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251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经过探讨之后,大家一致决定,先对第二种方案进行设计,即不使用原装置的磁铁,完全依靠内部等离子体的磁场进行磁约束。

只有把等离子体自己的磁场弄清楚,才有可能进行之后的磁场叠加。

通过模型的构造、仿真的优化、目标函数的选取等工作。

徐佑终于搞清楚了这种等离子体内部磁场的规律,并基于此,设计出了新装置的方案。

在仔细看过徐佑的新方案,并与徐佑进行充分的交流之后。

邓福也对这个新方案充满了期待。

“徐教授,我觉得我们是时候,再召开一场新的会议,一起讨论一下了。”

“没错。如果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的话,我们就可以准备建造这种新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了。”

除了蓟大的核物理实验室之外。

还有很多其他院校的重点实验室,也参与到了这次的项目之中。

尽管徐佑对于自己的设计充满信心。

但这毕竟是一个有很大风险的项目,肯定是需要更多专家的共同商讨的。

……

“又要开会了?”

收到核聚变项目组的会议通知后,陈平秋自言道。

因为高温超导项目所取得的成绩。

陈平秋在华夏的科研界中,有了更高的地位。

这一次的可控核聚变项目中,陈平秋也是作为材料部分的研究员之一,受邀加入到项目之中。

这种级别的会议,陈平秋肯定是不能缺席的。

“这个电脑……怎么又有点卡了?”

陈平秋不知道,为什么最近,自己的电脑突然出现了间歇性的卡顿现象。

即使是清理了几次电脑空间,这种现象也没有得到好转。

因为电脑中存在着大量的机密文件,陈平秋并不敢随便找人来修。

“算了,也没什么大碍,就先这样吧。”

陈平秋来到实验室,向实验室的成员们,告知自己要去开会的消息。

“这几天我去蓟京开会,实验室的各项事情,你们自己负责一下。如果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等我回来再处理了。”

“好的,陈老师。”

陈平秋正要离开,这时,一个学生却突然叫住了陈平秋。

“陈老师,那个……”

陈平秋一看,发现是自己实验室的一个研究生。

这个研究生平时有些内向,不怎么喜欢与人交流。

平常总是一副阴郁的样子,在饭桌上也是沉默寡言。

“怎么了?”

“没……没什么。”

见这个学生欲言又止,陈平秋似乎明白了什么。

“补贴的事情,我已经按照最高标准了。这个大家都是一样的,不可能因为什么,而对某个人特殊对待的。”

说完这句话,陈平秋便从实验室离开了。

到了会议的日子,众人齐聚于蓟京大学。

邓福来到前面,组织起了这次的会议。

“经过这一阶段的研究,我们决定,设计一种全新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下面请徐佑教授讲述他的设计方案。”

听到邓福的话,大家都将注意力,集中到了徐佑的身上。

原本他们还以为,这个项目最多也不过能够对现有的可控核聚变装置,提供一些理论支持而已。

没想到,徐佑竟然还真能设计出一种全新的方案。

“徐佑这小子,真的有这么厉害吗?”陈平秋心说道。

对于徐佑在超导部分的成就,陈平秋是十分信服的。

可陈平秋却不会轻易相信,徐佑连核物理的问题都可以解决。

第340章 舌战群儒

“前一段时间,我和邓院士一行人,去到庐州的EAST进行了一些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有一种新的物质,在等离子态下可以产生强大的磁场,可用于实现可控核聚变装置的磁约束。”

一边讲述着自己近一段时间来的成果,徐佑一边将自己做好的PPT,投在了前面的大屏幕上。

“传统的高温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其磁体的几何模型,主要包括中心螺线管线圈及其补偿线圈,以及极向场线圈等等。这是我通过二维轴对称模型,来进行的几何模型构造。而通过这种新的方案,就可以舍弃掉外部的磁场,大大缩小整个装置的体积。”

徐佑的设计方案非常的新颖,整个设计思路,与之前所有的可控核聚变装置都不同。

随着徐佑的进一步讲解,在场的各位核专家,对这个方案的都越发的认可了起来。

徐佑的方案虽然与几种传统的方案不同,却有着充足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

其方案的优点,也是几个传统方案所完全不具备的。

对于其中一些存在疑问的地方,大家也积极的向徐佑请教了起来。

“徐教授,您是如何构建这样的一个优化模型的呢?”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来自华科院的一位核物理专家。

