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330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楼嵩,你愿不愿意做一个测试?”

“什么测试?”

“有关脑力的。这看起来有点危险,不过实际上非常安全。”

“好,当然可以。”

楼嵩对于徐佑非常的信任,自然不会怀疑其中会有什么安全问题。

说着,徐佑带着楼嵩,来到了自己的实验室里。

“喏,就是这个。需要把头皮和设备进行连接,就可以测试脑力指数了。”

“这个是……测试脑电波的强度吗?”

“是的。如果脑力足够强的话,是可以通过这些传输线,和计算机进行信息的交互的。我也正是从这开始,逐渐掌握了直接与计算机进行信息交互的能力。”

楼嵩一听,顿时来了兴趣。

“好,那就测试一下吧。”

在徐佑的帮助下,楼嵩将设备接口,一个个贴在了自己的头皮上。

“集中注意力,有助于得到更高的结果。”徐佑说道。

在做出这个脑机接口之后,徐佑通过数据的对比,进一步的完善了仪器测试的准确性。

仪器测出的数据,基本等同与徐佑在系统界面所显示的脑力。

只是这种奇怪的设备,徐佑还没有让其他人尝试着使用过。

楼嵩闭着眼,尽可能的将注意力集中。

“脑力值……四百三十二?”

看着仪器中显示的数据,徐佑不禁诧异不已。

这样的脑力值,即使是现在的徐佑,也无法在正常的状态中测试出来。

在普通状态下,徐佑的脑力值,才刚刚突破三百而已。

也只有在深度学习状态等等,这些能够进一步激发徐佑潜力的状态中,才可以表现出类似的高脑力值。

“这个脑力值……算什么程度呢?”

“反正比我高就是了。我估计全世界,也没几个人能达到你这样的脑力值了吧。”徐佑感叹道。

徐佑可惜的是,无法通过这个设备,去测试爱因斯坦、牛顿等等,这些科学史上的伟人的脑力值。

否则的话,就真的可以跨越时空,去与其他伟人比较一番了。

“真的比你还高?不,应该不可能吧。你完成的那些伟大的理论,我也只是能够勉强理解而已。”

“因为我们的研究方向不一样,在数学领域,我并没有什么建树。如果你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物理的上面,所取得的成就不会比我差的。”

“可是,我并无法像你一样,拥有那些不可思议的能力。在那些特殊状态下,你的脑力值一定会大幅度提升吧?”

“是会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但无法持续很长的时间。楼嵩,你并没有这样的烦恼吧?”

“的确,只要有兴趣的话,我可以让自己长时间的思考,甚至忘了时间的流逝,也并不会觉得累。只是,对于自己没有兴趣的事物,我很难驱动大脑去思考。所以在当时的物理竞赛中,我也只是拿了个金牌,连国集都没有进去。”

“好了,这话要是在公众场合说出来,不知会有多少人想要揍你一顿。”徐佑笑道。

徐佑之前从没想过,自己会将自己的一部分秘密,这么坦诚的去与一个人倾诉。

或许,也只有楼嵩这样,能够与许嵩感同身受的人,徐佑才会与他如此的深聊。

“所以,可以分享一下,你都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脑力的吗?”楼嵩问道。

第464章 工艺的选择

说起来,这些年来,徐佑提升脑力最快的方法,就是依靠系统学习等级的提升了。

这种等级的提升,可以在瞬间获取一股神秘的能量,直接让徐佑的脑力提升一个档次。

当然,这种不可思议的、连徐佑自己现在都无法解释的方式,显然不应该向楼嵩建议。

“我个人的经验是,每次的深度思考,都可以提升小部分的脑力。大脑似乎和肌肉一样,越锻炼就会越发的强大。”

楼嵩闻言用力点头道:“嗯!我也一样,每次思考难题过后,也会感觉大脑会出现一点儿变化。不过,得是特别难的问题才行。说起来,当时上学的时候,老师给我特意留的那些难题,都基本上没什么效果。”

提起这件事情,徐佑也不禁笑了起来。

那个时候,徐佑的室友郭浩然,也因为自己的“出色表现”,而获得了老师的特别优待。

只是,在楼嵩眼里那些不值一提的题目,在郭浩辰眼里,却满满的都是“好兰”。

“想让你觉得难的题目,那可不会是一般的题目。楼嵩,除了正常的思考之外,你还有什么其他提升脑力的秘诀吗?”

楼嵩想了想说道:“也是做题,不过方式可能有些区别。有的时候,我可以直接在大脑里,完成解题的过程,而且速度比利用草稿纸更快。用这种方式去解决难题,会比正常的方式更加舒爽。”

徐佑一听,这不就是与自己的深度思考状态与大脑仿真模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嘛?

“楼嵩,你的这种感觉,我也有感同身受。状态好的时候,我可以在大脑中模拟各种反应,或者是自己与自己下棋。在大脑高度思考的情况下,脑力的提升速度的确会快一些。”

“妙啊!我一直觉得,大脑就像身体素质一样,不仅仅是天生的,通过后天训练也是可以继续提高的。不过这也有一个年龄的界限,到了多少岁之后,就会达到脑力的巅峰,无法继续提升了。在到达这个界限之前,我们必须要抓住机会去提升脑力。估计最多到四十岁之后,就很难再继续提升了。”

在体育界,运动员的巅峰往往在二十多岁或三十多岁,很少有四十岁以上,还可以继续提升的。

而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也只会颁给四十岁以下的数学家,同样可以说明类似的问题。

徐佑和楼嵩彼此间交换了自己提升脑力的方法后,继续着他们的研究。

……

在徐佑、楼嵩等人,以及算经人工智能的共同努力下。

大家成功完成了电脑芯片EDA软件的研制,准备进入到芯片的设计阶段。

“没想到,AI还能在EDA领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没有算经人工智能的话,我们肯定不会这么快、这么好的完成电脑芯片EDA的研制。”

“是啊,这样下去的话,以后估计都没有我们人类什么事情了,一切工作都可以靠AI解决了。”

听到大家聊到了人工智能的事情,徐佑过去笑着解释道:

“其实现在AI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依然来源于AI强大的计算能力。在EDA领域上,AI主要有两个应用,一个是预测性能,一个是帮助工具更加自动化的使用。这里面,都离不开AI的特殊算法,与强大的计算能力。”

“徐教授,能再帮我们详细的解释一下吗?”

