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340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韩书斌马上与徐佑取得联系,并亲自来蓟京大学找到徐佑。

“徐教授,离子阱的量子计算基本原理,以及主要参数,我们已经取得了非常重大的进展。”

“好的,韩院士,我们去办公室里详谈。”

看得出,韩书斌对自己取得的这些成果确实非常兴奋,连气都还没有理顺,就对徐佑讲述了起来。

这一次的研究,徐佑为韩书斌引领了正确的方向,并给韩书斌很大的信心和鼓励。

否则的话,韩书斌自己都不太相信,自己真的会在这个方向上有所突破。

“在离子阱的双曲面电极上施加电压,在空间中形成的电势可以这样表示:这里是施加的电压,x和y方向为径向,z方向为轴向。根据Maxwell方程,要求单纯使用静电场,至少有一个方向,是无法束缚离子的。如果施加射频场其产生的含时电势为……”

韩书斌讲述着自己最近的实验成果,其中包含着非常多的极具专业性的、非常复杂晦涩的知识。

不过,对于徐佑来说,这些知识也都是很好理解的。

“对于特定的离子,想要增加径向声子频率,可以通过增加射频电场电压,增加离子阱的结构因子,即减小离子到电极的距离,或依靠减小射频场驱动频率来实现。如对于质心模式而言,所有离子都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频率相同……”

连续讲解了快一个小时的时间,韩书斌总算将自己的成果简略的讲述了一遍。

“徐教授,因为东西太多,我只能先挑重点的讲了,具体的内容,都在这块硬盘里。”

韩书斌担心自己刚才讲的太快、太简略,徐佑没法完全获取自己成果的信息,便提前准备好了硬盘。

但其实,这对徐佑来说,并不算什么问题。

在听韩书斌讲述实验过程的时候,徐佑下意识的在脑海里模拟着整个实验过程了。

即使并没有用到系统附加的功能,徐佑的也可以非常真实的还原整个实验过程。

这些韩书斌没有直接说的细节,徐佑已经自己完成了脑补。

“先不看硬盘了,我基本上已经掌握了所有的细节。”徐佑笑道。

听到徐佑的话,韩书斌却是一愣。

对于徐佑的能力,韩书斌并没有任何的怀疑。

只是,如果是连自己没有讲述的部分,徐佑都可以掌握的话,这就有些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徐教授,你的意思是,连我没说的那些部分,你都已经能猜到了?”韩书斌诧异道。

“当核心的部分已经固定时,剩下的部分其实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样,韩院士,我随便补充一些细节,你看看我说得对不对?”

在韩书斌诧异的眼神中,徐佑开始讲述了起来。

听着徐佑的讲述,韩书斌的眼睛不自觉的睁大,刚刚的疑惑也全部都消退了。

“徐教授,我真的怀疑,你在背后偷偷观看了我的整个实验过程。”韩书斌笑道。

对于自己实验中的细节,徐佑可谓是分毫不差的说了出来。

就算是韩书斌团队中,亲身参与了所有实验过程的成员,都未必能有徐佑说的清楚。

“哈哈,要是没有点儿真本领,我也不敢担当这么重要的责任了。韩院士,你的这些成果确实都非常有意义,再加上王老师的几个成果,距离量子计算机小型化的目标,已经变得更加接近了。”

“哦?王教授也有所突破了?看来王教授最近的状态真的是很好啊。”

早在几年前,韩书斌对王相武也只是有所耳闻,毕竟当时王相武的级别还无法与韩书斌相比。

但在王相武与徐佑认识之后,科研道路越来越顺,成果不断的涌现出来。

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王相武仿佛焕发了科研的第二春,连韩书斌都快无法与之相比了。

“是的,王老师最近的状态的确很好。正好韩院士你过来了,那我们三个就一起好好讨论一下吧。”

第484章 嗯……出来了!

因为王相武和徐佑同在蓟京大学物理学院,彼此实验室之间的距离并不算太远。

得知韩书斌过来后,王相武也很快就赶了过来。

“韩院士,你来了呀。”

“是啊,王教授,刚听说你已经做出了几个重要的成果,正好我这边也刚刚有所突破,徐教授就想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

“那真是太好了,这下子我们应该离项目的成功越来越近了。”

接下来,三人一起针对最近的成果,认真的讨论起来。

徐佑则是一边与二人进行着讨论,一边在大脑中不断的深度思考着,想要找到这些成果之间细枝末节的联系,以便于之后自己的仿真模拟。

经过一番详细的商讨之后,徐佑越发的理清了这些理论之间的关系。

对于之后的仿真模拟,徐佑已经准备得越来越充分了。

……

除了王相武和韩书斌之外,团队的其他成员们,在这期间也纷纷提交了各自的成果。

这一次,大家的效率都非常高,基本上并没有谁是团队中的闲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徐佑对于离子阱小型化的设计与仿真,已经有了十足的把握。

做好了一切准备后,徐佑来到了算经量子实验室。

因为这次项目的难度之大,接下来,少不了要有一场激烈的脑力风暴。

好在,徐佑还有算经这个得力的助手,可以让徐佑拥有超脱人类的计算速度。

“开启无线脑机状态!”