这位专家对于EAST的项目提供了多项的理论成果,在核物理的应用上,甚至比邓福有着更多的贡献。

“我是通过建立一个新的算法,进行的编程优化。建立一个二维轴对称磁场有限元模型,计算其中的磁场分布,再将磁场数据传输至模型中,对待优化的参数进行非线性约束。”

一边讲解着自己的思路,徐佑一边写下了自己对于目标函数的分析过程。

“这里是在不同的温度下,等离子体所产生的磁场大小与方向。通过控制等离子体的流动方向,我们可以让等离子体产生的磁场,完美的对其进行磁约束。”

徐佑针对这种等离子体的性质,设计了一个最适合的装置图。

这个新的装置,正好完美契合各项条件,能够将核反应的效率最大化。

“通过仿真模拟,新装置的Q值是大于1的,具体的上限还没有准确的测定。但至少,这会是一个实现能源收支平衡的可控核聚变装置。”

可控核聚变中的Q值,即可控核聚变过程中的能量输出输入比。

如果Q值小于1,则说明在整个核聚变反应过程中,输出的能量还没有输入的能量多。

这样的装置,是根本无法进行发电的。

只有Q值大于1,才具备利用可控核聚变发电的可能。

当然,想要实现真正的商业化,Q值要尽量大于10才可以。

这时,乔森想到了另一个问题,举手问道:

“徐教授,新的装置,也舍去了超导防护这个部分吧?”

乔森并没有因为自己与徐佑的特殊关系,而没有去进行提问。

徐佑对乔森的这个问题也很满意,连忙回答道:

“是的,这个新的装置所采用的磁约束方式非常特别,不是利用外界磁铁的磁场,而是利用内部等离子体所产生的磁场,因此,是不需要进行超导防护的。但对于超导防护这块儿,我们仍然要继续研究,因为在未来,我们可能会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磁约束方式,让两个磁场进行叠加。”

“如果使用超导防护的话,是使用202K的高温超导材料吗?”

“对,因为这种超导材料的超导临界温度很高,可以利用干冰作为制冷剂,制冷成本比较低。而且,超导体距聚变等离子体很近,在超导体工作时,无法承受中子轰击和活化。选用超导临界温度比较高的材料,也可以更好的对超导体机进行防护。”

“好的,徐教授,我明白了。”

乔森对于徐佑的回答也是非常的满意。

正是因为对徐佑有十足的信心,乔森才敢于在当众提问徐佑这些比较晦涩的问题。

而这个时候,陈平秋也举起了手来。

“徐教授,在核反应容器内壁材料这块儿,我们和EAST使用的是同种材料吗?”

“这个暂时没有确定,不过肯定是材料的性能越强越好。”

听到徐佑的这个回答,陈平秋心里有了些许的得意。

果然,徐佑还没有搞定所有的工作。

这样一来,就有陈平秋发挥的空间了。

“好的,徐教授,我和项目组的其他材料专家们,会共同努力,研究出更优质的材料出来的。”

“嗯,就辛苦各位专家了。”

其实徐佑对于核反应容器内部材料这一块儿,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只是,在想法还尚未成熟的时候,徐佑觉得还是先不着急去说。

在徐佑解答完了所有的问题之后。

轮到林诗上前进行讲解。

林诗要讲的,是自己关于这种新型等离子体的发现和各项性质。

因为徐佑已经把主要的内容讲完,留给林诗的时间并不算多。

而除了讲解成果本身之外,也是让大家稍微了解一下林诗,让林诗跟大家能够有一个初步的交流。

“各位专家你们好,我是蓟京大学的博士生林诗,下面由我讲解一下这种新型等离子体的性质……”

第一次站在这种场合讲话,林诗还是有一些紧张。

而台下的这些专家,对于又一位年轻人的出现,也感到有些意料之外。

不过,当他们了解到,林诗是徐佑的学生,也是当年IPhO的第二名后。

这样的事情,也就没有那么不好理解了。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