见大家对具体的原理有些好奇,徐佑便耐心的解释了起来。

“在预测性能的部分,后端设计的流程很长,所以我们眼前能够看见的部分,其实距离后端是非常远的。依靠AI强大的计算能力,可以让我们很快看到后端的表现,大大提升模拟的准确率及优化的表现。即使只能提升百分之五或是百分之十,对于全局来说,也是非常巨大的提升。”

“至于工具自动化的问题,就更好理解了。如果仅仅是运行一次数据,那人工和AI在速度上不会有什么区别。如果是连续跑几十、几百次,那速度的区别可就大了。在这上面,我们AI不仅速度更快,还会给出推荐的参数,以及合理范围内的期待结果。”

徐佑用非常通俗的语言,向大家讲述了其中的具体原理,很快便让大家理解得差不多了。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利用EDA软件,进行芯片的设计了。

因为芯片与系统适配性的问题,一定得是在完成芯片的设计后,才可以做出成熟的系统的。

芯片和系统之间,出现各种bug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系统可以迁就芯片进行修改,但芯片做出来之后,就无法再进行修改了。

关于芯片的制程工艺问题,大家也在进行着积极的讨论。

“据内部最新的消息,我们的EUV光刻机,已经基本完成了全部制备工作,只剩最后的测试阶段的。不出意外的话,我们马上就可以做出自己的高精度芯片了。”

这个消息让大家非常振奋,但具体什么时候能用上这款光刻机,暂时还没有定论。

“我的建议是,还是先设计10nm或14nm制程工艺的计算机芯片。这样的制程工艺,还不需要使用EUV光刻机,我们的技术更加成熟。而且,相对于手机芯片,计算机芯片对制程工艺的要求没有那么高,刚刚接触这个行业,我们还是需要从10nm或14nm制程工艺入手更好,等技术成熟后,再采用更先进的制程工艺。”

“我不这么认为。计算机芯片对制程工艺的要求的确没有手机芯片高,不过其实相差已经不多了。现有的顶级计算机芯片,制程工艺基本已经做到了5-6nm。如果我们还采用落后的制程工艺,在芯片的性能上肯定无法与因特尔、AMD、水果等公司相比。本来我们在计算机领域就是后来者,系统和生态都是全新的。如果芯片还远远落后于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竞争力。”

听到大家的这些议论,徐佑轻轻的笑了笑。

第465章 这是唯一的选择

“大家说的这些都有道理。想一口吃成胖子,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我们的EUV光刻机到底什么时候能用,仍是一个未知数。但同样的,想要在计算机市场有竞争力,肯定要尽可能做出高性能的芯片。像伏龙手机那样,靠手机续航来获得竞争力,在计算机领域上是行不通的。”

相比手机,笔记本电脑的续航并不是那么重要的指标数据。

多数人使用笔记本电脑,都是会一直插着电源的。

也只有少数用户,才会经常不插电使用笔记本。

“那徐教授,您的想法是?”

“我的想法是,这两种方案,我们可以同时进行研究。14nm或10nm制程工艺的芯片,我们是必须要研究的,这是我们设计工作的基础,这样的芯片也可以用于一些中端的计算机上。如果芯片优化得特别好的话,低精度制程工艺的芯片,未必会比高精度的芯片,在性能上有特别大的差距。”

顿了顿,徐佑继续说道:

“另外,高精度制程工艺的芯片,我们也要同时开始研究。以我们现有的EDA软件,完全有能力准确的设计出5nm的芯片。一旦我们的EUV光刻机可以投入应用,就可以准备开始高精度制程工艺芯片的制备了。”

大家都知道,就算仅仅研究一种14nm制程工艺的芯片,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更别说,是两种方案同时进行了。

不过,既然徐佑都对此有这么充足的信心,大家也再没有了什么意见。

其实,要不是人工智能没有发展到现在的程度,足以帮助人类去完成芯片的设计的话。

徐佑也是不敢同时开展这两个方向的。

那样的话,徐佑会像当初第一代伏龙自研手机一样,设计出一款处于过度阶段的产品,不急着占领市场。

而这一次,徐佑显然有更大的野心。

既然已经决定进军计算机行业,就要做出真正出色的产品才行。

……

接下来的时间里,徐佑、楼嵩等人一起,利用算经人工智能,一起进行着芯片的设计工作。

徐佑等人做的,并不是直接设计芯片,而是试着让算经人工智能,学习各种计算机芯片的知识,理解计算机芯片的意义和作用,并准确的对设计出来的芯片进行评分。

这样的思路,非常像徐佑当初利用人工智能来对超导材料进行的计算。

因为芯片本身的复杂性,这些工作非常难以进行。

好在,徐佑还可以通过无线脑机功能,与算经人工智能直接进行信息的交互。

这样的方式,也很大程度上加快了算经人工智能的学习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