式建设完工之后,徐佑、林诗等人一起,对装置进行着严格的检查与测试。

经过严格的检查与测试之后,大家确定整个装置并没有任何的问题,完全符合设计时的各种要求。

随着检查和测试工作的完成,正式进行实验的日子也定下来了。

和之前的登月项目一样,东日二号的发电实验,也有包括央台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进行直播。

相比登月项目,可控核聚变项目虽然没有那么的让人有新奇感和激动感,却是与我们大家更加息息相关的一个项目。

到了东日二号点火实验当天,各个直播间已经提前进行直播,介绍着项目有关的一些信息。

“这一次的东日二号,与上一代的东日一号装置有所不同。东日二号是全世界第一个采用内外磁场的双重磁约束结构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不仅有外部大磁体的磁场,还有内部等离子体自身产生的磁场。通过两种磁场的叠加,让装置对内部的等离子体,有更强的约束能力。”

屏幕中,东日二号可控核聚变装置呈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

因为其特殊的设计,导致东日二号的体积非常巨大,甚至超过了大部分人们的预期。

不过,正是这样内外磁场叠加的方式,才能让东日二号可控核聚变装置拥有更强的磁约束能力,并实现更高的能源转化率。

此时,徐佑和林诗正在控制台前仔细的查看各项数据,进行实验开始前的最后调试。

“五,四,三,二,一……中控系统投入!”

随着项目总指挥的一声令下,东日二号正式开始了它的第一次发电实验。

因为核反应装置内的温度非常的高,我们并无法通过肉眼,直观的观察到内部的情况。

但只要在中控屏幕中,能够看到蓝色的火焰,就证明装置放电成功了。

“蓝色的火焰……出现了!”

几乎就在中控系统投入的瞬间,中控屏幕中就显示出了大家期待中的蓝色火焰的光芒。

这证明了,东日二号已经成功实现了放电!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屏幕中出现了蓝色的光芒。这样的情况,就标志着这次实验是成功的,东日二号已经实现了放电!”

随着主持人的介绍,直播间中的观众们,都用各自的方式表达着心中的喜悦。

徐佑则是很快的冷静了下来,因为单单放电的成功,仅仅是这次实验的一个目标之一。

除此之外,聚变温度,持续放电时间,以及Q值等数据,才是徐佑更为关注的。

林诗也知道重点还在后面,跟徐佑一样,紧张的观察着接下来的数据。

“大家可以看到,根据中控屏幕的数据显示,在核聚变装置中央的温度,已经达到了一点六亿摄氏度!这样的温度,已经创造了新的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温度!”

对于这样恐怖的温度,普通人早就已经没有任何的概念了。

作为参照,太阳表面的温度约为五千五百摄氏度,而太阳核心的温度也“只有”约为二千万摄氏度而已。

相比之下,东日二号可控核聚变装置,它的中心温度已经远超太阳核心的温度了。

“根据项目组专家提供的信息,想要人为的发生可控核聚变,至少需要一亿摄氏度的温度才可以。理论上,可控核聚变装置内的温度是越高越好的,但高温并不容易获得,且越高的温度,需要核反应装置越优异的保护性能。”

“在东日二号装置设计之初,我们就已经预计到,东日二号能够达到这样高的反应温度。因此,我们为装置配备了特定的核反应保护箱,即使是一点六亿摄氏度的超高温度,也并不会有任何的安全隐患。”

此时此刻,徐佑的注意力都在中控屏幕中的各种数据上。

到现在为止,东日二号已经稳定的运行了超过一千秒的时间。

而核反应装置中央的温度,一直保持在一点六亿摄氏度,并没有特别大的波动。

照这样下去,东日二号不仅要创下最高的核聚变反应温度,同时也要创造新的可控核聚变反应持续时间了。

“我们之所以需要如此高的温度,是为了让氘和氚产生聚变的环境。通过我们的核反应平台,可以实时进行氘氚所有参数的测量。这些原料在海水中就可以提取,理论上来说,一升海水中提取的氘氚所产生的能量,就相当于三升汽油燃烧产生的能量。”

第554章 突破性的Q值

不知不觉中,距离东日二号开始放电,已经过去了三千六百秒的时间。

根据中控系统的数据显示,此时东日二号仍然远远没有到达自己的极限,依然可以继续进行放电。

但毕竟,这只是东日二号的第一次放电实验。

即使一切的数据都表征着,东日二号可控核聚变装置是安全可靠的。

但为了保险起见,大家还是决定及时终止放电实验。

实验结束的这一刻,项目组终于忍不住心中的激动,庆祝起了项目的胜利。

“三千六百秒!整整一个小时的时间啊!而是还是高达一点六亿的反应温度!”

