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375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毕竟如今的徐佑,在国内科学界可谓是中流砥柱一般的人物。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中,徐佑的话语权都极重,且往往会提出一些新颖的、极具预见性的意见。

抬头看了看各位专家后,徐佑继续说道:

“诚然,关于氦3的提取、运输、点火等问题,确实都非常的棘手,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不过,如果我们将思路转变一下,就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了。”

第543章 他竟然是如此年轻

听徐佑这么说,已经有一些人猜到了徐佑的意思。

“如果我们的目的,并不是把氦3运回地球,作为地球的一种能源的话,其中的很多问题就不复存在了。没错,我的意思是,直接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并把氦3作为月球上的主要常规能源之一。”

徐佑主导的东日可控核聚变项目,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进入到应用阶段。

凭借这项技术,就足以解决地球上的能源问题,并不需要再耗费人力和物力,从月球上运回氦3了。

因为即使想运回氦3,多半也是运回一些矿石,回到地球上再进行资源的提炼。

这样的方式,效率实在太低,并不算什么良久之际。

相反,如果直接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不仅免去了氦3的运输问题,还直接解决了月球科研基地的能源问题。

这样的方式,可谓是一箭双雕,一起解决了两个棘手的问题。

结束了讨论后,徐佑正式向上申请,对氦3开采、利用的项目进行立项。

这个项目在短期之内虽然不会很快取得什么成果,却是长期计划中,必定会进行的一个项目。

因此,越早进行立项,就越早能实现月球基地的建立,以及对氦3清洁核聚变资源的早日利用。

经过内部的认真商议后,徐佑的这一提议被顺利的通过,并由徐佑作为这一项目的负责人,主导项目的研究工作。

随着这一项目的正式确定,我们各个盟友国的相关专家也被邀请了过来,一起进行项目的研究工作。

在对月球的探索上面,我们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领头人,同时也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这些盟友国也把我们当做了世界的中心,愿意为此付出最大的力量。

……

这一天,徐佑和国内外的众多专家一起,开始对氦3的开采、利用的工作进行研究。

这一次,多位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聚集到一起,很多都是对应科研领域的世界顶级专家。

其中,除了徐佑之外,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苏国的核物理专家,阿吉姆诺夫了。

阿吉姆诺夫和徐佑一样,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

依靠其二十世纪在核物理领域的相关成果,最终成为了三位获得两千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物理学家之一。

阿吉姆诺夫在苏国物理学家,是响当当的人物。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阿吉姆诺夫的地位,差不多相当于徐佑在我国的地位。

这一次,能够邀请到阿吉姆诺夫的加入,对项目的进行将有着非常大的积极作用。

阿吉姆诺夫被安排到会场中非常重要的位置,等待着会议的开始。

会议时间一到,徐佑准时出现在了台上,向大家轻轻鞠躬,进行着简单的自我介绍。

“徐佑教授……竟然真的如此年轻啊。”

这是阿吉姆诺夫第一次见到徐佑,他一直知道徐佑的年龄不大,但没想到看起来竟然真的如此风华正茂。

这样的年龄,甚至还不及阿吉姆诺夫最年轻的学生要大。

但很快,阿吉姆诺夫就感觉到了徐佑身上那特别的气质。

仅仅是几句话,徐佑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谈吐,以及深不可测的学识。

“徐佑教授果然是世界上难得一见的人才啊。”

听着徐佑的讲解,阿吉姆诺夫不禁感叹了起来。

早在之前,苏国组织科学家一起参与兔子的登月项目时,阿吉姆诺夫就非常踊跃的表示希望能够参加。

除了想要为探月做出自己的成果之外,阿吉姆诺夫也非常希望,自己能够与徐佑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

在核物理领域,阿吉姆诺夫可是认为,自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首席专家。

“根据我们的金兔一号月球车最新的探索,目前发现的月球氦3原子,主要是以两种方式存在的。第一种是空位缺陷的形式存在于矿石中,第二种是以间隙缺陷的方式存在于矿石中。我们目前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到氦3最优的开采方式。”

月球上的氦3含量虽然很高,但也只是相对的高,因为氦3只是以各种形式,少量存在与各种矿石中而已。

只有将氦3从矿石中提取出来,才能够进行接下来的利用程序。

在徐佑完成了自己的讲述部分后,阿吉姆诺夫开始了自己的讲述内容。

“在对氦3提取方式的研究中,我们实验室已经做出了一些成果,现在我将分享给大家。”

听到阿吉姆诺夫的话,大家都感到有些惊讶。

“这么快就已经做出成果了?我们不是才刚刚获得部分月球样本吗?”