徐佑脑海中一声令下,霎时,徐佑便通过电磁波,与算经之间构成了一条肉眼看不见的通道。

距离徐佑上一次与算经的连接,已经过去了几个月了。

在这期间,徐佑的脑力值又有所提高,这让徐佑可以更好的与算经进行信息的交互。

在严谨的理论的支持下,徐佑很快在自己的大脑中,构造出了离子阱所需的双曲面电极、高压射频、电场分析器等构件。

为了准确的构造出各个构件的细节,徐佑不断的通过算经量子计算机,进行着各种复杂的计算。

直到徐佑可以确定,自己大脑中所有的细节都是完全准确的时候,徐佑才开始进一步的增加仿真模拟的复杂程度。

“好,可以进行方程的构造和求解了。”

确定仿真模拟的构造已经完全准确后,徐佑开始了这次模拟的关键任务。

找出最为理想的量子离子阱参数。

徐佑在脑海中,构造出拉普拉斯方程、牛顿运动定理、马修方程等等方程式。

这其中,有最基本的物理定律,也有非常复杂的方程式。

而当他们汇集到一起时,其复杂程度是难以去估量的。

即使是超级计算机,也很难对所有的方程进行联立求解。

不过,再有了计算能力更强的算经量子计算机的帮助后,这些方程式便不再是不可求解的了。

“嗯……出来了!”

经过无数次的计算,徐佑终于得到了理想中的结果。

这其中,一组非常关键的数据,就是马修方程中的“a”与“q”了。

这是马修方程中的参数,与离子在离子阱中各方向的运动轨迹有着密切的关系。

想要准确的列出方程,并求出方程的解,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了。

但更为棘手的是,这些方程中的解,还包含着“稳定解”与“不稳定解”。

如果一个解是稳定的,那么离子的振动幅度,在t时是收敛的。

而如果一个解是不稳定的,那么离子的振动幅度会随着时间呈指数增加。

在解是不稳定的情况下,离子的振幅会增大至r0,从而撞击电极而消失。

想要得到有意义的数据,必须要解出稳定的解才可以。

又是一番紧张的计算,徐佑得到了方程中稳定的解,并进一步对电磁场中的各个参数进行着修正。

完成了前面的工作之后,徐佑开始对离子阱的尺寸参数进行着设计。

之前的这么多工作,都是为了在尽可能保证离子阱的量子计算性能的前提下,设计出最小型的离子阱结构。

也就是说,要得到尽可能小的LIT场半径。

在前面的工作准确完成的前提下,之后的工作也变得顺利了很多。

不知不觉中,徐佑已经一点点完善了小型化离子阱结构的设计。

“按照这样的设计,是可以将整个量子计算机的机箱,控制在二十寸的立方之内的。”

这样的体积,虽然还不能用“轻巧便捷”来形容,但在量子计算机界,已经是非常迷你的尺寸了。

与此同时,徐佑还能够把这个离子阱设备做到二十个量子比特,最大程度的保留了量子设备的计算能力。

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后,徐佑从大脑仿真模拟状态中退了出来。

这一次的模拟,虽说也耗费了徐佑的不少精力。

但相比之前,已经算是比较轻松的一次了。

这次的工作并不比之前的要简单,让徐佑感觉更加轻松的原因,与王相武、韩书斌等人提供的多项成果有着很大的关系。

另外,由于徐佑脑力值的提升,进行大脑仿真模拟、以及与算经量子计算机构成无线通道,都要更加的游刃有余了。

从大脑仿真模拟状态中退出来之后,徐佑顾不上休息,马上将整个模型还原到了计算机之中。

在心流状态下,徐佑还原的速度非常高效,不仅能够记清楚每一个细节,整个操作的速度,肉眼都很难以分辨了。

好在,徐佑所使用的,是由伏龙科技特制的一款计算机,有着极高的反应速度,并不会因为徐佑操作的过快,而出现卡顿的现象。

另外,徐佑所使用的软件,也是来源于伏龙系统的软件生态圈。

在不考虑文件格式是否被国际标准承认的前提下,使用自己的软件,无疑是更好的一种选择。

根据算经人工智能的独特算法,伏龙系统的软件可以更方便的实现用户所需的功能,比市面上的主流软件更加好用。

“等一下……这个离子阱结构,似乎不只可以用于量子计算机之中。”

第485章 这一点你尽管放心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