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277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能让徐佑参与到那么多内部的项目,徐佑觉得,吴婧可能会帮自己办好这个事情的。

想到这,徐佑联系到了吴婧。

“妈,我有个事情想找你帮个忙,有时间的话,麻烦给我回个电话。”

徐佑发完信息后不久,吴婧就给徐佑打了电话过去。

这是徐佑的另一个电话,装有严密的安全系统,仅仅用于内部的通话。

“怎么了,佑佑?”

“是这样的,我想把高温超导项目的研究地点调到蓟京大学。关于项目组的成员,我也想重新调整一下……”

第378章 量子人工智能的新领域

在电话中,徐佑说明了自己最近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以及遇到的种种困境。

之前在高温超导项目组中,那些专家们确实都比较有经验。

不过也正是因为整体年龄过大的问题,他们的创新性有些不足,也比较难以管理。

甚至很多专家,在整个研究中,并没有做出多大的贡献,却得到了与自己贡献不相匹配的荣誉。

特别是出现了陈平秋这一档事儿,让徐佑彻底下定决心。

徐佑希望,自己能够真正主导整个项目,并在项目组中,多加入一些新鲜的血液。

像是林诗这样,资历上完全比不上那些专家,但在研究中的作用,却是很多专家无法相比的。

“佑佑,你能有这个意识就太好了。之前不让你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并不是因为你的能力不够,只是担心你没法镇住那些专家,也是对你的一种保护。这个事情我会帮你解决的。”

“好的,谢谢老妈!”

正如徐佑所料,吴婧的确有这样的权限,能够帮自己处理项目的事情。

这倒不算是用到了什么特权,毕竟以徐佑的能力,这样的要求一定会得到许可的。

只是通过吴婧的关系,能让徐佑更快的达到这个目的。

几天后,吴婧向徐佑做出了回复。

“佑佑,我们的想法是,原有的高温超导项目组先不变,再成立一个新的项目组,暂定为常温超导的项目组。新的项目组的目标,是寻找真正的常温超导体,对超导机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之前的高温超导项目组,继续进行高温超导体的应用研究。”

这个决定,是内部经过详细的商讨后,才最终定下来的。

原有的高温超导项目组,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遣散重建的。

如果真的随便把这个项目组重建,会造成很多难以避免的影响。

而之前的项目组,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两个项目组的目标基本不会重合。

徐佑也对这个决定表示认同,并向吴婧表示感谢。

在这之后,常温超导的项目组,正式在蓟京大学成立了。

徐佑成为了项目组的负责人,林诗和其他几个徐佑实验室的老师、学生,也成为了项目组的成员。

除了这些蓟京大学的科研者之外,包括华科院、菁华大学等院校的专家,也加入到了常温超导的项目中。

整个项目组的成员,大多年龄都在四十岁以下,显得非常的有活力。

他们看起来虽然资历没有高温超导项目的专家们丰富,但每个人的能力却都是非常强大的。

跟他们相处起来,徐佑也觉得非常的舒服,完全不需要注意辈分什么的。

“首先,大家必须牢记一点,除了我们项目组的内部成员之外,我们并不能向任何其他人,透露项目有关的一切信息。你们应该都知道,之前推特上发生的202K高温超导材料的信息泄露事件。将这个消息泄露出来的教授,余生可能都要在里面度过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谨言慎行。”

徐佑的这番话,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毕竟大家都是华夏科研界的佼佼者,谁也不想失去大好的前程,去里面进行改造。

“另外,我也要说明一个现实的事情,那就是常温超导体,可能是永远也找不到的。但不管怎样,我们都会一直向这个方向不断的探索。对走近一步,对我们来说,都是巨大的成功。”

徐佑先跟大家说这些,并不是想打击他们的积极性,而是让大家能够严肃起来,对陈平秋犯过的错误引以为戒,并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心理准备。