“阿吉姆诺夫真不愧是世界级的核物理专家,研究的速度远远超过其他的实验室。即使是徐佑教授,在核物理的研究上,也未必比得上阿吉姆诺夫教授啊。”

“术业有专攻,徐佑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在凝聚态物理部分,核物理也只是徐佑教授的副项而已。要是徐佑教授真的什么都可以自己解决的话,也不需要找大家一起过来了。”

徐佑对于阿吉姆诺夫的成果也感到非常期待,因为在对于的部分上,徐佑目前确实没有什么突破性的成果。

倒不是徐佑真的在这个研究上陷入到了什么困境之中,毕竟徐佑需要做的工作量太多,确实感到有些分身乏术了。

除了最主要的几项工作之外,很多分支工作还是其他专家在进行主导的。

待会场稍稍安静下来之后,阿吉姆诺夫继续说道:

“根据我们的最新研究,在高温的条件下,氦3在矿石中的扩散速度会明显的提升。这些原子倾向于聚集成气泡,从矿石中释放出来……”

一边说着,阿吉姆诺夫一边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报告,投放在会场的大屏幕上。

徐佑和大家一起,都将视线转移到了大屏幕上。

“这是……”

看到阿吉姆诺夫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后,徐佑也不禁身躯一震。

第544章 尽在不言中

仅仅是一眼,徐佑就看出,阿吉姆诺夫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分子动力学的模拟。

这种方法并不算是什么传统方法,而是近几年才被科学家提出的一种新型研究方式。

在研究过程中,对于模型的建立、仿真模拟的精确度等等要求非常的高。

徐佑没有想到,这位看起来已经颇为年迈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竟然能够掌握如此超前的技术。

“我们的模拟计算,是通过伏龙系统的开源软件和代码实现的。通过对氦、铁、钛、氧等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势参数的研究,对实验进行模拟。通过不同加热时间、不同温度的大量实验,对矿石中氦3的扩散和释放行为进行着分析。而最后的结果与实际矿石的表现,基本是完全拟合的。”

起初,徐佑还有些担心,这些工作是否并不是阿吉姆诺夫亲自做的,而是来源于他实验室的其他成员,阿吉姆诺夫只是讲述着这些成果。

但很快,徐佑就消除了这些担心。

从阿吉姆诺夫讲解的细节中,徐佑可以确认,就算阿吉姆诺夫没有亲手完成主要的研究工作,但至少是主导着这项研究工作的。

否则的话,是绝不可能说出如此多的细节的。

“从大约300K开始,随着温度的提升,氦3的释放程度逐渐增加。当温度到达900K左右时,矿石表面的氦3几乎已经全部释放。但是,当温度到达1500K左右时,依然会有部分的氦3存在于矿石的内部。即使温度再高,也无法让氦3完全释放出来……”

看着大屏幕上的氦3释放曲线,徐佑眉头轻皱。

“氦3的释放……原来是分成两部分的。”徐佑感叹道。

认真观察着阿吉姆诺夫报告中的各个图像和数据,徐佑基本已经了解了整个实验过程。

通过自己的大脑仿真模拟,徐佑已经可以确定,阿吉姆诺夫的实验做得是非常精准的。

讲述完了自己的研究报告后,阿吉姆诺夫也获得了全场的一致敬意。

徐佑也不禁连连点头,对阿吉姆诺夫的研究表示着肯定。

经过几个小时的会议后,大家完成了接下来的项目规划,以及各项研究任务的安排。

“阿吉姆诺夫教授请留步,徐佑教授想请您过来当面细聊。”

阿吉姆诺夫正要离开会场,却突然被工作人员叫住。

“好的,我这就过去。”

听到徐佑主动邀请自己,阿吉姆诺夫也感到非常的兴奋。

能够让阿吉姆诺夫有如此感觉的科学家,放眼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

来到徐佑所在的办公室后,徐佑连忙起身,主动伸出了右手。

“阿吉姆诺夫教授,久仰大名,今日终得一见,幸会幸会!”

“徐佑教授,我也是同样的想法!”

说着,两人将右手紧紧的握在了一起。

两个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在蓟京相聚在一起,这是非常难得一见的画面。

在场的工作人员,都纷纷因为这样的场面,而内心激动不已。

在年龄上,徐佑足足比阿吉姆诺夫小了几十岁,差不多要比阿吉姆诺夫小上两辈了。

即便如此,在科学研究上,并没有什么年龄和辈分上的隔阂,两人都自觉忽视了年龄上的巨大差距,直接以平辈相论。

“阿吉姆诺夫教授,刚刚您对氦3的研究成果,我感到非常的敬佩。这希望我在您这样的年龄里,依然还能够有如此充沛的精力,去支撑自己的科学研究。”

“哈哈,我也非常羡慕你,在如此年轻的年纪里,就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就,还获得了世界上分量最重的物理学奖。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应该还在大学里读书,为毕业论文而烦恼不已呢。”

一番感慨之后,两人讨论起了刚刚会议上有关氦3的研究。

“阿吉姆诺夫教授,刚刚我注意到,您在对氦3释放的研究中,用到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技术。”

“是的,徐佑教授您的观察非常敏锐。老实说,我掌握这项技术的时间也并不算很长。要不是有你们赠送的伏龙迷你量子机在,我想我是无法很好的用上这个方法的。”

徐佑闻言连连点头,再次对阿吉姆诺夫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表示着赞叹。

与此同时,徐佑也在心里对徐洲进行着吐槽。

阿吉姆诺夫比徐洲的年龄大出了不少,尚能有精力学习这些新兴的技术知识。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