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之巅 第231章

作者:可乐要加糖

徐佑一愣。

这件事情,应该算是一个秘密吧。

不过胡书城是航天系统的人,知道这件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老胡,你听谁说的?”徐佑试探道。

只见胡书城嘿嘿一笑道:

“别慌,这个事情基本没几个人知道,我还是在一次跟苏总工聊天时,不小心听出来的。”

“不小心听出来的?”徐佑诧异道。

“没错。当时大家都没注意到,不过凭借我对你的了解,就知道这其中肯定有你的参与。果然,之后私下里我跟苏总工确认了一下,苏总工也没有否认,还让我不要在外面乱传呢。”

经胡书城这么一解释,徐佑才明白了事情是怎么一回事儿。

因为高分十四号02的发射任务太过突然,让胡书城心里有了一些怀疑。

在加上其中的几个细节,让胡书城联想到了徐佑参与到其中的可能性。

“本来是一颗备用的卫星,基本已经不会再发射了。突然再次发射,大概率是之前的卫星出现了卫星出现了什么问题。但我知道之前的卫星并没有问题,这样一想,就肯定是因为对这颗备用卫星,进行了某些技术上的改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让一颗处于闲置状态的卫星实现技术的改良,我也就只能想到你了。”

胡书城的推断,依据不能说是十分充足,却也基本判断出了事情的内幕。

“你这脑袋,不当领导真可惜了。”

两人说笑一番后,胡书城又对徐佑讲起了,未来卫星发展的一些方向。

“除了科学探索之外,我们的很多卫星发射任务,也会与军方相关。像电子战领域、天基武器领域等,一些比较新型的作战方式,都会用上我们的最新卫星技术。如果真的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话,这些技术很可能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些问题的分析上,胡书城远比徐佑要更加透彻。

早在高中的时候,胡书城就在类似的问题上,表现出了超脱当时年纪的成熟。

这也是徐佑非常喜欢和胡书城一起谈论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老胡,说心里话,我真的希望,我们未来的卫星能够更多的应用于地外的探索。我们对宇宙的了解还是太粗浅了,太多未知的东西,等待我们去探索。”

“是啊,作为航天人,我们的目标就是星辰大海。我们也不想利用这些技术去攻击谁,只是必须得有这个实力,否则就永远有被打击的危险。等到我们的实力,真的强大到没有谁敢在我们身上动歪心思时,我们就可以把主要精力,都用在更高层次的探索之中了。”

经历了这么多事情,徐佑也明白这样的道理。

徐佑希望,人类能早日实现真正的大团结,不再把精力放在内耗上面。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研发组从徐佑做出的几种新型柔性电子材料中,选出了一种最适合应用于太阳电池阵的材料。

总指挥杨武,召集所有专家一起,讨论着接下来的任务规划。

“关于新型卫星柔性太阳电池阵,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主要几个问题,包括柔性功率传输技术、模块化柔性太阳电池组件技术、柔性基板技术、柔性展开机构技术。来自于蓟大的徐佑教授,在这些技术上均已经有了部分的研究,将在近期帮助指导大家的工作。因为徐教授的任务繁重,时间有限,我们尽量抓紧总结出关键的问题。”

这些来自不同航天院的专家们,年龄都比徐佑大,资历也都比徐佑丰富。

不过此时,他们并没有一个人会去轻视徐佑。

徐佑不仅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就拿到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更是以非专业航天人的身份,参与了多项关键航天技术的研究。

会上,在徐佑发言时,大家都毕恭毕敬的注视着徐佑。

态度上甚至比对总指挥杨武还要更加的崇敬。

会议结束后,各项工作马上进入到了紧锣密鼓的节奏中。

“徐教授,在柔性功率传输技术上,您有什么好的见解吗?”

第309章 徐佑,我能不能给你提个建议?

会议刚结束,就有一位专家来到了徐佑身边,向徐佑请教了起来。

这位专家名叫卢振和,是航天五院的一位高级卫星设计师,资历非常丰富,参与了多项重要卫星的设计工作,曾担任项目的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

在航天五院时,徐佑和和卢振和有过几次交流,知道卢振和的专业能力非常的强。

因为吴婧的关系,当时徐佑称呼卢振和为卢老师。

不过现在,卢振和已经称呼徐佑为教授,徐佑觉得自己也可以改口了。

“卢总,方便的话,我们坐下来详谈。”

“好的,那我们就去旁边那间会议室吧。”

说着,徐佑、卢振和,以及几位其他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也跟着他们走了过去。

胡书城也一样参与了进来,这项任务也算是胡书城分内的任务了。

待大家坐好之后,徐佑开始讲述着自己近期做出来的成果,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

“因为我们在下一代卫星中,使用的是柔性太阳电池阵,更适合卷绕式的电池阵结构。这样一来,在收拢状态下时,层与层之间会紧密压紧,传统导线以及绑扎固定方式,将不再适用了。”