这样的壮举,不仅前人根本无法达到,甚至是远远无法接近的。

而这一次,我们却创造了这令人振奋的世界纪录。

和实验组的人们一样,在电视上和网络上关注着东日二号可控核聚变装置的人们,也都是一样兴奋的心情。

“这次东日二号的表现,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没想到竟然能在一点六亿摄氏度的高温下,连续反应三千六百秒的时间!更可怕的是,并不是因为客观条件而不得不终止实验,而是我们保险起见,主动终止的实验。”

“这一下子,我们距离真正实现商业化的可控核聚变,已经越来越接近了。只是不知道,这次实验的Q值到底是多少,是否具备了商业化发电的潜质。”

“之前是量子计算机,然后是载人登月项目,现在又是可控核聚变……我们这几年来的科技发展速度实在是太快了,科技之巅的位置,已经非我们莫属!”

在实验成功之后,项目组的成员们努力忍住激动的心情,对这次的实验进行复盘。

整整一个小时的实验,其中涉及到的数据量是非常巨大的。

大家需要仔细检查东日二号的数据,因为即使从表观上来看,东日二号并没有任何的问题,但一切还需要更深度的研究才可以。

这也是实验提前人为结束的原因,在这样高风险的实验中,一定是要做到万无一失才可以。

另外,徐佑非常关注的一项数据,是整个实验的“Q值”。

在可控核聚变的反应中,所谓的“Q值”,指的是输出能量与输入能量的比值。

如果Q值大于1,则可控核聚变反应的能量是可以自己维持的。

而因为商业化的可控核聚变反应,还有很多其他的成本需要考虑。

行业内认为,只有Q值大于10,才具有商用的发电意义。

因此,徐佑非常关心这次东日二号实验的具体Q值数据。

在当初的预测之中,东日二号的Q值,是能够稍稍超过10的。

而具体的实际Q值,则需要通过详细的数据评估,进行严格的计算才可以得出。

“徐教授,我们正在通过伏龙迷你量子机,进行反应Q值的相关计算。预计过不了多久,就可以得出最终的数据了。”

徐佑轻轻点了点头,没有说话,静静的等待着数据的计算结果。

经过刚刚对东日二号实验过程数据的分析,徐佑初步确定,整个装置是没有任何安全问题的。

一旦最终计算的Q值超过10,项目将正式进入到商用的筹备阶段。

“徐教授,Q值计算结果出来了!”

这时,工作人员一脸兴奋的说出了这个消息。

看这名工作人员的表情,徐佑基本确定,最终的计算结果,是在理想范围之内的。

“计算出来的Q值是多少?”

“徐教授,计算出来的Q值,是12.88!”

听到这个数字之后,徐佑也不禁激动的点了点头,脸上满是兴奋和喜悦的情绪。

即使这样的数据,与当初的理论计算值是非常接近的。

但当它真正实现的那一刻,徐佑还是忍不住的兴奋和激动。

“老师,我们真的要实现商用的可控核聚变了!”

林诗的心情比徐佑还要激动,因为这是林诗第一次以核心成员之一的身份,参加如此重要的一个大项目。

经历了这么久,终于实现了当时理想中的目标,林诗又怎么能不激动呢。

不过很快,徐佑便回复了之前的平静,将心情平复了下来。

“好了好了,实验的成功固然令人兴奋,但现在还远远没有到庆祝的时候。即使Q值已经满足了商用的要求,但从实验到最终的商用,仍然还有不短的距离需要去走。”

“老师,我明白,我肯定不会骄傲的。之后商业化可控核聚变的工作,我可以继续参加吗?”

“当然了,这次东日二号的项目你都做出了这么大的贡献,之后的工作肯定少不了你的。时候不早了,我们先去吃饭吧。”

随着东日二号第一次发电实验的成功进行,这个消息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不仅是这一次,东日二号核聚变实验的超高反应温度,以及超长的反应时间,让全世界的人们为之震撼。

东日二号装置的超高Q值,更是让大家知道,这次的实验意义有多么的大。

……

大洋彼岸。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