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338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除了国内的评测厂商之外,国外的评测厂商也对伏龙轻薄本期待已久。

这款号称史上最出色的笔记本电脑,是否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出色。

“呼,总算让我拿到这款伏龙轻薄本了。”

一位来自于大洋彼岸的科技发烧友——罗伯特·史密斯,经过了数日的努力,才终于拿到了这台期盼已久的伏龙轻薄本。

史密斯不仅是一位科技发烧友,同时也是一位科技产品的评测专家,在全世界拥有数千万关注者,是世界上影响力最高的科技评测者之一。

每有一款电脑、手机、芯片、显卡等产品发布,史密斯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客观的评测。

而这一次的伏龙轻薄本,不仅是伏龙科技迈入计算机行业后的第一款产品,更是同时发布了自研的伏龙系统与伏龙P1芯片。

可以说,这款产品有非常高的评测价值。

只是,因为史密斯身处大洋彼岸的关系,没有在第一时间获得这款伏龙轻薄本。

史密斯也是通过东方的朋友,颇费了不少财力,才搞到了一台伏龙轻薄本。

与此同时,史密斯也是开启了多个摄像头,开始了评测素材的录制。

“哇哦!这个外观,真是漂亮啊!”

刚刚打开包装,史密斯就被伏龙轻薄本的外表所惊艳到。

与市面上大部分笔记本不同,伏龙轻薄本拥很多东方的元素。

“虽然不知道这几个字是什么意思,但看起来就让我感觉到了东方的文化气息。我也是第一次看见,在来自华夏的笔记本上,能够展现这么多的华夏元素。哦!快看这个键盘!”

这个时候,史密斯注意到了键盘上的一些细节。

整个键盘看似是正常的英文键盘,实则与英文键盘并不完全相同。

“之前我听说,这是华夏特有的一种文字,叫做‘拼音字母’。拼音字母与英文字母看起来非常像,因为拼音字母就是使用的拉丁字母写法,但在读音和使用规则上,是与英文字母完全不同的。”

史密斯对伏龙轻薄本的键盘进行着拍摄,从细节上,确实能够看出拼音与英文的种种不同。

对外观进行评测之后,史密斯按下了伏龙轻薄本的开机按钮。

不过一秒钟后,伏龙轻薄本便开机了。

“哇哦~这个开机速度也太快了,因为是第一次开机,还需要进行系统配置,我便没有仔细去测量开机速度。等完成了系统设置之后,我们再开始各项具体的评测项目吧。”

因为这是一套全新的系统,史密斯在刚刚进入到设置界面的时候,确实有些不习惯。

但很快,史密斯就按照界面的导航,完成了系统的配置。

“由于Windows系统已经在我心中先入为主了,我现在还无法对两个系统进行客观的比较。不过仅凭我前几分钟对伏龙系统的印象,这确实是一套非常流畅、便捷的系统。我可以很轻松的找到系统的各项功能,并直接在应用商店中,免费安装各个我需要的软件。”

完成了对伏龙轻薄本的初步了解之后,史密斯开始了今天评测的重头戏。

对cpu的性能进行评测。

“在伏龙科技的宣传中,这款伏龙P1芯片,是世界上目前性能最好的笔记本芯片。不过在cpu评测上,我只相信我自己。我们一起准备开始吧。”

史密斯拥有着自己独立的一套cpu评测系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客观准确的cpu评测系统。

随即,史密斯便开始了自己的评测。

随着评测的进行,史密斯的眉头逐渐紧皱了起来。

“这款芯片……真的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真的不敢相信,这居然是伏龙科技迈入计算机行业后的第一代产品。我在这之前,还从未见过如此出色的笔记本cpu!”