因为时间和环境的限制,徐佑无法在蓟大的实验室中,就完全重现卫星的太阳电池阵结构,因此还没有做出完成的解决方案。

“没错,这的确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在这方面,一些国外的技术,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我们倾向于通过扁平化的柔性电缆,来达成新的柔性传输技术。”

根据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情况,虽然还无法完全掌握那些国外的技术,但也能够了解到一部分的设计思路。

“嗯,我之前也按照这个方向,设计出了比较简单的扁平化柔性电缆结构图。之后我们再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并优化一下这个结构。”

聊完了关于柔性功率传输技术的设计方案后,大家暂时回到各自的办公室,继续自己的工作。

“哎,徐佑,我能不能给你的设计,提一些建议?”

这时,胡书城在徐佑耳边小声说道。

徐佑闻言也愣了一下。

最近这段时间以来,还很少有人给徐佑提建议。

徐佑在工作之中,一向都可以很完美的解决问题。

连徐佑的老师和上级,都表示自己只能给徐佑传授一些经验而已,无法给徐佑提供什么建议。

但对于胡书城,徐佑是非常尊敬的。

徐佑还记得,在刚刚接触竞赛时,徐佑的实验水平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正是在胡书城的帮助下,徐佑才一点点从零开始,具备了不错的实验操作能力。

即使以徐佑现在的眼光来看,胡书城依然有着非常强的工程学技能。

这样的能力,在同龄人之中,绝对可以说是顶尖的存在了。

“当然了,老胡,你直说就行,我们俩之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胡书城对徐佑也非常信得过,这么多年过去,徐佑已经取得了一身的成就,但初心依然未改,身上也并没有任何的架子。

“是这样,我之前就幻想过能有一种新型的柔性电子材料,能够将卫星太阳电池阵做得更加的紧凑。我还根据这种可能存在的材料,设计了一些技术的结构图。”

说着,胡书城打开电脑,向徐佑展示起了自己的一些设计。

因为在之前,胡书城并不知道徐佑已经开展了柔性电子材料的研究,又真的设计出了类似的材料。

这样的设计,也只存在于理论之中,胡书城并没有向任何人提及此事。

徐佑看着胡书城的设计图,不禁眼前一亮。

粗一看去,就可以发现,胡书城的设计,要比徐佑的设计更精细一些。

很多细节,都是徐佑暂时没有考虑到的。

当徐佑更仔细的去审视胡书城的设计图时。

有些地方,徐佑也一时没有理解胡书城设计的理由。

不过,仅凭直觉,徐佑也能感受到,胡书城这么设计,肯定是有他的理由的。

这让徐佑难得的也有了“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的感觉。

“老胡,能说一下,你这些设计,都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吗?”

看完了胡书城所有的设计图,徐佑直截了当的向胡书城请教了起来。

胡书城根据自己的想法,向徐佑讲解着自己设计的原因。

“太阳阵一端与星体相连接,这个时候,靠近星体一端流过的电流较大,而远离星体的外边缘电流较小。在满足电功率传输的情况下,需综合考虑电缆扁平化、可卷绕,以及电缆位置间的关系,因此进行这样的针对性设计……”

经过胡书城的一番解释,徐佑总算理解了胡书城这样设计的原因。

“厉害啊,老胡!在这上面,你真是比我专业太多了。”

面对胡书城明显更高级、更精妙的设计,徐佑发自内心的给出了称赞。

徐佑因为相关的经验比较少,对很多技术,并没有很深入的了解。

而胡书城在航天系统中泡了好几年,经验上比徐佑丰富了太多。

相比那些老一辈的航天人,胡书城又多了更多的活力、激情,以及创造力。

这让胡书城成为了一名独一无二的航天工程师。

面对徐佑的夸奖,胡书城不好意思的笑道:

“别,可千万别夸我,我跟你可没法比。我只是幻想有这样一种材料,能够实现非常好的柔性,才敢这样去设计的。谁知道,你真的能设计制备出性质这么好的材料啊。”

这时,徐佑想到了另外一个事情。

“老胡,刚才在会上,你怎么没提这个事情啊?”

“我不是担心,如果我的设计有问题,那当众提出来就不太好了嘛。”

徐佑想了想,觉得并不是这么一回事儿。

以胡书城的性格,是不会担心这样的问题的。

胡书城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通俗点说,就是脸皮比较厚。

就算让苏义国那样的人,天天在胡书城耳边批评胡书城,胡书城都不带往心里去的。

第310章 这颗卫星失联了

而看刚才胡书城跟自己说这个事情时的样子,又明显是对这个设计比较有信心的。

这样看来,胡书城恐怕是担心,当众提出自己的这个设计,可能会让徐佑有些难堪吧。

上一篇:双重入侵时刻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