说完了这些后,徐佑开始对项目组的任务做着规划。

项目组成立之后,首先的任务,就是对几种新的高温超导物质进行制备,并对它们的性质进行探索。

徐佑很想知道,其他的几种超导临界温度在200K以上的高温超导体,是否也会出现预测超导温度,与实际超导温度误差很大的情况。

这对于继续深入研究超导的各项机理,以及进一步探索常温超导体,有着很大的指导意义。

这些项目组的年轻科研者,并没有经历过高温超导项目,不了解这些超导体的制备方式。

好在,徐佑对整个超导体的制备工作都已经完全掌握。

在徐佑的指导下,大家很快就领悟了其中的精髓,不再凡事都需要徐佑去亲力亲为了。

徐佑也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量子人工智能等,其他的研究方向上。

在量子人工智能的研究上,徐佑有一个新的想法。

那就是,将量子人工智能,应用到医疗领域中。

徐佑的想法是,能够让海岛量子人工智能,代替医生去解决一部分的医疗问题。

比如说,当患者或医生说出自己的症状,就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列出医疗处方。

因为想要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病症,肯定还是需要去医院进行专业的检查才行。

人工智能无法代替医院,去解决所有的医疗问题。

但至少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疾病,或是给出一个大致的方向。

很多人在网上搜索自己的疾病时,都会遇到种种痛点问题。

比如说,搜索到的前几条信息,并不真的是正常的医疗信息,而是医院的广告。

这些医院的质量参差不齐,有一些完全是以盈利为目的,为了盈利甚至可以不择手段。

另外的一个痛点,就是网上搜索疾病信息的准确性问题。

夸张一点说,不管有什么小的问题,去网上搜一搜,最后都会发现,自己剩下的时日已经不久了。

本来没什么病,可能都会被吓得半死。

如果研究顺利的话,徐佑希望能够将这个成果造福给大众。

让大家可以足不出户,就免费通过海岛人工智能,帮助分析自己的病因。

确定了这个课题后,徐佑开始思考着,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

首先需要做的,是让海岛人工智能,学习到足够多的疾病信息,以及相对应的诊断和处方。

第379章 这个AI医生太神了

这对于一个人工智能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与竞技游戏不同,医疗诊断过程并没有详细的规则,无法很容易的将其转化为一个逻辑问题。

需要非常合适的算法,才能够让人工智能掌握这种高超的技能。

徐佑在得到了庞大的医疗相关的大数据之后,开始思考着其中的关键。

为此,徐佑深入思考了人类与人工智能,在学习和分析问题上的关键区别,并利用到大脑仿真模拟的功能,在自己的大脑中,模拟着海岛人工智能的各种行为。

仅仅让海岛人工只能读取这些医疗大数据,并利用关键词去完成对应的搜索,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让海岛人工智能像专业的医生那样,能够理解患者的各种信息,并给出专业的反馈。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优化之后。

徐佑终于可以让海岛人工智能,掌握大量的医学知识,成为了一个“AI医生”。

完成了这项工作后,徐佑在海岛量子实验室中,给大家讲解着自己的这一成果。

“我们通过海岛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功能,让海岛人工智能掌握了数亿次的病患信息、相关的诊断信息,以及数百万篇优质的医疗论文。这种学习方式,并不只是让海岛人工智能复制了这些信息,而是从整个逻辑框架上掌握了这些知识,并从多个不同的维度,进行知识输出。”

通过徐佑的讲述,大家发现,在多个细节上,徐佑都用了非常多的心思。

首先,在资料的纳入上,徐佑并没有一股脑的将全部可以得到的资料都纳入了进来,而是进行了详细的筛选。

因为这些资料中,一定是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之处的。

这就像是一个学者,将一个图书馆中的书籍都看了一遍后,也不可能完全认同所有的内容。

徐佑通过特定的算法,让海岛人工智能排除掉了一些质量不高的信息,让整个资料库的质量变得更高。

在信息的检索上,徐佑不仅采用了关键词检索的方式,同时可以让海岛人工智能,通过用户提供的症状,进行更深层次的提问。

这样一来,就可以更清楚的了解患者的信息,并准确的找到相关的病因及治疗方式。

“因为初版本的海岛量子AI医生,并不具备医疗检查的能力,因此在医疗上的作用还是相对有限的。在之后的版本中,我们会继续加大海岛量子AI医生与医院的合作,让它也可以在医疗检查中,发挥它的能力。”

听完了徐佑的讲解之后,大家纷纷尝试着利用海岛人工智能,来对一些疾病进行诊断。

正如徐佑在会上所说的一样,海岛人工智能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准确率极高,甚至还发现了一些成员的潜在健康问题。

“海岛AI医生说我可能有脂肪肝,等有时间我该去医院检查一下了。”

“居然能够根据我描述的症状,判断出来我有抽烟喝酒的习惯,连平均一天抽几包烟,喝多少酒都猜得大差不差……这海岛AI医生可真是太神了。”

“以后哪里不舒服,先让海岛AI医生帮着看看,很多事情都可以足不出户就解决了。”

徐佑听到这话,连忙说道:

“常见的疾病还可以,有些疾病根据症状还是没法确定的,还是需要去医院检查才行。就比如说是一个发烧,可能的原因有非常多种,根据症状可以把可能的范围进一步缩小,不过也无法完全肯定。”

想要真正让AI医生替代人类医生,未来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会议过后,韩书斌和徐佑针对海岛AI医生在未来的应用,单独商议了起来。

“这次的海岛AI医生做得确实非常不错,根据我的描述,把我身体里一些隐藏存在的疾病都给看出来了。跟专业医生的诊断,基本没有什么区别。这还是在没有做任何检测的情况下。”

这次海岛人工智能的表现,甚至远远超过了韩书斌的预期。

完全不只是一个医学的搜索引擎那么简单。

“韩院士,我希望海岛AI医生这项功能,未来能够造福于大众。您对此有什么想法?”

徐佑最理想的结果,是普通人可以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应用这项技术。

毕竟现在看个病,确实是太难了。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