在史密斯的各项评测之中,伏龙P1的表现几乎都排在第一位,远超其他厂商的cpu。

完成了评测之后,史密斯同步更新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cpu天梯图。

“好了,现在评测已经结束了。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明,伏龙P1的确是当真最出色的笔记本电脑cpu,没有之一。之前表现最好的cpu,在我的评分系统中,能够得到七千分的分数,但伏龙P1的分数,已经超过了九千。伏龙P1不仅排在了天梯榜第一位,甚至还是独一档的存在。”

根据分数的表现,在伏龙P1下面,也只能空出一档,再往下才是其他厂商的cpu。

“伏龙P1不仅cpu芯片出色,自带的核心gpu也同样出色。伏龙P1的核显,同样领先于所有的芯片。由于伏龙轻薄本的定位,里面并没有独立显卡,这决定了伏龙轻薄本并不是为游戏所做的。但即使只是它的核显,同样可以胜任大部分的游戏。”

评测到最后,史密斯的脸上,对于伏龙轻薄本已经充满了爱惜之情。

第480章 这个项目太难了

“因为很多东西都是主观的,在这里我没法做出绝对客观的评价,也只能说一些自己主观的感受。很可惜的是,因为软微公司和伏龙科技之间的分歧,让这两个系统暂时不能互通,我就没法进行更深度的评测了。这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伏龙轻薄本在西方的流行。”

毕竟西方的大部分软件都不支持伏龙系统,即使伏龙轻薄本的硬件再出色,系统再流畅,也注定无法在西方流行。

“不过,抛开这些因素,我还是必须得承认,伏龙轻薄本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产品,也一定是我的收藏品之一。希望未来的一天,Windows系统与伏龙系统真正实现互通,并让更多的软件支持伏龙系统。我不想让那些因素限制科技的发展,我们就是该享受科技所带来的魅力。”

在视频的末尾,史密斯显得有些遗憾。

从伏龙轻薄本的设置中可以看出,这是一款想要走向全世界的电脑。

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这款笔记本并不能使用很多应用,让这台笔记本的性能有些无处施展。

完成了视频素材的录制之后,史密斯将视频剪好,发布到了自己的社交账号上。

而伏龙轻薄本、以及伏龙P1处理器的各项数据,也同步完成了更新。

在史密斯发布视频之后,史密斯在全世界各地的粉丝们,立即点击推送消息,观看起了视频。

“史密斯更新了!这次是对伏龙轻薄本的评测!”

对于这个消息,大家都已经期盼已久。

早在伏龙科技召开伏龙轻薄本的发布会的时候,史密斯就已经和大家做出口头约定,一定会对这款笔记本进行详细的评测。

全世界的科技产品爱好者,都想通过史密斯的评测视频,去详细的了解伏龙轻薄本的表现。

在看完了视频之后,关于伏龙轻薄本的种种谜团,大家总算都解开了。

“原来之前伏龙科技宣传的数据,真的没有吹嘘的成分。史密斯是一位纯粹的科技产品评测者,他的评测数据,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伏龙P1果然来到了笔记本cpu的天梯榜第一名,而且是独一档的存在。伏龙科技自研的第一款电脑cpu,性能就如此强大,未来更是不可限量啊。”

“这下子,该轮到因特尔和AMD挨打了。这两家芯片公司,搞了这么多年的计算机芯片,竟然还敌不过一个刚刚开始研究计算机芯片的伏龙科技。”

“真可惜,很多应用都没有伏龙系统的版本,即使我买了伏龙轻薄本,这也注定只会是一台备用机。不过随着伏龙系统的不断普及,Windows系统的地位很可能会受到动摇。”

……

在徐佑完成小型量子计算机技术的立项之后,徐佑让崔颖帮忙,邀请那些受邀的科研者,一起参与项目的研究。

这些科研者都对徐佑的邀请表示非常积极,爽快的接受了徐佑的邀请,加入到项目之中。

在蓟京大学的会议室里,徐佑召开了项目组的开题会议。

“这一次,我们的目标,是研究出更具应用价值的量子计算技术,让量子计算机能够真正走到用户的家中。我们要把之前占地面积为几平米、甚至几十平米的量子计算实验室,缩小只有一个办公桌的大小……”

会上,徐佑阐述着这个项目的目标,并讲解着未来的具体研究方向。

徐佑所邀请的专家并不算太多,但每一位都是各自领域之内的佼佼者,没有一个会是在项目组中摸鱼的。

大家对于徐佑想要实现的这个目标都感到非常的兴奋,但与此同时,他们也知道,这个项目的难度有多大。

仅仅是研究能够有应用价值的量子计算机,就已经难倒了无数的科研者。

更别说,是能够高度商用、体积如此之小的量子计算机的。

可是,即使大家知道这个项目的难度非常大,却并没有对徐佑有任何的质疑。

以徐佑以往多次的成功经历来看,无论是看起来多么困难的项目,最终徐佑都可以凭借其不可思议的能力,带领大家取得研究的成功。

凭借项目的难度去质疑徐佑,往往会以打脸而告终。

会议结束后,徐佑将韩书斌和王相武单独叫了过来,准备聊一些更深入的问题。

“韩院士,王老师,好久不见。”

因为之前徐佑一直在忙着伏龙轻薄本的研究,已经很久没和这两位老朋友见面了。

“徐教授,我们都收到你寄来的伏龙轻薄本了,这的确是一款非常出色的产品,比以往我们使用过的电脑都要更好用。其中的伏龙系统和软件生态圈,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是啊,自从史密斯发布了他对伏龙轻薄本的评测视频之后,因特尔和AMD的股价都大跌了。看来在这之前,他们对自己的处理器非常有信心,知道史密斯这个评测之王发布了视频之后,他们才相信伏龙P1芯片的实力。”

“不知道因特尔和AMD的管理层,会不会因此而找史密斯的麻烦。可他也只是个科技产品评测者而已,所说的一切又都是客观事实,总不能因为他说实话,而把他的嘴捂上吧?毕竟,他们可是号称最自由的国度。”

讨论了一番伏龙轻薄本的事情之后,三人研究起了这次的项目。

“徐教授,这次小型量子计算应用的项目,也是我们团队早就有的目标之一。非常荣幸,也非常激动,能够参与到这次的项目中来。”韩书斌说道。

曾几何时,韩书斌是华夏量子计算领域的领头人,领导着多个量子计算机的项目。

但如今,在这个领域,徐佑已经成为了真正的行业引领者。

“韩院士,你对这个项目有什么想法?”

其实在刚才的会议上,韩书斌的心里确实对一些技术的实现,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即便如此,韩书斌也没有任何否定徐佑的意思。

“徐教授,不管怎么说,我还是把我们团队之前的一些经验和教训跟你讲述一下吧。”

第481章 还记得那头猪吗

即使项目的难度可想而知,韩书斌也不会怀疑,徐佑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

但作为项目组的核心成员之一,韩书斌必须要尽到自己的职责。

“嗯,韩院士,你就放心说吧。你和你的团队在量子计算领域的成果是世界级的,我们都很需要你的经验。”

得到了徐佑的应允后,韩书斌便讲起了自己研究团队的种种经历。

听着韩书斌的讲解,徐佑和王相武都切身的感受到了这次研究的难度所在。

“不论是以何种方式进行量子计算,都很难同时实现高效率的量子计算与轻巧的体积,这两个我们理想中的条件。就算再怎么对量子计算机的体积进行缩减,根据我们的经验,低于二十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都是很难实现商用的。”

韩书斌毕竟在量子计算的研究上,经验十分的丰富。

徐佑对于韩书斌提出的这些问题,也都是非常的重视。

“徐教授,我说这些,并不是觉得研究这个项目不切实际,只是要先把一些关键的问题列举出来。这些所有的问题,我和我的团队,都会尽力帮助你解决的。”

“当然,我就喜欢这种直来直去的性格,有什么问题一定要提出来,这样我们才有希望去解决它们。其实这些问题,我之前也想过了,也有过一些思路。”

“徐教授,你的想法是?”

“我的想法是,利用离子阱系统去解决这个问题。按照理论,离子阱系统是有可能实现小型化的量子计算的。”

听到徐佑的话,韩书斌也认真的点了点头。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